广西 神秘的白裤瑶族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男子穿齐膝白裤,故他称为“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憨厚、朴实、勤劳、勇敢的白裤瑶山民,在长期求生存的实践中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民族,以其独特的婚俗、葬礼、服饰等各种浓郁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倍受世人关注。

  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婚前的两性交往上,母系社会文化遗存最为突出。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子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结婚之后,女子从夫居住,绝对服从男子的领导。  白裤瑶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习俗。白裤瑶民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大石山区里,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与自然环境搏斗的艰难生活中,白裤瑶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铜鼓舞最具有代表性。据统计,在近三万人的白裤瑶人口中,就保存有三百多面铜鼓。铜鼓在战争年代作为战鼓使用。铜鼓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一般在每年秋后的农闲时节为五谷丰登或重要节日、逢老人过世时敲打。白裤瑶自从有了铜鼓以后,就把它看成是本民族的象征,人气兴旺的寄托。铜鼓舞不仅是一种文体活动,它还与白裤瑶青年的爱情紧密相连,白裤瑶族青年中,很多青年男女都是在跳铜鼓舞后的晚上结成称心如意的伴侣。

来源传说

  南丹最具吸引力的就是那里的白裤瑶民族风情。那么白裤瑶源于何方呢?据白裤瑶鬼师念词中说:白裤瑶的老祖宗从江苏糯米街来到贵州独山,而当地人说,他们的祖宗先到独山,并在水塘中沉藏磨刀石作记号,白裤瑶人下水摸磨刀石,只好作罢,搬迁到荔波县的小七孔居住。小七孔跳蚤太多,他们的老祖又搬到纪马村,在纪马村粮食不够吃,最后搬到蛮降屯,据传在蛮降屯建村已有10余代人了。这些传说已无法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即是居住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蛮降屯的白裤瑶是从外地迁来的,他们不是本地的原住民族,他们在蛮降定居之前曾在多处地方停留。

服饰文化

  白裤瑶妇女精于纺织,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手工制作技术。白裤瑶的服饰制作需要一年的时间,因为它每一道工序都受季节的影响,自己织布、纺纱、刺绣、画图案,要三十多道工序。白裤瑶族服饰,分男装和女装,节日盛装和便装,其服饰图案以鸡仔花为主要纹饰,体现出白裤瑶胞对鸡的崇拜。男装节日装整体来看,像只雄鸡一样,像这衣服的脚是鸡的尾巴,两边是鸡的翅膀。白裤瑶族男子白裤的膝部绣有五条红色花纹,相传这是瑶王与外族战争时留下的血手印,绣在衣上以示纪念,也是他们氏族图腾的标志。这图案就是鸡的图案,白裤瑶的每个妇女都懂得这个图案,上面的鸡头鸡脚在哪他们都分得清完。  白裤瑶妇女夏天的服饰,上衣一前一后两块布,很随意的搭在肩上,而里面什么都不穿,侧览女性双乳若隐若现。一但弯腰干活,便是全览无余。“两片瑶”就源于白裤瑶族妇女夏季服饰。白裤瑶族妇女不遮双乳,不是情欲上的展露,而是对母性和生殖上的至高无上的崇拜。

  独特的白裤瑶服饰说明,在远古时代,白裤瑶就已经学会运用抽象的民族文化符号,表达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文化意念,这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白裤瑶包头禁发的习俗  白裤瑶男子女子在成年时,头发便终身不剃剪了。男子用白布把拧成一股的头发旋紧从脑后盘绕至前额,妇女则把发梳结成髻用黑布巾罩套,再用黑布巾两端缝系的白布带整体结紧。留头发、包头巾的习俗白裤瑶称其为“包头禁发”,这种装束习俗在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里很是独特。对于头发白裤瑶格外珍惜,不仅成年男女包头禁发,长在头上的发辫不再剃剪,即使是日常脱落的头发,也要谨慎地拾起用纸包住夹在篱笆里收藏好。  在白裤瑶的口头传说里,他们对头发的重视,是源于一次可怕的经历:在很久以前,几个操外省口音的陌生担货郎到瑶寨推销针线等小商品,他们走村串寨主动招揽顾客,货价格外的便宜,交易方式也很特别,无钱购买的允许用其他物品来兑换,连剪下的头发也可以交换商品,家境贫寒的村民争相剪发换取所需。然而在陌生的卖货郎走后不久,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瑶寨出现了恐怖的急性传染疫病,多人感染尸横遍地。灾难之后,瑶人拿死者衣服去寻仙问卦,查找灾难的来由,卜卦者解答:“不久前有人到你们村寨去收头发,把头发拿回去掺上针和沙子埋地下施咒要你们断子绝孙”。从此,白裤瑶惜发如命,不再乱剃剪头发,头发脱落也要拾起收藏。

婚恋习俗

  白裤瑶族一般都早婚,十七到二十岁是最佳结婚年龄,过了二十就算老青年了。白裤瑶男人的心胸,豁达得令人难以置信,结婚当天,还允许新娘去会以前的情人。白裤瑶族的男人,如果不能忍受新娘在婚前有情人的事实,他会受到人们的指责,人们会认为这个男人心胸不豁达。白裤瑶族新娘结婚的当天,从早上八点钟开始,到下午四点这八个小时的时间里,可以去和以前的情人做最后的告别。告别仪式是完全公开的。新娘家还要备好二十斤糯米饭,给新娘用做送给情人的最后礼物。  结婚当天,新郎家门前站着两位等着向客人敬酒的小伙子。每位客人要进到新郎家里,都要经过这两位小伙子设下的“酒”关。敬酒要喝双数,意为成双成对。婚礼的第二天,新娘要返回娘家,第三天新郎去接新娘时,迎亲的队伍和送亲的队伍在半路摆起长席宴,名为半路酒。喝半路酒的时候,场面奇特而宏大。  白裤瑶不仅婚礼奇特,恋爱过程也非同一般。白裤瑶族男女青年习惯赶夜街,每每到圩日,天黑过后,三三两两的白裤瑶男女青年就涌向湖边,去寻找他们的意中人。月光下,街上人山人海,到处可见卿卿我我的白裤瑶情侣。情侣们爱到浓时,甚至把嘴凑到对方的耳旁唱瑶歌,歌声很小,大概也只有情侣双方才听得见,街上遍地透着浪漫的气息。

丧葬习俗

  白裤瑶民风淳朴,丧葬习俗尤为独特。砍牛、打铜鼓、跳老猴舞,这是白裤瑶为死者举行葬礼的仪式。整个葬礼悲壮、肃穆。祭祀场面气氛凝重庄严。白裤瑶的这种传统送丧习俗,不仅仅是表达遗属对死者的悼念,也是一项众人共同的祭祖活动。因为他们认为:个人和集体都是以祖先为纽带,在岁月的长河中并肩艰苦跋涉的。这一习俗中的铜鼓、皮鼓,是葬礼活动的主要打击乐器,在平时的日子里不能随意敲打。传说,白裤瑶的铜鼓、皮鼓是古代用以出征打仗报警的。有一次,白裤瑶与土司打仗,因寡不敌众,头领身负重伤,最后只好逃进深山,后来头领因伤势过重含恨死去,瑶胞为了祭祀头领,为他鸣鼓、砍牛,隆重安葬。从此,铜鼓和皮鼓便与祭祀联系在一起了。当家中有人去世后,死者家属就派人在举行葬礼之前,带着砍牛刀去向舅爷报丧。舅爷一见砍牛刀便知原委。翌日,舅爷带领着数十人,背着铜鼓,提着风桶,来到死者家中打。铜鼓是白裤瑶的圣物,在启用之时,人们要杀鸡、放鞭炮,在埋铜鼓的地方举行起鼓仪式:“铜鼓呀,我们把你来敬,请你开口说话,求你告诉祖先,保佑我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完这些话,才把铜鼓取出来去参加葬礼。葬礼完毕,同样要举行敬鼓仪式,将鼓埋好,这样鼓才不会跑走。  砍牛送葬的前一天,要打铜鼓为死者“开路”,使更多的人听到鼓声,自动前来参加葬礼。砍牛送葬,在白裤瑶的心目中是尊重和孝敬老人。他们认为牛是前辈创业的结晶,应该与前辈结伴同行。砍牛时,四方亲友都前来参加这个庄严的仪式。砍牛前,先理好一根约2米高的木桩,用竹圈套在木桩上,然后用铁环拴住牛鼻,以长麻绳系于蔑圈外,使牛能绕着木桩转动。砍牛前,死者家属按男女排着队,每个将手里拿着的谷穗喂牛,拜牛、哭牛。最后,主持砍牛仪式的巫师,边撒白米,边念先辈祖宗的功德,死者的经历和后人对死者的怀念等。念完,砍牛手从舅爷手中接过砍牛刀挥刀砍牛,把牛捆倒后便接牛血倒入预备好的酒中,再用竹简装上牛血洒,敬鼓手、敬亲友、敬众人。  砍牛一结束,便进入第二个祭祀仪式,打铜鼓、跳猴鼓舞。这个仪式把葬礼引向了另一个高潮。敲鼓前要先祭鼓,主鼓手把鼓放在铜鼓围起的场中央,寨老点起3注香火,摆牲头,酒饭祭大鼓。祭完大鼓,再拿禾把米酒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内到外,祭铜鼓,唱祭鼓歌。祭罢铜鼓,主鼓手启鼓,牛角号手从两边进场,吹起牛角号,号声低音回旋深沉,如泣如诉。片刻号手回到原位,鼓声又起。主鼓手两臂平放,再击一鼓,同时开始鸣放,由左向右,依次而放,这是向死者送行的枪声,也是祈求祖先保佑的枪声。枪声刚落,鼓声又起,用藤做的鼓槌敲在鼓心上,发出咚咚声响,主鼓手双腿齐跳,舞槌击鼓。众铜鼓手依鼓点节奏,也敲起铜鼓。打铜鼓的人都是男子,他们弯腰站在鼓的一侧,左手握鼓槌,敲击鼓面,右手执铁丝轻打鼓身。在他们的右后方,另有一人双手用木制的风桶接音,按一定的节奏前后晃动,使铜鼓产生低沉的共鸣,鼓声在数十里的村寨和山谷中回荡。山民听到鼓声,或背着铜鼓,或挑着糯米粑赶来。鼓声越来越响,引来参加葬礼的人越来越多,葬礼仪式的场面也愈隆重,愈体面。主鼓手一边以鼓点指挥铜鼓演奏,一边跳起老猴舞,以舞姿表现众人的愿望,让死者的灵魂登天,驱散众人心头悲伤的阴影,消除灾难。他左跳右跳,双腿并拢微曲,然后双槌击鼓,手中的小木槌则有规律地从头顶、两耳、双肩、大腿、小腿等部位,相向互击,或左或右地绕皮鼓转圈。其舞姿动作,似老猴攀援、摘果,也似农事劳动的挥锄、挖地、点种,让人从中看到后人对前人艰辛创业的深深敬意。  老猴舞又称猴鼓舞,当地称之为“剥泽格拉”,意即模仿老猴舞。相传,很久以前,一位瑶族老汉在山地敲打皮鼓,驱赶偷吃黄豆的猴群。开始,猴群被鼓声吓得不敢下山。后来顽猴却趁着他熟睡后,悄悄击鼓玩耍。老汉醒来后,看见猴子打鼓觉得奇怪,看着看着,不禁被猴子击鼓,边跳边舞的动作所吸引。他暗暗记住了这些动作,回家后模仿起老猴打鼓,于是便有了这猴鼓舞。牛角号的低沉,铜鼓声的铿锵,皮鼓声的凝重浑厚,久久回荡在山中,带着众人的缅怀之情,响入云天。  白裤瑶是聚族而葬的。同族均有固定的墓地。众人把灵柩抬到墓地,葬毕,在坟堆前竖立两根圆木柱,木柱上刻着若干道道,在中间插入被砍的牛角。牛角越多越表示死者的尊荣。安葬完毕,送葬者每人依例可以得到一块牛肉和一团糯饭。白裤瑶的丧葬仪式中砍牛祭祀的情景,与云南广南出土的汉代铜鼓鼓腰部的剽牛图案,极为相似。由此可见,白裤瑶的砍牛送葬是南方民族的古老习俗。

天堂有约——白裤瑶族葬礼

  小的时候,外婆告诉过我,人死后就能进入天堂,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所以白裤瑶人把死亡当成是“归家”,与祖宗相会去了。
  可我却看见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哭声震天。外婆又告诉我,那是在和死者的灵魂告别呀。瑶族人认为,人的灵魂永存。那天,我随送葬的队伍,哭着走了两里多的山路,把外公送到山上。山上点起了葬火,母亲和舅舅们和外公“告别”的声音更大了。

  我不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外公是否真和外婆说的一样,三天以后就回来了。同时也在担心着,三天以后,舅妈会为外公洗掉身上的尘埃吗……
  外公走了,舅舅他们摆起了长长的宴席——瑶族长宴席,拿出大碗的酒和牛肉,招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送葬的客人。

  客人们尽兴的吃着喝着,互相敬着酒,谈笑风声,讲着外公年轻时的很多很多,也讲叙着他们自己的人生,偶尔传来一两声笑语……一点都没有悲伤的气氛。仿佛是在办着一件喜事……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在祝福外公——在天堂里开心、快乐!

捕鼠习俗

  白裤瑶很爱捕鼠。他们根据老鼠喜于夜间活动的特点,每天傍晚就把捕鼠夹安放在房角屋后、村边寨旁、四角地尾、或荒山野岭,布下天罗地网。第二天收鼠夹,每次少者得三五只,多者得四五十只老鼠。若本村寨范围的老鼠捕光猎尽了,就利用空闲日子,背着口粮,挑着一百多把鼠夹到别的民族、别的乡,甚至到外县去捕捉,边捕边烘干鼠肉,常常满载而归。

  鼠肉被白裤瑶视为上等佳肴,多留作年节食用和招待贵宾;未婚男子则留给来“相家“的老表(情人)“尝心”。若老表来“相家”吃不上鼠肉,被女的视为懒惰无能、不重情意而遭拒婚,原来的甜情将从此清淡如水。谁家的男青年捕到的老鼠越多,就越荣耀,获得美好的爱情。

  白裤瑶捕鼠用的“夹”既简便又精巧,形似弓箭,弓是竹制的,长约三尺,弦是麻绳类制成。捕鼠时,弓的左端紧插在泥土或石缝里,在距左弓端五寸处的弓臂上紧系着两块五寸长、交叉成剪刀状的薄竹片;往左倾的竹片上端系着弓弦的一端,与右弓端的弦线相连;往右倾的竹片上端系着双折绳套,绳套连着左弓端;两块剪刀状竹片均在套中、不能滑脱;往右倾的竹片上端右侧还系有指头大的竹蔑套环,套环可与系在弦上、相距五寸的一根小圆形竹钉相扣而绷紧弦(此时系在左倾竹片上端的那段弦松弛),小圆钉的下端横置一条小竹尖在剪刀叉中,竹尖上串有老鼠爱吃的煎炒食物。贪吃的老鼠伸头入剪刀叉中咬食物则触动横竹尖,横竹尖则滑出剪刀叉,牵动小圆竹钉。小圆竹钉迅然从套环中滑脱,弓弦弹力的作用点瞬即移到往左倾的竹片上,原来松弛的那段弦猛然绷拉,把左倾的竹片拉往右,两块交叉成剪刀状的竹片骤然关闭,老鼠则被夹在叉中,动弹不得了。  白裤瑶捕鼠的事,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洪水吞噬人类,仅剩下白裤瑶兄妹俩了。为繁衍后代,妹妹将自己保存下来的棉种送给哥哥作情物。谁知棉种被老鼠吃了,妹妹很生气,要求哥哥,灭不尽孝鼠就不结婚,于是哥哥便发明了上述这种鼠夹,灭尽老鼠,获得了美好的爱情。捕鼠的习俗也就代代相传。

包头禁发习俗

  白裤瑶男子女子在成年时,头发便终身不剃剪了。男子用白布把拧成一股的头发旋紧从脑后盘绕至前额,妇女则把发梳结成髻用黑布巾罩套,再用黑布巾两端缝系的白布带整体结紧。留头发、包头巾的习俗白裤瑶称其为“包头禁发”,这种装束习俗在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里很是独特。对于头发白裤瑶格外珍惜,不仅成年男女包头禁发,长在头上的发辫不再剃剪,即使是日常脱落的头发,也要谨慎地拾起用纸包住夹在篱笆里收藏好。  在白裤瑶的口头传说里,他们对头发的重视,是源于一次可怕的经历:在很久以前,几个操外省口音的陌生担货郎到瑶寨推销针线等小商品,他们走村串寨主动招揽顾客,货价格外的便宜,交易方式也很特别,无钱购买的允许用其他物品来兑换,连剪下的头发也可以交换商品,家境贫寒的村民争相剪发换取所需。然而在陌生的卖货郎走后不久,可怕的事 情发生了,瑶寨出现了恐怖的急性传染疫病,多人感染尸横遍地。灾难之后,瑶人拿死者衣服去寻仙问卦,查找灾难的来由,卜卦者解答:“不久前有人到你们村寨去收头发,把头发拿回去掺上针和沙子埋地下施咒要你们断子绝孙”。从此,白裤瑶惜发如命,不再乱剃剪头发,头发脱落也要拾起收藏。

白裤瑶族的图腾石和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是世界各地原始初民的一种普遍现象,黑格尔认为重视生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他说:“东方所强调和崇敬的往往是自然界普遍的生命力,不是思想意识的精神性和威力而是生殖方面的创造力……更具体地说,对自然界普遍的生殖力的看法是用雌雄生殖器的形状来表现和崇拜的。”中国的情况也正是如此。

  生殖崇拜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观念表现。人和动物一样,不管自己意识到与否,都在不断地生殖,繁衍后代。可是,对于人类来说,生殖不只是一种纯自然的、动物性的行为,而是性的社会属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因为在原始社会不存在固定的婚姻与家庭形式的条件下,男性不关心也不知道自己有后代,而分娩的痛苦又对女性不利,因此对个人来说,生育并没有什么价值和乐趣。但是氏族、部落等群体为了生产和战争,必须保持并扩大人口,生殖就成为社会对个人的强制性要求,成为个人的义务。所以,生殖崇拜不是个人自发的行动,而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的表现。

  母系社会是人类早期进入氏族生活的一种形态,那时国家还没有形成,部落群居,原始的共产主义生活形态。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说就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生产工具简陋,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韩非子说的:“上古社会,人民少而禽兽众。”因此,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正是因为如此人类的生存必须要保证共同狩猎,共同抵抗外敌,同甘共苦。原始社会条件下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很低,婴孩的出生率和成活率非常低,人口的繁衍是关系到种族的大事情。在早期人类进化的时候没有家庭的观念,男性不对生育和婚姻负责人,而种族繁衍又是天大的事情,只有女性能够承担生儿育女的重任和绝大部分任务。因此为了鼓励女性的生育功能,也是对于大自然的畏惧,就产生了对女性的生殖崇拜。那么人类这种生殖图腾崇拜演化到氏族社会早期就是母系社会的形成,女性的地位高的真实原因其实就是女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殖和抚育功能。

  在白裤瑶族的村寨里,每家每户的门口或都立着这样的图腾石:两块中间通有洞的石头立在两边,中间再平铺一块石头,在两块石头之间用包着红纸的竹条连接起来,而逢年过节都要往洞眼里塞红纸或纸钱。其实这两个洞眼,表示的就是母性的生殖器。往洞眼里塞红纸或纸钱,是供奉母性之神,但求来日儿孙满堂,兴旺发达!从生殖崇拜上来看,最重要的一个依据则表现在白裤瑶族的婚礼“压鸡”上。白裤瑶族婚礼上有一个对学者很值得考究,对外人很神秘,对新娘和伴娘很难堪的环节,那就是“压鸡”。“压鸡”仪式举行在午夜之后,新郎家拿出一只未下过蛋的雌鸡,请出新娘、伴娘和新娘家的兄长,大家坐在桌上,新郎家派一到两个能说会道的小伙子便开始和新娘家的兄长展开“激论”了。男方会问:“今天你送新人来到我家,是为了什么?”女方回答:“送到你家就是你的人,为什么你自己知道的。”男方又指着雌鸡问:“现在是午夜了,别人都睡了,为什么你还不睡。”女方又回答:“午夜我已经睡了,是你吵醒了我啊”。其实在这里雌鸡喻为新娘,“激论”开展到一定程度时,新郎家又拿出一碗清水和一根已划成两半的短的竹棒,水碗意为女性,竹棒既是男性。双方便就此再展开了激烈的“论战”,男方会问“我现在想和你一起睡一张床,你是否同意?”,女方就回答“在家是姑娘,出嫁是新娘,到你家来了,你想怎样就怎样。”说完一次便往水碗里丢竹棒,如两半竹棒打开不一致,男方便被罚酒,如打开一致,女方则被罚酒,有时一拼就是几个小时,然后把雌鸡杀来敬伴娘和新娘的兄长,新娘是不能吃的。所谓的杀不是用刀,而是由男方的人用手压住雌鸡,不能让它动弹,也不能叫出声音来,雌鸡就这样不知不觉之中成了伴娘和新娘兄长的桌上菜。其实这个仪式主要是在期求和祝福新人家庭和睦,夫妻生活和睦,多子多福,白头偕老。 

  白裤瑶族不仅是对女性的生殖器有崇拜,对女性崇拜又衍生出来的还有对女性乳房的崇拜,对女性乳房的崇拜是因为她是哺育后代的典型象征。瑶族妇女夏天的服饰,上衣一前一后两块布,很随意的搭在肩上,而里面什么都不穿,侧览女性双乳若隐若现。一但弯腰干活,便是全览无余。“两片瑶”就源于白裤瑶族妇女夏季服饰。白裤瑶族妇女不遮双乳,不是情欲上的展露,而是对母性和生殖上的至高无上的崇拜。

  对母性的崇拜不仅仅是白裤瑶族,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对母性的崇拜仍然很多,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得出,从远古开始,白裤瑶族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与外世隔绝的民族,而是一个融合着中国大家庭的民族。以崇拜母性为主要内容的乳房崇拜是最高类型的崇拜,在年代上要早于基督教,它的象征是最纯洁的性崇拜象征。而且在白裤瑶族的传说中从遥远的古代开始,女人的酥胸就受到崇拜,且产生了最神圣的自然情感和象征。围绕女性的双乳,人类留下了一些最甜蜜的回忆和最纯洁的习俗。有个作家说,女人的酥胸穷尽了一切形式美的可能性,比这更美的东西既不存在,也不可能想像出来。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力发展了,产生了剩余,生产工具先进了,人类对外界不再那么恐惧了,人口繁衍的作用不再那么重要了,女性的地位下降了,父权地位确立了,进入了父系社会。但是在瑶山的白裤瑶族村寨里,我们仍然还可以看到神奇的图腾石和独特的瑶族妇女服饰。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白裤瑶族仍然残留有原始母系社会的痕迹。也由此可以判断白裤瑶族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

白裤瑶族的蜘蛛图腾与传说

衣角下的图腾是三到六个蜘蛛网状的图腾,在“米”字交叉处有个蜘蛛。

  居住在贵州荔波境内的白裤瑶人,有保护蜘蛛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会轻易伤害蜘蛛。是白裤瑶人祖先们知道蜘蛛结网捕食害虫的道理而加以保护吗?尚无史料。然而,却有蜘蛛相救瑶人而后教瑶人织布缝衣的传说,白裤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和符号。所有民族历史皆是口传。

  相传瑶族人很早以前居住在今天的长江流域以南。当时是苗众的一个小支系,隋唐时期瑶王“义勇”率领瑶族子民从“苗众”分离出来,自己在长江中下游开辟了一方天地,由于瑶王治理有方,瑶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狩猎耕种。天朝皇帝非常赞赏“义勇”,以“先有瑶瀛,后有朝臣”高度评价赞扬“义勇”并赐予他一枚方形印章,号令天下人们要以此为印信,免除白裤瑶的一切徭役,因此当时白裤瑶又被称作“莫役”。

  由于“义勇”的印信威力无穷,上至官府下至黎民百姓,只要看到印信,就如看到皇帝,一切难事都会迎刃而解,瑶民们的生活更加繁荣昌盛了,外族土司非常嫉妒“义勇”,一心想吞占瑶族人民的这方肥沃土地,更想拥有瑶王的这枚印信。于是土司唆使自己的儿子去接触瑶王的女儿,骗取了瑶王女儿的爱情,最后了成婚,并不断的取得了瑶王的信任。土司的儿子在一次瑶王熟睡时偷走了瑶王的印信带回交给了土司。土司见时机已成熟,就派兵侵占了瑶族的土地。瑶王想要召集族人,兴兵迎战,但是没有了印信,号令失去了威力,再也无法反抗土司的侵占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土地被外人侵占,而他们却被赶了出去。由于瑶族当时太兴旺,朝廷也担心有朝一日他们会反朝廷,于是趁着这个机会,朝廷也开始派兵镇压,上有官兵,下有土司。瑶族人逃亡到瑶山时,前有悬崖,后有追兵,走投无路之时,只好躲进一个山洞,立刻就有成千上万的蜘蛛在洞口织满了蜘蛛网,追兵和土司赶到洞口,不知瑶族人躲到了什么地方?有人说“可能躲在洞里?”有人回答说:“洞口都结了这么多蜘蛛网,不可能在。”他们没有找到瑶族人就返回去了。从那以后,瑶族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就地耕织,繁衍子孙于瑶山。

  自蜘蛛在山洞结网救了他们后,瑶族人就把蜘蛛当作保命之神来崇拜。如有人受了惊吓生病了,就找鬼师来“喊魂”。鬼师念经时一定要念到蜘蛛出现时,才会用树叶小心的包起蜘蛛带回病人身边,意为魂已招回,病人会很快康复的。小孩摔倒时,其母亲会念:“大舆鲁(瑶语)……大舆鲁……”瑶语“大舆”就是蜘蛛,就是灵魂,其表示的是让蜘蛛像救祖先一样,保护受惊吓的人有惊无险,平平安安!

  蜘蛛教瑶族人织布缝衣的传说也源于现今白裤瑶族服饰上的图腾,不分男女老幼,瑶族服饰上都绣有三到九个“米”字形的蜘蛛网,中央都绣上一个蜘蛛。传说白裤瑶族在到瑶山时依然穿的是兽皮和树叶,高山的寒冷气候使得许多人都生病死亡了。蜘蛛看到这一情景,于是派来了一只最能织网的蜘蛛下到人间,教会了白裤瑶女子纺纱,织布,制作衣物。于是瑶族才有了自己的民族服饰,穿在身上暖和了,生病的人也减少了。又得到了蜘蛛的又一次相救,瑶族人在瑶山才得以世代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于是白裤瑶人都很感激蜘蛛的每一次相救,都把蜘蛛视为神灵。到现在,瑶族人一样很供奉蜘蛛,不伤害蜘蛛。所以在瑶族的家庭里我们常会看到连绵的蜘蛛网。

赶集

生活在广西南丹县白裤瑶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奇异的一支,至今仍保留了许多原始的民族习俗,白裤瑶民族的衣服更是可以用艺术来形容,全手工制作,绵纱、蚕丝、几何土案。。。

白裤瑶何以得名?据资料记载:白裤瑶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男装分为盛装和便衣,成年男子均蓄发,用白、蓝黑色巾盘头,上身为蓝黑色立领对襟衣,裤白布做成,裤裆大而宽,长度刚过膝盖。下端渐窄,裤脚用黑布镶边。盛装的上衣外沿都用蓝布镶边,腰部两边和背部下沿绣有图案。
【广西】神秘的白裤瑶族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
女子服饰有夏冬两种,成年女子蓄发盘发,用黑布包头,再用白布条裹紧。夏装的上衣为前后两块方布缝合而成,之间留出一段,供套头前面的布幅是一块用蓝靛染成的纯色的黑布,后面的布幅用染、绣的手法做成各种图案。下身四季着蓝色及膝的百褶裙,男女服装均为自染。白裤瑶,他们不同程度的保留着人类社会进化的履迹,与自然极度融洽地共生存

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婚前的两性交往上,母系社会文化遗存最为突出。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子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结婚之后,女子从夫居住,绝对服从男子的领导。

扛枪的男人

中国最后一个带枪的民族,常用来描述从江岜沙苗族,其实在广西南丹的白裤瑶族,家家都有枪,白裤瑶男人只要出门,那杆枪都得背上,枪差不多成了份的象征......

严格说,白裤瑶男人使用的枪,应该叫鸟铳,鸟铳铳管用精铁制造,用的子弹有二种,其中一种是铁砂,鸟铳的的使用大致可分五个步骤,如倒药,装药,压火,装弹,装纸结等......

穿"二片"的女人

白裤瑶族女子的服饰由前后二片组成,前片是蓝布,后片是图案,关于图案的来历有这样的传说,这是一方代表权力的大印,首领的方印....

传说900年前,白裤瑶族首领管理着包括瑶山在内的大片田地,他手中,掌握了皇帝赐给的一方代表着权力的大印章,后来,一个姓莫的外族青年人来了,并用各种手段得到了首领的女儿,成为了首领的女婿,一年的春节,回首领家发现了印章,并想办法掌控了印章,掌控了印章莫姓家族把瑶人从家园赶到了山里...

为了告诫后人不要忘记因为失去权力而受的苦难,从此,白裤瑶人就在女人的衣服后面,绣上了一个形状首领家印章一样的彩色图案....

图案是属于女人的,放在女人的背后,只要抬起眼睛,时时刻刻都能看得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2429.html

更多阅读

QQ游戏中怎么兑换获得的白金卡? qq游戏白金卡怎么获得

QQ游戏中怎么兑换获得的白金卡?——简介QQ游戏中的欢乐斗地主,当你获得前三名的时候,会有白金卡的奖项。很多人肯定会有疑问,这个白金卡可以做什么用呢?又如何去兑换这个白金卡呢?QQ游戏中怎么兑换获得的白金卡?——工具/原料电脑QQ游戏QQ

死神的气息-神秘的影像 dnf死神气息

死神的气息-神秘的影像——简介早期的DNF版本中,没有太多的华丽的称号,死神的邀请称号吸引了一群人们去奋斗。现在死神称号已经有了改版。死神的气息-神秘的影像——工具/原料死神的气息死神的气息-神秘的影像——死神的邀请是什么?

老电影经典反特剿匪篇之八:《神秘的旅伴》

神秘的旅伴在云南一密林中,两个“打猎”的人与一个人接头。两个“猎人”长脸的叫魏福,是个潜伏的特务;圆脸的叫萧五,是个土匪。全国解放后,俩人接受美蒋特务的指使,以马帮身份作掩护进行特务活动。这一次他们要一批把武器和通信器材运往

倾城之恋的结局---《香港的白流苏》 倾城之恋灵希结局

  黄昏时的香港最给人以温柔。  打拼了一天的人们腰板也软了下来。金色的夕阳好像要安抚疲惫了一天的尘世之人,热度也退却了,只留下了灿烂的影像让人格外地怜惜自己。  坐在平台上的白流苏,仍旧披着那件BURBERRYS的披肩。在夕

2015年春季日剧《神秘的两人》 春季日剧

【中文剧名】:神秘的两人【日文剧名】:ミステリなふたり【电视台】:名古屋电视台【首 播】:2015-4-13【回 数】:11【语 言】:日语【字 幕】:中字【制 作】:原味字幕组【原 著】:太田忠司【编 剧】:深泽正树 本田隆朗 长谷川彻 早野元 广

声明:《广西 神秘的白裤瑶族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网友紧攥刀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