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个重点社会热点问题原因、对策分析
公务员面试--社会热点面试题物价上涨
原因:
1. 成本上升,特别是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
2. 受旱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大量农副产品供应紧张
3. 流通环节成本过高,特别是交通运输成本大
4. 不少商贩的投机炒作动机
5. 我国经济高位运行
6. 消费增长势头的回升
7. 政策调控力度仍然不够
8. 美元贬值的全球性通货膨胀
对策:
1. 进一步做好大宗商品的物资储备
2. 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天气应急机制,及时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3. 全面规范公路收费,严格控制燃料等的运输成本上涨,促进产销对接
4. 规范市场行为,健全价格监管机制
5. 落实好各类调控政策,全面推进“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6. 促进经济发展的平稳健康,提高全民收入
7. 对生活有困难的群体发放临时补助金和救助款
收入差距
原因:
1. “先富”与“共富”政策的影响以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影响,忽视公平
2.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3. 分配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尚未全面显现
4. 一些垄断行业的暴力,工资水平高
5. 税收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对富人的税收制度
6.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对贫困人口的救济保障能力有限
7. 受自然地理等环境因素影响,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8. 一些企业主压低工资,没有把提高工资待遇摆在重要位置
对策:
1. 发展好经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2. 完善分配制度,在二次分配、三次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3. 健全财税制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
5. 限制垄断行业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6. 注重地区间的平衡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
7. 加强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加强法制化建设与监管,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监管
8. 加强反腐力度,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
房价问题
原因:
1. 城市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和土地资源导致供求矛盾
2. 投资性购房助推房价不断上涨
3. 人口增长与房屋的供求关系紧张
4. 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卖地
5. 保障性住房的门槛过高
6. 政府部门的调控力度仍然不够
7. 权力寻租现象的存在,推动价格垄断
8. 人们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
9. 结婚用房等刚性需求的增长,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作祟
10. 银行贷款利率的增长,间接影响房价
对策:1.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化空间
2. 加大普通商品房供应,根本遏制房价上涨3. 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
4. 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遏制投资性购房5. 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特别是对二次购房行为实行一定增税
6. 合理引导住房购买,引导从实际需求出发,严格制定和执行限购措施7.增加土地有效供应
8. 强化差别化信贷政策9. 加强反腐力度,有效制止官商勾结,抬升房价
医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原因:
1. 人口激增与医疗设备不足,资源短缺的矛盾
2. 大型医疗设备及相关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新型药物等导致高昂的医药费用
3. 基层乡镇卫生院设备相对比较落后,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4. 以药养医的现象仍存在
5. 药物流通市场缺乏监管,秩序混乱,哄抬物价
6. 基本药物制度不健全
7. 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自费就医人员多
8. 公告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9. 群众过度依赖、相信大医院以及专家,基层医疗设备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对策:
1. 继续万三新农合制度,推进基层综合改革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2.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3.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落实便民惠民服务措施
4.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5. 不断完善药物目录,规范透明价格信息
6. 坚决遏制以药养医、过度用药、检查,细化监管
7. 整顿药品流通市场,维护秩序,施行医药分开
8. 加大财政投入,满足群众基本用药和就医需求
教育问题
问题或原因(有的既是问题也是原因):
1. 应试教育的模式还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城乡、东西部之间的差异大
3. 教育的整体投入力度还不够
4.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没有充分实现对接
5. 职业教育尚未充分发挥其真正作用
6. 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参与力度不够
7. 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对师德的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8. 考试唯分数论的问题依然严重,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有待改进
9. 对学生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
10. 学生的学业压力过大,由此产生一系列身心方面的问题
11. 教育易和政府部门产生某些利益交易
12. 教育行政化管理严重,没有充分让懂教育的人来办学
13. 教师的评价机制,如职称评定等制度有待完善
14. 教育腐败问题日益严重
对策就不多说了,原因反过来说就是对策
食品安全
原因:
1. 食品产业小、散、乱现象突出
2. 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
3. 不少企业利益至上,违法成本过低
4. 不合理,不正确,过度使用农药及其他违规药物
5. 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利益链条纷繁复杂,执法力度存在偏差
6. 食品安全的追踪、惩罚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7. 公众普遍缺乏一些必要的视频安全鉴别知识
8.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有待提高
9. 受工业污染等外部环境影响
10. 对外来商品食品的监督力度不够,比如肯德基等
11. 食品加工行业,特别是某些添加剂的量化标准并未科学有效和透明公开
对策:
1. 制定和完善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有关标准,将管理纳入法治轨道
2. 建立和 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3. 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堵住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
4.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建设和治理作用
5. 消费者要多关注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和标准,学会辨别
6. 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工作,严格执法,对小、散、乱等要严打严处
7. 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相关培训
8.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追究追踪体系
9. 加强外来食品的监管,不过度迷信进口食品
环境保护
原因:
1. 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依然严重,带来高污染
2. 受经济利益驱使,长期忽视环境治理
3. 受不正确、不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如乱砍滥伐、汽车尾气排放等
4. 执法问责不严,处罚力度不够
5. 机制体制弊病,部门之间,区域之间没有形成统一治理体系,责任容易推诿
6. 城市化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7.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相关再利用水平低
8. 人口众多,环境承载压力过大
9. 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低
10.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对策:
1.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能源
2. 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恶化趋势
3. 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4. 加快环境科技研发和创新,加强专项整治,制定严格标准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改变不合理生产生活方式
6. 健全法规,严格执法,坚决取缔不符合环境要求的企业
7. 明确责任,统一部署,统筹好区域之间治污工程
8. 加强国家交流和合作
9. 加大环境整改资金投入
10. 全面实施贯彻“美丽中国”建设
老龄化问题
原因:
1. 计划生育的后续影响
2. 财政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现行养老金制度不能很好应对老龄化问题
3. 现行的退休政策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矛盾,过早退休问题
4. 年轻人的巨大生活压力,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5. 公共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6. 社会化养老建设有待提高,特别是居家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有待改进
7.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在延长
8. 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策:
1. 适当放宽生育政策
2. 发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3. 建立健全适应老龄化变化的社保体系,加大财政投入
4. 发展好社会经济,打下物质基础
5. 增加公共养老资源,提高服务水平
6. 进一步推进社会化养老
7. 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反腐倡廉
原因:
1. 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意识影响较大
2. 对于官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官员自制能力较差
3. 对于官员的考核标准有待完善,不能唯经济论
4. 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的缺陷,比如下级服从上级安排,导致权力过大过于集中
5. 监督管理力度不强,特别是对中监督渠道欠缺
6. 犯罪成本相对过低,惩处力度不强
7. 攀比、炫富等心理因素在作祟
8. 权力寻租、政商不分现象较严重
对策:
1.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对权力进行有效控制
2. 加强对官员的教育培训,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3. 加大惩处力度
4. 拓宽监督渠道,推进党内党外监督,让群众充分参与监督
5.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官员考核标准,提高对德的考核
6. 广泛宣传倡导廉政之风,做好舆论导向
7. 建立健全城防体系,形成反腐合力,全社会共同参与
社会道德
原因或问题:
1. 市场经济背景下,各种利益驱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发生变化,比如利己主义
2. 经济全球化下,多文化融合,淡忘国家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 信息网络高速发展,不合理、不健康的事件大量迅速充斥网络
4. 社会氛围整体影响,缺少典型和榜样的树立
5. 传统文化的糟粕影响,比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6. 法律制度方面不健全,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界限模糊
7. 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力度不够,形式单一
对策:
1. 做好制度保障,表彰善举,惩治恶举,用法律手段作为保障
2. 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宣传教育
3. 规范网络建设,杜绝假恶丑,弘扬真善美
4. 树立更多社会道德模范和榜样,做好宣传
5. 从学校教育入手,推进提升道德教育
6.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雷锋、学先进
7. 进一步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8. 积极发挥媒体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
法治建设
问题或原因:
1. 社会公众特别是农民等群体的法律素质有待提高
2. 法律制度整体不够完善,有些行为的制度保障不健全
3. 司法独立不彻底,行政对立法、执法干预太大
4. 传统封建人治思想仍有残余,轻视法治
5. 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6. 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7. 对贪污腐败分子等的打击力度不够,群众有更高期待
8. 法律政策的执行存在偏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9. 法律制定过程缺少“接地气”,一些重要法律未进行广泛深入基层调查
10. 普法特别是学校普法力度不够
对策:
1. 引导群众加强思想认识,树立法治理念,特别是对企业主和基层群众
2. 加强普法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
3. 立法过程要更加公开透明,让更多人参与,确保一致性
4.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全面提高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
5. 破除传统封建人治观念,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6. 推进司法独立,确保司法公正,避免行政过度干预
7.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8. 更加健全完善法律体系,内容广覆盖
9. 注重加强对官员干部尤其是中高层干部的自我教育和警示
交通治理(拥堵)
原因:
1.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
2. 小汽车购买量和拥有量增长过快,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可分
3. 停车场容量不足
4. 路网规划不合理,分流能力较差
5. 驾驶员群体的意识和素质相对不高,特别是不懂得“谦让”
6. 交通信息发布相对比较滞后,不能及时将交通拥堵的信息及时公布
7. 公共交通发展未能很好满足现实需求,一些的收费过高
8. 城市规划中,商业区等过于集中
9. 和城市旧貌有关
对策:
1. 合理布局,分散人流,规划更多的辐射状
2. 加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完善路网规划
3.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4. 科学管理,做好交通信息的及时发布
5. 加快停车场地建设,采取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
6. 群众要改变出行方式,选择低碳环保的方式
7. 限制购买汽车
8. 全面提升驾驶员素质,文明出行
9. 采取必要的交通限行措施,坚决查处非法占道
10. 推进错峰上下班,有效缓解人流
科技创新
问题和原因:
1. 科技投入力度整体不足
2. 企业的主体地位作用还不突出
3. 应试教育的模式限制人才的高精尖发展
4. 缺乏创新型人才及相关领军人物
5. 企业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大量山寨出现
6. 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相关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
7. 大量优秀人才外流
8. 社会整体的科研、学术氛围不高
9. 技术转为生产力的能力欠缺
10. 国际合作交流有待加强
对策:
1. 促进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合作
2. 进行“创新型”教育体系改革
3. 政府部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4. 更加注重对专利、知识产权的保护
5. 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
6. 培育与创新相关的中介机构,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7. 留住人才,适当提高优秀科研人才的待遇
8.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9. 创造一种更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10. 健全法制约束,大力打击非法盗版行为
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1. 大学生自身学习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知识水平不够,综合能力较差
2. 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念有问题,就高不就低
3. 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
4. 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的对接力度不够
5. 学校培养过程中没有特别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6. 校企之间交流偏少,就业平台和实习平台偏少
7. 政府的创业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
8. 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较弱,没有引起充分重视
9. 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未彻底转变为素质教育
10. 大学扩招后带来的影响
11. 企业用人制度不合理,薪资水平偏低,保障较差
12. 和整体就业形势有关,社会用工总的来说压力大
对策不做过多分析,还是反过来说
农民工就业难原因:
1. 农民工自身专业素质较低,工作能力较差,和市场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
2. 岗位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工资水平偏低,合法权益受损
3. 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相对缺乏,比如社会保险等跟不上
4. 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忽视农民工权益维护
5. 相关劳动保障部门执法过程中对农民工考虑不周
6. 当地就业困难,特别是农村、中西部地区、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弱
7. 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经常受歧视
8. 农民土地有被征用现象,富余劳动力过多
9. 农民工的创业意识不够,资金不足
10. 农民工的子女入学难,户籍受限制
11. 和整体就业形势有关
对策:
1. 发展好当地经济,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
2.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维权意识
3. 加强劳动监管,维护好农民工切身利益
4. 提供更多更合适的就业岗位
5. 打破户籍制度,让农民工充分融入城市
6. 农民工要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7. 健全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
8. 创造更多创业机会、政策和资金等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