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魏延的反骨 魏延 一身反骨

说说魏延的反骨

看《三国演义》,当看到诸葛亮初见魏延,立马翻脸,什么话没说一句,就先喝命刀斧手把魏延推出去斩了,原因除过“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外,主要是魏延久后必反,理由在于“魏延脑后长有反骨”。

脑后长有反骨?初看到这,不要说众人一头雾水,心感困惑,就连知根知底的刘备都惊呼,感到莫名其妙。但这不是一般人说的,也不是一般人眼里有这水水能真正看出来的,而是诸葛亮一眼看出来、说出来的。待等通读完《三国演义》后,发现正如诸葛亮所预言的那样,后来魏延真的谋反,应验了诸葛亮的话。就这一点,让更多的人感到诸葛亮这个人确实不简单,不仅足智多谋,而且神机妙算,很能观察人,看一个人能一眼把人看到骨子里,认清看透。真乃神仙。

后来再重读《三国演义》时,却常读到这里时有点绊住,总感觉有点证据不足,太玄乎,不可信,爱冒出一个个问号:初次见面,你怎么就知道魏延脑后长着反骨?又没有写着,凭什么这么肯定?也许别人会说:尔等凡夫俗子,如果都能看出,那不都成了神人了?事实不是摆在那里,魏延最后就是谋反了吗。但笔者以为,这是罗贯中有意这么写的。按《三国志》的说法,魏延并没有想反叛,是被冤枉的。《三国演义》毕竟是历史小说,不能丢开历史去一意演义,有些地方还是要经得起推敲为好。鲁迅评《三国演义》人物时说:“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从诸葛亮初遇魏延时说魏延“脑后长有反骨”这一点来看,似乎印证了鲁迅的话。

说说魏延的反骨 魏延 一身反骨

再往后仔细读魏延,发现魏延并非无能之辈,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才。他打仗勇敢,谋略超群,曾建议诸葛亮,由他魏延带奇兵取道褒中,出子午谷袭击长安,亮以主力出陈仓或斜谷,从陇右牵制魏军西援,可一举而使咸阳以西可定也。但“诸葛一生唯谨慎”,没有采纳魏延这种大胆的计谋,反过来还讥讽魏延。

对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诸葛亮为何要压抑魏延?后来反复思考,想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有三:其一,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其二,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其三,抱有成见,待权压人。过去,人们常讲:“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从一开始对待魏延这一点事情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大敌当前的时候,在用人上存在问题,这也是他六出岐山没有成功的原因所在。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演义三国人物中,似乎想极力神化诸葛亮。但反过来说,如果诸葛亮真的料事如神,就不会有马谡失街亭的惨败。特别如果说诸葛亮真的能看出谁长有“反骨”的话,我们也就信了他如神的一面,事实却不是这样。就拿他委以重任的杨仪来说,杨仪在权力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曾经直言:早知这样,当初丞相死时,吾若以全军投魏,何至有今日耶!其“叛心”、“反骨”全暴露出来,这样的人为何诸葛亮没有看出,反而委于重任?神机妙算成了失算,让人不能不感到诸葛亮察人的失败。一句“脑后长有反骨”,注定了魏延成为悲剧人物,同时也演义了诸葛亮在选人用人上的悲剧。

作为刘备集团手下的主要管理人员诸葛亮,在集团处在困境正需要人的时候,不应该偏面的看人,更不应该把人老往坏处想,或以己划线,存好恶。要尊重人,以大局为重,团结一切人,共同奋斗,求得成功。在当今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选聘和人才使用时,每一个管理人员要爱护人才,对大专院校新来的学生、本企业自学上进员工、岗位突出人才等,不要仅凭初始影响或个人印象就给人才划圈定等,特别对有才能的人,更应该看主要的优点,不可求全责备,应丢掉其他杂念,做到用人不疑,共同协力,团结好、管现好人才,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不断激励人才奋发上进,为企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2277.html

更多阅读

满含血泪的控诉——我的反传销日志21 反传销网

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由于后来要养家糊口,忙于工作,所以一日一记的好习惯曾一度中断,自从参加反传销以来,有了一些更加难忘的经历,便又有了记下来的冲动,只是依然太忙碌,实在没有精力每天都写了,但还是忘不了回忆一些难忘的片段,然后再匆匆补

东北赏秋—说说在哈尔滨的吃 哈尔滨东北虎林园

国庆日中午在老昌春饼店吃的饭,好吃~~东北赏秋—说说在哈尔滨的吃咖啡豆结束了长白山的一日行程之后,我们回二道白河镇的旅馆又住了一晚。次晨乘大巴借道牡丹江,当天傍晚时分抵达了哈尔滨。哈尔滨入住的酒店

灯下漫思 说说郑板桥的一首自嘲诗 自嘲诗选萃

说说郑板桥的一首自嘲诗郑板桥(1693—1765),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书画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早期教过多年私塾,之后任过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但又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

声明:《说说魏延的反骨 魏延 一身反骨》为网友今生因你痴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