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很喜欢看书,从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的书中看到这样一道问题:“101-102=1只挪动其中的一个数字(1,0或者2)使等式成立”,感到很好奇。边想试试看,起初想到的是挪动符号,大家都能想到的,101=102-1,这个是最简单的。可是,明明要求的是挪动数字而不是符号,数字和符号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思考良久,未果。熊先生说,最初他看到的时候很容易的想到了问题的答案,但是他问过好多朋友都是想了很久都想出来答案,亦或者想了很有才想出来答案,但是得出答案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我也反反复复的看着题,苦思冥想的,变来变去,甚至改变题的要求,想要交换数字了,可是最终未能得出符合原题的最佳答案。
不淡定的解不下去了,虽然数学一直是我的弱项,但是不想拿它来当作借口。看了答案之后,豁然开朗:101-10的平方=1。其实答案很简单,只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固定了,只是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思索,以至于觉着很困难。所谓的固定思维模式就是我们只会用从左往右的挪或者说从右往左的挪动。而没有去想原来上下挪动也是可以的,就是所谓的不会变通。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教育体制的问题,算不算是“标准答案”给我们的一道枷锁,让我们的思维不跳跃,不会变通了。想想小时候,老师问“雪融化了成为什么”,答案是水,可是回答“春天”就被判为错误,一个孩子的想象力就被这样的扼杀了。想想以前老师在讲2等于什么的时候,老师总会告诉过2可以等于1加1,可以等于2加0,可以等于0加2,可以等于2乘以1。可又有几个老师告诉过2可以等于2000乘以8除以4减去398呢?其实我们可以随意去想自己可以想到的答案,每一个都是自己就问题的理解,自己所能想象的答案,没有什么是唯一固定不变的。可是一直以来,我们思维模式被固定了,因为随意的DIY的答案被认为是错误的,不得不寻求并按照唯一固定的标准答案去做,因为一切不是标准答案的答案都是错误的。
一直觉着自己挺愤青的,虽然不明确它的准确定义。但是各种看不惯,比如不喜欢专业课,自身不喜欢是一个原因,但是近来一直在用假想的方式让自己去喜欢。每天不得不去上课,因为平时成绩的缘故。每天都在照本宣科,重复着书上的内容,对着参考书说一下答案,完全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跳跃思维,讲解一些新奇有趣的故事,看看每个人不同的感想,我们可以用英语来谈,然后用汉语解释几个重点或者是陌生的词汇,对于学外语的我们,未尝不是一个提高单词量的好方式,不用死记硬背的自然而然的便记住了,不枯燥不乏味,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如此久而久之,我们的脑袋锈掉了,不会灵活的变通了,不得不说,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这个教育体制:标准答案,上课时的照本宣科。他们使我们缺少了尝试,创新的机会,它要求我们有标准答案。学校只是给了我们一个钥匙,却没有给我们配钥匙的方法,没有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也没有培养我们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1+1等于2的问题,我们只是知道它的结果,却没有知道结果的过程,而相反2等于什么,确实焕发人的思维的教育,是能够激发我们寻找真理的热忱的教育。
不赞同教育体制,可又对教育体制的改革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尤其讨厌考试制度,什么都看成绩,什么都看证,在这个看证热的年代,大家都在盲目的考证,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换思维,变通思考,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被标准答案(所谓的各种证)给扼杀。
还是多看看书,多看看风景,不同的书不同的风景形成最后的世界观,把世界上每一个零散的自己找回来。向着阳光,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明天。
PS:虽然你不会看到这个日志,但是还是会谢谢你把你的那些宝贝都给我了,让我感觉精神食粮的重要,让我有了个很不错的习惯。让我不再抱怨了,思想在一点点的扩宽。虽然知道给我那些书不是为了听我谢谢,但是我只是怀着感恩的心,除了说谢谢,不知道怎样表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