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雷允绒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校区 710061
【教材版本】人教版《经济生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
【设计理念】
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由于收入分配上的不公平和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至关重要。教学中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在促使学生理解、判断、甄别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现状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活动教学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思考、辩论中澄清认识,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等,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材分析】
1、知识分析
从内容上看,本框由两目构成,(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地位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则是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理论上是教学的重点。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关于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当前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成了国家发展的主题之一,必然更加注重公平。所以在教学中把知识的发展变化过程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新认识。
关于效率和公平的含义及二者关系这一问题是人们在经济生活的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并且抽象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必然会考虑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只有产出大于投入才有利可图。在产品的分配中就涉及到公平问题,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所付出的劳动与获得的收入基本一致时才能感到公平。效率和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或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体会、感悟、认同这一基本观点。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1)通过本课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效率的矛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2)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弱势人群的道德良知和责任意识。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1)活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合作探究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所带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见多识广,对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看问题比较片面和肤浅,由于各种媒体的传播,一些负面的信息对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对当前国家关于处理效率和公平的政策的认识可能会发生偏差。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知识掌握上: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这块知识点,但知识点零碎,没有形成系统,所以,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分寸,利用视频,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非认知因素分析
学生先期建立的知识有缺陷和不完善。受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不少学生分析问题时容易走极端在教学时要做好相关的预设,并有准备地对待课堂上实际生成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识记效率和公平的含义,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的意义。
2、能力目标
能辨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初步掌握解决社会经济矛盾、平衡利益关系的方法和技巧。能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立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2.教学难点效率和公平的含义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案例法、情境教学法 、比较法、归纳法等
【教学环境】
◆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 :多媒体教室
◆文本、图片资料
【教学思路】
由学生课前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导入新课——结合生活中案例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效率和公平——指导学生课堂辩论澄清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展示社会生活中两极分化的现状,引导学生为改变现状出谋划策解决正确处理二者关系问题——结课——探究运用
【教学过程】
环节1:展示成果导入新课
(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村的分配制度及经济状况之比较研究》及评价量规附后)
教师活动:
1、课前布置研究性学习课题及任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村分配制度及经济状况比较。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研究(1)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村分配制度的变化;(2)改个开放前后我国农村经济变化;(3)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2、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活动主题,要求及任务分工。
2、请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幻灯片等形式不限)
学生活动:
1、课前分三个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其中一个小组研究我国农村分配制度的变化,一个小组研究我国农村经济变化,另一小组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2、前两小组上台展示并解读本组的研究成果,每组时间为2分钟。
3、其他学生与教师一起进入情境。
教师活动:
1、对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小组及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2、导入新课:在分配领域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本节课我们来共同探究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研究性学习,让其首先认识到我国农村分配体制的变革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承上启下,进一步深入理解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制度及其意义,同时导入新课学习。帮助学生形成通过探究自主知识的能力
环节2: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活动一:众说纷纭话公平
教师活动:
1、 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案例:
某销售公司业绩原本不错,员工工资执行“高台阶,低差距”原则。个别销售能力强的人觉得自己多干不多拿吃了亏,跳槽另谋高就。经理为此改变分配方法,使员工的收入与销售业绩相挂钩,并且以合同方式规定提成比例。年终结算时经理见个别推销员提成收入过高,因而不予兑现。员工不答应,都想给钱走人,纷纷提出辞职,公司陷入混乱之中。 |
2、呈现探究题
(1)该公司推销人员最初跳槽的原因是什么?
(2)推销人员后来为什么纷纷提出辞职?
(3)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联系课前同学展示的学习成果予以分析说明。
学生活动:
1、和教师一同阅读案例、理解案例。
2、按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并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在上述案例中,员工纷纷跳槽的原因是公司内部分配不公,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所得与付出不一致。推销人员后来纷纷提出辞职的原因是公司领导言而无信,从而对公司失去信任。可见收入分配公平与和是否诚信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讲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这就启示我们在分配领域一定要关注公平,企业要注重自己的信誉和形象。
归纳小结:由此可见
1.一般意义的公平:人们心目的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即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它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诸多领域。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所以是相对的,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
2、经济生活中的公平:(1)主要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即付出的劳动与自己的所得收入相一致,这种公平也是相对的。(2)收入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否则只会导致奖懒罚勤。如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分配体制及导致的结果。(3)允许适度收入差距的存在。“度”是能够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4)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
过度:那么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呢?
设计意图:
从近到远,从具体到抽象,通过让学生探究案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公平的含义,特别是正确全面理解经济生活中的分配公平,反对把这一公平与平均主义划等号,它也是相对的,强调付出的劳动与收入相挂钩,认识公平的重要意义,树立公平意识。
活动二:面对现状,出谋划策
教师活动:1.用多媒体呈现背景材料
材料一:我国基尼系数变化
年度 | 1978 | 1994 | 2003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基尼系数 | 0.18 | 0.37 | 0.456 | 0.459 | 0.48 | 0.49 | 0.65 |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低于0.2,表明收入高度平均;0.2~0.3之间比较平均;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悬殊。0.4是差距过大的警戒线。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转轨时期,工资分配领域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1990年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从53.4%降至41.4%;同期企业所得占GDP的比例从21.9%增加到29.6%。
2.多媒体出示探究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几条合理化建议并简单陈述理由。
学生活动:
(1)阅读和理解材料所包含的信息。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上述问题并发表见解。每组指定专人记录,专人发言。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合作探究和展示观点,注意提示学生探究方向要正确,注意调控课堂。
(2)归纳、补充、整合学生观点,指出: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又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因为这一制度把劳动者的劳动付出与所得直接联系在一起,把按生产要素取得的收入合法化制度化,相对比较公平,可以为我国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资,逐步建立最低工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以为这既有了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个劳动者积极性,也有利于合理调节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两极分化,实现分配公平。
设计意图:教师呈现具体的事实,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悟理解我国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迫切性,同时从主人翁的角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出谋划策,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关注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同时认同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出台的重要举措。
二、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活动一:感悟漫画中的经济学道理
教师活动:
1.通过多媒体展示《三个和尚没水吃》漫画。
2.呈现探究题:
(1)漫画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和尚越来越多效率却越来越低。请你据此解释何谓效率吗?
(2)你认为可以怎样提高其效率,让三个和尚都有水喝?
学生活动:观察漫画,依据教师要求,自主探究上述问题,发表见解。
教师归纳学生观点,分析难点。
从漫画中和尚越来越多效率却越来越低可以看出效率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也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
同时说明: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那么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所以通过改变分配方式可以调动和尚挑水积极性,来改变吃水的现状。
最后呈现资料,适度引申: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我们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大量资源的消耗,效率低下。这两组数据警示我们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节约资源、提高效率,走集约型的路子。
材料1: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为1/4,森林资源为1/5 耕地资源为1/3石油为1/10,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2。 材料2:一个单位GDP的能耗比较:日本1;意大利1.33;法国1.5;德国1.5;英国2.17,美国2.67;加拿大3.5;中国11.5。 |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呈现漫画创设情境,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思考探究,进而深刻理解效率的含义,高效与低效的区别,认识我国走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的紧迫性,树立效率意识。
活动二:辩论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坚持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活动设计及评价量规附后)
教师活动:
1、课前布置任务,辅导学生做好准备。
2、课堂通过多媒体出示双方辩题:正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反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平优先
学生活动:
1、以组为单位,提前准备有关内容如:辩论会的基本程序、规则,辩手的主要职责及如何合作,有说服力的证据等。
2、正反双方辩手进行辩论,主要涉及三个环节:陈述观点——自由辩论——总结陈词
3、非辩手发表见解。
4、选出最佳辩手。
教师活动:
1、对辩论会总结点评,澄清学生认识:效率与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所追求的两大目标,(1)二者之间是存在矛盾,因为效率强调的是财富的创造问题,而公平强调的却是财富创造出来以后如何分配的问题,他们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2)二者也存在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把二者统一起来。(3)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目前处理二者关系必须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的。
2、公布最佳辩手。
设计意图:通过辩论澄清认识,即效率和公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三: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如何寻求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活动设计及评价量规附后)
教师活动:
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图片呈现我国目前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教育差距的现状。
1.多媒体呈现探究题:你认为如何寻求效率和公平的统一?请提出观点并陈述理由。
2.把全班同学分为三组: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并陈述理由。
A组:国家和政府的代表。
B组:成功人士代表。
C组:普通人和弱势群体的代表。
学生活动:
1.进行了课前研究性学习的第三组同学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农村分配体制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
2.小组之间分工合作,进行讨论,由记员记录观点,推荐代表呈现讨论结果。
教师活动:归纳整合并提出新观点。
第三组同学的研究结果告大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建立。目前,在社会公平问题凸显的情况下,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实现二者统一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控制收入差距,使分配的结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是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第一,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第二,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第三,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和参与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引导其关注现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环节3:师生互动,总结新课
教师活动:
提出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三句话概括)
学生活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
概括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收入分配公平及其重要性,只有公平的收入分配,才能更好的照顾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使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协调。知道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理解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使劳动者的收入和贡献挂钩,调动了劳动者创造财富,同时使分配公平,实现社会和谐进步。
呈现板书设计: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意义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第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二、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3.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环节4:活动探究,运用新知
教师活动:呈现探究题及探究方向:
趣味探究1:哪种分法最有效,最公平呢?为什么?
n现有7人,组成一个共同生活的小团体。他们同吃一锅粥,为了分配的公平,他们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n其一是:拟定专人来分 n其二是:轮流分 n其三是:公选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分 n其四是:成立“分粥委员会”与“监督委员会”共同来抓 n其五是:还是轮流分,但规定轮值分粥的那个人,自己必须最后才取剩下的那碗粥 |
趣味探究2:两个孩子的做法可取吗?你有何启示?
n妈妈把一个橙子给了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便讨论起来如何分这个橙子。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结果,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 n第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里,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打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趣味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本节知识分析问题,进一步理解和认同在分配问题上一定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使分配的结果能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这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促进公平的保证。
附:
【学生活动设计及评价量规】
一、学生课前研究性学习: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村的分配制度及经济状况之比较研究
导言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心问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得益于分配制度的变化,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建立正确处理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这一研究性学习既是对上一节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认同我国在不同阶段处理效率和公平的政策。
研究方向和任务
所需人员 | 研究方向 | 主要任务 |
1名同学 |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村分配制度的变化 | 收集、选择、整理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比较,通过多媒体、文本等形式展现成果。 |
1名同学 |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村经济变化 | 收集、选择、整理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比较,通过多媒体、文本等形式展现成果。 |
1名同学 | 农村分配制度与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 根据前两名同学的事实资料、研究结果分析归纳分配制度与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文本等形式展现成果。 |
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 评价标准 | 等次 | ||
优 | 良 | 差 | ||
合作意识和能力 | 能理解并支持小组长分配的任务,与组员和作认真完成。 | |||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能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思考,有独到的见解,能自圆其说。 | |||
语言表达 | 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 |||
资料的收集选择和整理 | 能依据自己研究的方向收集、整理、选择,分析归纳资料, 据此形成自己观点。 |
学生活动记录
参加人员及姓名 | 研究方向和任务 | 成绩 |
组长: | 协调、组织、整合活动 | |
成员 | 方向: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村分配制度的变化。 任务:收集、选择、整理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比较,通过多媒体、文本等形式展现成果。 | |
成员: | 方向: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村经济变化。任务:收集、选择、整理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比较,通过多媒体、文本等形式展现成果。 | |
成员: | 方向:农村分配制度与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 任务:根据前两名同学的事实资料 、研究结果分析归纳分配制度与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文本等形式展现成果。 |
二、辩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坚持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
导言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发展这一市场经济必须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在经济体制转轨初期的若干年,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首先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此时在处理二者关系时更加注重效率,兼顾公平;进入本世纪以后,人民温饱问题基本已经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凸显,怎样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怎样构建社会和谐成为时代的主要问题,所以党的17大明确指出,在分配领域要更加注重公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都追求效率和公平的统一,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通过本场辩论会,帮助学生论澄清认识,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流程
1、确定辩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坚持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正方观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反方观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平优先。同时把辩题在全班提前公布。
2、确定参加活动的小组、负责人、主持人,主要辩手,明确各自任务。
3、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主要参加者要对辩论主题进行充分研究,准备材料、论点、论据等,这个过程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分工与合作的过程。
4、明确的程式和步骤,大致的程序是:(1)主持人宣布辩论主题,介绍辩论的正反方;(2)正反方做陈述性发言,阐明本方的观点;(3)正反方对对方陈述的观点进行质疑或反驳,使辩论充分展开(即自由辩论)(4)正反方进行总结性发言;(5)评论方加入辩论,对正反双方的观点进行辩驳,使辩论扩展;(6)最后由评论方讨论,决定正反方的胜负;(7)教师对辩论活动进行总结。
主要角色及任务和要求:
角色 | 所需人员 | 主要任务 |
主持 | 1名同学 | 主持整个辩论会,包括宣布辩题、辩论会的规则程序、介绍双方辩手以及最后的总结等。 |
负责人 | 3名同学 | 一名同学负责整个辩论会组织,包括课前准备,任务分工等;正方一名负责人,组织协调正方四名同学;反方一名负责人,组织协调反方四名同学。 |
主要辩手 | 8名同学(正反双方各4名) | 课前:对辩论主题进行充分研究,准备材料、论点、论据等, 课堂上:1号辩手:陈述双方各自观点;4号辩手:为各方总结陈词;2号和3号为各方主辩手。同一方在辩论中分工协作,相互支持本方同学观点。 |
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 评价标准 | 等次 | ||
优 | 良 | 差 | ||
合作意识和能力 | 能理解并支持小组长分配的任务,与组员和作认真完成。 | |||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能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思考,有独到的见解,能自圆其说。 | |||
资料的收集 | 收集到某一方面较全面的资料并能整合 | |||
语言表达 | 语法、书写错误不多,文字表达清晰 |
活动记录
参加人员及姓名 | 扮演角色和任务 | 成绩 | |
总负责人: | 协调、组织、整合活动。负责整个辩论会组织,包括课前准备,任务分工等正方一名负责人。 | ||
正方负责人: | 组织协调正方四名同学。 | ||
反方负责人: | 组织协调反方四名同学。 | ||
1号辩手 | 正方: | 课前对辩论主题进行充分研究,准备材料、论点、论据等;辩论会开始时提出并陈述本方观点;在辩论中分工协作,相互支持本方同学观点。 | |
反方: | 课前对辩论主题进行充分研究,准备材料、论点、论据等;辩论会开始时提出并陈述本方观点;在辩论中分工协作,相互支持本方同学观点。 | ||
4号辩手 | 正方: | 课前对辩论主题进行充分研究,准备材料、论点、论据等;自由辩论结束后为本方总结陈词;在辩论中分工协作,相互支持本方同学观点。 | |
反方: | 课前对辩论主题进行充分研究,准备材料、论点、论据等;自由辩论结束后为本方总结陈词;在辩论中分工协作,相互支持本方同学观点。 | ||
2、3号辩手 | 正方: | 课前对辩论主题进行充分研究,准备材料、论点、论据等;是辩论会中正方主辩手,在辩论中分工协作,相互支持本方同学观点。 | |
反方: | 课前对辩论主题进行充分研究,准备材料、论点、论据等;是辩论会中的反方主辩手,在辩论中分工协作,相互支持本方同学观点。 |
三、角色扮演,出谋划策《如何寻求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导言
寻求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怎样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却一个重要的难题。这一活动首先通过典型的背景材料再现了我国目前经济社会不和谐的部分现状,然后为学生设定角色,然进入情境,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为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出谋划策。
主要角色及任务和要求:
角色 | 所需人员 | 主要任务 |
记录员 | 每组一名, 共3名 | 记录本组的讨论情况,包括每个发言同学的主要观点。 |
国家和政府的代表 | 一组 由若干名同学 | 关于怎样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这一问题,站在国家和政府的立场提出观点并陈述理由。 |
成功人士代表 | 一组 由若干名同学 | 关于怎样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这一问题,站在成功人士立场提出观点并陈述理由。 |
普通人和弱势群体的代表 | 一组 由若干名同学 | 关于怎样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这一问题,站在普通人和弱势群体立场提出观点并陈述理由。 |
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 评价标准 | 等次 | ||
优 | 良 | 差 | ||
合作意识和能力 | 能理解并支持教师和小组长分配的任务,与组员合作认真完成。 | |||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能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思考,有独到的见解,能自圆其说。 | |||
资料的选择和整理 | 能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正确选择,形成自己的看法。 | |||
语言表达 | 书写错误不多,文字表达清晰 |
学生活动记录
参加小组 | 角色 | 主要任务 | 成绩 |
组长: | 记录员 | 协调、组织、整合活动本组工作,记录本组的讨论情况,包括每个发言同学的主要观点。 | |
A组: | 国家和政府的代表 | 关于怎样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这一问题,站在国家和政府的立场提出观点并陈述理由。 | |
B组: | 成功人士代表 | 关于怎样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这一问题,站在成功人士立场提出观点并陈述理由。 | |
C组: | 普通人和弱势群体的代表 | 关于怎样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这一问题,站在普通人和弱势群体立场提出观点并陈述理由。 |
【评价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对效率的理解正确的是()
1 产值越大,效率越高
2 产出高于投入就意味着效率的提高
3 效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4 效率的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A.14B.12C.34 D.23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 C
①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和基础 ②讲效率就要拉开差距
③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④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十一五”规划之所以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因为()
A.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社会财富已经极大丰富
B.公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C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4.看漫画,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应该加速体制改革,做到()
A.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积累大于消费
C.更加注重社会公平D.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二、选择题(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6.生活探究一:社会需要和谐
某省总工会对本省近三年的本地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3.7﹪的职工位于最低工资边缘,46.8﹪的职工自2002年以来收入没有变化或收入下降。60﹪的座谈职工反映,每次涨工资的幅度多在10元至几十元之间。而在前不久,曾有报道说,全国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2002年以来不断上涨,增幅较大。那么,工资年年涨,怎么还会出现“四成职工位于最低 工资边缘”?
(1)分析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果任其泛滥会导致什么后果?
(2)假如你是该省领导,由你来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争取做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你会怎样做呢?(可以组织小组讨论)
参考答案:
(1)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工资收入和福利分配制度存在严重不公。近几年,企业根据本厂效益来自主上浮工资。然而,问题是,企业管理者设计制定的调资方案带有极大的“利己性”——企业利润向企业高管、中层管理人员严重倾斜。往往是,极少数管理者上涨的工资份额是绝大多数职工群体上涨份额的好几倍。换言之,一半以上的利润流向了企业上层,剩下的平均到每一个职工身上当然就寥寥无几了。企业职工在工资分配、改革等方面缺乏话语权和监督权,领导说了算,工资向高级主管严重倾斜。工人工资没有实质性的上涨,而社会消费水平却在不断增长,很多企业职工只能徘徊在最低工资边缘。后果:工人无心工作,到外兼职,“跳槽”现象普遍,厂内矛盾日益加深,人心涣散,经济效益就会下滑等。
(2)组织会议讨论导致问题的原因,群策群力找到解决办法,具体上说:首次,改革分配制度。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合理拉开差距,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其次,完善福利分配制度,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企业领导将工资与效益挂钩,实现效益与风险共担。只有一方面不断完善有关企业职工工资分配的法律法规,让企业分配制度在法制的框架内规范运行,另一方面加强政府的执法监督指导,才能逐渐“破解”企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本题是研究性试题答案合情合理就行)
课后反思
本教学设计包依据课标“解析兼顾与公平的原则”的要求,通过模拟或创设一定的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去探索、思考、自我建构相关的事实和知识如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教学目的明确,思路清晰,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坚持学生主体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