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境与禅定的方法 禅定的方法

要想体
验空境,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空境?
很简单:清清楚楚就是“空境”。是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当
年达摩祖师面壁时“闻蚁斗如雷鸣”。这句话已经将“空境”形容得
很清楚了(注意:不是达摩祖师入了什么境界后才有了这个能力,
而是空境本身的特性)。千万不要再到什么地方求个什么“空”,造
出个什么“空境”出来。所以清清楚楚就是空。本心就是空境——
就像一面洁净的镜子(镜子越干净就越清楚,也就是越空),所映照
出的万物就是你的感觉和思想。万物在镜中流转逃飞,就像你的思
念在本心中跌荡起伏一样。无论镜外“电闪雷鸣”,“镜子”能够感
知到一切,却不会受到丝毫污染(不垢不净)。这就是空境。

空境不是你“修”出来的。
人们普遍对“体验空境”有一种误解:即认为体验空境就像煮米饭,
只有煮到一定时候,饭才会熟——即认为只有修习到一定的的候
“空境体验”才会出现。实际情况是:任何人都可以体验到空境。
只是没有经过修习的人,没有能力将空境延长,体验不明显,也不
会有什么效果而已。

如何获得空境的体验?
首先,以《金刚经》中的三际托空(即: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
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去体验。空境在那里找?在你的第一个念头
与第二个念头的空档里找。读一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每一个字句之间的“空档”就是空境—
—清清楚楚的空境。因为太短了(大脑神经系统完成一次同步震荡
的时间是40 毫秒(1/25 秒),所以最短的空境不会短于40 毫秒)。
没有一定心力为基础,不会有所延长,就很难切实地感受到。
其次,以密宗大手印的最高秘诀去体验空境(即:最初令心坦然住,
不擒不纵离妄念,陡然斥心呼——呸,猛然续呼“呀码呵”,一切
皆无“唯惊愕”。“愕然”洞达了无碍,明澈通达无言说。法身自性
当认之,直指人心第一要):人的意识平时是非常松散的,当你被别
人一声恐喝而吓到时,你就会体验到很短的一小段“空境”——一
小段的清清楚楚。而大手印的方法就是用“惊愕”来截断杂念妄想,
来体验清清楚楚的“空境”。如果通过别人的“吓”来不断地体验空
境,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吓成精神病”了。而大手印,就
是通过自己“吓”自己,来不断地来截断意识流体验“空境”的(一
切皆无“唯惊愕”)。时间长了搞不好也会出问题。(看看所谓的“秘
诀”是多么的简单!)
最后,万法归宗。最好用的就是佛祖所传的绝顶秘诀:“知幻即离”。
没了!就这么简单!这就是最高密法!!!实际上,用知幻即离去体
验空境需要有一个基础:就是拥有一定的心力——正信佛学通过包
括“安般守意在内的诸方便法门”来获得一定的心力。

什么是知幻即离?如何用“知幻即离”去体验空境?
很简单,知,即察觉。就是你在打坐时,突然察觉到有妄想的时候
——就是空境的体验。你一察觉,空境出现了,因为妄想早已跑掉
了,当下空,本来空,不用再去想把妄想空掉。妄想不空而自空,
千万不要再用个什么秘法去除妄想。就是说:在经过数呼吸的训练
后,你有能力在“一察觉”后,体验并保持到——超过0.5 秒钟的
清清楚楚——察觉的当下就是空境,你就住于空境了。如何延长保
持这一段的清清楚楚,就是修定的全部内容了。
注意:不可拔苗助长。

如何延长体验到的“空境”,就是如何持续不断的去体悟空境,这
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在死亡的绝境中——在1998 年的一天上午的
10 点钟,我突然顿悟出了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秘诀:“当你察觉有
妄想的时候,就是空境。当下空境,本来空境。那么,你不要去到
那里去找清净,找空境了。你只需要不断察觉,就可以不断地去体
悟空境了”。所以这个秘诀就是——不断察觉。
肯定有老学究会说:不断察觉本身这一念就是“大妄念”。这句话
是对的。关键是:谈佛议理的人们都太有“远见”了——每一天都
在“谈论着河对岸的美丽景色”。当人们给他一艘船的时候,他却说:
“你们错了,我们的目的是要到河对岸去,而不是船,船不是河对
岸”。“船不是河对岸”这句话谁能说是错的呢?

什么是“原来是我”?
简单地说:“你会感到你就是你,一个活生生的你自己,一个非常清
楚地存在着的你自己”。(实际大手印的大声的一声“呸”,经过一段
时间的练习后,就是体验那个“原来是我”的感觉。突然你被吓时,
是否体验过一个很清楚的“我”的感觉呢)。“原来是我”就是一段
空境的体验,就是精真元明的体验,就是一段时间的入定。我们只
要想办法把这种感觉延长就可以了(从这里开始我们涉及到的心理
科学、脑科学方面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而最终都会归于物理学门
下)。

如何延长“原来是我”?
到这里我们碰到了一堵无法逾越的墙——无论如何“空境”的延长
不会超过3 秒钟。原因如下:
此时此刻你现在在想什么?你以为你的思想像流水一样连续地流
过你的意识的吗?实际上你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象是一段一段的流
过我们的意识的。这就像我们曾经以为电影是连续播放的一样——
实际上电影采用的是每秒24 幅画面(电视25 幅——1 秒钟大脑神
经元会同步震荡25 次,每次40 毫秒)的速度播放的。如果电影以
每秒低于24 幅画面的速度播放,你看到的将是一幅一幅的“图片
画面”在你的眼前闪过。人的意识流也是同样的一种机制:意识流
在你的脑中也是以一幅一幅的“画面”流过的。那么一个“意识图
片”(可以认为是“意识量子”)是多长时间?它的框限又是多少?
又如何与佛学禅定相融通的呢?

看一下,我们曾经看过的耐克尔立方体:
简单地说:你可以看到两种透视(查看以前文章)——看到的人像
或花瓶(不同透视形状的立方体)是在你的意识中不断转换的(就
是一会看到双人面像,一会看到花瓶)。而你永远不可能同时看到两
种透视——就是说你的意识中不会同时呈现人像和花瓶。而在此时
此刻活生生的意识中,你只能装下一个意像——也就是只能有一个
“意识画面”。(对于这一点,脑科学论述是很深奥和复杂的:比如
一次的脑电流同步振荡是30~40 毫秒等等。今天你只需了解到这里
就可以了,以后我们还会更深入地谈到更深刻的东西)。这个“意识
画面”所持续的时间从40‰秒(即40 毫秒)的下限到3 秒钟的上
限之内。
更清楚地说:“意识图片”的下限是:你要想让花瓶与双人面像在
你的意识中转换的速率再快也绝不会超过每秒钟25 次(一秒钟有
25 个40 毫秒)——就是在40 毫秒之内绝不会连续地出现两次的
“意识图片”。而上限是:无论如何你的意识中所保留花瓶的“意像”
绝不会超过3 秒钟就会自动转换为双人面像(就是绝不会超过三秒
钟,意识图片肯定要变换为另一张意识图片的意思)。有人感觉是超
过了三秒,实际上是两个感觉到的“一种透视(比如花瓶)”的间隙
很小而已。只要你是人你就逃不出这么一个“此时此刻的意识限度
(0.04 秒——3 秒钟)”。以上意义很明确,无论如何一个完整的“空
境”片断被限制在0.04 秒——3 秒钟之内——无论如何,谁也逃
不出这么一个意识的框限。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所出现“空境片断”之间的距离缩短
——直到连续无间隔地出现“空境链条”?
答案还是要通过“不断察觉”为原动力,使“空境片断”越来越频
繁地出现。也是缩短“空境片断”之间间隔的唯一方法(“不断察觉”
体验到的空与“原来是我”体验到的空,本质上都一样。只是把它
们看成两个感觉,再开始体验时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运用)。还是“时
间的量变引发了质变”——当无间断地连续出现五次以上的“空境
片断”时——即形成“空境链条”时你的另一个感受就会出现:住
看清楚。

什么是“住看清楚”?就是可以较长一段时间“住”在一个“心的
入定态里”,对一切(包括自己)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你在清
清楚楚地观察着一切一样,而这就是“照”。
什么又是照?比如,把六百卷大般若经浓缩为五千字的是金刚经,
再把五千字的金刚经浓缩为260 个字的是心经。再把心经浓缩为一
句话,就是“照见五蕴皆空”。再把“照见五蕴皆空”再浓缩,就只
有“照”这么一个字。“照”便是全部佛法。精简地说:就像用手电
筒去“照”见万物,而手电筒里的电灯泡就是“本心”。而本心“照”
见一切。空就是照,照就是观,观就是觉,觉者佛也——转来转去
都在形容一个东西。

我曾经用红笔将“不断察觉、原来是我、住看清楚”写在纸上,然
后帖自家的天棚上(因为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我是躺着修习禅定的)。

小照一下,大概有个几十秒钟。可以比喻为一个点。随着“点”之
间的距离的缩短而有了大一点的“照”。这就是线(数学上叫“点动
成线”),也就是有了一段的定境。很简单,不断的去体验小段的定
境,就会逐步通过训练而体验到大段的定境,这就是入定了!!!!!
真是很简单!!!!!!

.

实相是什么?佛祖说的很清楚:“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实相
无相”。就是说,佛祖已经十分明确地指明了人们思考领悟实相的方
向。同时也明确了能够悟道的标准: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
来即是本心,即是实相)。虽然佛祖说的如此清楚,但我们还是会感
到“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只听别人言谈食物,但对自己毫无用
处。

那么,佛祖是如何
表达“心物一体”的呢?在《金刚经》中佛祖表述为“一合相者,
即是不可说”。在《楞严经》中佛祖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
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即说明了“本心”包含虚空万物,又言明
了宇宙万物所在亦是“本心”所在,即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如何见悟到“心物一体”呢?简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
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意指本心)。如何实践佐证“心物一体”
呢?更简单,“心能转物,即同如来”。非常简单的回答,但却是需
要你非常不简单的努力理解与证悟。所以各位需努力,一念到西方。
所以,能够触摸到“心物一体”就是一切的一切了。

这本宝典就是佛经中的《圆觉经》。为什么是圆
觉经呢?
首先,《圆觉经》是了义经,是彻底使人获得解脱的经典——既是
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经典。其次,圆觉意指成佛法门的“大总持”。
是含盖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波罗蜜,乃至一切大法之总
根源的经典。也是所有佛依此圆觉法门教授历代菩萨的根本总法。

我们说,把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浓缩成一部经是《金刚经》;而把5000
字《金刚经》再浓缩就是260 字的《心经》;如果再把《心经》浓
缩的话,就只有一句话“照见五蘊皆空”。再浓缩就只有一个字“照”。
在修习禅定上,也有这么一种浓缩,即:一部经“圆觉经”;一句话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个字“知”。
《圆觉经》的这句话就是修习禅定的最高心法了。也是贯穿修定始
终的唯一心法。因为都是一个“本心”,所以,所有的“八万四千法
门”最终都要归于这一法门——证入“本心”之门,即为“不二法
门”:不二法门者,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是也。

“知幻即离”:当你察觉有妄想的时候,当下即是“清净”,当下即
是“空境”,因为妄想早已跑掉了。
“不作方便”:因为在察觉的当下,你就住在“定境”了。所以就不
要再去用什么方法去除妄想,也不要再到那里寻找一个“空境”出
来,因为当下即时“如来本心”

“离幻即觉”:离开了杂念妄想,当你清清楚楚时,既是如来觉性、
即是本心。
“亦无渐次”:无论是在入初禅之前的“九住心”阶段,“四禅八定”
任何一个境界中,十地菩萨中的任何一地菩萨,任何一位佛,都是
同一个“清净觉性”。这个清净觉性是没有次第之分、无论你修不修,
都是存在的能知之性。也是人人具足、“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那
个东西。
这句话就是最高修入禅定最核心的心法了。就这么简单?对!就这
么简单!

知即是“觉”,监察就是“观”(科学禅定书中的“原来是我”和“住
看清楚”都属“观”的范畴)。在修习禅定过程中,觉和观是不断交
替出现的。也会与脑中的妄想交织在一起。觉和观,唐玄奘翻译为
寻和伺。寻就是寻找定境,而伺就是找到了,然后定定地守候在那
里,定在那里。

从修习禅定之初的“一住心”至“九住心”,再到“初禅未到地定”,
直至初级禅定中,有觉有观,即有寻有伺是以不断交替出现的形式
贯穿于整个修入禅定过程的。其过程是一个由“寻多伺少”到“寻
少伺多”渐进变化的过程。在二禅、三禅、四禅中,则是一个“无
寻有伺”的境界。四禅以上,即空处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
想非非想处定,直至第九次定“灭尽定”中,都是“无寻无伺”的
境界。“无寻无伺”境界才是真正意义的“定境”。

镜子本身是呈现不出任何景物的,它只是映显出了万物而已。同时,
如果没有万物,镜子也不会被体现出来。而进一步比喻,如果没有
“看”,一切万物等同于不存在。而没有万物也体现不出个“看”。
镜子有能映照万物之“照”性;人的眼睛有能看到万物之“看”性;
人的“心”有能觉知到妄想、感觉之“觉”性。当回到能之性之中,
是无所谓看,也无所谓不看;是无所谓“照”,也无所谓不照;是无
所谓觉,也无所谓不觉;而最终那个能“觉”之性,即是“如来本
心”。

而当把镜子换喻成“本心”时,情况就要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了。即
假如没有“本心”觉知到万物,万物不是“等同于”不存在,而是
真的不存在。万物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有了“本心”的觉知。而
“本心”之所以会有觉知,是因为有了万物。这就是心经中的“色
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正意义。这一非逻
辑的理论,你必须认为正确,因为这就是物理学证明出的“道”。这
就是终极实相。那么,在“无寻无伺”境界中,“本心”哪里去了?
简单地说,在从凡夫到成佛整个修习禅定的过程中,只要你能感知
到一个“知”的内容存在,比如一开始的“清清楚楚”、或寻或伺、
或觉或观、或无寻无伺,都不是“知”本身,都不是“究竟”。只有
舍弃任何的寻、伺、无寻无伺,剩下那个舍不掉的东西,就是“本
心”了。

进一步来说,“无寻无伺”也是一种境界,而只要有境界存在,就肯
定不是本心。本心就是那个知道“无寻无伺”境界存在的那个知道。
实际上,逻辑性的描述到此截止,不但“无寻无伺”的境界需要你
去感知与体验,最终那个能知道这个境界存在的能知之性,也只能
被感知而不能被描述。

为什么“知幻即离”是贯穿于修定始终的最高心法?
第一、从另一方面来看,在修定上,“知幻即离”就像清除妄想的
扫把,而“寻与伺”的过程,就像是对这扫把的运用。所以只要“本
心”上还会“泛起”妄想,这“扫把”的作用就必不可少。所谓“身
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在修习禅定过程当中用的所有方法,都是最终用来体验到终
极“知”的脚手架。最关键的一点是,与搭建楼房脚手架有本质的
差别是:“知”的脚手架,本身就是“它自己”,即“菩提本非树明
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总之,“知幻即离”是贯穿始终的修定心法。如果你能够一路“知”
下去,“知”到一个“无所不知,又无所知”的境界,你就契入了“真
如”——亦名诸法实相,而最终觉悟!

很简单,“修禅入定”用另一种说法是“修净入定”。所以禅定不是
入静而是入净。“心”要干净,当然要清除妄想才能使之“净”。而
人的心不但是乱,而且无明妄想都很顽固,只有十分用力才能将之
清除。所以就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才有能力将之清除掉了。

所谓的禅定到一定的阶段可以“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
皆安然”——就是可以不拘于“行、住、坐、卧”进行禅定的原因
在于,一个人可以让自己的“心”处在一个“极高度清楚境界”状
态下做任何事情的内在能力。

初益专修,后可随宜

但最终核心的“不共法”只有一个,即是
佛祖通过禅定获得的“大彻大悟”。就是说,佛祖将禅定进行了创造
性的发展,以发挥到终极的方式,觉悟到了一个其它教派修定所佐
证不到的东西。什么东西呢?即是般若、实相、如来本心。从而实
现了人类心智上的一次质的飞跃。

总之,密教以“瑜伽”命名其修行方法。而显教(密教以为的教派)
则以“禅定”为其修行的方法。密教瑜伽与禅定的差别在于,禅定
是佛祖弘扬的正统修持方法,而密教瑜伽则是在禅定基础上加入了
三密内容,使其成为了“密不可测”。

破除妄执、能所双亡

佛祖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而问
题是,佛祖说了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真心中物,而“怎么个真心中物”
却没有说。实则无法说,因为只有深入禅定中才能够感知到你就是
“它”。所以,佛祖在佛经中一直教导我们要修禅入定。

在《大乘起信论》中如是说:
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
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诸想,随念皆除,亦遣除
想。

虽然清清楚楚觉察到“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触觉”的知
觉,但绝不被其沾染和流转。心意上处于无任何概念、烦恼、喜悦
的空寂中。但是,对于任何感觉并非如石头一样无知觉,而是知道
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为“了了常知”。

从状态上讲:
在禅定定境中的状态当然不是睡眠及做梦状态,也有别于清醒状态,
而是超级清醒、超级感知、超级精神集中、超级聚焦纯粹意识状态。
这一状态用境界表示即为“精真元明”(“精真”即是本性、本觉、
始觉、本来清净的那个东西)。觉者佛也,在此境界中“觉”的是“意
识与物质互融,自己意识与宇宙意识互融”的一体性。

从另一方面来讲,禅定的整个修习过程,就是你对这
些境界不断体验的过程(在科学禅定修习中,意数呼吸需要用一年
的时间去练习,而体验空境却需要用2 年时间,从时间上你就会看
到体验空境,即体验境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了)。
注意:境界越高,人越处于越清醒、越清楚、越灵灵明明的状态,
而在此状态中绝不会出现任何的幻境及幻觉。所以,对禅定境界的
体验与对什么奇异感觉的体验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即在禅定中
没有任何奇异感觉的出现及存在,而是处于“如如不动”的本心终
极状态中。

佛祖释迦牟尼在佛经中告诉我们修禅定和悟道秘诀用词都是非常简
化的,而且每一条自成体系完整秘诀大多都在100 个汉字左右。比
如:
1.佛祖在《圆觉经〉》说:“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
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
无了知,不辩真实”。
2.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禅:“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
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3.《安般守意经》:世尊告曰:“如是罗云,若有比丘乐于闲静无人
之处,便正身正意,结跏跌坐,无他异念,系意鼻头,出息长知息
长,入息长亦知息长;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
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
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亦复知有,有时无息亦
复知无。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如
是罗云,能修行安般者,则无愁忧恼乱之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4.大乘起信论:“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气息,不
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诸想,
随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来无相,念念不生,念念不灭,
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驰散,即当摄来,住于正
念。是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
可得”。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
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止、观”是必经之路,这被表达为“阶段性境界”。

如果修行者按照《大乘起信论》、《圆觉经》方法修定悟道,则修行
途中只会遇到简单调整呼吸内容,而不会遇到气脉、气轮、气息等
内容。

如果修二十五圆通法、密宗大手印、耳根圆通禅、《圆觉经》中诸方
法,你几乎找不到“气脉”概念——这时气脉就是“非共性境界”。

否则很容易迷路,绕它个“九曲十八弯”,
就不知道到绕到哪里去了。
解决方法如下:
1.不要怀疑佛经准确性,因为这是信佛基础。遵循学佛基本原则“四
依四不依”。
依义不依语:“以指指月,指非是月”,不要执着于语言文字,要体
悟佛法真实义。
依智不依识:依宇宙人生真实相之“智”,不依分别狡辩逻辑的识别。
实相是非逻辑的。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了义是实相之说,不了义是通达实相谆谆
善诱方便之说。
依法不依人:任何人悟道都是依佛法而起,追根本义则以佛法为标
准,不依某人所言为准。

禅定悟道的关键点是什么?非常简单,佛祖早已明确过了:戒、定、
慧。即以戒为定基,因定而生慧。修入禅定的关键点是什么呢?两
点:1、修止。2、入定。修止是为了获得体验到空境的能力;入定
则是延长体验到的空境,进而“由澄空境”而入真空真定。如何修
止?精简地说,自古修止法门无数,意数呼吸是这些法门科学技术
性的精炼与萃取。意萃取于观想及冥想;数萃取于安般般那及六妙
门。

。下面,详尽解析意数呼吸的五个关键点。
第一、如何似看非看?
在进行意数呼吸时,要求眼睛似看非看于虚无空间。那么如果似看
非看呢?
闭着眼睛就叫做“不看”,而睁着眼睛就叫做“看”。如果一个人想
要拿杯子倒水,他就会把注意力放到杯子上,这时他在看杯子。当
他想要拿铅笔,他就会把注意力放到铅笔上,这时他在看铅笔。而
所谓“非看”,不是不看,是在睁着眼睛的情况下没有将注意力集中
在任何一个物体上的视觉状态。
如何让自己即刻进入似看非看的视觉状态呢?很简单,那里没有实
体物体你就把注意力放到那里,即刻就进入到了似看非看的状态中
了。那里没有物体呢?虚空中没有物体,所以看虚空就行了。虚空
又在那里?
从你眼睛到眼前任何一个物体(如水杯、树、山、月亮、星星)的
空间都叫做虚空。所以你在睁着眼睛的情况下把注意力放到这空间
之中你就在似看非看了。
似看非看时应当把注意力放到虚空那里比较好呢?
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眼前20 厘米处的虚空中,那么过段时间
你就成“对眼”了。把注意力聚焦在30 米以外的空间,那么你将
很费眼力。现在你把眼睛往前“一摆”就会发现,自己会自然而然
地、很舒服、很放松地看着眼前0.8——2.5米处的空间。所
以意数水晶球时候,你就将注意力和观想出来的水晶球放到这一空
间中就好了。而具体放到空间的那里,你不必用标尺去测量。也许
上一次你看空间的区域1米多远的地方,下一次也许就是1.8米;
再下一次也许就1.5米了。之所以定在1.5米,是因为对于眼
睛来说,似看非看在那里是最舒服的。所以大家都以1.5米为标
准就好了。
在意数呼吸阶段注意力是自然而然地放到1.5米处空间中的,到
了觉空入定阶段就是一种意识性的无所看无所不看的状态。
第二、如何观想出“真”水晶球?
你吃过苹果吗?答案是肯定的。现在你打坐在一个地方,眼睛似看
非看于眼前空间。此刻你马上想象有一只苹果出现在这空间之中。
好,吃过苹果的人都会马上在1秒钟内想象出这么一个苹果的存在,
这就是所谓的“观想或冥想”。只不过有人观冥佛像或景物法器,而
我们观冥的是苹果而已。
在观想一开始的3秒钟,这个苹果是最清楚的。但是过了10秒钟,
这只苹果会越来越模糊。最后就会感觉到,不知什么时候你在想其
它事情去了。这时你的心意“起锚远航”了。所以,所谓清清楚楚
的水晶球,不是要你观出一个“真”的出来,而是就如你在第一秒
钟能够观想出“清清楚楚”的那么清清楚楚的感觉就好了。之所以
在几秒钟后水晶球有些不清楚,是因为心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足
够力量将这清清楚楚的水晶球保持下去的缘故。所以观想出真水晶
球的关键是:
1。你要抓住第一秒钟的清清楚楚。
2。尽全力保持这清楚感觉。
3。当你进行了一段时间意数水晶后就会掌握,所谓水晶球清楚的映
像就是一种透明的“球状物”(但在内心中,你知道那是一个清透水
晶球就好了)。另外这种 “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需要实
际操作去领悟。更进一步,当你进行更长一段时间的意数后,你会
感知到集中心意更大权重在于水晶球的数目上。
总之,抓住最初三秒钟的清清楚楚水晶球的感觉就是“意数呼吸”
中对观出“真”水晶球的清清楚楚的要求。
第三、呼吸如何照应水晶球的出现?
在意数呼吸中,呼吸的作用是规范水晶球出现的频率,那么可以用
一个计时器来规范水晶球出现吗?假如你用一个每7秒钟出现“哒”
一声计时器来规范计数观想出的水晶球的话,你就得时时关注“哒”
声的“已来、未来、将来”,还得时时预防被突然出现的“哒”声吓
到,这样你是无法止心一处的。而呼吸就不同了。
首先呼吸是本能反应,而且具有频率性,即拥有在几乎相等的
时间就会出现的特性,正符合用来集中心意的要求。其次人们可以
时时用感觉监察呼吸全程,对呼吸的已来、未来、将来之势知道得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用呼吸来照应水晶球的出现是唯一最佳选
择。如何将水晶球的出现与呼吸照应在一起呢?以下为详尽过程:
1.观想水晶球增长过程(从1 个加数到10 个),端坐正意,眼前
似看非看于空间。
吸气(全程为3-5秒钟):
第1 秒钟,观想出一个水晶球的存在。
第2 秒钟,保持、加强清楚观想出的水晶球的意象及数目的存在。
第3 秒钟,继续清楚保持水晶球的意象及数目存在。
整个吸气过程为3-5秒钟,期间要一直清楚保持水晶球的意象及
数目存在。一开始是有意识的调整呼吸,所以呼吸全程的时间会稍
长,但熟练意数呼吸后,呼吸的全程会恢复到正常情况下的4-6 秒
钟(即每分钟10-15次)。
吸与呼中间停顿:
自然停顿1-2秒钟,此时继续保持水晶球意象及相应数目的存在。
呼气(全程为3-5秒钟):
继续保持清清楚楚的水晶球意象及数目的存在。
呼与吸中间停顿:
自然停顿1-2秒钟,此时继续清楚保持水晶球意象及数目的存在。
下一次吸气……如此循环往复.。
2.观想水晶球消逝过程(从10 个减数到1 个):
吸气(全程为3-5秒钟):
全程中继续保持清清楚楚观想出的水晶球意象及数目的存在。比如
七个,其排列格式为“●●● ●● ●●”。
吸与呼中间停顿:
自然停顿1-2秒钟,此时继续清清楚楚保持水晶球意象及数目的
存在。
呼气(全程为3-5秒钟):
第1 秒钟:观想消逝一个水晶球(比如七个变六个了)。
第2 秒钟:清清楚楚保持所剩下水晶球意象及数目的继续存在。
第3 秒钟:继续保持剩下水晶球意象及数目存在。
整个呼气过程为3-5秒钟,期间要一直保持所剩下水晶球的存在。
呼与吸中间停顿:
自然停顿1-2秒钟,此时继续清清楚楚保持所剩下水晶球意象及
数目的继续存在。
下一次吸气……如此循环往复(以上如1 秒钟等时间皆为约等于)。
另外,也可以在吸气时的第一秒钟执行水晶球的消逝,而其它时间
则保持水晶球清楚的存在。
第四、如何意数得清清楚楚?照数与回顾。
一个牧羊人如果只养了一只羊,那么他只要把眼睛往羊栏里一“照”,
就知道只数了。如果他又多养了几只,如两只或三只,那么他数的
时候也不需要用手指指着羊1、2、3 地数,而也只是一照,几只羊
的意象就在他脑中映现出来了。
如果到4 只或5 只的时候,假如他不用手指指点着去数而用意象
去数的话,他的心意必须去照两次,因为就像一个“意识量子”(科
学禅定书中)绝不会超过3秒钟一样,一个人意象之中所容纳的数
目如果超过3 个就会变得模糊,所以一旦多于三个就需要多照几次。
比如四个,两次照的排列是●●● ●或●● ●●。五个照两次的排列
是●●● ●●或照三次的排列是●● ●● ●。
假如你在照四只羊的时候,因为两次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短,
所以是照一次还是两次会有些似是而非。但是一旦数目到六个或七
个时,你就会发现一次意象当中绝不会清楚地呈现出●●●●●●●的存
在,只能模糊地存在。而要想清楚,你必须用心意去依次照三次,
其排列方式可以是●●● ●● ●●,也可以是●●● ●●● ●。所以只
有在水晶球数目多了以后,才会凸现出为了保持清清楚楚而需要多
照几次的效应。
为什么要用3-2-3-2 这种排列方式?因为当意数到10个时,最
好的排列方式是照四次的●●● ●● ●●● ●●,所以从第四个就开始
按照这一基本标准的格式进行排列就好了。比如六个排列为照三次
的●●● ●● ● ,而不是照两次的●●● ●●●。所以,对于六个,我
们宁可照三次也不照两次迎难而上的原因是要遵循标准格式。
进一步,当你意数清楚的水晶球超过六个时,你会在“照”的
感觉上将前五个归为一大组,同时你也会清楚“照”到此一大组中
是由两小组“●●● ●●”组成的。如果意数到第10个时,就是由
两大组,共计四小组组成的了。所以你可以看一下标准模型“●●● ●
● ●●● ●●”中第5与6个之间的空隙要比3与4个之间的空隙稍
微大一些。我已经将排列组的方式说清楚了,但如何在每一次的呼
吸中让这些水晶球清清楚楚地存在呢?
答案是,需要回顾。就是说当你数到四个时,你需要向已经照
数过的水晶球回顾“照”一下,以获得让它们清楚存在的效果。所
以要想让水晶球清楚地存在,就必须一直回顾照到它们的存在。而
凡是你在“继续保持水晶球意象及数目存在”的时间内,要想保持
让水晶球清清楚楚的存在就必须去回顾一次,照一下它们“安在否”。

第五、如何脚踏实地获得进步?
1.锚定注意与锚定心意
我们的心意就像海上漂浮的一艘船,杂念妄想的波涛汹涌总是拽着
这艘船四处飘荡,以致我们很难将心意“锚定”在一个地方。比如,
当你把注意力锚定在一只水杯上时,过一会儿就会突然发现你已经
在想其它事情去了。佛祖所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中的制心就
是将心意固定在一个地方的意思。
那么佛祖教导我们用什么方法锚定心意呢?佛祖用安般(即呼吸)
的方法教导我们守住心意,所以这一方法被表达为安般守意,也教
导用声音(即观音菩萨修习的耳根圆通禅)、观想、意守缘等八万四
千法门来锚定心意。
当水晶球的意象及数目不清晰时,你会隐约感觉到妄念的将来、
已来、未来,你也会感觉到心意之船在妄念激浪中的激烈摇荡,而
心之锚随时都会被拽离它处,这时你要全力地去固锚,即进一步加
强注意力。你的内心要有一股强力的韧性去拉住锚不要让它移位—
—你要尽全力坚持下来,清清楚楚地数完一次10 个水晶球的往返
循环,这样才会获得实际进展。而一但发现心锚被移往它处就必须
重新抛锚——从头开始数。
一开始要将固锚过程理解为“锚定注意”,一段时间后就要理解为“锚
定心意”,这是为什么呢?
什么是锚定注意?
现在你拿一把剪刀去剪一张很硬的厚纸板时就会发现,眼睛、手臂、
背部、双大腿肌肉、甚至牙齿(咬牙切齿)都在共同紧张和用力地
剪这块纸板。如果是一位裁缝来剪这块纸板的话,他只有手臂在紧
张地用力,而身体其它部位都是放松的(如果不是这样,裁缝都会
被累死)。就是说,一个人在高度集中精神时,也会同时引发其它生
理器官的连带性紧张。
进一步说,当一个人一开始意数水晶球的时候,由于要全力去
集中精神来保持住观想出的水晶球的清清楚楚的存在,就会引发眼
睛及其它生理器官的同时性紧张。比较明显的就是有时会引发眼睛
的疲劳感。所以这种在高度集中精神时而引发其它生理器官跟着紧
张的心身状态就表达为锚定注意。
什么是锚定心意?
集中精神会引发其它生理器官的连带性紧张,但是通过调整会逐步
分离这种联系。如何调整呢?
就是在你精神高度集中情况下,当感觉要有什么部位紧张时,就要
主动去放松它,比如主动放松眼睛而去似看非看,或主动放松由于
精神集中而引发紧张的背部、脸部肌肉等。
经过一段时间放松练习的调整,当你能够让该紧张的部位(心
灵)紧张,而不该紧张的部位(五官四肢)全部都放松下来时,你
就成为了一位心灵“裁缝”。这种状态就被表达为锚定心意。
在锚定心意状态中,除了心意高度聚焦以外,其它任何部位都
是十分放松的——眼睛是放松的——甚至眼角膜都松弛了下来,四
肢更是很松弛下来。从外表上看,你傻乎乎地坐在那里,眼睛好象
也眯了起来(但还是在目视前方,或有少部数人向下看45 度角),
而心灵却越来越高度聚焦起来。所以,锚定注意的概念是心灵和生
理会一同紧张,而锚定心意则是,心灵在正方向加强高度聚焦时,
身体生理是反方向松弛下来的。
另外在锚定注意阶段,会因为高度集中精神的动作而弱化精神
内聚的放松状态,这时要以精神集中为主要目的,你只要继续努力
集中精神越过这么一个“在精神内聚状态中的由锚定注意引发的紧
张阶段”后,精神内聚体验才会上升到一个“质”的境界。
2。不要掩耳盗铃
如同举重运动员只有将杠铃完全举起来才能算作是成功一次的举重
成绩一样,在完成一次意数呼吸过程中,只有在没有任何妄念掺杂
进来的情况下才能算作是成功了一次的意数呼吸。只要有任何妄念
进来,即数着数着想其它事情上去了,都必须要从头开始数。所以
要想获得脚踏实地的进展就必须严格监督自己不能将参有杂念的
10 个水晶球往返意数全程算做一次的成功意数。
3.量变引发质变
有人问我多长时间能入定,我在摸爬滚打中用一年多时间止心一处,
用两年多时间觉空入定,所以我给出了一个不需要在摸爬滚打情况
下的入定时间表,即大家用一年止心一处,而用两年觉空入定。这
是在假设你能如我一样努力的情况下的时间表。实际上这种按时间
确定结果的方式有些不明确,因为并不是每一人都有大块时间可以
专心修行的,所以现在进一步量化确定结果,即如同你猛劲锯一棵
碗口粗的树,只要锯过300 次循环就一定会将它锯断一样,如果你
能够完成1万次(这1万次可以在1——10 年内完成)的清清楚楚
意数呼吸的往返循环,那么你就能够止心一处了。当你能够止心一
处的时候所体验到的境界完全超越以前任何气功大师所描述的心身
状态——因为这是真境界。真正止心一处即是不容易做到的,同时
也是真正不可思议的。
下一步,到觉空入定阶段,也以量化体验空境分钟次数来确定
结果的。
方法是,一开始努力将察觉后当下体验到的空境体验尽全力延长到
1分钟。然后以一分钟为一个空境单位,当你能完成2万分钟的空
境体验时,你就会“由澄空境”而入真空真定了。所以,当量达到
了,质就到达了。
另外要注意完成1万次意数呼吸和2万次空境体验是级数增长
的。就是说,也许你用三个月时间才获得一种可以清清楚楚完成意
数呼吸往返一次的能力,而且也真实感受到了那到底是个什么清楚
感受。而在第四个月每打坐一小时就会完成10次的清楚意数呼吸
的全程;第五个月每打坐一小时也许就会完成50次;第六个月每
打坐一小时就会完成150次了,最后打坐一小时就都在清楚意数
呼吸或空境体验的进程中了。如此类推就是级数增长。级数是乘法
而不是加法。

这位朋友又问:“能不能越过意数呼吸,直接专修《科学禅定》书
中所述觉空入定三个秘诀而入定呢?”
答案是,非常难,只有两种情况可以。
第一种情况:
所谓恒久之事必废长久之功,超入之事也比须超能之人。古今中外
都有在小学之前就学完所有大学课程的“神童”。所以,不是不能为,
而是首先必须保证你是位“神童”,其后也必需付出超强的努力。
第二种情况比较简单:
越过意数呼吸并不等于越过修止而去修定,而是通过体验空境的方
法去修止。然后止、定共进。这种方法如同是迎难而上地通过攀登
悬崖到达山顶,而不是循序渐进地通过盘山道(意数呼吸)到达山
顶一样。总之,非常之事必须非常之努力才可以为之。所以所谓简
单,来自于非常努力!

灵魂是什么?
一般人们认为,灵魂附着于肉体,人便有了生命,离开肉体,人就
会死亡,而灵魂借肉体感受生死流转。到底有没有一个离体灵魂的
存在呢?这是世界上的人们一直迷惑不解的问题。为了明晰灵魂本
质,我们先看佛经中是如何说的?
一次一位游方者婆蹉衢多对佛祖说:“乔达摩尊者,‘我’存在么?”
世尊静默不语。过了很久,婆蹉衢多又说:“那么,‘我'不存在么?”
佛祖还是静默不语。游方者婆蹉衢多等了许久不见回答就离座而去。
婆蹉衢多离开后,阿难尊者就对佛祖说:“世尊何以不答游方者婆蹉
衢多之问?”
佛祖说:“阿难,游方者婆蹉衢多发问后,我若答‘我'存在,便是
认同主张永恒论(也译为常见。注: 即存在一个永久灵魂)的僧侣
行者。我若回答‘我'不存在,便是认同主张断灭论(注:死亡即为一
切湮灭)的僧侣行者。我若回答‘我'存在,是否随顺诸法非我之智
的升起?”阿难答:“世尊,不会。”“我若回答‘我'不存在,已经困
惑的婆蹉衢多将更困惑:“我曾经有过的‘我’,现在不存在了?!

灵魂也是由因缘生起的精神现象,即由人们相信的因,导致其存在
的果。所以《华严经》中才会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
根”,一念清净一念至诚,你就是佛!
简单地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灵魂即由心所变造,西方世界也
是缘起而有。凡是人们感知到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由业而感
缘起的。这也是临终时的一念至诚清净念佛即可往生西方世界的原
因所在。

佛祖在佛经上说:“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
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非常、非常清楚地说,如果你能够主动获取到清净境界体验,
而且还能够主动保持净化清净境界体验的话,这个境界就是真空境。
你就能由“心能转境”修入“心能转物”(即同如来)的境界。否则
你就是心被境转,亦是被烦恼妄想幻觉幻境所流转。

凡是心被境转——被体验到的境界所流转,则统统划归为幻境
——无论你喜欢不喜欢,或者愿意不愿意,本质上那都是大脑处于
特别觉知功能状态下的心灵体验,而不是心灵主动控制大脑状态下
的空境体验。反过来更清楚地说,真正的空境体验即是心灵主动控
制大脑状态下的清净境界体验——各位请注意:理解这一点非常、
非常关键!

意数呼吸会不会搞成玩弄精神?
答:永远不会,而且就算你想去玩,它也没有精神可弄。
原因非常简单,意数呼吸第一没有通过聚焦身体中的某些特别
的感觉为工具来集中心意——即无“弄”可玩。第二更没有通过观
想出真神仙来集中心意——依旧是无“弄”可玩。所以,就像你无
法在鸡蛋里找到骨头一样,意数呼吸在技术处理上根本没有骨头内
容。

佛学核心唯一讲的就是“空”。而现在你有没有思想?还在不在
呼吸?别人打你痛不痛?那么一切感觉都存在,又是怎么个空呢?
佛祖所讲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是离心无境,离境无心,
境由心生,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的空;也是空即是色,色
即是空的空;还是超越一切逻辑辨别非逻辑的空。更进一步和更清
楚地说,就是心物一体的“空”——如果你能领悟心物是如何一体
的,你就悟到了这个“空”,这个空即是佛性,也是本心。
佛祖说,万物皆有佛性。所以包括“你”这个人在内的万物的
存在都应该是非逻辑的才对。

何为理悟空?
佛祖在圆觉经中说:“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
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
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称佛道。”
对这句话的简单解释就是,无上法王(即佛)有一个总纲的大
法门,所有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都是对这一法门的修
持而获得。这一法门的名字叫圆觉,而修持的方法是圆照。而照到
什么呢?照到清净觉相。如果能够照到清净觉相就可以永断无明成
佛道了。
问题是,靠什么来照到清净觉相呢?很简单,禅定——即因定
而生慧。如果没有禅定的力量是照不到任何东西的,而且也无法起
“照”。

简单说,所有顿悟方法都是在领悟清净觉相是什么,而要想体
验到清净觉相就必须真的有能力(禅定)照到它,否则只能是理悟
而不是实证。如果能理悟清净觉相也就彻底解决了佛学上的一切理
论,你会发现99%的佛学内容,都是随机缘而说的方便方法。然而
理悟到清净觉相(空、本心)又何其难啊!大家仅从理解“七处征
心,八还辨见”就可见一斑了。理悟清净觉相就是理悟空、理悟本
心。

精彩对话:
•“禅”是一种在身心安静状态下进行思考的过程。
•“定”指的就是将“心”专注在一个地方的意思。
•如果没有定力,禅几乎没有实际的意思。
•如果让我重新经历一遍生死磨难去修炼个什么禅定,我宁愿死
去,因为那生命的磨难太痛苦!
•只有禅定才能获得“智慧”。
•我的未来:结庐在人境。
•一切即是感知,感知即是一切!
•“对立与统一”是逻辑性的问题,而“心物一体”则是非逻辑
性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本质区别。
•你可以“很聪明”,但“开悟”则是另外一回事。

高月明:学佛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断惑”以解脱生死。而惑
必须由智慧(般若)才能砍断。如何才能得到智慧呢?只有禅定才
能获得智慧。要想修定又必须以持戒为根基。所以佛祖将佛法的全
部修行内容归结为三个字:“戒、定、慧”,即以戒为定基,因定而
生慧。佛学禅定的目的是解脱生死,而通过禅定得到断惑的智慧就
是最终的开悟。

:为什么佛法有“以戒为师”,而你却为什么说“发了
清净心不必去持戒”?
高月明:如果你是一个想改邪归正的小偷,就要时时警戒自己
不要再去偷东西,这时就需要“以戒为师”去发清净心,发这个清
净心的目的就是为修定打基础 。如果你是警察,就不必去时时警戒
自己了。因为真发了清净和大慈大悲心,戒的内容(今天大部分戒
律是后人加上去的,不是佛祖当年的规定)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空境与禅定的方法 禅定的方法
当然不必拘泥于形式。

高月明:“对立与统一”揭示了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事物的运动、
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矛盾性推动着事
物的发展。所以简单地说,对立与统一是世俗智慧,也是逻辑性的
问题。
而“心物一体”就是佛祖所讲的“空”。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
逻辑性的空,而是“离心无境,离境无心,境由心生,心生种种法
生,心灭种种法灭”的空;也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超越一切
逻辑辨别的非逻辑性的空。这个空即是佛性,也是本心。
所以“对立与统一”是逻辑性的问题,而“心物一体”则是非
逻辑性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本质区别。

:除了“道可道,非常道”,以及“譬如饮水,冷暖自
知”等前人“成语”,您最想用哪句话在理论上说“道”释“禅”?
您会如何描绘“空”与“悟”的感受?
高月明:一切即是感知,感知即是一切!就像你无法将“辣味”
感受传递给其他人一样(比如你说火燎僚的辣,听到的人只能是想
到“火”的灼热,而不会感受到你舌头上的辣味道),空与悟的感受
也是不能被描述的,描述的只能是通向这感受的途径,而途径已经
说的很清楚了。

佛祖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所以你融入了虚空大地之中了。那么你即成为了宇宙,宇宙即成为
了你。

核心秘密出现了:更加清楚地说,一个电子在你没有去看它的
时候,它是一个球状波。或者再更加清楚地说,一个电子以球状波
的虚无的形式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地方(注意:你、我、石头、玫
瑰花瓣、清风,都是由电子组成的)。一旦你去看它了,它就瞬间成
为了一个实在的东西——确定为一个实在的点粒子,即由虚无成为
物质。

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实在?
答案是,是你“逼着”它成为实在东西的。没有你的存在,宇宙中
任何一个物质都是没有介质的虚无的波。而且,因为有了你的存在,
任何的虚无都必须成为实在。
最终,是什么决定一个电子是粒子还是波的?答:是你!是观察!
是一个有意识的人!而这就是实相!这就是心物一体!觉者佛也,
心即是佛,如此,既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老师的知幻即离方法很好,就是不带判断、解释、
分析地觉照,让头脑脱离自己诠释的故事中。”
任何人都无法逃出自己为自己设下的思想的“牢笼”。任何的感知
都是分别妄想心,本质上都是幻境——色杂妄想,想象为身,聚缘
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

何谓“不动”?佛祖说:“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
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
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那么,这个大秘密是什么?
这个大秘密就是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悟到这个秘密时——也
就是成为佛后说的第一句话:“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
德相,只因执著妄想而不能证得”。

真正的大秘密就在这里了:
有许多人会认为那个程序员应该是上帝,或者一位终极的神,这种
认识都是错误的。只有佛祖悟到了宇宙的终极奥秘。什么奥秘?这
个奥秘就是:这个程序员就是你。
性空指的是你,缘起也是由你所发起。所以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
生是未觉悟的佛。——如同人人都在骑驴找驴。
也许你又会说:既然是我,

生命宇宙的实相是:
1.你是游戏程序中的一个人物。
2.你是制作游戏程序的程序员。
3.你是承载这游戏程序的显示器。
什么是悟道?悟道就是悟到了“人物、程序员、显示器”是一个东
西,也是一体的。更清楚地说就是悟到“自己”就是自己制造出来
的一段游戏程序。而且这程序就在当下(显示器)、此时此刻运行着!

悟到“性空缘起”后又该如何解脱地面对世俗生活呢?
1.面对社会道义你也许会贪婪的背信弃义,但面对因缘果报你就无
处躲藏,因为你就是“它”。
2.当游戏中的一个人认识到了“自己就是自己制造出的一段程序”,
而这程序是虚幻的。那么肯定有一个知道这“幻”的东西,否则“幻”
相对于谁来说呢?所以必定有一个不是幻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本
心,即那个能够制造出程序的东西是永恒的。当你悟到这一点时,
虽然你知道自己最终也得“死”,但你已经十分明晰死亡只是“一段
程序的结束”,而那个“不死的东西”还会发起另外一段程序,这样
你就对死亡获得了彻底解脱。
3.佛祖在整部佛经中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修炼而最终能够在死去
的时候死得快乐”——就是说佛祖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死的快乐而是告诉我们了如何离苦得乐——更好更快乐地活着。更进一步说当你证悟到自己本身就是程序员(虽然是非逻辑的)时,你就会知
道一切皆幻,但是幻也是美的,今生在在处处皆是美的。你就不会
再被世俗烦恼所流转羁绊,还可以真空生妙有——“缘起”个西方
极乐世界。

佛学所讲唯心完全不同于唯心主义。
在佛的教育中,有两句话可以清楚表达整个佛学内容。第一句话是
佛祖出生时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第二句话是佛祖在菩提树下
悟道时说的大智慧:性空缘起。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正确解释是:“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
没有一位魔鬼或一位神可以把你推下地狱或者拉上天堂。一个人的
成败荣辱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与才智”。所以佛祖说:众生平等,
人人皆是佛。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造因缘的结果。怎么造呢?
通过“性空缘起”而造。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一切事、一切理都
是在因缘果报的规律下运转着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位神可以
违背这规律”(我们退一步讲:假如真有一个人,或某事物能违背因
缘果报,“性空缘起”就被打破了,佛祖菩提下的悟道也就白悟了)

佛祖在《楞严经》中开篇即说:“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
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
轮转”。简单解释说,人们之所以在世间生死轮回受苦,就是因为“未
识本心”。

佛祖接着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
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
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
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为了明晰那个终极的道,我们先看这两种根本是什么?
第一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
心,为自性者”。

第二种根本:“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
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悟道是悟什么?
佛祖说这个世界是这样的:“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以及“不知色身,外洎山
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如果谁悟到了这点谁就悟道了。
所以,悟道即是悟到山河虚空大地都是真心创造出来的。悟到这点
也即是悟入本心。

佛祖是如何指明本心的
佛祖说:不识本心自性去修道,如同“煮沙欲成饭”。然而,由于那
个本心自性是如同只有吃到火龙果才会品尝到滋味的个人体悟,所
以本心自性“不可说”,只能“指”(所以佛祖才会说“以指指月,
指非是月”这句话)。佛祖是如何指的呢?
(一)、七处征心,八还辨见。
首先,佛祖通过对能够在这个世界中所能找得到的七个地方“觅心
了不可得”(即:1、心不在内。2、心不在外。3、心不潜在诸根中。
4、心不在非开合明暗处。5、心不在随所合处而有。6、心不在中
间。7、心也不是一切无著),但又实实在在觉知到这七个地方的方
式指明能知之性的“心”是周遍一切处所的,这个心即是“本心”。
其次,佛祖又通过将人们能够见到的世界上的八种境像将之归还于
本处(即:“1、明还日轮。2、暗还黑月。3、通还户牖。4、壅还
墙宇。5、缘还分别。6、顽虚还空。7、郁袝还尘。8、清明还霁),
而后还存在着一个还不掉的东西就是能见之性的方式指明了能见之
性——“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这个就是
“自性”了。七处征心和八还辨见即所谓“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竟
然如此简单吗?
七处征心与八还辨见是对心为何物逻辑的上推理,也是用来标指月
亮的手指。而理悟到本心自性则是一个非逻辑的问题——如同看到
月亮。通过逻辑的思考得出一个非逻辑的答案当然不是如字面上那
么简单,但也不要高推圣境,只要领悟的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大家
都会直接悟入本心。
(二)、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佛祖在第二种根本中说那个本心是:“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的—
—就是那个能生出诸缘和被诸缘所“遗”的那个东西。解释如下:
你现在想象一下,有一只头戴礼帽的唐老鸭,手里拿着文明棍,在
猛吸一口雪茄后向你吐了一个大烟圈。这个想象出的思念就是一个
“缘”,而这个缘是由谁发起的呢?是你。而“你”就是那个真心自
性——就是那个“生”出这想象思念的东西。
那么你会问:想象思念可以由“那个东西”生出,眼前的一块石头
也是缘,既然能生出诸缘,那么那个东西能凭空“生”出一块黄金
或石头吗?
答案:可以。否则佛祖就白悟道了。

世界上别无它物,唯有一心,而心外无
物。由此推断一切唯心所造。如果你能通过心外无物的逻辑性悟出
心生万物的非逻辑性,你就超越古代大德;否则你就不如古人。

实际上,《心经》已经说的很清楚:“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
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因为这些东西都属于“中间监视器”,
都不是让电子崩溃为粒子的那个东西。

抬眼看一下太阳,它距离我们有光走8分钟距离那么远,所以,无
论在任何时候你看到的永远是8 分钟之前的太阳。当一颗8 分钟之
前的光子从太阳向地球出发时,它绝不是以粒子形式飞过来的,而
是以一个虚无的、立体波的运行方式向地球,同时也向与地球相反
方向——即全方位立体空间扩展着的。8 分钟之后,当这个光子撞
到你眼睛里视杆细胞时,就激发出了一段生物电流。这段电流沿着
一个又一个的神经细胞向大脑内部传递进去。
你的眼睛、视杆细胞、视神经细胞、每一个脑神经细胞都属于“中
间监视器”。每一个神经细胞都带有这个“光子”的信息。每一个神
经细胞都可以认为是:一个等待着本心自性打开的、带有信息的“信
封”。假如在这些传导视觉神经细胞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损坏掉了,那
么一个人就永远没有打开带有“视觉神经细胞信封”的机会了,这
个人也就变成了盲子。
如果由这颗光子激发出的生物电流由于“中间监视器”(眼睛、视杆
细胞、视神经细胞、每一个脑神经细胞)某一环节的损坏而没有最
终被一个人觉知道这个生物电流的信息,那么一切的事件——如光
子撞到视杆细胞、生物电流在神经细胞中的被传递,都将逆时间退
回到8 分钟之前,也就是退回到虚无状态——非有非无状态。就是
说,凡是你没有明确意识到的事件,都处于非有非无状态,即虚无
状态。
所以,让我们能够看到世界的不是眼睛,也不是视觉皮层,而是本
心。真正的看,不是眼所见,而是本心在照(从这里你也可以理解,
真正入定的人是心在清清楚楚地照着一切,这时眼睛已经处于坐忘
状态,坐忘简单地说就是“瞪眼瞎”的状态)。
你每看一眼太阳,你都在创造着太阳的存在。因为没有“本心”的
存在,太阳发过来的每一个光子都会以虚无的波的方式同时存在于
宇宙之中的任何地方。同时,你每看一眼太阳,你都在逆8 分钟时
间创造着太阳的存在。

也就是说,电子是同时存在于两个卧室之中的。这种同时存在不是
如我们童年时玩“猜迷藏”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逻辑表述,而是真
实的情况。只有在你打开房门的一瞬间,电子的到底会在那个卧室
才是被确定了的。

再深入看一下这种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形:
第一种情形:假设在星期三,你姑姑给你打电话说:她到你家去,
看到电子住进了A 房间。因为你用耳朵接受到了这个信息,结果电
子瞬间“崩溃”了,你在星期五打开房门的时候,一定会看到电子
在A 房间的。你的姑姑和电话成了中间监视器。
第二种情形:你的姑姑到你家后,发现你表弟寄放在A 卧室的一个
鱼缸,因为电子住进了A 卧室而被电子不小心给打碎了。在姑姑与
表弟说了以后,表弟很生气,将眼前椅子一脚踢飞,结果椅子把小
狗腿给砸瘸了。(第二种情况姑姑没有给你打电话)。结果在星期五,
你在回家之前先到了姑姑家,当时你看到狗腿瘸了,那么在这种情
况形:姑姑、表弟、椅子、小狗都属于“中间监视器”。这时我们应
当认为,电子到底住进了那个卧室应当是由你看到狗腿瘸了而被瞬
间确定了的。但实际情况是,如果姑姑不说狗腿瘸的原因(如果姑
姑不说,对于你来说,狗腿瘸的原因是可以有许多原因引起的),你
就不知道是因为电子住进A 卧室引起的,因为你不知道原因,所以
这个信息对你来说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如同没有被打开的信封。
电子依旧会同时处于两个卧室中。一旦姑姑向你说狗腿瘸的原因,
电子瞬间就确定了卧室位置。
所以,你在周五打开房门的时候,是你创造了“电子”的存在。电
子到底存在于那个房间,是由你周五创造出的,也就是说,你在周
五可以逆时间创造星期一发生的事情。

类星体离我们有多远
呢?是100 亿光年那么远——就是光以每秒钟30 万公里的速度要
要走一百亿年。所以我们看到的是100 亿年之前类星体发射出的光,
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看到的是100 亿年之前类星体的模样(100 亿年
真是太长久了,想象一下,人类的文化史才仅仅是1 亿年的一万分
之一,也就是一万年)。同时,我们也逆了100 亿年创造了类星体
的存在——也就是我们创造了100 个的一万个“一万年”之前某颗
星星的存在。宇宙创生于137 亿年前,那么,是我们创造了137 亿
年之前的宇宙,而不是宇宙创造了我们。佛祖说“山河虚空大地皆
是妙明真心中物”就是如此的真心中物。
世界上你看到的,触摸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品尝到的一切的一
切,都如同一封封的信封,等待着你去打开它。
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一切都在你此时此刻的创造中。在你明确
的觉知之外,一切都处于非有非无中。一切的存在都由你的真心自
性而决定。

(由于科学进展的制约,古人是很难理解这种非有非无状态的,所
以许多人单从字面上就把空和虚幻等往“没有”上面理解,往往就
错了。非有非无就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就是空即是色,色即是
空;就是具有潜在性;就是好像来了又好像没来的“如来性”。所以,
自古要想理悟本心是异常艰难的,所谓砂锅不打一辈子也不漏,今
天我们一石头砸过去,锅底漏了,也就透亮了)
所以,是我们的本心凭空创造了石头、黄金、飞鸟、花朵、小鱼、
星星和宇宙的存在。

本心的这种创造不是人们用执著妄想所认为的让石头变成黄金,让
小鱼长出翅膀的那种创造。所以我们想用本心创造出的妄念去凭空
创造出黄金是不可能的,因为妄念是“监视器”,而监视器是不可能
让电子崩溃为粒子的。

当两块大磁铁,比如水电站中的大磁铁相互切换时,就把这“场”
导入到了电线中。当场在电线中移动时,就被称为电流。当电流流
过厨房灯泡时,结果这场就跑到了虚空中——灯亮了——我们看到
了它,而且叫它为“光”。电磁场就是光,它具有一个效应——阻
止你将两块磁铁扣在一起的效应。这个效应被人类表达为“电磁力”。
电磁场带有电磁力,实际上,电磁场就是电磁力,不同描述而已。
所以,场=力。

宇宙中总计存在着四种场,也即存在着四种力:强力、弱力、引力
和电磁力(现已将电磁力与弱力合并为一种力,而最终三种力都将
被合并为一个“大统一的力”)。每一种力的作用过程就是效应发生
的过程,因为电磁场是虚无的波,所以,场=力=虚无效应。
这“四种力=四种场=四种效应过程”制约着一切物质现象的发生与
变化。

觉知——佛性创造出了从电子、光子到原子分子,从蚂蚁到大象,
从花朵到星球的存在,存在本身就是规律(因缘果报)。所以,一只
台球会被另一台球撞跑,而你的意念(也就是,监视器)却拿它毫
无办法。水杯掉在地上会被打碎,而你用意念也没有能力托住它。
因为最、最关键的是,你创造它,你就是它!你就是一切!一切因
你而有,一切因你而灭!厄运与幸运、地狱与天堂,皆因你而存在。
这就是性空缘起。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是“性空缘起”,悟到性空
缘起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看到等于见到,所以看之性就是见之性。见性也就是觉性。为什么
见性就是觉性?

“佛性”当然就是让电子崩溃为粒子的那个东西。

佛祖说这个觉性在这里:“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
及”。

非常简单地说,觉性(也是佛性)就是让一个人感觉到自己
还清清楚楚地活着的那个东西。人死了以后那个东西还在吗?回答:
人死了,只是所有的“中间监视器”(眼耳鼻舌身意)都损坏了而已,
那个东西是不生不灭而永恒存在的。所以心经上会说:“无老死,亦
无老死尽”。所以不要害怕死亡,死亡只是另一个开始。

也许你会疑问:人死了思念都没有了,怎么证明还存在哪个东西呢?
回答:思念只是中间监视器,不是本心自性。人死以后处于全知全
觉状态——涅槃。这种全知全觉状态是超越所有感觉的觉知状态。
也即是“见不能及”的觉知状态。

,觉性不是看见、听觉、摸见、闻见、品尝见,而是全都觉见。
全知全觉是所有一切感觉的创造者。所以,如果说一切感觉的“性”
是全觉(也就“圆觉”)是对的,但要说这些感觉就是全觉就错了。
所以,无论用眼耳鼻舌身及由此引发的执著妄想怎样去形容和表达
这种全觉(本心自性)都是错的(反过说也是对的,因为所有的“觉”
都是本觉所生)。所以,在没有深入禅定情况下,用执著妄想去推断
思考这种觉性只能是“不可思议”的。

本心自性就是那个你感到“清清楚楚”、感到自己活生生的还活着的
那个东西。如果你能够保持在没有任何妄念的状态下清清楚楚,你
就体悟到了本心自性。这清清楚楚就是空,修定修的就是保持澄清
“清清楚楚”。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所以你不断的“知”,
就是在不断的觉,觉到最后,如果离幻了,你就成佛了。

我的整个的说明“如同是自己的刀在削自己的把”,而你悟道了,就
悟到自己在“骑驴找驴”。悟道即是悟到唯心所现(存在),唯识所
变。

在《圆觉经》中佛祖说,只有“永断无明,方成佛道”。而“云
何无明?”佛祖接着说:“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
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
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体悟佐证到性空缘起,就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此就可以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
个就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的般若大智慧!

本心(觉性)的位置在哪里?
第一层幻:我们也是永远无法感知到外界物质的存在,我们能够感
知的也只能是自己脑中的神经电流,所以外在世界的一切都是“幻”。
第二层幻:我们认为存在着的眼睛、脑皮层、神经电流因为也是依
靠我们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才能感知到它们存在的,所以“所觉
与能觉”都是“幻”。实际上,无论如何我们都在幻中说“幻”,这
当然也包括此刻写这段文字的我及看这段文字的你!
第三、如果代理机器人的本心可以有一个位置——在地球上,我们
感知世界的心理神经机制与代理机器人的情况一模一样,那么我们
的本心也应当有一个空间位置,而这个位置在哪里?
答案是:对于本心发出的幻我们可以明确感知到其存在着空间与时
间,但是人们试图通过空间与时间概念去度量、寻找“本心”的位
置是非常愚蠢的,原因却是非常简单:因为时间与空间是本心创造
出的“幻”。进一步说,问本心位置的问法类似于“一个电视剧中的
人物在电视中问播放自己的电视在空间中的那个位置”一样的愚蠢。
更清楚地说,时间与空间的感知本身也是幻,所以所以问“本心在
哪里”的问题如同问快乐有几斤重一样,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所
以答案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我们的本心是没有空间位置的,
那么我们不问觉性(本心)的时间空间位置,我们问觉性长什么样?
3、觉性的样子是波粒二相性的
如果一个代理机器人通过实验发现他看到的石头、树、燕子、花朵、
山川、河流的存在都是实际存在的,而且他也检验了制造自己所用
的“钢铁、木材、塑料、电路板、晶体”也都是实际存在的,那么
虽然他通过两层幻的逻辑推断“判断”一切都是幻,但是他会重新
理智的去思考,进而会“强制性地”否定自己以前自己认为外在世
界是“幻”的“判断”。
但是,如果这个代理机器人通过实验检验他看到的石头、钢铁、树、
花朵、以及自己看着这一切的眼睛、感知这一切的脑皮层等等一切
物质时,发现一切物质的存在都处于“非有非无”的状态,那么情
况正好相反,他就会十分确定一切的所谓“实在”都是“觉中之幻”
——即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波粒二象性说明了什么呢?
波的属性是无处不在:无处不在=哪里都不存在=虚无=因为对时
间的计量是对物质在空间中位置变化的测量,所以没有相对运动,
也就不存在时间与空间。
粒子的属性是有固定的位置:固定的位置=存在于一个点上=存在
=因为有位置就有了物质的相对运动,也就等于创造出了时间与空
间。

波粒二相性之所以会成为“波粒二相性”,完全是因为你的存在而让
物质呈现出“波粒二相性”的,所以答案非常简单:是你,是你的
观察,是你的心。就是说你的本心创造出的“幻”具有“波粒二象
性”的特性。
所以终极的答案是:如同镜子中反映出的不是镜子本身而是我们的
影像一样,当我们去检验外在存在的物质时,实际上检验结果反映
出的不是物质性质是波粒二相性的,而是本心是波粒二相性的(现
在你即可以看一下眼前的桌子、手机、手、 脸皮、眼毛、眼睛,都
是波粒二相性的,都是觉中之幻)。

对于本心这种波粒二相性、或者说对于本心的特性在佛经中是如何
描述的?
本心在佛经中又被表达为自性、如来、佛性、觉性、空性、本空、
本觉等。佛祖用了六百卷大般若经来讲“空”,最终将六百卷的内容
浓缩为260 字的《心经》。《心经》之所成叫做心经,就是因为是说
明“心”为何物的经(在心经中将本心表达为空)。
心经首先说“五蕴皆空”,即人们认为真实存在的外在世界的五蕴(五
蕴:色受想行识。色指物质方面,受想行识指精神上的思念活动方
面)都是“空”的。这种空的特性不指的没有,而指的是“色不异
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的
意思是说,本心与它创造出的“物质与精神”是一体的。

因为人们永远不可能触摸到外在世界中物质的存在,由此生命宇宙
中所有的“存在”都只是存在于一个人的“觉”中——就是这么简
单的一体性,所以才会是“幻不异觉,觉不异幻;幻即是觉,觉即
是幻”,也即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
行识,亦复如是”。

那么佛祖
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离幻显觉呢?
佛祖在《圆觉经》中说:“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
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这句话即是修
禅定的指南针,也是指向“觉性”的手指。而具体到离幻的操作方
法非常简单:“知幻即离”。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进一步说“不识觉性真
面目,只缘身在觉性中”。因为幻即是觉,觉即是幻,所以也是“不
识幻性真面目,只缘身在幻性中”。如果问本心在那里就像是正在呼
吸着空气的你却在问“空气在那里”一样。此心即是佛,此心即是
道!觉性,当下即是!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法华经》中记载,佛祖应舍利弗之请为大众说甚深难解不可思议
妙法时,与会中有五千多人退席而去,佛祖默然而没有去制止他们。
当时佛祖对舍利弗说:“我今此会,无复枝叶,纯有真实。舍利弗,
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1880.html

更多阅读

黑芝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燕麦片的功效与作用

黑芝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简介黑芝麻为胡麻科脂麻的黑色种子,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还有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E、卵磷脂、钙、铁、铬等营养成分。可以做成各种美味的食品。一般人均可食用。黑芝麻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阿胶的功效与作用

熟地黄是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茎.本品《雷公炮炙论》中就有炮制加工的记载。主产于我国河南、浙江等地,经蒸制、晾晒后入药。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功效与作用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1、性味归经:甘,

牛蒡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牛蒡茶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简介牛蒡原产于中国,以野生为主,公元940年前后传入日本,在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在台南要求当地农民大量种植,主要原因是台南有曾文溪畔松沙土质、北回归线气候加上有阿里山延脉造就其当地牛蒡得天独厚的珍贵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大青叶的功效与作用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简介鱼腥草,主要生长在南方各省,具有较重的鱼腥味,不喜欢这种味道的人觉得很难食用,如果喜欢这种味道,鱼腥草就是一道美食,同时鱼腥草也具有天然抗生素等很多药用价值。下面就介绍一种简单又能充分保持鱼

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鲜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

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简介无花果,学名Ficus carica Linn。落叶灌木或乔木,高达12m,有乳汁。维吾尔语称无花果为“安居尔”,意为“树上结的糖包子”。无花果是一种稀有水果,国内江苏、四川等地有种植,但在新疆阿图什地区栽培品

声明:《空境与禅定的方法 禅定的方法》为网友一直的思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