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代王刘恒发迹史 曾国藩发迹史有声小说

声明:转载请保持文章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如需修改,请征得本人同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cea330100bust.html

借尸还魂搞旅游,我为蔚县写代国故事之一

闲话代王刘恒发迹史

代王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鼎鼎大名的汉文帝。但刘恒既非长子,又非嫡出,更没有当过太子,那么他又是如何不露声色得到皇位的呢?

一、定生天子的薄姬

要谈刘恒得到皇位,得从他的母亲――薄姬说起。

这个薄姬原来是魏王魏豹的一个妃嫔。薄姬是一个私生女,她的父亲秦朝时和原魏王宗室的女人魏媪私通,生下了薄姬。诸侯叛秦的时候,魏豹立为魏王,魏媪便将私生女薄姬送进了魏王的后宫,希望将来能够富贵荣华。

秦汉时期科学不发达,人们都特别迷信算命、卜卦那一套。为了窥测薄姬的前程,魏媪特别领着自己的女儿找到当时颇负盛名的女相士许负,请她来观测薄姬的命运前程。许负看了薄姬的命相之后,断言薄姬一定会生下天子,其言之凿凿,让魏媪不得不信。(这个许负给活活饿死的周亚夫相过面,非常灵验。)

对魏媪来说,这真是如晴天霹雳一般的重大利好消息呀,这不就是说,薄姬将命中注定成为皇太后,而我魏媪作为薄姬的妈妈,不也命定要成为皇太后的尊亲吗?魏媪的高兴是毋庸置疑的。薄姬是一个贤良稳重的人,她的外部表现肯定不会像她的妈妈那样狂喜、激动,但她的内心肯定也充满了愉悦。

得到这个消息后,最高兴的人既不是魏媪,更不是薄姬,而是薄姬的夫君魏豹。他想,薄姬要生天子,也就是我魏豹的儿子会是天子,那么我逐鹿中原就一定能获得天下,将来的魏王就会成为了天子。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自己奠定大部分基业,到自己的儿子掌国时再最后平定天下,那也好,自己的儿子做了皇上,我魏豹不就成为太上皇了吗?

这时的魏豹已经臣服于刘邦了,他之所以会反叛刘邦,也许与许负对薄姬的这个断言有关。因为出于这个判断,魏豹认定自己反叛刘邦定会夺取天下,不反叛则会辜负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所以怀着莫大的信心与期望开始了对刘邦的反叛生涯。

但事情出乎魏豹意料之外,反叛刘邦没多久,就被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曹参等人俘虏,彻底沦为了刘邦的阶下囚之后,魏豹终于破解了许负预言所设密码的真正内涵,是那个俘获自己的人刘邦才是要获得天下的真命天子。

刘邦灭了魏国,把魏国变成了汉朝的一个郡,魏豹这个妃子薄姬就被刘邦收留了。不过刘邦刚收留她的时候,她的位子很低,只是做一个织布、洗衣的女工。后来刘邦发现这个女工还是长得很漂亮的,就把她从女工的行列中间把她挑出来,选入自己的后宫。薄姬在女工里还算鹤立鸡群,到了美女如云的后宫,立刻就黯然失色,所以一年多过去了,都没有受到刘邦的接见。

但薄姬是非常幸运的。刘邦宠妃中的管夫人和赵子儿是薄姬当年要好的朋友。这两个女人就在一块聊天儿的时候总嘲笑薄姬。因为她们三个人小的时候很好,说将来无论谁被皇上宠幸了千万别忘记了另外两个伙伴。结果她两个先后被刘邦宠幸了,而薄姬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工。这个话刚好被刘邦听见了,刘邦倒是很同情这个薄姬。于是就召见她,要她伴寝。薄姬原来在后宫一直是默默无闻的,是一个很不受器重的人,但有了这么一次机会,她把握得非常好。这天晚上见到刘邦以后,她说我昨天晚上梦见苍龙盘腹,就是梦见我肚子上有一条龙。本来刘邦是因为可怜她而召她伴寝,结果她见了刘邦说了这番话以后,刘邦很高兴,很卖力的宠幸了她。就因为这一夜情,这个薄姬很幸运,她怀孕了,生下来就是刘邦八子中间的第四子刘恒。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带兵平定了代地陈豨的叛乱之后,就立7岁的刘恒为代王。但刘邦除了召见她这一次以外再也没有召见过这个薄姬。

二、残杀皇子的吕后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驾崩。17岁的刘盈即帝位,吕雉为太后。

吕后掌权的第一件事,就是消灭自己的头号情敌兼政敌――戚夫人。戚夫人能歌善舞,年轻貌美。因此深受刘邦宠爱,也让吕后嫉恨在心。戚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如意。刘邦曾有过废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的想法。手握大权的吕后,砍断戚夫人手足,挖去眼珠,割去舌头,扔到猪圈里,称她“人彘”,在猪圈里爬了三天后死去,吕后还毒杀了她的儿子赵王刘如意。

闲话代王刘恒发迹史 曾国藩发迹史有声小说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史记·吕太后本纪》)

同时吕后把刘邦当年宠幸的那些妃嫔全关在宫中,一个都不准出来,惟独把薄姬放走了。她觉得薄姬是个最不受宠幸的人,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放到代国和她的儿子代王刘恒一起生活去了。

吕后掌权后大封诸吕。首先追封他已故的两个哥哥,大哥周吕侯吕泽为悼武王,吕释之为赵昭王,以此作封立诸吕为王的开端,挑衅刘邦“非刘不王”的白马盟誓。吕后元年(前187年),封其侄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等等;吕后先后分封吕氏家族十几人为王为侯。为了保证和巩固吕氏家族的地位和富贵,吕后疯狂残杀了刘邦的皇子。

刘邦共有八位皇子,除了吕后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刘盈,除了已杀的赵王刘如意,其余六位皇子会是什么命运呢?

惠帝二年,齐王刘肥在进京朝见时,惠帝举行家宴。惠帝让刘肥坐在上座,刘肥想也没想就坐下了,结果招来了杀身之祸。吕后派人端来鸩酒,刘肥险些喝下鸩酒而亡。回到官邸后,刘肥惊恐万分。有人建议他,把一个城阳郡献给鲁元公主(就是吕后的亲女儿),那吕后就会高兴了。而刘肥也可能是太害怕了,他竟然做出了一个在我们常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尊自己的妹妹鲁元公主为齐王太后,也就是自己的干母亲!结果吕后大悦。这样,刘肥吃饭坐错了位置,丢了一个城阳郡,认了一个“小妈”,回到齐国后郁郁寡欢,四年后就病故了。

吕后在位称制八年。高后七年,吕后开始了她“最后的疯狂”。高后七年正月,吕后听说赵王阴谋叛乱,便召赵王刘友(刘如意的下任)进京。刘友到达京城官邸后,吕后就下令将其围困在官邸里,不给饭吃。有臣下暗中送饭者“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结果刘友就被活活饿死了。

刘友死后,吕后让梁王刘恢接任赵王,并把吕产的女儿嫁给他做王后。这位王后非常变态、狠毒。她天天派人寸步不离地跟着刘恢,限制他的人身自由。刘恢爱上了一个嫔妃,王后毫不留情就杀了她。于是,自由没有了,爱情也没有了,悲伤的刘恢就在六月自杀了。吕后闻之,认为刘恢为了一个女人竟然自杀,实在是有辱宗室,就废掉了他的子嗣,剥夺了王位继承权。

七月,吕后让代王刘恒接任赵王。当时“赵王”就意味着被害,于是刘恒拒绝上任。但拒绝的理由很巧妙,刘恒的封地代国处在当时的边塞,他说,我已经习惯了边塞的艰苦生活,我要为嫡母(吕后)守护边疆。吕后就同意了。为什么吕后对刘恒就没有这么介意呢?就是因为他的母亲薄姬出身低贱,不过是个女工。刘邦跟她发生了一夜情,结果她就怀孕了,生下了刘恒。后来刘邦也不怎么喜欢这个薄姬,所以吕后对他们母子也就不那么怨恨。于是,刘恒就因祸得福了!

九月,燕王刘建死了。他有个儿子,吕后竟然派人剌杀了这个孩子,使其无后。

刘邦还有一个儿子叫刘长,他的母亲生下他之后就含冤自杀了,刘邦就把这个儿子托吕后代为抚养。吕后视其为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因此没有受到迫害。

三、大智若愚的代王刘恒

在吕后大肆杀戮的时候,刘恒也很害怕。所以刘恒一直在掩饰自己,装做胸无大志,甚至有些愚钝、弱智。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遵照吕后的嘱咐,吕产、吕禄各自住在北军和南军不敢离开,他们聚兵长安,妄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在京城的朱虚侯刘章(刘肥次子)给他哥哥齐王刘襄写了一封密信,通报了吕后已死,吕产、吕禄准备政变的情况,要刘襄起兵保卫刘姓江山。于是刘章做内应,齐王刘襄首先起兵,发难于外,皇族集团和功臣集团结成联盟,太尉周勃夺取北军于内,朱虚侯刘章则亲自杀了吕产,共同诛灭诸吕,史称“周勃安刘”。

朱虚侯刘章很能干,有智谋、有胆略,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吕后称制时,有一次在皇宫举行酒宴,吕后让刘章当“酒司令”,刘请示说:臣是一武夫,如果要我当酒官,我请求用军法行酒。吕后同意了。酒过三巡,刘章说,我为太后唱一首耕田歌吧。吕后一听笑了,说:如果说耕田,你父亲刘肥还懂一些,你从小生在王府,怎么会懂得耕田呢?刘章坚持说,我懂。吕后说,那你就说说怎么耕田吧。于是刘章唱了起来:“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意思说的是耕地要深,撒种须密,栽植禾苗却要讲究植株的疏朗,方可使禾苗茁壮高茂;对于夹生在禾苗间的杂种野草,就毫不留情地锄掉它。

这表面上是一首农谚短歌,一无惊人之笔,但却寓意巧妙。在刘章看来,只有刘氏,才是执掌汉家天下的“种”姓,吕氏则不过是杂草而已。而在此歌末两句中,刘章正是巧妙地用一“种”字,语带双关,以禾苗之“种”,谐喻帝王将相之“种”,向专权朝政的诸吕,射出了一枝锐啸而鸣的讨伐之箭。它无异是说:汉家乃刘氏种姓之天下,岂容杂种吕氏蔓延滋长?对付这样的杂种,唯有一个办法,就是坚决将它们锄去!一首寻常的《耕田歌》,便成了语惊四座的奇诗。

如果刘章在酒宴上,赤裸裸地说出上述意思,残忍的吕后必然要将他立刻处死。刘章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要唱《耕田歌》,先就征得了吕太后的同意;而且在字面上,无一不谈耕作之事,与刘章所请毫不相违。至于斥责吕氏专权之意,妙在不露痕迹,而在座众人皆可意会。所以连吕后听了,虽心中明白,却苦于抓不到把柄,只能“默然”以对。

过了不大会儿,有一个吕氏家族的人不胜酒力,想要偷偷溜走。刘章追了上去,拔出佩剑就把这个姓吕的人杀了。然后向吕后禀报:有一个逃酒的人,臣已经按军法处置,将他杀了。在座众人都大惊失色,吕后因为已经同意刘章用军法行酒,也没法加罪于他。从此,朱虚侯刘章名声大振,吕氏家族的人见了他都很害怕。

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太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

所以荡平诸吕之后,立即有大臣提议由朱虚侯刘章来接替皇位,但是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多数大臣们表示反对。陈平、周勃为什么反对呢?

因为刘章太能干了,刘章的果断、刘章的勇敢、刘章的智谋、刘章的胆略,让当时掌握着帝王废立之权的陈平跟周勃感到害怕。因为一旦立了刘章,他们这帮老臣要控制这个小伙子非常困难。但话不能这么直说,陈平周勃于是对大家说:吕氏一族以娘家人的身份干预政局,把汉朝弄的乌烟瘴气。刘章的娘家势力很强,如果立他,将来难保不会出现第二个吕氏一族。况且高祖皇帝的儿子还在世,我们提议立代王刘恒为帝。

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大家同意了立代王刘恒,原因很可笑,代王刘恒本身的势力很小,本人没有什么野心,而且娘家只有他母亲薄太后等寥寥几个人,根本没有什么势力。陈平周勃觉得,代王刘恒那是个弱智,立了他好控制啊。——因为自己平庸无能、娘家势力小而当上皇帝的,并且还很有作为的,刘恒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对此结果,齐王刘襄当然不满意,他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结果还没有动用到中央南北军团,只是灌婴小小的展示了一下军威,刘襄就乖乖的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然后,周勃陈平等人派人去接代王刘恒。刘恒见到天上居然往下掉大馅饼,根本不敢相信还有这等好事。刘恒想,自己做个诸侯王也就算了,安安稳稳的过过日子,去当皇帝,万一被人收拾怎么办?

于是刘恒召集大臣们开会研究。有人说,现在政局不稳,周勃和陈平杀了诸吕,把您找过去是为了能够有一个正统的名分,事情解决了还不知道怎样呢,犯不上去趟这趟浑水。但是中尉宋昌力排众议,他认为这是上天赐予的一个绝好机会,而且天下对刘氏归心已久,周勃、陈平他们是不会耍什么花样的。双方吵得不亦乐乎,刘恒就去问自己的母亲薄太后,薄太后想起多年前许负的预言,也有些心神不定,建议刘恒再去找算命先生。而宋昌则买通了算命先生,说刘恒有当皇帝的命。谨慎的代王刘恒又派他的舅舅薄昭先去京城长安打听了一番,看到周勃确实是要他当皇帝,这才启程进京。

到了长安,见到了周勃和陈平,刘恒当然先要推辞一番,说了一通推荐楚王刘交(刘邦的弟弟)、齐王刘襄之类的废话。陈平如簧之舌说天降大任,非刘恒不可,刘恒则明推暗就装做被说服。然后将刘恒引入长安未央宫,举行了登基仪式。

等到代王刘恒登基继位,周勃才知道上当了,原来刘恒是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刘恒继位后,周勃就提出来,要跟刘恒单独说几句话。结果刘恒就派他手下的人说:皇帝面前没有私话。如果是公话,我们就到朝堂上说;如果是私话,你就免开尊口。一下就把周勃给挡回去了。这个时候周勃才知道,这个代王刘恒一点都不弱智。

前180年,刘恒登上汉朝皇帝的宝座,他就是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汉文帝。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他和他儿子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被史家誉为“文景之治”。为大汉王朝的辉煌、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胡点乱评的老康

历史的真实性有多少?当今的我们很难说清楚。在诸多的帝王传记里,一般都记载着他们出生时的奇异现象,如什么灵光、祥云、真龙等等,包括被鲁迅先生喻为“史家绝唱,无韵离骚”的《史记》、记载唐王李世民的《旧唐书》等等都不能例外,这种记载可信吗?我个人以为这些都是后人因为某种原因杜撰的。比如说关于李世民的记载,传说他出生的时候,有两条龙来到他家的门前,游走嬉闹,连续三天才离开。李世民四岁时,他家来了一位神秘的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不得了,他的姿态如龙凤一样,是太阳的化身,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这下泄漏了天机,是说李世民有天子之命啊。李渊担心他把这话跟别人说了,为李家招来大祸。于是就想杀掉这个算命先生,可是转眼一看,算命先生忽然不见了。李渊于是用“济世安民”这几个字为次子取了名字叫李世民。这样神秘的故事,几乎所有的帝王本纪都有记载。不用这种神奇故事,不足以体现帝王的“神性”。但我认为这绝对是后人在李世民的授意下杜撰的,如果李渊知道李世民注定成为天子,何不直接立他为太子而要立长子李建成呢?使得李世民要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兄长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夺取皇位呢?相信这样血腥的骨肉相残绝对是李渊不愿意看到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史书记载,应该都经过了李世民的“过滤”,抹杀了李渊和李建成的大部分功绩,给自己戴上多彩的光环。同样有过这样做法的还有明成祖朱棣,从其侄建文帝手中夺取了政权,并在明史中制造了一段“真空”。

在历史、文化方面,老康是个外行。易中天先生自嘲自己学中文、讲历史是“公鸡下蛋”,那么老康我学计算机,讲历史、说文化,恐怕算是“麻雀下鹌鹑蛋”了。

史书的记载往往不是完全一致的。说是写故事,其实只是按我本人的思路,从史料中找一些和我想法相符的东西,穿插起来给大家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康水平有限,只感悟出这些东西。然而这些并不一定就是历史真相,我写了这些,只是希望能对家乡的文化旅游增加一些故事,考古和历史文化属于两个领域,二者相重合的只有一部分,所以请大家不要认为我所写这些都是史实。

下边说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是关于许负对薄姬的预言,可能夸大了薄姬的作用。魏豹自从得知薄姬要生下天子之后,天天宠幸薄姬。他老人家天天在床上挥汗如雨,在薄姬的身体上辛勤耕耘,无奈上天毫不眷顾,魏豹只有耕耘,毫无收获。相反,史书上记载,高祖刘邦一生只宠幸过薄姬一次,就生下了皇子刘恒。魏豹阅薄姬无数次,终无所获;高祖只向薄姬的石榴裙下发射过一次水炮,就孕育出了汉文帝刘恒这样的伟大君王,考虑到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刘启,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刘彻,这三个人都是由薄姬一脉相传下来的。那么,汉高祖和薄姬的那一次床第之欢确实极大地改写甚至是创造了大汗王朝的历史。没有那次鱼水之欢,大汉王朝不会有那么光彩夺目,因为那三个皇帝都为大汉王朝的辉煌做出过自己的伟大历史贡献,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女人——薄姬。当然还有高祖,他老人家不但亲手缔造了大汉王朝,而且“一炮定乾坤”,延续了大汉王朝的辉煌。

但我觉得这个预言可能是汉文帝继位之后,后人根据已经发生的一些事实,编了一个这样的预言。

第二是关于吕后杀皇子。吕后将刘邦的皇子杀得只剩下了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我发现这两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母亲都是和刘邦只有过一次性关系。

汉朝是一个私生子泛滥的时代,感觉那个时代人们对婚姻、婚外情比现在要看得开。比如说,薄姬本身就是一个私生女;汉武帝宠爱的卫子夫也是私生女;两员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均是私生子。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也曾多次嫁人,最后还嫁给了曾给自己当骑奴的大将军卫青。

那么吕后是不是对刘恒和刘长的血统有所怀疑呢?薄姬深居后宫,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刘长很值得怀疑,他的母亲张美人,本是刘邦女婿,时任赵王的张敖一个爱妃,刘邦途经赵国时,张敖便让这个张美人服侍刘邦,之后便有了刘长。当时的科技水平是不会验DNA的,谁能保证这个刘长一定是刘邦的骨血而不是张敖的呢?吕后之所以没追杀这两个人,也许有这方面的原因,就是对他们两人的血统有一定怀疑。

第三是关于刘恒继位。我们要肯定汉文帝政治老练。在吕后执政期间,刘邦的儿子,三任赵王:刘如意、刘友、刘恢相继被杀。然后调代王刘恒去做赵王,刘恒不去,吕后的命令他敢抗。而且她说了一个理由,他要为嫡母守边。这样,把吕后给骗过去了。在整个吕后执政期间,当时的代王刘恒一直就在那表演。刘恒是个高明的表演家,他装弱智,装孙子。他把吕后给蒙了,吕后就认为这个代王刘恒是一个没有大志的人,没有本事的人。你不来就不来吧,就放过他了。这件事说明刘恒政治上非常老练。但也史书记载刘恒曾和陈平有来往,并且曾在多次有难时重金贿赂吕后的宠臣审食其(音:审益基)。我个人以为精明的吕后不可能没有察觉到,只是小看了刘恒,认为他兴不起什么风浪。

刘恒继位,实际是刘姓宗室集团与功臣集团之间相互妥协、精心谋划的结果,是最高统治集团进行的利益和权力的再分配,是皇权体制的重新组合。在汉初,皇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宗室、功臣、外戚三种势力构成。三大集团既有共同利益,又各有特殊利益,而每种势力的消长都可能引起皇权结构的变动。所以,任何势力过度追逐自身利益,都会打破均衡,导致冲突。诛除诸吕就是这种冲突和斗争的结果。因为刘恒母族“薄氏谨良”,即软弱谨慎,对宗室和功臣两大集团构不成威胁,所以才得到他们的首肯。

第四是关于刘恒所在的代国是不是在蔚县的代王城。很久以前关于蔚县历史的书曾说蔚县的代王城就是刘恒统治的代国。但最近几年的研究都说不是,包括前县委书记黄绍雄先生所著《代国代郡通史》也再次认证了此代王城非彼代国。

但我还是那句话,以拉动经济为目的的文化和历史属于两个范畴。苏东坡写《赤壁怀古》时,也是明明知道此赤壁非三国赤壁的;清明节明明是中国始于春秋战国时的节日,却被韩国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本也则欲将“风水”、麻将等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蔚县经济的发展,我们姑且就将蔚县代王城当做是代王刘恒“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吧。并且代王城有很多古代国留下来的东西,如古城墙、汉墓等等,有些东西已经无从考证,只好借尸还魂搞旅游了。

(老康修改于2008年12月30日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1879.html

更多阅读

赵烈文一语成谶警醒今日中国 曾国藩幕僚赵烈文

赵烈文 一语成谶警醒今日中国---当时人准确预言清王朝五十年内灭亡评注:赵烈文曾国藩不愧为人中翘楚,眼界可以看到五步之远的棋局。可惜,他们看不到超出十步以至二十步之远的棋局。他们本可以为自己身后完全无法看到的历史大变局

曾国藩为活人写挽联的离奇爱好 曾国藩写挽联

曾国藩钱钟书在《围城》中有这么一段妙语:汪处厚虽然做官,骨子里只是个文人,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棺材店和殡仪馆只做新死人的生意,文人会向一年、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陈死人身上生发。“周年逝世纪念

曾国藩《冰鉴》 曾国藩 冰鉴 知乎

曾国藩冰鉴曾国藩相术实践在《日记》中的记载曾国藩平生以理学信徒标榜,自称“一宗宋儒”,而清廷《御制碑文》亦表彰他“阐程朱之精蕴,学茂儒宗”。历史上,宋儒主要研究孔孟之道,很少去探索星相占卜之术。因为,前者是一种德业,后者仅仅是一

曾国藩语录解读 曾国藩语录大全

谷园 《 书摘 》( 2012年09月01日)《曾国藩家书》是部名著,其中有许多至理名言,他既能启迪我们的人生,又能使我们了解国情国事和世事。作者的解读,多少会让人们受益。为什么不如你的人却比你成功文正语录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

声明:《闲话代王刘恒发迹史 曾国藩发迹史有声小说》为网友快播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