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黄,嘴里忙”,这是我老家的一句谚语,说的是馋嘴的孩子,在黄豆黄的时候,嘴里是闲不住的。
![黄豆黄 冯巩春晚小品全集](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73650t01d9b57dd0ade05873.jpg)
每到秋天,我常常就会想起这句谚语,想起烧黄豆的美味来。可见,人的味蕾也是有记忆的。
秋天的原野对那时的孩子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因为丰收的黄豆啦,玉米啦,花生啦,地瓜啦,都可以变成嘴里的美味。
其实我们那地方的黄豆,种得并不多,只是和玉米种在一起的。当玉米棒子腆起肚子的时候,黄豆稞浑身上下也挂满了鼓鼓囊囊的“口袋”——豆荚粒粒饱满。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父亲最早教给我和哥哥的诗,意思是让我与哥哥珍惜手足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在将来反目。我记住了这首诗,但对曹植“煮豆燃豆萁”很不以为然,煮豆哪有烧豆好吃呢。
烧豆,也是要用豆秧的,那样烧出来最好吃。记得那时,每次上坡割草,总是要和伙伴们吃上一回烧黄豆的。因为我们天天在田野里转悠,早就知道哪块地里的黄豆最饱满,于是每次都是挎着草筐直奔而去。
挑挑拣拣拔出几棵,不能拔太多,不然真让庄稼的主人碰见了,挨一顿臭 骂是避免不了的,弄不好还会告诉家长。然后找个开阔的地方,堆在一起,掏出兜里早已备好的火柴,开始准备黄豆盛宴。于是,炊烟便袅袅地升起来。豆秧并不是很干,烧着烧着火势就小了,我们再四处找点干草加上,然后对着将熄的火苗,不顾被烟熏得直淌眼泪,鼓着腮帮猛吹。不一会儿,黄豆荚就会被烧得“叭叭”直炸,一粒粒豆子忍受不住,便纷纷跳将出来。我们早已按捺不住,在灰烬里拨拉着寻找,带着灰便放进嘴里,咯嘣咯嘣,那真叫香。这时的我们,个个脸上被烟熏火燎,一张嘴乌黑,成了大花猫。
麻雀们像是很眼馋,一群群的,在我们不远处的高粱地里飞起飞落,有几只站在高粱稞上随风晃来晃去。高粱穗红红的,像着了火,可惜烧了不好吃。玉米棒子鲜鲜嫩嫩,倒是挺好吃,但个大,地瓜也是这样,块头不小,一时半会烧不熟,所以我们一般不去打它们的主意。所以,黄豆成为我们的最爱,那是必然的了。
当年烧黄豆的孩子,如一朵朵蒲公英,被岁月的风吹拂,如今早已远离了故乡那片原野,飘落在了城市,扎下根来。
现在,秋风又吹,故乡的黄豆又黄了吧。还有没有孩子会在田野里烧黄豆吃呢?这样想着,当年烧黄豆的香又萦绕在鼻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