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先师孔子
探究活动提示
[阅读与思考]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孔子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提示: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学说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欧美各国,在各地得到了继承与发扬。孔子的世界影响可以与释迦牟尼、基督耶稣比肩而立,《论语》的教化作用可以与《新约全书》媲美同辉。孔子的思想学说“厉万世而炽热,布四方而新生”,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解析与探究]
阅读以上材料,分析梁启超是从哪些方面评价孔子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提示:梁启超从孔子是“教主”(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学问家、政治家四个方面评价他孔子。梁启超认为,孔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主、教育家、学问家、政治家,其成就与贡献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超越时空,影响深远。梁启超对孔子的评价客观、中肯、全面。
[自我测评]
结合孔子的生科、思想和政治主张,分析他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提示:1、地位: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也是东方文化的代表。2、孔子的思想超越了国界和时空,成为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孔子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日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其注重人格、注重得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平信息的人文关怀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等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亦属于全人类(参见“教学参考资料”相关条目)
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
[阅读与思考]
思考这段话的含义。
提示:1、柏拉图在这段话中对城邦社会成员进行了社会分工,而其分工恰是建立在城邦等级划分的基础之上。文中,柏拉图将城邦公民划分为三个等级,并认为这三个等级的成员被先天性地赋予了不同的使命:“加入钢铁成分”的从事农业与手工业,“加入银质成分”的成为军人,“加入金质成分”的成为统治者。柏拉图从经济和政治分工的意义上,对城邦居民和公民进行等级划分,目的是从理论上保证社会成员各自发挥才能,各尽其能,保证国家的秩序井井有条。2、这段话并非宣扬“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血统论,相反,柏拉图提出一旦“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就要及时地“优胜劣汰”,保证优秀人才进入统治阶层的贤人政体。所以,柏拉图划分等级的关键不是看人的血统,而是看其对理念真理掌握能力的大小。
[自我测评]
1、柏拉图学园有什么特点?
提示:可结合教材有关内容从三个方面作答:1、是当时政治思想的“集散地”;2、重视自然科学知识;3、强调思想独立并影响深远。
2、评述柏拉图思想的历史影响?
提示: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对后世影响很大。本题可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下几下方面展开论述:1、他的政治思想对于西方具有深远的影响;2、他的哲学思想在人类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3、他的教育思想直到今天还被继承;4、他创办的雅典学园,被人们看作是世界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第3课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课中思考题]
结合所学知识,你能举一个三段论例子呢?
提示:这是一道开放式习题,可由学生自由发挥,答案不求惟一,言之成理即应肯定。
[阅读与思考]
请思考以上两种平等观的差别。
提示:一种是完全的平等(“数量平等”),即不分阶级、身份、财富,只按照公民身份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另一种是有差别的平等(“比值平等”),即根据身份高低、财富多少按比例分配权利。实际上,这种平等是在承认社会等级差别基础上的平等。
[自我测评]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评价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提示:1、主要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广泛而深邃,涉及到哲学、政治学、逻辑学、伦理学、教育学、生物学、生理学等方面。如在哲学方面,他提出人的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在政治学方面,他提出“法治优于人治”的思想;在逻辑学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理论;在伦理学方面,他提出了“中道”理论等。2、作为“学者中的大师”、“所有真正思想家中的永恒巨人”,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贡献卓越。首先,在科学研究方面,他对古希腊人书籍的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业科体系,并在逻辑学、政治学业等众多学科中,写下了许多开创性著作,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第二,他以渊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为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有利于构建新的自然和社会的秩序。如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学的工具,伦理学业中“中道”理论成为人类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政治学中“法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第三,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也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句名言,鲜明地表达了他对智慧和真理的热爱和追求,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探求新知。
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
[课中思想题]
请联系春秋战国以来使用铁器、牛耕以及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评价这一举措的性质和历史影响。
提示: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为人们通过开垦获取新的生产资料提供了可能。随着私田的不断增加,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和劳动成果的分配情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冲击着原有的井田制度。私田主人出于增加自己土地收入的动机,改变剥削方式,让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保留部分产品,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客观上起了改变双方身份的作用。这时,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地主土地私有制下的农民,而私田主人逐渐转化为地主,劳动者交出的产品就是地租,这种剥削方式就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使黔首自实田”就是这一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改革。这一政策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汉承秦制”后,出现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解析与探究]
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说出你的根据。
提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秦始皇是本课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设置本题的目的就是考查学徨对评价历史人物的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把握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等,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
建议将本题分析为以下问题:1、上述四则材料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从观点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为几类?提示:主题:如何评价秦始皇。大致分类:全面否定,全面肯定,认为应该具体分析。2、你赞同哪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说出你的根据。提示:本题是开放型习题,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自我测评]
1、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分析其中时代趋势与个人作用的辩证关系。
提供:1、统一的原因及过程可参见教材。统一的史实主要包括: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打通西南夷。2、时代的发展趋势造就了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的作用也更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英雄人物顺应历史的趋势就会推动历史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造就了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秦始皇的措施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提示:1、措施:政治上:创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设交通网络;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打通西南夷;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思想。2、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中思考题]
请对照“贞观之治”的崭新气象。探究“贞观新政”一系列举措的影响。
提示:1、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并影响了后世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2、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促进了民族融合;3、强化了中华文化圈,使中华民族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
[阅读与思考]
请思考:鲁迅曾把“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鸵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当做唐代豪迈宏放的象征。你认为有道理吗?
提示:有道理。唐朝前期,政治开明,国力强盛,威震四海,四夷来服,造就了兼容并蓄,博大开放、昂扬进取、豪迈宏放的时代风貌。昭陵上这种大胆写实的作品风格,体现了唐朝时期开放,自信的时代风尚。
[自我测评]
请从“时会”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提示:首先要理解材料本身所给的观点:大唐盛世的出现取决于当时的形势,而不是个人的作用,唐太宗只是中等人才,作用有限。此观点基本上是对的,但也有偏颇之处,主要是对唐太宗的个人作用肯定不够。应从“时会”(即时势造英雄)和“人力”(即个人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两个方面云分析。本题实际上是道开放式的题目,只要学生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教师均应鼓励。1、“时会”方面:隋朝时期的经济发展、选官制度、民族融合、文化进步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庞大的隋帝国在农民起义等合力反抗下顷刻分崩离析的教训,使唐朝统治者被迫采取让步政策。此外,统治者急需稳定统治秩序,所以被迫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2、“人力”方面:唐太宗重用人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发展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从谏如流、广开言路;监督考察百官,注重提高工作效率;依法惩治官员腐败。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中思考题]
康熙帝为什么会对一位普通的侍卫有如此高的评价?这反映了康熙帝的什么精神?
提示:1、从小开始,康熙帝在满洲侍卫默尔根的教授下,刻苦学习骑马和射箭。可贵的是,默尔根并不因为康熙是皇帝就不敢严格要求,在康熙姿势,方法等方面稍有不当时,必定直言教正,从不马虎。正是在默尔根的 严格 教授下,康熙的狩猎技艺十分精湛。虽然清朝皇帝大多是狩猎能手,但却没有一人能比得上康熙皇帝。2、对默尔根如此高的评价反映了康熙帝虚心接受批评、勇于承认错误的品质和严于律已、勇于自律的精神,这些都为康熙帝后来的大有作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阅读与思考]
阅读这些材料,思考康熙帝在学习西方科技时的局限性。
提示:康熙帝对西方科学的喜好更多是出于其个人兴趣和政治目的,而不是为了促进科学发展和推广科学,当时西方科学并未被中国人接受,只在宫廷流传。康熙帝对西方科技的学习仅局限在小范围内,没有推而广之,更没有将其化为生产力并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康熙帝相比较,彼得大帝对西方科技的学习更彻底,如建立彼得堡科学院以培养本国的科技人才,全面推动俄国科学事业的发展等。
[自我测评]
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康熙帝表现出了哪些统治才能?
提示:康熙始终坚持国家统一的原则不变,平定一系列的内忧与外患。体现了卓越的帝国之才。他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遇事沉着稳定、毫不慌乱,稳定了军心、民心、臣心,并及时掌握军情,调整方针,运用剿抚并行的策略取得胜利。在收复台湾的斗争中,康熙知人善任,任用降将施琅,表现了超人的胆略和见识。在抗击沙俄的斗争中,康熙亲赴塞外,巡视东并,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并总结吸取抗击沙俄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准备。
第7课 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
[解析与探究]
你认为导致这种千差万别评价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评价克伦威尔?
提示: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分为绝对肯定,绝对否定和以肯定为主但又认为有局限性三种。1、看法不同的原因是因为看问题的立场不同,对克伦威尔在不同时期所作所为的评价侧重不同。一句话,没有历史地、全面地、完整地评价克伦威尔,是导致这种千差万别的评价结果的原因。2、根据客观的朝代背影及克伦威尔的所作所为来看,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杰出的军事家。他所表现的缺点与局限,尽管有个人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局限所致。克伦威尔的所作所为有专制、残暴的一面,但他维护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应该肯定。从总体上来说,他在历史上应该是功大于过。
[自我测评]
结合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功过。
提示:英国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由封建社会转变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通过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已取代封建生产方式并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已取代封建专制制度。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是对克伦威尔是非功过评价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尽管克伦威尔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但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功不可没。
从早期的革命活动来看,他支持清教徒反对专制王权。认为武力是最终解决王权的惟一办法;参与了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大抗议书》的起草工作,鲜明地把斗争矛头指向了封建制度;内战期间,他所领导的“新模范军”在人民的支持下,击溃王党军队,推翻了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统治;他以议会和军队的名义处死国王,并宣布英国为共和国,这些都维护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采取的措施包括远征爱尔兰、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群众运动以及王党的复辟活动。共和国成立后即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威胁:平等派、掘地派运动和爱尔兰的民族反抗斗争,以及王党势力的复辟活动。在这种形势下,要巩固革命的成果,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权政治。因此这些措施从主导方面看,是维护和巩固革命成果的措施。这些活动使克伦威尔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但这些活动又是充满了高压和暴力的。远征爱尔兰完全是为了满足英国殖民的需要,,这期间英军进行了震惊世人的大屠杀,爱尔兰人也因此丧失了2/3的土地,这些理应遭到谴责。
战后,人民的不满情绪依然存在,议会(“残余议会”)继续与克伦威尔和高级军官争夺权力,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确保已取得的利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克伦威尔自然成为他们首要人选。因此护国政体实质上是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专政。它的出现主要是当时英国政府形势发展的一个选择,或者说“这似乎是革命的一般规律”而已。
第8课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
[阅读与思考]
请思考华盛顿不做终身总统一事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
提示:华盛顿两届总结任期期满后,坚决回绝了继续担任第三届总统的挽留。这一高尚的举动使美国的政治生活逐渐形成了一种惯例: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从而保障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
[自我测评]
概述华盛顿的主要业绩,评价其历史贡献。
提示:评价华盛顿顺应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可以从四个方面评价华盛顿:1、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2、确立了总统制共和政体;3、在内政外交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4、高尚的人格风范使其成为美国人民心中的一座永远的丰碑。可参见“教材分析”。
第9课 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
[阅读与思考]
1、欣赏《英雄交响曲》,感受拿破仑纵横驰骋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
提示:《英雄交响曲》以悲壮、雄伟的旋律,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的颂歌。全曲共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描写斗争的艰苦,第二乐章表达对牺牲者的悼念。第三乐章描述起义的壮烈,第四乐章描述胜利的辉煌。
2、贝多芬的态度变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提示:1、拿破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华和领导能力,打败了外国干涉势力的进攻,使法国脱离了困境,恢复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并将民法典的精神传播到其他国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因此他适应了时代潮流的要求,堪称时代造就的伟大英雄。2、但是,拿破仑恢复帝制,通过一系列征服战争侵略其他国家,奴役别人人民,建立了世袭君主制和军事独裁,抛弃了民主共和国制度,违背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贝多芬的态度变化,反映了他对拿破仑的失望和愤怒。
本题缺乏必要的铺垫,学生可能难以回答,建议补充如下一些材料:英国人约翰霍兰罗斯在《拿破仑一世传》中记载道:拿破仑称帝以后,再没有一个法国人像居住在维也纳的天才作曲家那样具有大丈夫气概地提出抗议了。这位作曲家(于1802—1804年春)创作了《英雄交响曲》,并言简意赅地题上“献给拿破仑波拿巴”。但当这位音乐大师听说他以往崇拜的英雄如今已戴上皇冠时,他破口大骂这个叛徒 和暴 君,并把献词撕个粉碎。多年以后,他把这一不朽杰作题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然后再将本题分为两道设问,即:1、贝多芬为什么要修改《英雄交响曲》的献词一事持怎样的认识?提示:1、贝多芬是共和主义者,追求民主,向往共和,而拿破仑称帝抛弃了共和制。2、拿破仑称帝一事动摇了他在贝多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但拿破仑的政治军事生涯巩固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他仍不失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解析与探究]
拿破仑贡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什么?他“被钉在悬崖绝壁上”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全面评价拿破仑的功过?
提示:1、“火种”可以理解为是以《拿破仑法典》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它冲击了旧有的封建制度;2、拿破仑被“被钉在悬崖绝壁上”即最终失败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当时欧洲给封建势力依然强大;拿破仑的征服战争和奴役统治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拿破仑醉心于军事独裁统治,迷信战争,耗费了大量国力,导致了法国社会的危机,最后被反法同盟击败。3、功:稳定了法国局势,颁布《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规范和原则,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将大革命的精神传播到各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过:征服战争奴役了别国人民;常年的征战也使法国国力耗尽,无数人死于战争;违背历史大势,恢复帝制,进行军事独裁统治。
[自我测评]
结合史实,评价拿破仑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提示:本题要求结合史实进行评述,即要做到史论结合。拿破仑以其卓越的才干,领导法国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挽救了法国革命,稳定了社会经济;他所颁布的《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严格规定了私有同产权的合法性,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带到各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但是,拿破仑恢复帝制和独裁专制,不断发动征服战争,使整个欧洲大陆陷入战争深渊,也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健康发展。
第10课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自我测评]
结合史实,评价孙中山央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提示: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之后又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3、孙中山顺应历史潮流,实现了一生中的伟大转变,改组国民党,制定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4、孙中山所著的《建国方略》是他的政治理想和建国思想的光辉结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第11课 圣雄甘地
[解析与探究]
1、“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需要”指的是什么?
提示:指的是既能发动群众争取独立又能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群众掀起激烈的革命运动和号召力。
2、请对甘地、甘地主义以及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行评价。
提示:1、语文甘地: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甘地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的自由民族独立运动,对印度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国父”。但他具有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局限性,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评价甘地主义。甘地主义是印度国大党领导印度民族运动的指导思想。甘地主义包括哲学思想、社会政治主张、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想等方面。主要内容有:坚持“真理”和非暴力的原则是甘地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基础和核心;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道路争取印度自治是其社会政治主张;提倡手工编织,反对西方物质文明,努力建立共同繁荣的平等社会,是其经济思想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甘地主义有利于团结不同种姓、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共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但另一方面甘地主义用“非暴力”限制,防范群众斗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体现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其经济思想并未将英国的殖民侵略和西方的物质文明分辨清楚,虽使英国经济收入锐减,但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3、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使用运动主张用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下争取印度的独立,在印度民族解放斗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它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其经济收入锐减;它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符合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要求,使民族独立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为1947年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甘地的思想以及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明显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当群众运动高涨时,甘地马上做出停止不合作运动的决定,使印度民族反帝斗争一度走向低潮。
[自我测评]
1、列举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几项具体内容。
提示:学生罢课,抵制英国人开办的学校;律师抵制英国的法庭;政府官员拒绝到英国殖民机构任职;士兵拒不接受英国颁发的奖章等。
2、评价甘地主义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提示:参见“解析与探究”的提示。
第12课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
[课中思考题]
这里的“东方”“西方”各指的是什么?这种外交政策对土耳其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提示:1、“东方”是指苏俄和亚非各个独立的国家,“西方”是指欧美的资本主义国家。2、这种外交政策有利于土耳其争取和平安安宁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土耳其广泛吸取东西方先进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经验,有利于土耳其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阅读与思考]
凯末尔为什么赢得了土耳其和世界人民的尊重?
提示:1、凯末尔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赢得了土耳其国家的独立。2、凯末尔改革致力于国家的兴旺和发展,土耳其的国力日益强盛,人民安居乐业。3、他把亚洲一个腐朽落后的专制化国家引向了现代化,推动了亚洲及世界的进步与发展。4、他提出的“同西方和平、同东方也和平”的外交政策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
[自我测评]
1、土耳其的改革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提示:国家的独立是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对西方先进国家及苏联的经验的借鉴是重要条件;凯末尔主义对指导革命和改革起了关键的作用。
2、凯末尔为土耳其的复兴做出了哪些贡献?
提示:领导土耳其取得民族独立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因此,土耳其人民尊他为“国父”。凯末尔改革使土耳其走上振兴之路,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因此,他又是土耳其迈向现代化社会的领路人,推动者。凯末尔在革命和改革的实践中所表现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等优秀的品质必然赢得土耳其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重。
第13课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课中思考题]
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什么关系?
提示:体现了两者之间的雇佣和被雇佣、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阅读与思考]
请思考:人们为什么会对马克思做出崇高的评价?
提示:马克思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为一切正直善良的人们所敬仰;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崇高理想而无私献身和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为人们所景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不仅指导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而且也从反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改良与进步。
[解析与探究]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文的有关论述,谈谈你如何评价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
提示:他们的友谊建立在攻同的伟大的理想追求的基础之上;他们的友谊是无私而高尚的;他们的友谊是科学社会主义理念顺利创立的保证条件之一。
[自我测评]
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1、贡献: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上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运动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秘密,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指明了无产阶级只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后才能获得彻底解放。2、影响:在上述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其理论不仅指导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而且也从反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与改良。
第14课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解析与探究]
1、俄国并不具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两个条件,但十月革命仍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那为什么还说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呢?
提示:列宁没有机械地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所以十月革命的胜利仍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2、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这种态度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提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或建设的胜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自我测评]
1、评价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提示:1、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2、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
2、有人说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除了十月革命以外最大的历史贡献,请评价新经济政策对苏维埃俄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意义。
提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俄国社会生产力善对社会生产关系所做的一次正确调整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面探索出的一条正确的途径,它对于缓和社会危机、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国民经济起了重大作用。它还表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对于今天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晚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列宁的思想在不断改变,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了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所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也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阅读与思考]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应该怎样客观地评价毛泽东。
提示:客观评价毛泽东应该注意如下几点:1、毛泽东是20世纪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历史人物,应把他放到世界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去评价。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毛泽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领导中国人民结束了100多年以来受中外反动势力压迫和奴役的悲惨局面,使现代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3、1981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又指出了他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毛泽东在旬年仍非常关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重要准备和宝贵借鉴。
[解析与探究]
分析诗词中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生平、思想、情感与艺术技巧。
提示:1、《菩萨蛮黄鹤楼》。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 1927年1月4日 至 2月5日 ,毛泽东深入湖南农村进行调查,并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关于重视农民革命运动的信交给党中央,但当时的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不予重视。同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在汉口举行,毛泽东等出席了这次大会,对蒋介石搞独裁的一系列决议深感不安和不满,提醒共产党人要加以警惕,陈独秀不但没有抵制,还继续支持蒋介石担任国民党革命军总司令。从1927年3月起,蒋介石不断制造残杀共产党人的流血事件, 4月12日 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27日 ,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武昌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建立苏维埃政权等建议,遭到陈独秀的否决,毛泽东被排斥在大会领导集体之外。会后,毛泽东登上黄鹤楼,有所感触而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通过描写登楼远望和近观的景色,抒发了大革命失败前夕作者苍凉、激愤的心情。
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寓情于景,怀古抚今。寓情于景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到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如上阕描摹的是一幅无限开阔的画卷,不仅勾勒出武汉三镇气势的壮观和祖国幅员的辽阔广大,也通过“茫茫”、“沉沉”、“烟雨莽苍苍,龟蛇锁长江”等词句,构成一种雄浑的气象和深沉的氛围,这正是当时革命形势的写照和政治气氛的象征。怀古抚今,就是通过对古人,往事的追怀,而联想到今天的一些情况。“黄鹤知何去”为怀古,“剩有游人处”为抚。二中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如“茫茫”、“沉沉”、“苍苍”、“滔滔”。“茫茫”形容水势大,面积广,表现了“九派”广大无边的气势;“沉沉”形容某种东西沉重深远,表现了“一线”的深长;“苍苍”形容某种东西呈现出灰白色,表现了烟雨笼罩而模糊不精,灰蒙蒙的情景;“滔滔”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这里表现了江水翻腾的情状。总之,使用叠字加强了作品的节奏感,具有反复的音乐美。
2、《沁园春雪》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发展陕甘宁抗日根据地。2月,毛泽东在陕北清涧时正逢一场大雪,心情格外愉快,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通过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和千古英雄人物的评论,进而表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和颂扬无产阶级力量的立场。
这首词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下呼应,构思奇特。从内容上看从两方面呼应:1、景与人对应。上阕写景,引出下阕写人,只有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才能引起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帝王的“折腰”,而它最后必将属于无产阶级。2、景与景对应。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与晴景“红装素裹”对应,构成了壮丽秀美的鲜明特征。静景“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与动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相对应,把流动的黄河写静了,把静止的“山”、“原”写动了,用笔非凡。远景即“望”中之景,与近景“看”中之景相对应,做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把雪景描绘得很有立体感。另外,从结构和词句上看,也都是对应的,上阕写景与下阕写人相呼应,两者达到了和谐统一。因为没有景也就引不出人来,而只有人而没有景,那么人也就失去生活的场所和争夺的对象。上阕的领字“望”、“看”与下阕的领字“惜”、“数”遥相呼应,不仅把内容联系起来,而且把语气也都统一在一起了。二是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上阕描写敢北国冰封雪飘的壮丽秀美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下阕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对无产阶级进行了歌颂,使情寄于景、景牵情议、议通于情,景、情、议三者有机地结合,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
3、《蝶恋花答李淑一》。李淑一是毛泽东第一位妻子杨工慧的同窗好友,大革命时期其夫柳直荀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杀。她于 1957年2月7日 写信给毛泽东,并附上她1933年因怀念丈夫而填写的一首《菩萨蛮》。 5月11日 ,毛泽东同志复信道:“大作读比,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罢。有《游仙》一首为赠。”李淑一收到《游仙》一词,热泪盈眶。《游仙》后改为《答李淑一》。
这首词通过对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的忠魂飞到月宫受到神仙敬仰以及他们为革命胜利而感到喜悦的描写,表现了革命烈士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精神。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两点:一是语言精炼、生动、形象,且含意丰富。这样的词语很多,如“娇”字,含有勇健、刚强、骄傲之意,以及作者为有这样的妻子和同志而感到骄傲的心情;“捧”、“舒”、“舞”等动词,把吴刚、嫦娥对烈士们的尊敬和欢迎的心情精炼、贴切地表达出来了;“忽”、“顿”相呼应,生动地描写出烈士们感悟的突然变化。“伏虎”对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伟大胜利做了概括。二是现实和幻境高度统一。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把现实的主题融入到幻境之中,使现实与幻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在人物上,革命烈士杨开慧、柳直荀与仙人吴刚、嫦娥融为一体;在环境上,月宫与人间上下相连。
[自我测评]
1、简述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
提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创建了人民武装力量;领导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壮举;制定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持久抗战的正确方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历史;领导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了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使现代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
2、结合史实,概括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创新精神。
提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毛泽东就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从中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冲破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济神圣化的迷雾,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开创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发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从哲学上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领导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从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因此毛泽东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旗手和奠基人。2、1953年,毛泽东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领导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3、1956年以来,毛泽东认识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他在《近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讲话中,就明确提出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提出了很多重要原则、方针、政策,无论在当时或今天来看,都是非常深刻的。这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做了理论和思想上的重要准备,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第16课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解析与探究]
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讲话?你认为自己应该怎样做?
提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高科技,知识分子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鼓励知识分子学习老一代科学家,报效祖国。关于学生自己的做法,答案不求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应鼓励。
[自我测评]
评述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历史贡献。
提示:本题目难度较大,要求史论结合,建议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进行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动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巨变,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为中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理论贡献有: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实验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指出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倡议兴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推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并已经实现前两步: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按照这个构想,香港已于1997年回归中国,澳门也在1999年底回归中国。
第17课 晚清科技群英
[活动建议]
1、晚明科技群英为什么会被时人视为奇人、异人?他们的奇特之处表现在什么方面?
提示:晚明科技群英之所以被时人视为奇人、异人,原因包括:1、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仍然是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平步青云,而晚明科技群英投身科学研究、追求经世致用的做法与此格格不入。2、晚明科技群英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讲求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做法,在当时是特立独行的。他们的奇特之处表现在:1、藐视陈腐的官司本位价值观,甚至弃绝功名得禄,投身于科学业研究和著述。2、在科学研究和著述的过程中,他们都经历了世人难以想象的主观和客观上的困难,而他们都以自己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对理想追求的信心克服了这些困难。3、他们勇于创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唯真,会通中西,纵横各学科领域。
2、西方学者为什么把晚明科技群英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巨匠相类比,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提示:因为晚明科技群英与欧洲文艺复兴朝代巨匠基本上属于同时代的人;站在整体的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晚明科技群英和文艺复兴时代巨匠都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他们之间又不完全一样。首先,晚明科技群英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科技成就的归纳与总结上,而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巨匠则以观察、实验为基础,在科学业理论方面创造出一些新的体系: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伽利略则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更为主要的是,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不同的。晚明科技群英生活在君主专制社会晚期,当时中国正处于近代前夜,虽然商品经济发展到达一定水平,也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甚至在思想领域也催生了一些具有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但就部体而言,旧的因素仍然压倒了新的因素,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其实是最后的“回光返照”;而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此时正方兴未艾,资产阶级用人文主义新思想冲破旧的封建神学思想的藩篱,欧洲的思想文化处于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发展的条件是晚明的中国所无法比拟的。
第18课 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
[阅读与思考]
请思考:牛顿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可以从牛顿的言语中找到答案:“惟有勤奋而已“、”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答案不拘定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言。
[解析与探究]
阅读这两段文字,就应该怎样评价牛顿的一生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凯恩斯认为牛顿“不再口袋是一个科学家,也是一个醉心神学和炼金术的人”。这一评价过分强调了牛顿一生局限性的一面。而爱因斯坦却认为:“只有把他的一生看做为永恒真理而斗争舞台上之一幕才能理解他。”这就充分肯定了牛顿一生热爱真理,为真理而斗争的崇高品质。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牛顿在晚年自己陷入了思想的困境,但瑕不掩瑜,他仍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理解上述文字的基础上。学生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公正地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牛顿的优秀品质、牛顿的巨大成就,晚年牛顿的局限性等。
第19课 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阅读与思考]
詹天佑这段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提示:1、敢于冲破国内保守愚昧的旧观念,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用科学精神来改造中国。2、要有以所学所知为国奉献和建功立业的精神。3、不做圆滑世故、只图私利的人,要做看似愚笨、实则是国有用的人才等。
[自我测评]
1、简述詹天佑的主要事迹。
提示:詹天何赴美留学,怀着为国家富强而学习的目的,发奋读书,成绩优异;不留恋外国优裕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要以所学报国;不畏艰难与压力,不顾讥讽和嘲笑,受命修建京张铁路,并不畏艰难险阻地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他一生致力于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为维护祖国路权与列强进行不懈的斗争,功在国家,名昭中外,这些体现了詹天何的科学报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
2、周恩来为什么称赞詹天佑是“中国人的光荣”?
第20课 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解析与探究]
在理解爱因斯坦立场与态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科学、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提示:教师可先补充如下一段论述材料:“实际上,就科技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中性的、工具性的事物,科技的发展表明的是一种进步和发展的客观状态,无所谓弊端和局限性。所谓科技进步的意义或局限,实际是对科技在特定制度环境中所衍生出来的社会效应或价值象征,对一定科技水平背后所代表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评价……科技千万的灾难实际上是其应用者-----特定的制度体系所造成的。科技可以被用来造福人类,也可以用来自我毁灭。科技的双重作用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和现代化双重性的外在体现。科技只是个‘刃’,‘刃’越锋利,‘剑’的杀伤力固然越大,但‘刃’毕竟是依附于‘剑’而存在的,没有‘剑’就无所谓‘刃’,而‘剑’则是独立存在的,无刃之剑也可以伤人。“(马克土主编《世界文明史》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材料分析总结。在特定条件下,先进的科技成果能够加快战争的结束,如“二战”中以日本使用原子弹,加快了日本的投降和“二战”的结束。但也应看到,战争刺激了科学的发展和应用,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则为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杀伤力地创造了条件,从而威胁了世界和平。
[自我测评]
简述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提示:1、成就: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2、作用:奠定了系统、科学的物质出和时空观,为人们认识宏观宇宙创造了条件;相对论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爱因斯坦的研究揭示出可以将物质的部分质量转换为巨大的能量,从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的应用领域。
第21课 “地质之光”李四光
[阅读与思考]
上述文字体现了李四光的什么精神?对你有何启发?
提示:1、体现了李四光废寝忘食的探索钻研精神。2、启发:科学研究需要严谨认真、精益求精。本题答案不拘定见,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回答。
[自我测评]
李四光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什么贡献?
提示:李四光在中国发现第四纪冰川及其研究成果,以掌握地下的水文和构造、寻找地下水资源,促进工农业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指导下,我国成功地发现了一批蕴藏丰富的油田,使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