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名道姓 ==系列三 my wife系列真实姓名

少数民族姓名百花园联名制又称连名制,是世界上许多民族采用的姓名制度,联名制就是在本名之外附加上父、母、外祖父母的名,世代相联,表示血缘的用名方式。联名制比姓更能直接显示出血缘,但不能追溯久远,采用联名制的民族多数不用姓,或使用姓很晚。
怒、哈尼、佤、景颇、珞巴、基诺和部分苗、瑶,历史上的白、蒙古、纳西等民族,在本名前加父名。如,云南碧江的怒族一家几代人名是:茂英充、充罗并、罗并者、者茂特、茂特朋,他们依次是五代人。彝族的父子联名制,如,阿普居木、居木登伦、登伦乌乌、乌乌庚兹、庚兹庚研、庚研阿益、阿益阿曲、阿曲里布。再举哈尼族的例子:初未与、未与则、则学吾、吾里源、源马登,他们也是五代人。

历史上的大理国是以白族为主的政权,白族国王是有姓的但也采用联名制,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这是三代父子国王。

基诺族取名一般都采用父子联名制,但是孩子有病,久治不愈,可以中断父子连名另外取名。若是幼儿,就与巫师连名,据说巫师的名字可以震慑恶鬼。但与巫师连名并非连巫师本人的名字,而是连巫师的通称——“白腊胞”。具体的连法也与通常的不同,它连的是白腊胞的前两个字——“白腊”。孩子出生前有兄、姐夭折,便中断连名,用“婆”作为孩子名字的开头读音,如“婆白”、“婆舍”等。认为“婆”命硬,用了它孩子就能长命。

新疆的维吾尔、塔吉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俄罗斯等民族,高山族、部分苗族,采用本名在前,父名在后的联名制。

新疆的联名制民族,除俄罗斯族外,与西亚、中亚、北非的阿拉伯、伊朗等伊斯兰教文化系统民族一样,不使用姓。维吾尔族的买买提·吐尔迪,“买买提”是本名,“吐尔迪”是父名。塔吉克的艾沙·肉孜,“艾沙”是本名,“肉孜”是父名。高山族的摩那·罗达奥,“摩那”是本名,“罗达奥”是父名。摩那·罗达奥的长子应该叫大太·奥摩那,次子叫拔沙·奥摩那,意思分别是:这人是罗达奥的孙子,摩那的大儿子;罗达奥的孙子,摩那的二儿子。

哈萨克和贵州台江的苗族,采用本名、父名、祖父名三节联名制。哈萨克族的阿不拉·努拉利·卓勒齐,依次为本名、父名、祖父名,但有时祖父名可以省去。台江苗族人也休斗,“也”是本名,“休”是父名,“斗”是祖父名。在庄重场合,连曾祖父的名也要加上。如晨室九讲,“晨”是本名,“室”是父名,“九”是祖父名,“讲”是曾祖父名。

云南的布朗族、拉祜族,还存在母子联名制。布朗语“依”是表示女性的词,如果母亲叫依南庄,子女名中必须加上母亲名中的“南”。有时还加上外婆的名。布朗人称这种联名叫“迈种”,翻译过来是:跟着妈妈叫。拉祜族只有长子、长女与母亲联名,其他子女则没有这个权利。

怒族采用的是外甥与舅舅联名,名叫充付标的,“充”是舅舅名,“付标”才是本人名。云南碧江县怒族男子一生中要命名三次:男孩一出生,祖父、父亲或伯父给他取的名字为“正名”,这是终身使用的名。十四五岁后,由同伴或情人取“青年名”,只在男女同辈间称呼。结婚时再由父亲命名,将父亲名字的最末一字或最末二字冠于自己名之前,例如本人名“砍杜”,其父名为“偶凡寿”,组合后的名为“寿砍杜”。怒族男子结婚并连父名之后,便可以享有一定的财产继承权,同时也承担起承递世系的任务。

母子联名、甥舅联名,是母系氏族公社的遗迹。

少数民族的人名多取自自然,如维吾尔族妇女名多为花名。“阿娜尔古丽”是石榴花,“塔吉古丽”是鸡冠花,“齐曼古丽”是红莓花,“热依罕古丽”是罗勒花,“提拉古丽”是金钱花,“耐力古丽”是馒头花。

少数民族的姓名是非常复杂的,即使同一民族,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使用姓名也不尽相同。比如,苗族分布于云、贵、湘、桂、川、琼各省区,越南、老挝、美国也有苗族,各地使用姓名的差异是很大的。

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是历史上一直进行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各民族使用姓名的习惯日趋一致,许多少数民族采用了汉族的姓名方式,许多少数民族同时有汉名与本民族名。

日本人有姓不过一百年由国家下令让全国人一齐取姓,这事听起来好像是有点儿不可思议,可是在日本就确实有过这样的事。

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的决定。可是竟然没有多少人响应,于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确实是这样,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姓的。可以说,日本人有姓不过只是才一百多年的事。

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贵族有姓有名,他们所谓的姓,与我们理解的姓并不一样。

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后来的天皇)为首的,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国国王之间建立了有血缘关系的集团,这些集团称之为“氏”,一个“氏”也就是一个贵族世家。

氏的称呼有的来自官职,有的来自居住地、统治地的地名,有的来自神名,还有的来自技艺。例如,居住出云国的就叫做“出云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掌握大和朝廷最高权力的大王家,是当时最强大的氏。

后来,大王家又对隶属朝廷的许多氏按与自己的亲疏、血缘远近、功劳势力大小,分别赐予“姓”。这个“姓”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姓,只是表示地位、门第、职务的称号,类似爵位。当时的姓约有30个,其中“相臣”、“君”、“直”等赐给皇族及显要的贵族,是最有势力姓。

由于人口繁衍,一个大的氏又有了许多分支。这些分支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从本家分出的支。例如,藤原是一个大氏,分出之后,居住在近江国的藤原氏,便取“近江”与“藤原”的首字,称为“近藤”。住地伊势、远江、加贺的藤原氏就称为伊藤、远藤、加藤。到了明治八年,从来没有姓的人在取自己的姓的时候,也想沾点“藤”字的光,于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条”等等姓氏就诞生了。

由此可知,这时的氏可以表示部分家族血缘关系,但是姓只表示家族的地位尊卑,苗字则表示新的分支,但这时氏、姓、苗字只有贵族才有。

到了七世纪中叶,大化革新时期,废除了世袭的称号,表示家族地位的姓失去意义,氏与姓混合为一,有一部分成为流传到现在的姓。这时姓仍然是贵族的专利品,到19世纪,姓也只限于武士、巨商和村里有权势的人。这些人向当局申请,经特别许可,才能有姓。能够“名字带刀”是一种极大荣誉,所谓“带刀”就是有姓,一般平民只有名而无姓。

明治天皇时,政府感觉到没有姓,编造户籍,课税征役,非常不方便,这才号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并没有谁想用个什么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达“凡国民,必须取姓”的命令。这时候,人们才匆匆忙忙找起姓来,举国上下兴起一股取姓的热潮。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桥边的就姓大桥,家门口长棵松树的就叫松下;门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于是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风、前部、上方、观音,这些中国人觉得怪怪的姓一下子涌了出来。

以地名为姓的有“上野”、“田中”、“河内”、“上原”、“市原”、“陆前”、“近江屋”、“吉冈屋”、“三河屋”、“肥厚屋”,以职业为姓的有“味香”、“味美”、“那妓男”、“猪饭”、“服部”、“锻冶”,“古井丸”。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当姓用,像“酒井”、“本多”、“上杉”,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也有的怕官府处罚,“慌不择姓”,以鱼、蔬菜、寺院、职业作姓。铃木本是神官拿在手中的标志,也成了姓。有点文化的选择福寿、长命、千年、松竹、朝日等好听的词作姓。松、鹤、龟等长寿象征也成了姓,百、千、万也成了姓。有的人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只好随便对付一个,“我孙子”、“猪手”、“犬养”、“鬼头”、“茄子川”全来了,也有的让官吏随便给想出一个。

1898年,政府制定了户籍法,每户的姓这才固定下来,不得任意更改。因为日本人的姓来得突然,来得特殊,它的内涵也与众不同。世界各国的姓多是表示血缘关系的,而日本的姓却很少有这个意义,姓一个姓的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不是一个姓的倒可能是叔叔、爷爷。

日本人姓多数由两个汉字组成,少的有一个字的,最多的有九个汉字。如:北、池、岸,田中、铃木,宇都宫、西园寺,敕使河原,勘解由小路等。因此,为了分清哪些是姓,哪些是名,在正式署名场合,要在姓与名中间留出一个字的空来,如,井上清,要写成“井上清”,三阶堂进,要写成“三阶堂进”,八木下弘,要写成“八木下弘”。

据说日本人的姓有十几万个,日本人口才一个亿多,平均一个姓只有几百人。最常见的有40多个,其中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占总人口的10%,有1000多万。

日本姓这么多,但是天皇却没有姓。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谁也叫不出他们的姓来。日本人认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无姓的。天皇无姓,皇子、皇孙、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无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却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仁妻子川岛纪子,姓的川岛,就是娘家的姓。

日本人姓怪,名也怪,日本男子的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结尾,以表示威武、英俊、忠信。而且多有表示排行的标志,长子叫太郎,二子叫次郎、二郎,排在第11位的就叫余一郎。也有的把“郎”去掉的,直接是太、一、次、二,用治表示二,用选、藏表示三,用助表示小儿子。长女称大子,次女称中子,三女称三子。小林光一一定是长子,寅次郎一定是次子。过去日本人的男子名多加上“兵卫”、“左卫门”、“右卫门”,这是由军职变化的名,也有的是为了显示尚武精神。

日本女子的名多以“子”、“江”、“代”、“枝”结尾,如,川岛芳子、大关行江、宇野千代、大原富枝,听起来优雅、柔和。现在青年女子中,约有90%的人用“子”命名。按习惯,女子出嫁后要改用夫姓。中野良子嫁给川崎善弘后,改名川崎良子;松崎君代,结婚后就改姓名为栗本君代。现在,越来越多的女子反对夫妻同姓,还成立了“反对夫妻同姓会”,主张婚后仍用自己的姓。

把数字用在姓名中,是日本人姓名的又一特色。有姓一丹、二井、三木、四岛一味川的,有姓六角、七条、八马、九鬼、十石的,还有姓四十五、五十铃、百元、六百田、千家的,甚至有姓百代、万岁的。在名中用数字表示排行更是常见的,但也有表示出生时间的。如山本五十六,就是因出生时父亲是56岁。

日本是注重礼节的国家,过去,孩子出世要举行命名仪式,而且规定,在孩子出生后的第14天内举行,通常以第七天为多,日本人叫这天为“御七夜”,是命名的吉日,命名的当天晚上家中要摆上宴席庆祝一番。

日本小孩子可以在外人面前直接称呼父母的名,这在大多数国家是不允许的。

要说日本人姓名的怪,那可多着呢。日本人姓名的写法,通常是先姓后名,译成西文时,往往改为先名后姓,而且是按照日语原来的读法以罗马字拼写的。自1951年日本政府提出限制人名用生僻汉字以来,日本同姓同名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有人主张不用汉字取名,而改用“假名”。

日本人的姓氏不但是数量多,在其读音,汉字的写法上也相当的复杂,读音相同的姓氏,汉字有几种甚至是十几种写法,而相同的汉字也会出现好几种读音。例如:ささき就可以读做以下几个姓氏——佐佐木,佐前,佐崎,佐佐喜,佐佐贵,陵,雀等等。姓为ことぅ的日本人,用汉字来写会有以下几种写法:后藤,五藤,吴藤,梧藤,梧桐,江藤,牛头,五岛,后岛等等。

日本人有姓不过一百年日本姓复杂得连日本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读,听到名字也弄不清楚汉字如何写。有调查表明,全日本一天交换的名片高达400万张,就是说每一秒钟就有231组人在交换名片。可在日本如果把对方的名字叫错是非常失礼的事,为了避免弄错,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在用汉字写的名字旁边用假名注明日语的读音。
日本人还习惯称姓不称名。如果有人去找叫“佐藤”的人,多半会有好几个“佐藤”一起答应。有个笑话是说:如果在日本上下班的高峰朝拥挤的人群内丢一颗手雷,炸死10个人,其中就有9个叫佐藤。

欧美人名一大串,原来如此我从小就怕看外国小说,原因之一,记不住那一串一串的人名,而且一会儿叫这个,一会儿叫那个,弄得晕头转向。现在开放了,外国人来的多了,了解欧美人的姓名,尤其重要。

虽然说欧美国家很多,但主要是操英语、法语、德语、斯拉夫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英语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斯拉夫语国家主要有俄罗斯、南斯拉夫、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语国家有西班牙、墨西哥、阿根廷、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古巴等,葡萄牙语国家除了葡萄牙,还有巴西。姓名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使用同一种语言,使用姓名的习惯也差不多。

欧美国家姓名与中国姓名最明显的区别是:名前姓后,与中国相反。

乔治·华盛顿,乔治是名,华盛顿是姓;诺尔曼·白求恩,诺尔曼是名,白求恩是姓。这一点好办,倒个个儿就是了。不过请注意,匈牙利和中国一样,也是姓在前,名在后。有人说匈牙利人的祖先是从中国北方过去的匈奴人,这也是一条证据。俄罗斯人平时是名前姓后,但在正式文件中,往往也是姓前名后。巴甫洛夫·伊万·彼得罗维奇,门捷列也夫·季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列在前面的巴甫洛夫是姓,门捷列也夫也是姓。

最使中国人头疼的是他们的姓名加在一起老大一串。

欧美人姓名一大串的头一个原因是联名制。即在自己姓名中加入父亲或母亲的名。查理·罗伯特·达尔文,查理是他自己的名,罗伯特是他父亲的名,达尔文是姓。他父亲叫罗伯特·韦林·达尔文,可以看得出来,查理的祖父名叫韦林。卡尔·亨利希·马克思,卡尔是本名,亨利希是父名,马克思是姓。俄罗斯人男性父称词尾多为“维奇”,女性父称词尾多为“夫娜”。俄罗斯人姓名一般由三节组成,排列顺序通常是名字、父名、姓,如伊万·伊万诺维奇·伊万诺夫,伊万为本人名字,伊万诺维奇为父名,意为伊万之子,伊万诺夫为姓。名字和父名都可缩写,只写第一个字母,但姓不可缩写。俄罗斯的姓,男性多以“斯基”、“夫”结尾,妇女的姓多以“娃”、“娅”结尾。妇女婚前用父亲的姓,婚后多用丈夫的姓,但本人名字和父名不变。如尼娜·伊万诺夫娜·伊万诺娃,尼娜为本人名,伊万诺夫娜为父名,伊万诺娃为父姓。假如她与罗果夫结婚,婚后姓改为罗果娃,其全名成为尼娜·伊万诺夫娜·罗果娃。

中国有复姓,人家外国也有,不过欧美的复姓与中国的不是同一概念,他们的复姓是,在自己姓外又加上母亲或丈夫的姓。法语和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使用复姓比较普遍。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领袖让—雅克·卢梭,让是本人名,雅克是母亲的姓,卢梭是姓。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全名伊雷娜·约里奥—居里,约里奥是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的姓,居里是娘家的姓。西班牙语国家也常用复姓,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鲁斯,第一节是名,第二节是父姓,第三节是母姓。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全名是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米格尔”是名,“德·塞万提斯”是父姓,“萨维德拉”是母姓。葡萄牙人常把母姓放在父姓之前。一般姓名之间用间隔号分开,复姓之间用占一格的横短线分开。

过去德国、法国、西班牙,在姓名中常加入贵族标志。德意志人常用的是“冯”,马克思夫人燕妮出身威斯特华伦伯爵,父亲叫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她的姓名为燕妮·冯·威斯特华伦,加“冯”表示贵族出身。法国贵族的姓前多加“德”,西班牙人姓名中出现“德”的也多是贵族。当然并不是姓名中有“冯”、“德”的都是贵族,有些平民也用这些标志的,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就在自己的姓前加上“德”,以表示自己政治上站在贵族一边。同时,这些词在复姓中还起间隔作用,具有语法意义。现在贵族的标志失去了意义,但可以在表示尊重的场合使用。

女子出嫁前用父姓,婚后改用夫姓,是许多国家的习俗,有些国家则成为法律制度。美国法律规定,妇女婚后要使用丈夫的姓,即使离婚,也应予保留,非经法庭判决,不可恢复。《牛虻》的作者伏尼契,原叫艾捷尔·丽莲·蒲,与波兰革命者米哈依尔伏尼契结合后,改成艾捷尔·丽莲·伏尼契,伏尼契只是丈夫的姓。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史达埃尔夫人,同瑞典驻法国大使史达埃尔结婚,没几天就离了,可是从此她一直称史达埃尔夫人。英国推理小说家克里斯蒂,因为嫁给皇家飞行军团司令戴星·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从此姓了克里斯蒂。离婚后,再嫁给考古学家麦克思·爱德加·马罗万,可是还得姓克里斯蒂。

现在妇女要求平等,许多女子出嫁后不再改用夫姓了。

西方人习惯提姓,只对亲近的人提名。

欧美国家普遍信奉耶稣教,在婴儿受洗礼时由牧师取名,这叫做教名。教名常用基督教的天使、使徒、圣人的名,像约翰、伊万、彼得、保罗、约瑟夫、雅各等都是圣徒名。英语世界里,最常用的教名是约翰,因为他是耶稣最得意的门徒。美国人的教名,是受法律承认的正式名字。有些国家,除教名外,父亲还另外给孩子起名,最近在教名外取有意义的名现象越来越普遍,同时教名也逐渐减弱了宗教意味。

俄国十月革命前,人们的名不能随意取,必须按照教会历书上所列的人名表命名。教会的历书上列有男人名和女人名,如8月12日上列有雅可夫、伊万、德米特里、阿历克赛等7个男人名,这天出生的男孩只能从这7个名中选择。这天只有一个女人名尤利安尼娅,这天出生的女孩只能全叫尤利安尼娅。1891年的俄国历书上共有900个男名,250个女名,而芬兰19世纪末叶以来,共有男名341个,女名334个,这些人名还多数是后期增加的,越往前,人名越少。在法国,拿破仑规定,法国公民不得随意取名,必须用历书所用的圣徒或古代名人的名,这一规定一直影响到现在。因为如此,出现大量的重名现象。瑞典全国只有700万人,可是有300万人集中使用6个男名和60个女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欧美国家,姓比名多得多,名是有限的,姓可以无限。同时,也理解了他们习惯称姓而不称名的原因。

欧美人名最初都是有含义的,现在不大为人所知了,一是年代久远,二是来自多种语言。但追溯起来,还是颇有兴味的。英语名就有许多来自古希腊语、希伯来语、拉丁语、条顿语。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慰藉,黛安娜意为月亮神,保罗意为小的,伊丽莎白意为献身上帝的人,海伦意为光、迷人,玛丽意为海上的星,亚当意为红土之人,戴维意为被爱的人,乔治意为农民,罗伯特意为声名赫赫,卡尔文意为秃子,奥列弗意为橄榄,苏珊意为百合花,玛格丽特意为珍珠,安娜意为优雅、亲切。

不少父子、母女同名,就用大小来区别。约翰·施特劳斯生个儿子还叫施特劳斯,人们就称父亲为大施特劳斯,儿子为小施特劳斯。大施特劳斯是“维也纳圆舞曲”的奠基人,小施特劳斯则是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的作者。若不分大小,常把这二人弄混。马克思的夫人叫燕妮,大女儿也叫燕妮,女儿称小燕妮,母亲称大燕妮。女儿不管长到多大,也得叫小燕妮。欧美父子、母女同名不算新鲜事,因为起名不如我们自由,碰上什么算什么,也没办法。

有些国家,人同时有两个三个名,这叫复名。《浮士德》的作者约翰·沃尔夫冈·歌德,约翰是他的名,沃尔夫冈也是名。美国记者安娜·路易丝·斯特朗,安娜是名,路易丝也是名。有的复名是为了区别同名者,在教名后又加一个名,有的是把父母或教父的名连在一起,有的是把出生日和受洗礼日的教名加在一起。

有些美国人的姓名十分怪诞,得克萨斯州立大学一个学生到图书馆申请做工。馆长问他:“贵姓?”他答道:“你猜。”馆长听了怎能不生气,就说:“实在对不起,我很忙,没有工夫猜。”其实这个学生的姓就叫“你猜”。他就这样失去了一次做工的机会。芝加哥一个警察抓住一个酩酊大醉的酒鬼,问他叫什么名字,那人回答:“我是酒鬼”。警察怒喝道:“知道你是酒鬼,问你叫什么名字?”醉汉也不示弱,嚷道:“我不是告诉你了嘛!我叫酒鬼!”后来一查,人家真叫酒鬼:酒鬼·卡特。密歇根州有个叫琼·布莱尔·库萨克的电脑工程师,给儿子取个怪名:“2.0”。取这名是因为他的一套软件刚刚从1.0版本升为2.0。他说再有一个孩子,就叫“3.0”。孩子的妈妈有些担心:会不会影响孩子将来交女朋友?女孩子会不会喜欢一个叫“2.0”的人?

欧美各国使用姓的时间都很晚,在长时间内多数人有名无姓。英国11世纪后,贵族才开始用姓,但到18世纪边远地区还没有普遍使用姓。法国人13世纪开始在贵族中用姓,这时只是把父母的教名作为姓,算不上真正的姓,1804年《拿破仑法典》规定,全体公民必须代代相承使用一个不变的姓,这才普遍有姓。荷兰人是在拿破仑统治时期才有了由名字转化而来的姓,瑞典的农民19世纪还不知道姓有什么用处,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犹太人因法律制约才被迫使用姓氏,所以他们对姓氏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常常更换。而西班牙人的后裔却恰恰相反,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自己的姓氏,绝不肯轻易改换。至于美国黑人的姓氏,则多数是从当年奴隶主那里承继下来的。

最初的姓多数是由祖先的名转化来的,而这些人名,用现在的说法,只能算是外号,如,英语的布朗是褐色的意思,史密斯是铁匠,泰勒是裁缝,朗费罗是大个子,莱特富特是快腿。俄语的扎伊金意为口吃,戈尔巴乔夫意为罗锅,诺萨乔夫意为大鼻子。

中国古代有指物为姓的说法,在欧洲,这种做法更为常用。我们熟悉的俄语姓中,库库涅佐夫意为玉米,萨哈罗夫意为糖,巴宁意为澡堂子,契诃夫意为捷克人,奥尔洛夫意为鹰,茹科夫意为甲虫,谢列金意为星期三,巴雷科夫意为咸鱼,秋里明意为监狱。西班牙语姓多明戈意为星期日,布兰科意为白色,阿塞罗意为钢,洛沃意为狼,莱昂意为狮子,巴尔卡意为船,巴拉意为棒子,博略意为小面包。

姓名常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经济的见证。

荷兰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国家,有“堤坝之国”之称,荷兰是美丽的,又有“花卉之国”的美称。荷兰人的姓也反映出这些特点。范戴克意为堤,博伊登戴克意为堤外,范达姆意为水坝,纽达姆意为新的大坝,范德西意为大海,范德斯罗意为水闸;布鲁姆意为花卉,多因意为花园,罗斯意为玫瑰,布鲁姆贝尔根意为花山,范德菲菲意为水池。

捷克是个小国,经常受到外族侵略,也容易受外来文化影响。人文主义时期,知识分子爱用拉丁语姓名。世界著名教育家约翰·阿莫斯·夸美纽斯,用的就是拉丁语姓名,而不署他的捷克姓名扬·阿莫斯·考门斯基。19世纪民族复兴时期,又出现了一些富有民族色彩与时代精神的姓名,如,拉吉斯拉夫意为美好的斯拉夫,利博斯拉夫意为可爱的斯拉夫,西洛腊德意为喜爱力量。20世纪二三十年代,捷克与法国关系密切,许多人取法兰西姓名,以为时髦。二次大战后,不少人提出改变姓中留有的德语痕迹。原来姓诺依曼(意为新居民)的,要求改用意义相同的捷克词诺瓦克或诺沃特瓦,从此诺瓦克和诺沃特成为两个最大的姓。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公民,俄语名又占了很大比例,60年代又出现选用日历上的使徒名为名的高潮,其中“扬”是最受欢迎的,“扬”是“约翰”演变成的捷克人名。

欧美人名一大串,不光我们犯难其实他们自己也觉出了麻烦,事实上,除了严肃场合,平时他们多用简称、缩写和昵称。简称就是只称姓不称名和其他部分。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就称他威尔斯。我们平时看到的多数是这样,像克林顿、里根、叶利钦,都是只用简称。对小孩子、青年人只称名,不称姓,也是习惯使用的简称。

亲友之间互相称呼常用昵称,表示亲切。英语安东尼昵称安东、托尼,约瑟夫昵称乔、乔伊,理查德昵称迪克,威廉昵称比尔、威利,伊丽莎白昵称贝西、贝蒂,玛格丽特昵称玛吉、佩吉。

欧美国家用的是拼音文字,使用姓名时也有许多性、数、格等语法变化,这些这里就不能解释了。

欧美人名一大串,原来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外国人名译成汉语是音译,由于译者不同、时代不同,一个名往往译得五花八门,使人分不清“张王李赵”。如莎士比亚,就有舌克斯毕、狭斯丕尔、索士比尔、索士比亚、夏克思芘尔、莎士比等译法。英国妇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系列推理小说中的胖子,比利时侦探,就有波洛、波罗、普瓦罗、保洛、博阿洛等译法。斯大林曾被译成史太林,高尔基曾被译作戈理基,雨果曾被译作嚣俄,恰巴耶夫曾被译为夏伯阳。40年代翻译家傅东华在翻译美国小说《飘》时,还曾将小说中的人物,依中国姓前名后的习惯译成郝思嘉、白瑞德等等。
欧美语言讲词尾变化,他们的姓名,译成汉语最后一字很有意思,俄罗斯、保加利亚、乌克兰多以“夫”、“斯基”结尾,罗马尼亚多以“斯库”结尾,意大利人则是“尼”、“蒂”,南斯拉夫各族是“维奇”、“奇”,北欧人多是“生”、“森”,希腊人多是“斯”,一听这个就知道他是哪个民族的人了。


皇帝、国王,怎么称呼?皇帝、国王那不是一般人,称呼这路人,也得与众不同,麻烦大着了。咱们虽然见不着皇上、国王,但书上常见,弄不明白也不行。

皇帝与国王是有区别的。从中国说,秦始皇之后才有了皇帝,他之前的夏商周称王,他之后的王降了等级,只是地区上的头头儿,与皇帝不能相比。国外君主国家一般译成“国王”,不译为“皇帝”,虽然常有“皇家”字样,但不称皇帝。英国的标准名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而不是“联合帝国”。欧洲并不是没有“皇”,古代欧洲政教合一,教会高于一切,罗马教皇是上帝的代理人,而国王只是“上帝的大臣”,所以国王不称皇帝,“皇”让给教会了。日本有天皇,这跟中国差不多;俄国有沙皇,这在欧洲是个别特例。

中国古人连对一般人都不能指名道姓,何况皇上老子了。不得不提到皇帝时,得起立,抱拳,来声“当今圣上”。而皇帝自称是“孤家”、“寡人”、“朕”。

书面称皇帝就得按下面的来了。

先是谥号。《逸周书·谥法解》上专门讲了这事。“经天纬地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周文王、汉文帝、汉武帝、魏武帝、魏文帝,就是谥号。文、武、穆、平、康、昭、景、庄都是好听的谥号,称为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动祭乱常曰幽,好内怠政曰炀”,这些都是恶谥,多用于暴君恶主。“慈仁短折曰怀,早孤短折曰哀,在国逢难曰愍”,这是给那些可怜的短命小皇帝和亡国之君的。谥号虽然只是一个字,多说两个字,但一听就能知道这个皇帝当得怎么样。谥号有些是言过其实的,但是大多数还是名实相符的。用一两个字概括一个皇帝,这也是汉语表现能力的一种体现。

所有的皇帝全都得有个谥号,这是死后的总结,但现在习惯,唐朝以前的皇帝多称谥号,唐以后,很少称谥号。这只是习惯而已。

皇帝死了,要在皇帝家祭祖的太庙立上牌位,接受祭祀。牌位在太庙中摆放的位置是按辈分来的,一点都不能含糊。第一个皇帝称“祖”叫太祖或高祖、世祖,但高祖多是“追认”,儿子当了皇帝,追认爹为高祖;第二个皇帝一般称太宗,往下都是什么什么宗,这叫庙号。凡皇帝称某祖、某宗的,都是庙号。现在习惯用庙号称呼唐、宋、元的皇帝,如唐太宗、宋仁宗、元世宗。

庙号与谥号一样,都是死后才有的。电视剧《包公》中,赵王说到皇帝时,说:“当今仁宗皇帝……”“当今”皇上还在,怎可能称“仁宗”?这可是有杀头之罪哟。

爱新觉罗载是清朝末年的皇帝,可是很少有人用这个名叫他,而是称他为光绪皇帝,“光绪”是年号。辛亥革命之前,我国不用公元纪年,习惯以年号纪年。年号是纪年用的,也是明清两朝皇帝名的代称。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后人称他为朱洪武。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后人称他为康熙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称乾隆皇帝。

明朝和清朝基本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现在多用年号称呼他们的名。

皇帝的号就是多,臣子们为了取宠,又给他们许多尊号,给后妃许多徽号。

唐玄宗李隆基,受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受尊号“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受尊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纯仁至孝文皇帝”。记不住了吧?这么嗦,谁也记不住。可谁也不会忘记这个徽号——慈禧。

尊号那么多的字其实并不是一下子就有的,是今天加两个字,明天再来三个字,这么加上去。尊号才是皇帝的真正称呼。皇帝活着时,自然不能称名道姓,也没有庙号、谥号,这时称皇帝就是称尊号。

外国的国王,嗦、零碎不及中国,但可有一样,他们的几世几世,挺不好懂。

享年101岁的王太后伊丽莎白也在不久前去世,伊丽莎白二世成为媒体上出现频率颇高的名字。她是英王乔治六世的女儿,其伯父爱德华八世即大名鼎鼎的温莎公爵,因爱美人而放弃江山,未及加冕自行逊位。女儿叫伊丽莎白二世,父亲叫乔治六世,伯父又叫爱德华八世,这英国国王究竟是怎么论辈的?

欧美人习惯称姓不爱称名,因为他们姓多得无数,而名没几个,为的是避免重名。可是对国王却翻个个儿,就只称名不称姓了。路易、查理、威廉、伊丽莎白、尼古拉、伊凡等国王,都是名,不是姓。由于重名者极多,为了区别,头一个伊丽莎白叫伊丽莎白一世,第二个名叫伊丽莎白的当上女王就叫伊丽莎白二世。英语里,伊丽莎白一世即ElizabethⅠ,意思是伊丽莎白一号或第一个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二世即ElizabethⅡ,意思是伊丽莎白二号或第二个伊丽莎白。拿破仑就是名,而不是姓,他叫拿破仑·波拿巴,波拿巴才是姓。

秦始皇是“始皇”,那意思就是“头一个”,他儿子胡亥称“秦二世”,如果能接着下去,那就是“秦三世”、“秦四世”。中国人所说的“世”就是第几代。可用于老外却变了意思,成了第几位,“乔治六世”意思是:第六个叫乔治的国王,并不按辈分来了。

欧洲国王取名,最讲规范,得严格按基督教的教历来,一点不能随便,这么一来,起名的范围就比平民百姓更小了,于是同名的也更多了。在中国,长辈、先人的名字叫名讳,后代子孙起名字要避开父、祖、先人的名字,皇室就更加讲究这些。可欧洲王室来个反的,给儿子起名时专拣父亲或其他前辈的名,借以张扬先辈功勋,将这看成是对王子宝宝的珍爱,对父王、先王的最高尊敬。这么一来,国王同名的就更多了。

法国的“路易”更多,大革命前后一连气是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可把人弄糊涂了。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封建王朝应该叫“波旁王朝”,就是因为这几个“路易”,有的竟叫成了“路易王朝”。

因为外国国王的“世”不是指上下两代的辈分关系,有时一世与二世时间差得很远。伊丽莎白二世是现代人,可伊丽莎白一世可就远了,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出生,1558年即位,1603年去世,离现在400年了。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是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就发生在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的当年。英国从此树立海上霸权,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扩张,那个伊丽莎白一世可是个名满全球的人。不明就里的人一定误以为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生)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女儿,殊不知她们的生年相差393年。英王威廉二世死后,足足过了540年,英王威廉三世才出生。

其实指称英王的“世”是当初翻译上的一个失误,后来将错就错了。这个“世”实际是个序数词,但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辈分序数,而是指名字序数。香港一般不用这个“世”,而是“第几”,伊丽莎白二世,写成ElizabethⅡ,译作“伊丽莎白第二”。这么译挺好,准确了,也容易理解了。

国王称名不称姓,应该说是一种特权,后来西方人讲民主、人权,反对专制、王权,对总统、元首就不称名了,一视同仁,也同大家一样称姓了,像华盛顿、林肯、尼克松、布什、克林顿,这都是姓不是名。

日本是东方国家,不信基督教,因此有“皇”,日本天皇的姓名也得说一说。天皇是“神”,不是人,所以至今也没有姓,只是名。公元810年,第54代天皇明仁天皇即位后,对于御名的授予开始实施新的规定:御名必须由两个佳字组成。所谓佳字,就是由文章博士等著名文人和宫廷大臣们精心排选出的吉祥字,如堀河天皇的御名是“善仁”,后来,明治天皇对“仁”字特别热衷,专下圣旨,规定所有皇太子名的后面一字都必须用“仁”字,所有公主名的后一个字则以选“子”字为宜。例如大正天皇的名是嘉仁,昭和天皇的名是裕仁,当今平成天皇的名是明仁,皇太子名德仁。

与中国古代一样,日本天皇也使用年号,第125位天皇,年号“平成”,他之前是“昭和”,再之前有“明治”、“天保”、“文政”等等。

日本人一直以为,日本皇室是神圣的,可是谁也没想到,最近有人考证出,日本皇室的一位先祖是古代朝鲜皇室的成员,而明仁天皇本人也这样说了。

人名“搬家”人名“搬家”人名搬家?人名也要搬家?那当然了。许许多多的定理啦,主义啦,公司啦,物品啦,其实原本是人的名。可以这样说,大至宇宙间的星座,小至看不见的细菌,有许多的名,都是由人名搬家之后,成为其他事物的名,这样一来,人名的生命没有随肉体而去,许多人由此而名垂千古、流芳百世。当然了,要想让自己的名不跟大烟囱跑了,变成事物名称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科学的发明和新的发现,往往用人名命名,以纪念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让大家不忘记这些人的功绩。

现在常用的物理量最多的是科学家的名字。英国物理学家依散克·牛顿,发现了日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构成的,牛顿在力学、光学、热学、天文学、数学等方面为世界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大科学家。为了纪念牛顿的伟大贡献,人们用“牛顿”作为米/千克/秒制的单位。

“瓦”是人们常接触到的功率单位,瓦的全称是“瓦特”,每秒钟作出一焦耳的功,为一瓦特。詹姆斯·瓦特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人,据说,他小时候,看到水壶烧开后,蒸汽冲开了壶盖,而想到了蒸汽的力量,进而发明了蒸汽机。其实,在瓦特之前英国已经出现了原始的蒸汽机,但热效率和工作的可靠性都很差。经过瓦特的不懈努力,对原始的蒸汽机进行了重大改进和发明,使蒸汽机成为工业上可用的发动机。瓦特蒸汽机的使用,使英国工业革命前进了一大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詹姆斯·瓦特的发明,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了,但是瓦特的名字将永存。

前面提到的物理量焦耳,是另一位英国物理学家的名,他叫詹姆斯·普雷斯各·焦耳。著名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就是他发现的。他还和爱沙尼亚物理学家楞次各自独立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的热效应定律,因为是两个人同时发现的,这条定律只好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其他像伏特、安培这些人们都比较熟悉的,我就不说了。下面说的是几个人们熟悉但不大认为是人名的名。许多人接种过的卡介苗,是由法国细菌学家卡尔美和介林两个人首先培养成功的,取两个人姓的首音,称为卡介苗。卡介苗对预防当时人们谈虎变色的结核病起了很大的作用。

香烟中的尼古丁,又叫烟碱,是一种有毒物质。尼古丁是一个法国人,他在葡萄牙当大使时,曾把美国佛罗里达的烟草带到法国,后来人们称烟碱为尼古丁。

萨克斯管是比利时乐器制造家阿道尔夫·萨克斯1840年创造出来的。

有些伟大的学者,因为对人类贡献巨大,人们用他们的名字命名新的发现,虽然,这些发现并不是他们本人的成果。

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的最高荣誉是用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遗产设立的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奖金使诺贝尔的名得以流传。1957年人工获得了放射性元素锘,将诺贝尔的名用于命名这种元素的名称。

1944年人们用人工法获得了放射性元素锔,之所以使这种元素为锔,是为了纪念发现钋与镭这两种放射性元素的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娅—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在法国发现了钋,“钋”的原义是“波兰”,居里夫人把自己的发现命名献给了祖国波兰,人们又把“锔”献给了居里夫人。

也有不少科技成果的命名,是出自于我们中国人。

我国化学家、制碱专家侯德榜,在1939年首创出联合制碱法,对纯碱和化肥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国际制碱界称这种方法为“侯氏制碱法”。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1973年发表论文,把200多年来人们没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国际上把陈景润的研究成果称为“陈氏定理”。

我国生物学家童第周从鲫鱼卵子细胞质内提取出一种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生成了新的鱼种,开创了人类按照自己的需要而人工培育新物种的先例,创造了细胞遗传学的奇迹。国际上把他培育的新鱼种称为“童鱼”。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与王元,1959年开拓了用代数论方法研究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新领域,其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王方法”。

一些我们日常遇到的转移了的人名,人们并不了解其真相,给人一些这方面的理解,也是本书的任务之一。

著名的奥斯卡电影金像奖,名称的来源就令人不解。奥斯卡既不是著名的影星,也不是有声望的导演,这个奥斯卡竟是局外人。1922年,在好莱坞的36位头面人物倡议下,成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他们决定设立一种奖项,选定了雕塑家齐治斯坦利做的镀金塑像作为奖品,暂时没有起出名来。一次学院的图书馆管理员看到塑像后,惊讶地说:“看上去真像我舅舅奥斯卡!”就这样,这个塑像被称为“奥斯卡金像”。

天天陪您进入梦乡的“席梦思”也是个人名。1900年,美国商人扎尔蒙·席梦思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用布口袋包起来的弹簧床垫子。后来请了个机械师设计出生产这种垫子的机器。当这种弹簧床垫走进千家万户时,开始叫“睡得美”,后来用了老板的姓“席梦思”。

酒桌上曾听有人说过,金奖白兰地是张裕“创造”的。这位朋友以为“张裕”是个人名。这只说对了一半。“张”是姓,“裕”却不是名。金奖白兰地的创始人叫张振勋,他年青时在雅加达以经营锡矿和橡胶园为业,曾任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1891年,他考察了山东烟台的气候和土质,建立了五处葡萄园,创办了葡萄酿酒公司。给酿酒公司取名时,在自己姓后面加上“裕”字,取“昌裕兴隆”之意,叫“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几经周折,几番磨难,终于造出世界闻名的“金奖白兰地”。

像这样的人名还有,克米洛夫种猪、玛克沁机关枪、圣伯纳犬、普氏野马、普氏羚羊。

许多人名搬家是因为传说故事。

女孩子管额前垂下的头发叫刘海。真想不到她头上的“刘海”竟是位先生。刘海又叫刘海山、刘海蟾,五代时人,相传他在终南山修道,成了神仙,民间他的画像披着头发,前额上覆盖着短发。

虞美人是人人喜爱的花,开起来鲜艳夺目,玲珑小巧,真像是一个美人。虞美人本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又叫虞姬。当年项羽被刘邦大军重重围住,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楚霸王自认为这是天意,唱出了悲壮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也和项羽一起唱,歌罢,自刎。传说,虞姬洒血的地方,长出了一种红浓欲滴的花,这种花就叫虞美人。

我国的中药名,出自人名的特别的多,霍香、蒲公英、何首乌、威灵仙、白头翁、王不留行,这些都是人名。皇帝的名是不可以随便叫的,可是有一种草药就偏叫“刘寄奴”。刘寄奴本是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传说,刘寄奴小时家贫,上山砍柴,见一条大蛇,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窜。第二天他又上山,却听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为谁捣药?治什么病?”童子说:“我王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寄奴一听,便大吼到:“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童子吓得弃药逃跑,寄奴便将其草药拿回,用此药给人治疗,颇有奇效。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枪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甚为灵验。但士兵们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草,所以就把它叫“刘寄奴”。

现在大街上奔驰着许多“奔驰”牌汽车,“奔驰”原译“本茨”,卡尔·本茨和戴姆勒都是德国的机械师,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汽油汽车发动机的发明者。1926年,戴姆勒和本茨两家公司合并,成立了戴姆勒—本茨有限公司。生产出的汽车叫“梅塞德斯—本茨”牌。“梅塞德斯”是原来戴姆勒公司的汽车牌子,“梅塞德斯”本是一个奥地利女孩的名。奥地利富商驻法国总理事耶利内克爱使用戴姆勒赛车,并以自己心爱的女儿梅塞德斯命名汽车。后来,“梅塞德斯—本茨”被简化为“本茨”,又借用汉字意思译成“奔驰”。“福特”汽车的名,则来自该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类似的车名还有“雷诺”、“标致”、“法拉利”、“克莱斯勒”、“保时捷”、“本田”等。

有些时候,人们只是喜欢某个人,就以这人的名命名新的事物。

苏联卫国战争时,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火箭炮,士兵们为表示对这种让敌人胆寒的武器的喜欢,称之为“卡秋莎”,“卡秋莎”是苏联女孩最常用的名。

依据某些人的形象,有些人名已经成为某种精神、品质的化名词,这些人名已经不再仅仅是人名了。

关公是义气的化身,黄忠是老当益壮的代名词,毛遂是自荐的代称,包公是刚正无私的清官代称,岳飞是民族英雄化身,秦桧是卖国贼的化身,鲁班是能工巧匠的代称,华佗是神医的代称,荆轲是壮士的化身;贝多芬是音乐的代称,邓肯是舞蹈者的代称,哥伦布是发现者的代称,爱迪生是发明家的代称,南丁格尔是白衣天使的化身,苏格拉底是哲学家的代称,马克思是信仰共产主义者的代称,拜伦是诗人的代称,安徒生是童话的代称,达尔文是科学家的代称,伯乐是推荐人才者的代称;维纳斯象征美女,亚当象征男人,夏娃象征女性,陈世美是家庭的背叛者,秦香莲是被抛弃的妻子,登徒子就是好色之徒;牛郎织女指分居两地的夫妇,孙悟空指神通广大者的化身,猪八戒是笨蠢丑者的代称;杜康就是酒,诸葛亮就是智慧,钟馗就是驱魔镇邪的神明。

罗马、巴黎也是人名说罗马、巴黎也是人的名,有的人会大吃一惊。罗马、巴黎是城市,怎么会是人名?其实,罗马、巴黎本来就是人名,后来才变成地名的。由人名变成的地名多着了,听我数数看:欧洲,全称欧罗巴洲,这欧罗巴就是人名;美洲,全称阿美利加洲,这阿美利加也是人名。以人的姓名作为国家名的有,捷克、罗马尼亚、圣马力诺、哥伦比亚、玻利维亚、黎巴嫩、菲律宾、毛里求斯、塞舌尔群岛、刚果等。以人名作为首都名的有,印度的新德里,斯里兰卡的科伦坡,约旦的安曼,美国的华盛顿、智利的圣地亚哥,哥斯达黎加的圣约瑟,圭亚那的乔治敦,波多黎各的圣胡安,格林纳达的圣乔治,法国的巴黎,希腊的雅典,马耳他的瓦莱塔,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新西兰的惠灵顿,刚果共和国的布拉柴维尔,利比里亚的蒙罗维亚等。至于以人名为名的其他城市、村镇、岛屿、河流、山峰、海湾,就没法数得清了。

原来人名与地名是一对亲姊妹,都属于专有名词,都属于专名学这一学科。研究人名必然要涉及地名,研究地名必然要涉及人名。

上古时代,人名与地名、部落名是不分的。现在考证起来,中国的许多姓来源于地名,如齐、赵、唐、滕、陶、谭、苏、申、商、秦、黎、韩、魏、葛等等。生活在云南高黎贡山的独龙族同胞,只要说出自己的名,别人就知道他住在哪个山寨;反之,知道他的山寨,也就知道他叫什么了。在非洲的安哥拉,古时有个土著酋长,叫恩哥拉,他领导的王国叫恩东戈,以后,人们就称这里为安哥拉。恩哥拉、恩乐戈、安哥拉,实为一个词的不同译法。13世纪末,现在的扎伊尔河下游,出现了班图人建立的刚果王国,刚果河得名于国王姆瓦尼·刚果。又有人说,刚果王国得名于刚果河。这是一段搞不清楚的历史,因为每一个民族都有一段人名与地名不分的历史阶段。

以后,地名与人名在人们头脑中逐渐明确为两个概念。地名与人名又产生了新的关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地名的使用期多数是长久的,于是,人们就用人名命名地名,让这相对长久的地名作为载体,使那些值得纪念的人的名字长期地保存下去,让人们时时记起这些人的事迹,这样一来,地球上不断出现以人名命名的地名。

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以人名命名的地名,具有纪念意义。广东省中山市,原来叫香山县,因为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改名为中山,这样一来,这块土地也就令人肃然起敬了,当地人民也引以为骄傲。杭州的西湖苏堤,与一般的水堤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有个“苏”字,这来自苏轼的“苏”,让人想起当年苏东坡带领人民修筑水堤的事,以思古之幽情,增加旅游价值。
【说名道姓】==系列三 my wife系列真实姓名
在南北美洲、大洋洲和前苏联,用人名作纪念的地名比比皆是,因为这些地区开发较晚,原来许多地方没有名,新居民就以开发者或他们的君主、首领的姓名来填补,殖民者还用自己的名字强硬地取代土著人的地名。在我们中国,自古有避讳制度,视提名道姓为不敬,所以极少有以皇帝命名的地名,但村镇一级的下层地名中,以姓氏为地名的又特别的多,成为这个层次地名的主要形式,在乡间,王庄、李村、张家屯、陈家圩子的地名到处都是。

土地的开发和建设者最容易被作为地名。

据说,公元451年,有一位叫捷克的斯拉夫部落酋长,率领部落跋山涉水来到波希米亚。一天,捷克和他的部落登上山坡,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波尔塔瓦河,捷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要为你们寻找的地方。”他深情地吻了泥土,问大家:“我们应该给这块土地取个什么名呢?”众人异口同声:“就用您的名子,就叫捷克!”从此,捷克的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开来。

马力诺是一个石匠,为了逃避罗马皇帝的迫害,隐居山中,被尊称为圣者。他领着大家开山劈石,建筑城市,于1263年建成了圣马力诺共和国,国名和首都得名于马力诺。

黄浦江,古称黄歇浦,简称黄浦,黄浦江又叫申江,是春申江的简称。江名得于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黄歇。当年春申君带领人们疏通旧河道,使太湖中多余的水得以导入大海。战国时代上海大部分地区还没有成为陆地,当时的黄浦也只是一条不大的河,并没有现在的气势。

任丘市过去挖地道打鬼子出了名,现在是我国华北著名的石油城。据《北周书·地理志》记载:这里本是一片荒凉的低洼地,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城名。

人口的增加,生产力的发展,使新的居民点不断出现。为了团结互助,抵御侵扰,抗拒自然灾害,向外迁出的居民往往是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建立新的居民点。首先到达的家族的姓氏,多数被用做地名,吉林省德惠市有2030个农村居民点,其中以姓氏命名的有976个,几乎占了一半。吉林省梨树县有农村居民点2177个,以姓氏命名的有1221个,占总数的56%。辽宁省金州市有农村居民点1068个,来自姓氏的有470个,占总数的44%。在北京、河北、天津一带,有许多村庄的名称中有“各”字,如唐山的胥各庄,北京的赵各庄。古代“家”曾读为gā,“各”就是“家”的古音。赵各庄就是赵家庄。以姓氏为村庄名是我国地名的一大特色。这样的村庄有的还发展为大城市,如石家庄、张家口、张家港。

古老的土地常留下神话、传说时代的人名因时代久远这些人是否真实存在,已不可考证了,但这些人名为探求文字之前的历史留下一把把钥匙,也为古老的土地涂上了神奇的色彩。

希腊首都雅典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人与神难以区分的神话时代,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赛东都想得到这块气候宜人、山水秀丽的土地,两人争执不下,就去找众神之王宙斯裁判。宙斯说:你们得到这块土地之后,会给居民带来些什么?让居民自己选择吧。海神把战叉一抛,立刻,海浪翻滚,波涛汹涌。他表示要用这块土地树立海上霸权。女神雅典娜把长矛投向大地,立刻地上长出一大片果实累累的橄榄树。她表示要让人民丰衣足食、和平安宁。结果,人们选择了女神雅典娜。从此,这里一天天繁荣起来,人们就用女神的名称这里为雅典。雅典城的历史有5000年了,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建于公元前447年的雅典娜神庙,至今还在那里闪耀着光彩。

在古希腊神话中,欧罗巴是位柔媚婀娜的姑娘。一天,她在花园中游玩,看到一头高大雄壮的公牛。欧罗巴骑上牛背。公牛驮着她横渡大海,现出原形。原来,这公牛是众神之王宙斯变成的。欧罗巴和宙斯相配后,生下了许多儿女。二人的后代都是神,为了纪念母亲,子孙们把居住的陆地叫做欧罗巴。

相传,罗马城的建立者罗莫洛,是战神马尔斯的儿子,他和孪生兄弟勒莫出生时,王位被篡,他们被弃于荒野,由于一只母狼的哺乳,才活了下来。后来,兄弟俩铲除了篡位者,于公元前753年在台伯河畔建筑城市。以后罗莫洛打败了勒莫,成了罗马第一任国王。“罗马”就是“罗莫洛”的音变。每到4月21日罗马城都要举行庆祝活动,罗马人以一只母狼与在狼腹下吮吸的两个小孩子的塑像作为城徽。罗马帝国消失后,巴尔干半岛上出现了一个国家,叫罗马尼亚。“罗马尼亚”意思为“罗马人的国家”。

波兰首都华沙是美丽的城市,“华沙”这名听起来也很美,华沙本来就是一个姑娘的名。很久以前,一位叫华沙的少女被外国入侵者抓了去。她又机智地逃出了魔爪。敌人发现后追了上来,华沙的后面是强敌,前面却出现了滔滔的维斯拉河。华沙姑娘纵身投入滚滚的激流中。后来,敌人又一次入侵,波兰处于生死关头,这时,从维斯拉河中出来无数手执利剑和盾牌的美人鱼,把敌人打得大败。人们说,这些美人鱼就是华沙姑娘变成的。为了纪念华沙姑娘,就用她的名命名了首都。在华沙城有一座一手执剑、一手执盾的美人鱼雕塑,它是华沙城市的象征。

“巴黎”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帕里斯。帕里斯是个英俊、勇敢的王子,他掠走了美女海伦,引起了闻名的特洛伊战争。法国人的祖先高卢人,喜欢用剽悍骁勇的男子命名城市,他们选中了英雄帕里斯。

尼科西亚是塞浦路斯的首都。塞浦路斯是古希腊的一部分。希腊女神奈克的名,加上拉丁文表示土地、地区的后缀“西亚”,变成了“尼科西亚”。

我国地名中的神话传说人物也不少。

河南省禹县,得名于治水的大禹王。陕西省黄陵县,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的陵寝所在,故名黄陵。湖北省有个神农架,是一片充满神秘的大山,它的名来自中华民族的另一祖先炎帝神农氏。神农氏是农业之神,他教人民耕耘稼穑,为了了解各种植物,他亲自尝百草,后来中毒而死。

福建省的马祖岛,得名渔民的保护神妈祖。妈祖又叫海神天妃,姓林名默,传说是五代时闽国都巡检林惟悫的女儿。她死后为神,经常抢救海上遇险的渔民,被渔民尊为“妈祖”。现在东南沿海和东南亚一带都有许多妈祖庙。“妈祖”又被写成“马祖”。

这类地名还有,黄山、稷山、武夷山、天姥山、莫愁湖、贾鲁河。

领袖、伟人、英烈的出生地、活动地,也常常因为他们而改名,用他们的姓名作为地名,以纪念他们的业绩。

陕西省志丹县原名保安县,为纪念陕北红军的创建者刘志丹而改名。山西省左权县,是纪念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烈士而改名。吉林省靖宇县,原名江县,因纪念1940年在这里殉国的杨靖宇将军而改名。还有,纪念李子洲烈士的陕西省子洲县、纪念赵尚志将军的黑龙江省尚志市、纪念黄骅烈土的河北省黄骅市。

有许多中国人的名冲出地球、走向宇宙,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用来命名水星、火星、月球上的环形山,他们是李白、张衡、鲁迅、俞伯牙、蔡文姬、李清照、白居易、董源、姜夔、梁楷、关汉卿、马致远、赵孟、王蒙、朱耷、曹雪芹、石申、祖冲之、郭守敬、刘歆、高平子、李梵。

1791年美国用北美独立战争时“大陆军”总司令、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命名首都。

1543年,西班牙人用王储菲力普的名,命名了菲律宾。19世纪初,英国以英王乔治的名,命名了现在的圭亚那首都乔治敦。1598年,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塞舌尔群岛,以法国总督维孔特德·塞舌尔的姓命名该岛。

在民族独立日益高涨的时代,许多国家更改了这些殖民地色彩的地名,扎伊尔就将以德国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为名的首都利奥波德维尔改名为金沙萨。

在美洲和非洲,有一些带有“圣”字的地名,这“圣”字后面都是基督教圣徒的名。欧洲殖民者发现新土地的那天,如果是某个圣徒的纪念日,就以这个圣徒的名命名该地。1470年12月21日,葡萄牙人登上现在非洲的圣多美岛,这天是圣徒圣多美的纪念日,他们就称该岛圣多美岛。这样的地名有: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哥、哥斯达黎加首都圣约瑟、巴西第一大城市圣保罗、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旧金山)。

以人名作为地名也有弊病,这方面前苏联有深刻的教训。我国国务院公布的《地名管理条例》中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因为这样,我国很少有用国家领导人名命名的地名。

姓名的法与案姓名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但是却代表一个人的身份,以及其应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姓名与人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平衡,各国法律都有关于姓名的条款,有些国家甚至制定了多门的姓名法,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越是法制健全的国家,关于姓名的法规、法条越多。

为什么要为姓名立法呢?因为使用姓名的权利,是一个人是否具有独立人格的标志。姓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区别婚姻关系,也是明确由此产生的继承关系,为了明确离婚、收养、私生子女、继承等问题,为姓名立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奴隶制度下,奴隶不仅被剥夺了使用姓的权利,甚至连正式的名也不得使用。古希腊一个奴隶主的儿子非常笨拙,连二十几个希腊字母都记不住,奴隶主为了让儿子学习,就按字母表,分别给家中的小奴隶取了名,于是人名就成了奴隶主学习的工具。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在奴隶社会,奴隶是没有自己的姓名权的。中国商周时代文献中的“百姓”,只是指奴隶主,平民和奴隶是没有姓的。庖丁解牛那个庖丁,就没有姓名。古代称厨师为庖,只是因为他是厨子,就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称他为庖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饭的老四”。在欧洲中世纪封建时代,姓是封建主的专利品,资产阶级占领历史舞台以后,姓才为广大下层人民所拥有。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发现,许多妇女,特别是农村的老年妇女,不知道或根本没有名,许多人终生使用乳名。在旧中国,已婚的妇女以夫姓冠父姓之前称××氏,使用姓名的权利完全被剥夺了。我在奶奶膝下长大,可是从来也没有听到有人称她的名,直到她去世,墓碑上写的还是“张滕氏”。在封建社会还存在着仆随主姓、避讳改姓名、帝王赐姓名等利用姓名维护专制的丑行。在资本主义社会,姓名甚至可以当商品出售。

在周朝的《周礼》中,已经规定了“二名不偏废”、“同姓不婚”等制度,《周礼》是当时贵族的行为准则,已经具有法律效力,这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姓名法律。以后历朝都明确规定避讳用字的使用方法,以及违法的处罚措施。1934年土耳其通过的《取姓法》,宣布旧时代的尊称、称号一律取消,削弱了封建宗教势力的影响。

姓名的立法姓名的立法,还有助于祖国语言规范化和国家统计工作。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近五万个汉字中选字命名,生僻字重现,极为不便,1946年政府下令把日语所使用的汉字限制在1850个,1951年公布的《人名用汉字别表》增加了92个,使人名用字范围大大缩少。葡萄牙1958年颁布的《户籍登记法》,在数量上限制了复姓的组成,同时规定:一个人的名采取其有单独意义的词不能超过两个,姓被限制在四个字以内。
资本主义在欧洲取得胜利后,条文明确的法规逐渐出现。著名的拿破仑法典,即1804年公布的《法国民法典》,明确规定:每个公民都有义务把作为家系名称的姓在本家族中代代相传;公民不得随意取名,必须用各种历法所用的圣徒名或古代史人物的名。在法国影响下的各国也如此办理。拿破仑法典可以说是现代西方姓名法规的先驱。西方国家关于姓名的立法产生比中国范围广,而且细密得多。

什么是姓名权?所谓姓名,就是人以文字的形式对其人格所作出的表达;所谓权利,就是人们依法可能实现的某种利益。姓名权就是人依法获得姓名并从中受益的人格权。人格权有许多种,除姓名权之外,还有健康权、生命权、肖像权、自由权等等。新中国的宪法和法律,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在宪法和婚姻法中对姓名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里已经涉及到姓名问题,因为使用姓名是独立人格的标志之一,对人的姓名进行侮辱,是侵害公民权利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章《家庭关系》第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民法通则》第94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第120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虽然国家对姓名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由于多年以来中国人法律的淡漠、法制教育的薄弱,由姓名引起的案件层出不穷。

山西省雁北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烽火侨女》(又名《李林》)播出后,戎存仁向法院提起诉讼。戎存仁认为,编导违背历史事实,违反艺术创作规范,把其父戎占奎的真实姓名写在剧中,严重损伤了戎占奎本人及其后代的名誉,侵犯了公民姓名权。戎占奎在抗日战争中曾对八路军120师独立6支队在衣食住行方面尽力给予资助,并送子参加革命。可是电视剧的编导者无视历史事实,将抗日军人家属戎占奎描写成向日寇告密的汉奸,被八路军枪毙的民族败类,而且在剧中使用戎占奎的真实姓名。这件事在当时造成极坏的影响,不少同志表示气愤。这是一起侵犯公民姓名权的典型案件。

福建省武夷山曾立过一块石碑,题为《毁林之碑》,记载的是已被崇安县司法机关罚款或拘役处理的15名农民和2名职工盗伐树木、失火烧山的情况,并将他们的名字一一刻在石碑上。律师认为,把公民的名字刻在石碑上,不但不符合党的政策,而且违反了《宪法》第38条和《民法通则》第120条之规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上海市首例侵害姓名权案是1987年12月由闸北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原告胡亚明与被告吴民安同是上海电池厂工人。1987年6月,吴携带43条沪产大前门香烟欲贩卖,被民警查获。当吴被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吴为逃避处罚,竟冒用了同厂职工胡亚明的姓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上海电池厂通报了“胡亚明”贩卖香烟被罚没一事,并要求给予其行政处理。胡感到莫名其妙,为此承担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后经厂保卫科和工商、公安部门反复调查,真相大白。胡向法院起诉,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姓名权。经法庭调解,被告向原告当庭赔礼道歉,并承担经济赔偿费和全部诉讼费。

河北省涿州青年农民窦某与女青年张某恋爱,因张某父母膝下无子,要求窦某到张家做上门女婿。婚后不久,夫妻经常因琐事吵架,窦某觉得自己是上门女婿低人一等,心中非常不悦。一天,窦某问怀孕的妻子:“以后孩子生下来随谁的姓?”妻子斜了他一眼说:“你登上张家的门,孩子当然得随我的姓。”晚上窦某躺在床上想:“如果孩子真随了张姓,岂不辱没了我窦氏门庭,自己脸上实在无光。”第二天,他又去试探岳母,谁知,岳母冷冰冰地说:“男到女家生下孩子应随女方,这是常理呀!”窦某因此对张家耿耿于怀。一天,二人又发生冲突,张某吵着要离婚,窦某觉得前途暗淡,抄起斧子闯入岳母的房间,将岳父、岳母、妻子、妻妹砍伤,又回到自己房间将价值4000元的房屋和家具一把火烧毁了。

窦某因故意伤害罪和放火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9年。婚姻法第16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不管子女姓谁的姓,都是自己的后代,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男女平等,双方协商解决。窦某与张某等封建意识浓厚,不懂法律,最终酿成大祸。

2003年2月13日《中国妇女报》载:2002年李丽娜与本单位张利民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得知此事,曾经追求过她的高中同学王铁强极不平衡,决心报复。于是,他以李丽娜的名义登出征婚启事,此后1个多月,大量的应征信件寄到李丽娜的单位,男友和同事因此对李丽娜产生了误解。李丽娜通过报社查到启事的原件,才知此事是王铁强所为。愤怒之余,李丽娜诉至法院。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经开庭审理,认为王铁强侵犯了李丽娜的姓名权,判令王铁强向李丽娜书面道歉,并赔偿李丽娜精神损失费1000元。

以人名注册商标,是新时期出现的新的法律问题。

以鲁迅命名的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已有63年的历史,不料,却被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指责侵权,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要求撤销鲁迅美术学院的商标注册申请。周海婴认为,“鲁迅”商标只能由家属来注册。鲁迅美术学院在根本未与周家联系的情况下,就将“鲁迅”作为商标申请注册了,这是不应该的。全国目前有近十家学校用了“鲁迅”的名字,这些学校的冠名均应征得周家的同意,而此番周家要求撤销鲁迅美术学院的商标注册申请,讨回“鲁迅”的注册商标,就是要保护鲁迅的姓名权不被侵犯。备受关注的鲁迅之子周海婴状告绍兴鲁迅外国语学校侵害鲁迅姓名权一案,由浙江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鲁外”将鲁迅姓名用于学校的命名属于正当行为,并非侵害鲁迅姓名的人格利益,原告周海婴败诉。据悉,这是全国法院判决的首例去世名人姓名使用争议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姓名的使用对法律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北京市的王先生从1989年起就向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更改姓名,但折腾了十多年,也没改成。2002年11月11日,王先生以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行政登记不依据法律为由,向石景山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时派出所才正式通知原告,决定为其办理姓名变更登记手续。派出所不肯为王先生更名的一个原因是:他要将名改为“奥古辜耶”,这名字听起来有些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作为合法公民,自己有变更姓名的权利,可是王先生的改名,却不能为社会接受。这样的事受到公众的极大关注。

《民法通则》第99条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依照法律,姓名权是公民的自我权利,可是,现在取名却基本是家长的事,并不是本人的意愿。如果孩子长大后对名不满,纷纷改名,会不会造成混乱?

对成年公民来说,改名牵涉到的不仅是身份证的更改,更多是对原有社会关系的影响,比如婚姻家庭关系、人事档案、银行账户、信用证存储信息、房屋产权等,都要随之更改。更严重的是,一些人违法了,为了逃避法律制裁,改了姓名,给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设置了障碍。而在特殊时期,比如诉讼,法院已经立案了,被告却把名字改了,这些情况也对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曾报道,张春和张建明是邻居,两家一直不和。张春给新生的儿子取名“张建明”,并经常对小“张建明”大声说:“张建明,快叫爸爸!”

给儿子取邻居名,是否侵犯了邻居的姓名权?有的观点认为,张春给儿子取与邻居张建明相同的名字,这完全是合法的,是他代替儿子行使姓名权,并没有丑化他人的姓名或者假冒他人的姓名,故不构成对邻居姓名权的侵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虽然重名一般不构成侵权,但是如果借助重名来侵犯他人名誉,则构成侵犯他人姓名权。还有人认为,张春的行为存在主观恶意,肯定构成对邻居张建明的侵权,认定其侵犯的是名誉权似乎更为妥当。

据报道,2002年5月,英国一对夫妻欲给新生的儿子起名叫“本·拉登”,被市政当局阻止后不服,提起诉讼后被法院驳回,理由是,本·拉登是罪大恶极的恐怖分子,起这样的名字实属“触犯众怒,有违公德”。

一对夫妻,谁也不姓周,但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周润发”,以表示他们对影星的迷恋;有个球迷给自己的新生儿起名“迈克·乔丹”。面对这种种取名方式,法律应该怎样应对?

社会越是发达,经济越是活跃,人们使用姓名的频率越大、范围越广,涉及姓名的案件也就越多。有的人在不经意中,就侵害了别人的姓名权利;有的人则利用别人的姓名,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人们却恰恰容易忽略姓名方面的法律问题。因此,在商品发达的经济社会,补上与姓名有关法规这一课,应该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内容。

姓名与政治风云姓名是为了区别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开始只是一种符号,但姓名又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在阶级社会中也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与主人的荣辱兴衰经常发生联系,政治风云的变幻也不能不影响到人的姓名。

在原始社会,人们认为人的名是一种神秘的东西,几乎每个民族在原始状态时,都有过神圣的命名仪式,有的保留到现在,成为民族习俗。印度尼西亚的杜伦南人命名时,在祭坛上同时点燃三支不同名称的香,以最后熄灭的香的名称作为婴儿的名。达雅克人的取名仪式是从杀猪开始的。当三头猪宰完时,母亲抱着婴儿来到猪前,由村里的长者对着婴儿诵经,祝愿孩子以后大吉大利,然后在孩子额前涂上猪血,接着,亲友们纷纷为婴儿献名,每献上一个名,司仪就把两块猪皮放在刀尖上,并抖动刀尖,让猪皮落地,当两块猪皮的皮面同时朝地时,这时亲友献的名就是孩子的名。爱斯基摩人认为,人是由身躯、灵魂和名三个部分组成的。他们坚信,新生儿的啼哭是想得到名。这些说明,在阶级社会之前,人们已经不把姓名当单纯的符号看待了,原始人认为姓名具有一种神力。在人人平等的社会里,每个成员获得名的权利是一样的。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姓名立即参与了复杂激烈的政治斗争。

统治者总是把姓名作为维护统治特权的工具,借助姓名的社会作用,增加自己的威严。

中国周朝开始形成的避讳制度,就是为了维护帝王享有的政治特权和宗法礼教。封建帝王还常用赐姓、赐名等手段,把自己的姓作为奖品,赐给臣下,得到赐姓、赐名的也作为一种殊荣。北宋名将杨业原是北汉刘崇的臣子,被刘崇赐姓刘,称刘继业。归宋之后,才恢复杨姓,单名业。唐朝名将李靖、李国昌本是少数民族,因作战有功被赐姓李。公元十世纪越南建国后,经历了丁、黎、李、陈、胡、后黎、新阮、旧阮八个封建王朝,这些王朝都是以国君的姓名为名的,为了强调家天下的尊荣,又把这些姓尊为“国姓”。德意志和法兰西的贵族,为了标志自己的出身,在姓名中加入“德”、“冯”等音节。大多数国家都曾经历过贵族独霸姓氏的特权阶段。朝鲜公元6世纪末开始有姓,但仅限于少数上层贵族,公元936年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时,才以政令形式让庶民百姓采用汉族式的姓,但下层人民还是没有姓。

在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用姓名作为维护特权的工具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以姓名来对人民进行精神压迫。

奴隶社会,奴隶是主人的会说话的工具,他们自己没有命名的权利。古希腊的奴隶主给奴隶安上一些粗俗、下流的名,甚至用数字和字母称呼他们。到了封建社会,地主家的仆人、佃户,也常常被迫使用主人的姓。著名作家柔石,原名赵平复,他以前的名叫赵平福,一个老财主看中了他的名,强迫他改叫赵平复,把“平福”二字做自己儿子的名。我国解放后第一次人口普查时,遇到许多不知道自己名的人,他们终生被称为阿狗、小毛、老五、毛头……

在标榜自由平等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使用姓名的权利并不平等。


姓名的法与案以演莎士比亚剧闻名的英国电影明星劳伦斯·奥立佛的姓,本是奥立维。他在自传中写了其中的原因:“我跟好莱坞‘雷电华’在影片公司签订了合同。该公司的老板施尼采派人叫我去,恶狠狠地威胁道:‘快把那个该死的字母去掉吧,叫劳伦斯·奥立佛有什么不好?如果你坚持己见,我们就不用你了,也不能捧你。’”为了不被解聘,奥立维改变了自己的姓,变成了奥立佛。
封建统治者还利用姓名宣传迷信,愚弄人民,为其政治服务。

刘春霖是中国最后一个状元。考试之后,考取第一名的是朱汝珍,名单呈给慈禧太后御批,慈禧看到“朱汝珍”三个字,大为震怒,一笔勾掉了。原来,慈禧不久前害死了珍妃,一看到“珍”字,十分恐惧。又因为朱汝珍是广东人,洪秀全、康有为、粱启超、孙中山都是广东人,慈禧恨透了广东人。当时全国大旱,刘春霖的“霖”正是“干旱时的大雨”,慈禧大喜。于是,排在后面的刘春霖当上了状元。

有“袖珍大力士”之称的举重冠军苏莱曼诺尔古,原姓苏莱曼诺夫,是保加利亚的土耳其人。1984年保加利亚政府规定,国内的土耳其族人必须改用保加利亚姓氏,苏莱曼诺夫被改成沙拉曼诺夫。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他愤而出走,到土耳其后改用土耳其姓“苏莱曼诺尔古”。

巴勒斯坦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被以色列“定点清除”后,巴勒斯坦人给这一天出生的新生儿全起名“亚辛”,以为纪念,同时表示,一个亚辛倒下了,千万个亚辛站起来了。

姓名在历史上曾经扮演过不少角色,对姓名的观察、分析、研究都离不开当时的政治。

在国外,每一次重要的政治、宗教、经济活动也在人名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拿犹太人为例,每一次排犹反犹浪潮,都在犹太人的姓名中留下痕迹。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各国掀起反犹浪潮,无家可归而寄身各地的犹太人不得不遵守居住国制定的一系列关于犹太人取名选姓的侮辱性强令。如匈牙利的犹太人被迫只姓白色、黑色、大的、小的四个姓,而在名字的选取上,“瘦皮猴”、“公牛尾巴”、“蠢驴脑袋”等名则成为他们不得不选择的范围。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历了抗美援朝、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运动,这些运动也留下人名痕迹。

在北京市公安局的户籍档案中发现,近半数1949年10月1日出生的男性公民,取名“建国”。抗美援朝时期出生的人,叫卫国、援朝、抗美的名非常多。50年代,是共和国集中精力建设时期,人名中的建设、建强之类非常多。大跃进时代,卫星、跃进、跃华、超英随处可见。三年困难时期,自力、更生、抗洪、图强等名出现高峰。60年代,学雷、敬锋、志农等名,成为风尚。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红卫、卫东、立新、要武、红、忠,成了时髦名。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文化繁荣,思想解放,人的名字于是也呈现出多样性与人性化,倩、晶、媛、妮、蕾等之类的美名、雅名群起而来,带洋味的名,如安娜、安妮、丽莎之类的又重新抬起了头。单字名多了起来,不注重性别的中性名字也大受青睐。取名越来越讲究艺术和寓意,并注意谐音与一语双关。贵、荣、丽、花、福、财、宝之类的名字已被视为俗气,政治化和具有时代政治特点的名销声匿迹。姓名与命运有关么?

姓名与命运有关么?人的取名,的确与人生有些关联,否则我们就不会挖空心思地为孩子起名了,随便阿猫、阿狗的叫一个也就得了。

人的名,是跟随人最紧密的语言符号,好的有意义的名自然会对人的一生有一定的影响。男孩子名中有“勇”,让他时时有“勇”相伴,这对养成孩子勇敢、坚强的性格,是有一定影响的。男孩子起名讲究响亮,有阳刚之气;女孩子起名讲究靓丽动听,有柔和之美,这对人的性格形成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反之,如果男孩子起个女孩名,这对男子的成长是不利的,不但容易让人当成女性,而且自己也容易产生女性心态、行为,这样很容易造成性别的错位。

但是人名对人生的影响必定是有限的,人的社会存在才是人性格、品质、思想的决定因素。咱看看这几个人名:孙桂枝、孙美珠、孙美瑶,一听就是女孩子的名,可这却是几个山大王。1923年,孙美瑶在山东劫持火车,绑架外国游客,造成了轰动世界的“临城劫车案”。可见,人名对人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杜月笙、别廷芳这些名典雅、文气,可这些人却以暴力闻名,真可以说是名实不符的典型。

人名具有强大的心理暗示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我们应当为孩子起个好名,但是许多家长只是做到这一点,就不再管了,这是不可取的,正确的作法是,在孩子能够理解的时候,经常对他(她)讲解这个名的深层含义,并时时提醒为这名而努力做事。这样,好的名,才能有好的效用。在日常交往中,也应当经常以欣赏的态度看待别人的名,这对别人、对自己都有益处。如果有许多人这样做了,人名的教化功能才能得以发挥,人名也就从单纯的符号转变成教育资源了,人名对人生的影响也就得以发挥了。

突然间,市井间一下子冒出了许多的“起名斋”一类的起名公司,这些公司以帮助别人起名为业,有的确实能为人起出好名来,但有许多是从迷信出发,讲的是姓名的笔画与人生的关系。

姓名的笔画真的与人生有关么?人的姓名真的能预示吉凶祸福么?

过去曾有男孩取女名,女孩子取男名的风气,认为这样魔鬼就分不清谁是谁了,孩子就好养活了。还有的地区,专门找难听的名起,什么狗剩、什么鸡娃,认为这样一来,连魔鬼也不喜欢这孩子了,这样的孩子就不容易遭难了。那个时候,婴儿死亡率极高,而现在没人用这些难听的名了,婴儿死亡率反而降低了。这说明人名本身并不可能避祸。

现在,有的人在姓名上讲起来阴阳五行、八字生肖,复杂极了,他们说,吉名自有吉象,凶名易出凶事,“有其名必有其实,名为实之宾也”,“奋斗三生不如取一佳名”。名字的好坏,不仅影响了人们命运的吉与凶,同样也会影响到其他事。他们说,人的八字中总是有缺陷的,只有按他们所说的,在起名时加以补救,才能避凶趋吉,免遭厄运。自然了,你得花点银子,否则人家是决不会白为你起个好名的。其实,这些东西纯是无稽之谈,没有一点道理。可惜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有一些人相信这一套。

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一书中说“名自命也”,以“命”解释“名”。有人就依据这句话,证明人的名,就是人的命。这是不懂古文,妄解古人。其实《说文解字》所说的“命”,与我们现在理解的“命运”的“命”并不是一个意思。“名自命也”的“命”是“名”的同义词,“命”就是“名”,“名”就是“命”,这是同义词互相解释。《管子·法法》:“政者,正也,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这里的“命”就是“名”。《史记·伍子胥列传》写伍子胥被害后,“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这个“命”就是取名的意思。

战国哲学著作《尹文子》中说:“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验名”。有人又附会出:察辨事物,必先定名然后才可以成事,事物的成败得失,又可以检验其名。其实人家尹文子讲的是逻辑,他说的“名”就是概念,他说的“形”可以理解为概念的内涵。尹文子说的“名”并不是人名的“名”。

姓名与人生命运休戚相关,姓名决定着人将来的穷富得失、祸福运禄的观点,起源于人类对世界认识能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那时候人们有许多问题不能理解,只好用迷信的方式解脱自己。而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时代,竟然有人使用电脑对姓名算起命来,这是对现代化的一种嘲讽。

宋哲宗时,苏轼、苏辙兄弟因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而被贬,苏轼放逐到海南的儋耳;苏辙则迁往当时荒凉的广东雷州。当时人分析,苏轼字子瞻,沾着了儋耳的“儋”;苏辙字子由,“由”同了“雷”字的下半部。哥俩被放逐,是他们的姓名中早已伏下先兆,若早知如此,当初改一改名字,就可免除这番厄运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王安石的“石”是“”的一半,为什么没有被流放到雷州附近的川?再说了,那“雷”字下部也不是“由”呀,那明明是个“田”么。

宋高宗时,洞庭湖义军首领杨么,凭恃君山险要地势,说出:“欲犯我境,除是飞来”,后果然被岳飞所灭。有人说了:杨么出口没有遮挡,带出个“飞”字,失败就败在这个字上了。当时义军所占不过洞庭湖中一个小山,人马不过几千,即使不说这些话,即使不是岳飞,也是要失败的,与一个“飞”字有什么关系。如果杨么不是这样说的,而是说了“欲犯我境,除是地下出来”。人家也有话说:“岳”是上“丘”下“山”,山丘就是从地下钻出来的。这么说也不行。怎么说他才能不败呢?其实杨么是被叛徒黄佐、杨钦出卖的,否则不一定被岳飞很快攻破。

清末曾国藩在牛庄战役之际,重新招用赋闲在家的提督黄大胜,黄大胜临出师时,亲自点兵,首呼第一排官兵姓名,这人叫“易长清”,在黄大胜满口湘音读来,变成了十足的“一场清”,队伍中的乡人听后窃窃私议,以为不吉之至。后来在牛庄与英军鏊战,果然全军覆没,黄大胜也死在战场。有人对这件事又作开了文章,我们设想一下,不是有个“一场清”换个占卜家知道的好名字,腐败的清军就能打败日本军队么?如果占卜姓名真的能决定胜负,那可好了,用不着参谋了,用不着将军了,只要带上他们占卜师,就可无往不胜了。日军统帅是乃木大将,要让我说,“木”字是:“杀”掉了头。这名更糟糕。可他们怎么胜了?

其实,那些占卜姓名的人,倒多数是自己时运不济,只得靠卦摊上混这么点小钱过日子。他们早就应该将自己的名改成将相之名,飞黄腾达了,不必在街头摆摊受罪。

王莽是最讲算命这套的,他当皇上时,朝廷上下卜算、图谶、符命、瑞应大肆风行。可算来算去,算命者没算好自己,王莽的皇帝之梦没做几天就下台了。

王莽靠图谶任用官员。有个看门的人叫王兴,容貌酷似图谶所绘人物,王莽就拜他为将军,并将孙女下嫁给他。一个叫王万盛的卖饼小贩,也因名中有“盛”而官拜将军,其余同姓名的,王莽也一律赐为郎官。这样的皇帝自然是当不久的。

鲁迅小说《故乡》中的“闰土”原型叫章闰水,闰水的名字,就源于阴阳五行。他是“闺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可他取名中有“闰”了,也有“土”了,好运应该来了,可日子反倒越过越糟。鲁迅已经说了,造成闰土贫苦的原因是“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并不是他的名。

西安市某民办高校一男生毕业后,应聘一家公司的客户服务主管。老板对他的人品、才学都很满意,但一听说他姓“贾”,立马拉下了长脸,不再谈聘任的事了。最后道出理由是:姓“贾”会让人怀疑公司的信誉。

据《城市晚报》报道,一位女士只因姓裴,求职竟遭许多商家拒绝。据裴女士讲,她想找一份营业员的工作,首先到长春市黑水路一家经营布料的商家应聘,老板初步有了用她的意思。可是当裴女士说出自己姓裴时,老板却说:“你等电话通知吧。”这一等就音信全无。裴女士又来到一家卖服装的商家应聘,老板对裴女士很满意,同意她第二天上班。可是当裴女士拿出身份证时,老板一看却摇头了。裴女士连找了10余家均告失败。最后一位女老板向她道出了原由:“你说你姓啥不好,偏姓裴(赔),有哪个商家愿赔钱?”征得父母同意,裴女士改姓母亲的姓氏“刘”。很快,一位老板看中了她,“刘女士”的工作很容易找到了。但她心里很不舒服:“我的姓氏有错吗?”

还有一位“裴”姓同学,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


姓名与政治风云姓名与命运有关?个别商家用人时,不录用姓黄的、姓裴的,怕买卖“黄”了、“赔”了。可是这些人却忘了,当年上海的大买卖人中有一个叫黄楚九的。
图个吉利,讨个口彩,人之常情,这无可非议,但陷入了迷信,正好是自己走进了悲剧。怎能因为姓名就放弃了人才?因为迷信、无知、愚昧,在社会转型期,姓名竟成了发展经济的障碍,这不能不说是悲剧。

在姓名上讲迷信,真是害人。千万别信那一套。怎样使用人名
怎样使用人名说这事儿,先从我自己的名开始。我姓张,名港。照理说,我这姓极寻常,名也不是生僻字,可是竟也常常被人弄成“别人”。让人喊成“张巷”的有之,喊成“张卷”的亦有之,喊出来“香港”,还得让我答应。真是没招。写就更不用说了,我的名,一劈两半“张三巷”,取头去尾的“张洪”,什么样的都有。让人苦不堪言。别人对不起我,可也有自己对不起自己的时候。有一回,我签了个字,因为常被别人写成“张岗”,自己顺水推舟也写了“张岗”。可是,后来坏了大事,人家说这人不是我,我不是这个人。麻烦透了。

正确对待别人的名,正确使用自己的名,看着事小,说头不少。

我们每人每天都要接触到许多人名,一个人的一生能接触多少个人名因人而异,很难说得清,就算是一天接触100个人名吧,那么,一年就是36500个,10年就是365000个。如果你是邮递员、户籍人员、医生、档案员,那就更多了。当然了,人一生中能够记得住的人名、熟悉的人名要少得多。这动辄以万计数的人名,在你面前一溜而过,多数人没有充分注意到它的意义,至少没有意识到利用这些人名。

美国人戴尔·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点》一书中,从理性上讨论了人名的交际作用。他说:“你如不照此行,你势将遭遇困难”。政治家的第一堂课,就是:“想起选举人的姓名。忘记就是湮没自己。记忆姓名的能力在事业与交际上,同在政治上,差不多同样重要。所以如果你要使人喜欢你,第三条规则是:记住一个人的姓名,当它是英语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

卡耐基说的并不过分,在讲究社交的社会,使用好别人的姓名,是一个现代人的能力之一,不知不觉中就使人成功。这是因为对待别人姓名的态度就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文化修养的具体体现。

王蒙小说《悠悠寸草心》中,写“文革”后官复原职的老干部唐文远书记遇到理发的吕师傅时,有这么一段精彩的描写:

“老唐!”我叫了一声。

他看着我,疲劳压迫着他的身躯和眼皮,茫然地看着我,忽然,他眼睛一亮:“啊,啊,是老许,你来了?”他走过来,无力地拉起了我的手。

“您,忘了我姓什么了?”我忧伤地,责备地看他。

“对对对,啊,对,你姓李,不,你是老吕呀!吕师傅,看我,真是老了!”

这两个人在“文革”时建立了深深的友谊,可是由于唐书记记错了吕师傅的姓,立刻给两个人的友谊蒙上了一层阴影。

“许”、“李”、“吕”一字之差,告诉人们,当干部的千万不能忘记人民群众的名。因此说,对待别人的姓名不但是一个礼貌问题,还是人思想观念的反映。一个领导记住下属的姓名,记住来访者的名,特别是其配偶、子女的名,是至关重要的。

记住别人的姓名是重要的,怎样使用更是重要的,更是一个人文明程度、道德修养的体现。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对使用姓名都有各自不同的不成文的规则和禁忌,这些规则与禁忌,属于道德范畴,多数是历史留下来的,其中有些源自宗教、迷信,但既然已经形成习俗,就应当是大家共同遵守的,也是应该得到外来者的尊重。不按照这些去做,就会被认为是失礼,是不敬,甚至引发矛盾。

与外国人交往中,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统称小姐。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称小姐,对戴结婚戒指的年纪稍大的可称夫人。这些称呼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如“布莱克先生”、“市长先生”、“上校先生”、“玛丽小姐”、“护士小姐”、“怀特夫人”等。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主席先生阁下”、“总理阁下”、“总理先生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但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在这些国家可称先生。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阁下”。

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等为“殿下”。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以及有博士等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博士”等。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博士先生”、“马丁博士先生”等。

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知道姓名的可冠以姓与名,如“上校先生”、“莫利少校”、“维尔斯中尉先生”等。有的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军官称阁下。

对服务人员一般可称服务员,如知道姓名的可单独称名字。但现在很多国家越来越多地称服务员为“先生”、“夫人”、“小姐”。

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教会的职称,或姓名加职称,或职称加先生,如“福特神父”、“传教士先生”、“牧师先生”等,有时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也可称“阁下”。

多数民族对尊长者避免直接称名道姓。汉族对直接称尊长的名视为大忌。平辈中可以称名,但除了特别熟悉的人,不应该直接称小名(乳名)、绰号。对比自己年少的孩子,可以称小名、绰号,以表示喜爱。对不知道名的人,也决不能用“喂”、“唉”、“那个人”代替,应该称“同志”、“先生”、“师傅”。在许多不相识的人中,对其中的一个讲话,可以用外部特征称呼,如“那位高个的同志”,“那位老同志”、“戴眼镜的那位”,或者根据自己的年龄称之为“大哥”、“大姐”、“老大爷”等。但决不可用“大鼻子”、“大胖子”、“小个子”等缺陷特征称呼。男同志尽量不要称女同志为“大嫂”、“妹妹”,不要在公共场合称“哥们儿”。念别人姓名时,千万不要念出错字,不认识的不应硬念,要问一下别人,也不要把人家的姓与名断开念。

过去,在别人面前提到自己的长者时,要用一个“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提自己弟妹时,用一个“舍”,如舍弟、舍妹,称自己妻子时,要用“内人”、“拙荆”,以表示谦虚。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哥哥为“令兄”,妻子为“令正”,女儿为“令爱”,以表示尊敬。这些现在可以不用了,问题是如果有人用了,我们应该听得懂,自己用时不要用错。弄得不好,会闹出大笑话。

夫妻之间,如果姓名一起称呼,或只称姓,反倒显得拘谨,以称名为好。对外不用诸如“孩子他妈”、“屋里的”之类的称呼,更不可以在孩子面前互称外号、乳名。

使用别人姓名要慎重,使用自己的名字也要慎重,这是自己的尊严问题,也是对别人的态度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签名艺术,把设计自己的名字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自我形象包装。今天,签名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同,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能把自己的名字写的好看一些,特别是领导和白领人士,都希望能把自己的名字签得更艺术些,于是,签名艺术越来越被看重。在签名时,应用蓝色或黑色墨水,切忌使用红色笔。红色笔签名表示的是断绝往来,用黄色、绿色笔签名也不严肃。有些人签字时喜欢龙飞凤舞,故意让人辨别不清,有的歪歪斜斜,有的故意把最后一笔拉长,这都是不应该的。不管字写得如何,首先自己的姓名应该多练习写一下,让他工整、端正才是。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是个急性子,在签字时,写到“石”字时,先一横,接着一个圈,笔锋一带。有人看了,说这个“石”是“反”,吓得王安石从此再也不敢胡来了。别小看签字,有一本书叫《现代签名艺术》专门讲签名知识。有些高校和单位还举办过“怎样设计签名”的讲座。

写自己名时,不能用同音字代替,不应该用不规范的简化字。与外国人交往,首先应当了解他们的姓名特点,然后,了解他们使用姓名的方式、禁忌。

见面互相介绍姓名时,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先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先将身份低的介绍给身份高的,不能颠倒顺序。

向别人介绍配偶时,不说“某某女士”、“某某先生”,而说“我太太”、“我先生”、“我丈夫”、“我爱人”。但与外国人交往最好不用“爱人”,因为英语的“爱人”包含着未婚夫(妇)、情人,不一定有婚姻关系。

海外华人中,有的妇女婚后在自己的姓前加上丈夫的姓,使用时应当尊重,依从对方的用法,特别是书面。

使用人名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在翻译、拼写、排列、用印时,有些技术问题,也很重要。

先说说排列。许多名字在一起,又不需要区别,谁前谁后就有个排列问题。目前,人名的排列有两种,一是按姓氏笔画,二是按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

按姓氏笔画排列,是我国常用的。姓丁的,姓卜的,总是排在前面;姓魏的、姓黄的,总是排在后面。但这先后是由于笔画造成,并没有区别意义。

按姓氏笔画排列,其实说准确点,应该是按姓的第一个字笔画排列。复姓的只看其第一个字的笔画,“欧阳”是姓,但排列时,不计“阳”的笔画,“欧”是几笔就按几笔排列。少数民族、外国人与汉族一起排列时,按音译汉字第一个字的笔画算。

同姓的,单名排在前,双名排在后;同是单名的,以名的笔画计算。

使用拼音字母的国家、民族,按名字第一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先后排列。

书写使用拼音字母的民族和用汉语拼音写汉族人名时,也有一些特别的要求。姓和名开头字母都要大写,姓名之间要留出一格空格。

外国人名翻译成汉语时,姓名之间要用间隔号隔开,如诺尔曼·白求恩,如果不小心用了顿号、逗号,“诺尔曼、白求恩”就成了两个人。有的姓名之间用短横线分开,注意的是短横线只占一格,如果写长了占了两格,就成了破折号。不可用同音字代替,如“果戈理”不应写成“果戈里”,“莎士比亚”不可写成“沙士比亚”,“比尔·盖茨”不可写成“比尔·盖次”,“穆沙拉夫”不能写成“木沙拉夫”。音译成“马克思”的欧美人有许多,但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卡尔·马克思译作“马克思”,其他人要译成“马克斯”,如菲律宾前总统马克斯,不能译成“马克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不能译成“保罗”、“鲍罗”。

印章是征信之物,是姓名的载体。在我国古代,印学非常发达,与书法、绘画一样成为艺术的门类。印章的种类很多,其中有姓名印、表字印、别号印等,各自都有独特的制度。

姓名印章刻制时,只可于姓名之下加“印”、“之印”、“私印”字样,而不可加“氏”字等闲杂字,足见古人对于姓名印章的作用是很郑重其事的。姓名印的文字排列顺序都有一定格式,通常是自右上起,次右下,再次左上,再左下。也可排列作回文式,即右上,左上,左下,右下。

古人刻印,于名印之外单刻其字的印,叫作表字印,或简称字印。名印和字印的不同,在于名印只可在姓名之下加“印”、“之印”等字,字印可在字下加“氏”字,两者不可颠倒。别号印则比较自由。书画家在作品上加盖印章时,名印在上,字印排下,别号印又下。了解以上这些,看古人字画时,也就清楚了。

记住别人的姓名接受名片要用双手,接到后应该马上看一下,决不可当时放入口袋。给别人名片时,也要用双手,并将正面朝上,所有在场的人必须给到,不能只给某人,不给其他人。男子只面对一名妇女时,如果对方没有提出要求,不宜送上名片。递送名片时,应从距离最近的开始,不可伸远手臂先给某人。印制工作名片时,要注意尽量少透露私人信息。
网名是一种最新的人名,使用时更要注意。注册名勿以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其他名人之名注册;请勿以国家机构或其他机构的名称注册;不要注册不文明、不健康之笔名及易产生歧义、引起误解之笔名。取网名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玩笑可开,注意政治。“本·拉登第二”、“小希特勒”、“李登辉他爹”、“关东塞外克林顿”,等等网名,最好是别用。二、潇洒无妨,国格莫失。网名用字较多,完全离开了传统的中国式,这倒没啥,但一不小心成了“日本名”,“江户刀客”、“王氏三郎”、“高二一雄”、“清江浪人”,一听就是鬼子名,就想大刀向他头上砍去。三、追求时尚,不能下流。有人在网上自称“大麻”,还有“堕落天使”、“好色之徒”、“插着鲜花的牛粪”、“吃过三只天鹅的蛤蟆”,让人看了避之犹恐不及。

虽然上网了,但信还是得写,还得讲讲信封上人名的使用,因为依然有人经常写错。信是给收信人看的,可信封就不一样了,不光收信人看,邮递员、收发员也得看。“爸爸”、“妈妈”、“大人”这类亲属称谓就不要写在信封上了,因为这些跟别人没关系。

使用人名,要注意文字的规范,不可随意使用繁体字,不可使用不规范的“自造字”,更不能同音代替。“钱钟书”,有的书上竟写成“钱鐘书”,繁简共用,说简不简,说繁不繁。“张洁”也不能写成“张杰”,容易被当成另一个人。

重要的是,记住别人的姓名

重要的是,记住别人的姓名人普遍有一种心理,那就是喜欢别人知道自己的姓名。名扬四海、名声在外、声名赫赫,追求知名度,想当知名人士,谁也不愿意当无名小卒。人是奇怪的动物,有许多事,自己不说,但却又极想让别人知道,姓名就在其中。因为这样,许多的努力奋斗,实质是为了出名,是为了有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名。

有的书上说,姓名就是“人与人区别的符号。”有的时候这样认识是可以的,但是,仅仅这样认识,那可就坏了。姓名与12345、ABCDE的区别是,它负载着情感与尊严。我的名字是张港,当被说成“张巷”,写成“张岗”时,心情是极为不快的。而有人将我的名字写得工工整整,或有并不熟悉的人说出时,自然就心里很舒服。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从理性上讨论了人名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他说“记住一个人的姓名,当它是英语中最甜蜜的声音。”“你如不如此,势将遭遇困难。”

卡耐基说得好,许多成功的公关,就是从正确使用姓名开始的;有许多首战失利,原因也正是使用姓名的失误。而这一切,并没有为广大公关、营销者认识,或者说没有从理性上认识。

每一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姓名在我们面前闪过,对于商务人员,姓名就是商业资源。科长、李科长、李玉明科长、玉明科长,这四种称法的使用,在不同环境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公关人员是接触姓名最多的人,对朋友、熟人,并不存在记住姓名的问题,可是我们接触的多是并不熟悉的人。记住陌生的姓名,利用别人的姓名,机会就会接踵而来。记住别人的姓名,靠的不光是记忆力,还应该学会一些技巧。

一、熟读《百家姓》。《百家姓》过去是儿童读的,可是现在大多数人是读不下来的,可是,我劝你准备一本《百家姓》,最好将它背下来,起码也应该多读它几遍。

将姓“解xiè”,说成姓“解jiě”;将姓“种chóng”读成zhǒng或zhòng;把“宇文明”当成姓“宇”名“文明”,这是文化的露怯,对姓氏拥有者已经是很大的不敬。如果你已经读熟了我推荐的书,那么,你的面前就会是另一番天地了。现在绝大多数人将姓的“纪”,读成jì,其实这个字用于姓氏应该读jǐ,是第三声,只是因为大家全不这样读,姓纪的也没办法了,只好从众。我联系一位姓纪的先生,见面我就称他“纪(jǐ)先生”,他的瞳孔立刻放大了,惊讶地说:“咦!了不得,你能知道我的姓是纪(jǐ),别人全把我的姓念成纪(jì)。没办法,我只好顺着大家了。”于是他让座、倒水,竟有了相见恨晚的表示。“邹”东北人多是读成zhǒu,而你能按标准读成zōu,人家自然对你有了少许的敬服,交流自然也就容易多了。别人全说“那(nà)英”,我就说“那(nā)英”,从这姓的读音开始,话也就可以渐渐引出许多话题。

公关、营销多数时间是“跑腿”“动嘴”,当你累了倦了,不妨拿出这本小书,慢慢地,它会让你少跑、少说,事半功倍。

二、养成拆解人名的习惯。现在已经没有人“阿狗”“阿猫”的,随随便便为孩子起名了,起名已经成为用一两个字表现思想、情趣、希望的艺术。人名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拆解人名是一种极为有益的欣赏,从中可以看出家庭的文化修养、理想情操、社会阅历、经济状况、家乡地域等等许多信息。

我初次见一个名叫“援朝”的人,这人一脸严肃。我说“真不愧是军人之后,果然有军人风采!”他惊呆了:“我们并不认识,怎么知道我父亲是军人?”其实是他的名告诉我的,给儿子取名“援朝”的,一定是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人,他以此为荣,才给儿子取了这样的名。因为我引出了他家庭的荣耀,他再也不跟我严肃了。

名为“冬冬”、“丽丽”、“蓉蓉”的人,小时多是掌上明珠;名中有“枫”、“雨”、“竹”、“桥”,等字的,多是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名中有“曼”、“玛”、“娅”、“克”、“夫”,多出自经济富有家庭;名中有“湘”、“楚”,“沪”、“蜀”、“淮”多是老家在南方;以菊为名多是秋天出生,以荷为名多是夏天所生,以梅为名大约出生在冬季。这些正是了解对方的窗口,也是最能吸引别人开口的话题。从姓名攻坚,语言的穿击力是极强的。

三、每天复习。每天有固定时间复习一天接触的人名,应该成为必修的功课。最好是在晚上临睡前,从头到尾将一天内所接触的人,一个一个对号入座复习一遍。如果有的人一直想不起来了,应该用电话问一问相关的友人。

这样的复习不应简单地重复,而应该是有扩展的深入。由一个人名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名,甚至可以,从一个人名推想出这人家庭的其他情况。

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名片的作用,你可以首先将名片送给人家,这样可以引导对方也拿出名片。收到的名片,回家后还要细细地“品读”,温习其中的内容。不论时间多长,也不要扔掉,说不定哪一天,这就是一张有用的东西。

养成定时定量复习的习惯,自己就是留作业的教师,自己就是监考的考官。

四、作笔记。每人都有个专门记电话的小本本,记的多是别人的联系方式,这个小本本,还有一个用处,就是记人名。不光是要记熟人,更得记生人。将并不熟悉的人,用本子记下来,使资料逐渐丰富,并且不时看一看。这样的笔记本,与普通的电话本可不一样,它应该是个大本子,而且应该是有编排顺序的。如果不是按顺序排列的,用不了多少天,这个本子就乱成一团麻了,查起来就不方便了。排序可以按姓氏,也可以按地区、单位,总之,不能乱来。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建立电子档案。我们的手机也是记人名的工具,车上、路上时不时看一看,熟记人名,好处多多。

五、学会一些记忆技巧。记住一两个人的名并不是难事,但是若记得很多人的名,那也不是容易的事。比方说,这个人叫“李加民”,正好,速滑世界冠军叫“李佳军”,“军民一家”,把这两个名字连在一起,记起来就容易多了。名叫“黄玉新”的,你中学正好有个“黄立新”,一想“黄立新”就容易记住这个生疏的名了。这叫联想法。利用谐音,记人名也很容易。“刘丽萍”、“琉璃瓶”,“金德建”、“今得见”,“郑逸梅”、“挣一枚”……先这样记上再说。再就是分散法,同时有好几个人自我介绍时,要全记下来是不行的,这时,一是先记主要的人,在以后的接触中再记其他人;二是先记这些人的姓,然后再记名;三是先记职务,后记姓名。还有一种契合法,这种方法是从姓名中寻找与人的特征、行为有关的点。如果“高长志”恰好是个高个子,“王海成”恰恰是海量,“张安民”坐得很稳当……抓住这些契合点,一记就记住了。记忆的方法有许多许多,这要在实践中逐渐摸索。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先生贵姓?”其实,这是败招,仅次于范伟的“老同学,那你姓啥来的?”我们要做的不是问对方,而是一下子就叫出不熟悉者的姓名。

明天的姓名姓名产生于人类交际与人类区别的需要,它也必然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那么明天的姓名将会是什么样子?

人类社会进入新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商品经济的繁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方便,人们移动的机会与范围也越来越广大,人们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必然对人的姓名造成影响。

由于人口的流动,一村一屯以姓氏为中心的聚族而居,即将消失;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越来越少;亲属关系日益淡薄,渐渐被其他社会关系取代。

面对这些,新时期姓的变化,将有如下特点。一、因不再囿于一个小圈子,多数人不再理会同姓不婚的禁忌。二、人们对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变更姓氏、不使用姓的现象,将成为经常的事。三、家庭变小,亲属关系越来越远,人们对姓氏看得很淡。除了近亲,较远的亲属会变得陌生,过去套亲戚的事渐渐减少,一些亲属称谓将退出历史舞台。四、姓名越来越决定于个人意志,以母亲姓为姓,取父母姓之外的姓,甚至不使用姓的情况会越来越多。

名的变化则将出现如下特点。一、因为文化程度提高、社会交往扩大,取名更为讲究个性,更讲究美感。行辈字渐渐不再被人使用。二、由于国际交往增加,无意义、意义不明的洋名、怪名将层出不穷。三、重名现象越来越多。四、因名人崇拜而产生的化名,因网络而产生的网名,越来越多,将出现一人多名,不同场合用不同的名的现象。五、粗俗、鄙陋的人名,将退出历史舞台。

新时期姓名的变化,有利也有弊。

有利的方面是:姓名渐渐从单纯的区别意义转化为个人意志的体现,人名的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加大,丰富多彩的人名日益为生活增添着亮点。

不利的方面是:重名增多,不利交往;过于随意难免鱼龙混杂,消极的人名也会增多;血缘不清,难以区分。

现在许多孩子的起名,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偏差:命名儿童化。命名儿童化的表现是,多用叠音词,如丹丹、琳琳、楚楚;多用“小”、“阿”,小晶、小雨、小刚、阿伟、阿红;人名取义多考虑娇小、可爱,王贝、刘咪、于囡囡。这些名对于小孩子来说,表现出可爱、天真,但这些人长大后,这些名就不合适了,过若干年,会出现改名热。改名一达到热的程度,也会给社会带来混乱,也应该从现在起采取措施。

针对这些,我们应该对有利的现象进行合适的引导,使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对不利的因素采取一定防范。

首先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规范人的姓名。

长期以来,人名用字毫无节制,字量无限扩大,尤其是使用生僻字、不规范字,甚至自造汉字的现象愈演愈烈,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户口登记、办理证照、银行存款、邮局汇款、购买保险、民航购票以及办理其他业务时,已经遇到了许多姓名用字计算机无法输入输出的情况。教育部、国家语委已启动了人名规范的系列项目,其中一项就是制订《人名用字表》,实现人名用字定形、定音、定量、定序。国家语委正组织语言文字和公安户籍等部门的专家开展这项工作。《人名用字表》将为取名提供指导与帮助。

明天的姓名汉字数量很大,《汉语大字典》共收单字56000个。但是,实际通用的汉字并不很多。根据专家统计,3500个常用字就覆盖了现代出版物用字的9948%;《毛泽东选集》四卷,总字数为660273个,使用的单字只有2981个。目前,出版物当中的冷僻字,大多是人名和地名。为少数人使用生僻字的需要去无限增大字库,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那些冷僻的人名用字,人们见了,读不出,叫不准,计算机也输不出来,不仅影响了人名的交际功能,也给社会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人名用字表》的制订,就是要根据人名用字规律,考察已有的人名用字状况,确定合适的人名用字数量。《人名用字表》的制订,只是对今后新生儿命名用字加以限定,对现有名字是不会强求变更的。
除制订《人名用字表》外,还将对少数民族姓名汉字音译转写、少数民族罗马字母音译转写、中国姓名排序、外国人名汉字音译转写、中国人名汉语拼音拼写等等作出规范性的规定。

二是利用姓氏进行人类遗传学的研究。

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领域中增加了一门新的学科——姓氏群体遗传学。袁义达《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是中国第一部有关姓氏与生物学的专有著作。这本书首次分析了人类遗传基因在汉族的分布情况,对每个姓氏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历代杰出人物、起源演变、分布迁移、分布频率、血型分布特征作了系统介绍。

中国人一般使用父亲的姓,以父系方式把姓氏传递给下一代。女子在一生内仅仅保留其父亲的姓氏,不传给下一代。因此,绝大多数的姓属于一种无性别之分、以父系方式传的“基因”,相当于性染色体遗传的特殊基因。可以这样假设,不管是X精子还是Y精子,均携有“姓氏基因”,均在每代显示其姓氏的功能。惟有Y精子具有连续传递姓氏特征的性能,而X精子仅仅在第一代显示姓氏的性能。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改的姓,从第二代起仍以父系方式传递。这种改姓现象可以认为是姓氏的突变,突变后的姓氏仍具有正常的父系传递功能。中国人姓氏的悠久历史和相对稳定的传递,以及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改姓现象,不但增加了中国人姓氏的多样性,为追踪各个姓氏的始祖和年代提供了线索和机会;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广大农村中一直存在着同姓聚居的习俗,加上婚姻半径小,娶嫁地域相对固定的特点,同姓人群可以认为是其共同祖先的父系遗传物质,某种程度隔离的群体,这在近代上有特殊的意义。这种与近代人类进化有直接相关的同姓群体,在探讨中华民族的起源等研究中将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模型和线索。

100个常见姓氏的分布是反映各地人群的遗传组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的程度。而非常见姓氏人群更表现其地域特色和相对隔离的现象,保存着中华民族祖先遗传下来的各种各样的遗传资源,这是中华民族目前所拥有的最精华的民族遗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一的大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疾病人群资源,这包括疾病群体、家系和个体。家系就是同姓人群,特别是稀有姓氏的人群,稀有姓氏往往是单一祖先的传递。所以,目前科技界一直在强调保护中国境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华民族基因组的资源。

三是新时期姓名涉及的法律问题的出现。

新时期,关于姓名的法律问题,有些让人措手不及。例如,以鲁迅命名的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已有多年的历史,不料,却被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指责侵权,并向国家商标局申请要求撤销鲁迅美术学院的商标注册申请。周海婴认为,鲁迅商标只能由家属来注册,鲁迅美术学院在未与周家联系的情况下,就将“鲁迅”作为商标申请注册了,这是不应该的。全国目前有近十座学校用了“鲁迅”的名字,这些学校的冠名均应征得周家的同意,而此番周家要求撤销鲁迅美术学院的商标注册申请,讨回鲁迅的注册商标,就是要保护鲁迅的姓名权不被侵犯。但是这一案件的法律界定依然是模糊的,我国法律对这一现象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

成都市民刘女士自己5岁女儿的名叫“丹丹”,可是邻居张某买了一条狗,取的名也叫“丹丹”。弄得刘丹丹十分尴尬,还常常被小朋友哄笑。张某说:“我的狗又不叫刘丹丹,怎么能说和你女儿同名呢?我这只狗从小就叫丹丹,给它改个名字容易,但它听不懂,叫我今后怎么喊它?如果觉得影响了你女儿,非要改名的话,你就改你女儿的名字好了。”律师认为,姓名权包括公民对姓名的命名权、使用权和变更权。按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侵犯公民姓名权的行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干涉公民合法使用自己的姓名或变更姓名,二是非法盗用或假冒公民姓名。给动物取的名与人名相同,是否构成对公民姓名权的侵犯,法律并无明确规定。有人认为,这主要取决于给狗取名是否出于对某人的恶意,如果是恶意行为,同时又向有关部门正式登记,并为公众所知晓了,就应视为侵权。一般来说,如果狗名没有正式登记,也没有大范围的扩散,就不是一种侵犯姓名权的行为。这种人狗姓名之争,也是前所未有的。

1954年,李福寿毛笔店加入北京第二制笔社。1983年,北京制笔厂(即原北京第二制笔社)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了李福寿商标。2001年,北京制笔厂更名为北京李福寿笔业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8月,李福寿的子女以李福寿笔业公司擅自使用李福寿的名字作为公司名称注册,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庭认为: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公民的姓名权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不得让与或抛弃。李福寿已去世,其人身已不复存在,其所享有的姓名权也就随之终结。李福寿的子女无权取得其父的姓名权而成为该姓名权的合法所有人。北京制笔厂经批准更名为北京李福寿笔业有限责任公司并在工商部门登记备案,已经依法取得了企业名称。李福寿的子女以此诉称北京李福寿笔业有限责任公司侵犯了其父的姓名权不能成立。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这类案件以后会越来越多。

变性也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在医学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时,是不存在的。可在科学高度发达的新时期,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关注了。变性也连带着姓名问题。韩国艺人河利秀原名李庆恩,现在变成了女性,还出现了号称“中国河利秀”的陈莉莉。可是性别的更改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河利秀,因为变性,她有一张男性身份证,又有了一张女性身份证。二是她的艺名“河利秀”,“河利秀”是从前的艺名,现在性别变了,是用原来的艺名,还是用个新的艺名?这些都涉及到了法律问题,也为法律提出了新的问号。

随着社会的变化,一些始料不及的姓名问题,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1654.html

更多阅读

张三丰丹道----《张三丰内丹36诀----全文版》 张三丰丹道集

张三丰丹道----《张三丰内丹36诀----全文版》【原名《静坐修行次第》;亦名《黄庭要道》】摘自:台湾萧天石《道藏精华》张三丰真人所传第一步:行补身漏法——得却病延年之果  (甲)补身之理:人在母胎,以灵性一点,受母体气血生育,十月胎足.分

乱说《琼林》之三十八:五岳五湖

乱说《琼林》之三十八:五岳五湖整理者:山东-碧水、河北-青心、浙江-寒梅张家港-凯文妈、广东-向梅-------------------------------------------------

声明:《说名道姓 ==系列三 my wife系列真实姓名》为网友天荒地未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