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适应新环境
第一站步入新学校
城关一中董章丽
教学目标:
1、了解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意义,掌握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3、愿意并且喜欢接触新的生活环境,接纳新同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意义,掌握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方法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具准备:校园平面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政治导学》第3页“问题导学”)
(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也可自己设置问题或其它形式导入。问题导学起一个导入作用,如果马上解决不了,教师可强调学生别着急,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本站内容。)
心理学家将几只小猫放进一间背景全是竖线条的生活空间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将它们放进一间全是横线条的生活空间里,结果这几只小猫东倒西歪,总也站不稳。
上述实验反映了什么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你觉得我们进入
七年级后应如何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
二、自学质疑
(这一环节,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一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体现了课标要求中的培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教师可放心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注意提示学生记录自学中的难点。学生可能在“如何适应新环境”的第3点:“要有积极的心理状态”这一点难突破,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班级开学初期学生的各种表现加以引导。)
教材导读
(1)、阅读教材“思想驿站”中的内容(第3页)及第4页第1自然段,想一想,自己在新的学校里有什么新的打算和愿望?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任务是什么?所有优秀中学生的共同经验是什么?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主动适应新的学校环境?
(2)、阅读教材中“环境适应能力”的知识链接,以及学校环境的小字内容(第4页),了解学校环境的内容。填写教材第5页中的校训及含义与理解,绘制校园平面图,谈谈我眼里的新学校。
(3)、阅读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和“各抒己见”(第7页),思考应如何理解“人既会受环境影响,也能改变和塑造环境”这句话。并就校园设施维护提出自己的建议。
(4)、阅读教材中的文字,从爱护校园环境、净化校园风气等方面,谈谈自己能为学校做些什么,你为班级制定的文明公约是什么。
(5)通过学习,你知道该如何适应新环境吗?
三、合作交流
(此环节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要求。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以便教师点拨,突破难点。注意在此环节中的学生评价。)
请四人小组先尝试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①提出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和小组同学交流。②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③讨论中及时记录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展示点拨
(这一环节通过小组展示,教师补充点拨,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结合小组合作交流及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分享小组合作中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予以点拨。)
教师点拨:“教材导读”2、3
①、要完成2小题,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观察校园,了解学校的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了解本校的校训,询问有关人士了解校训的含义。(这一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准备)
②、人既会受环境影响,也能改变和塑造环境。通过列举自身受环境影响养成好习惯之外,也说说自己为学校的环境建设做了些什么,如:爱护花草树木、自觉捡拾垃圾、使用文明用语,遵守校规校纪等。
五、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三类试题层层递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类试题教师也可选择中考题,以便与中考接轨。)
1、基础反思
完成《新课程问题解决导学方案》第5页的基础反思题
2、能力提升
完成《新课程问题解决导学方案》第6页的能力提升题
3、创新实践
完成《新课程问题解决导学方案》第6页的创新实践题
六、小结反思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知识框架整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可与同学共同完成这一任务。之后学生写出学后记,教师写出教后记。)
请同学们概括自己本节课学习【】的收获与问题,以便和同学、老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