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映的爱情片《永恒》改编自同名泰国经典文学名著,而这也是该本名著第三次被人搬上大银幕。前两次改编分别在1953年与1980年。两次改编都极为成功,皆是可以载入泰国影史的经典之作。1980年的版本曾被人翻译为《情深似海》。现在根据其官方英文名,改用《永恒》这个译名。其实本片的泰语名《ช————ั่วฟ้าดินสลาย》直译为中文是“天崩地裂”的意思,意为世界的终结。片中的爱情不但在口头承诺中会一直爱到“天崩地裂”,两人的身体也因为铁链而必须相处直至永远。
从没有过的压抑,从没有过的冲动,从没有过的思考,从没有过的迷茫。看完《永恒》让我的内心再也不能平静,早晨不由自主的打开电脑,却不知想写些什么。什么是永恒?亲情、爱情、友情?平等、自由、渴望?还是永生、死忘或仇恨?也许纪伯伦的《先知》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可易卜先的《玩偶之家》又留给了人们更多的思考。
但有一点是清晰的,电影《永恒》里,没有永恒!
叔叔尚博对侄子尚孟的亲情没了,尚博对妻子玉帕蒂爱情绝了。两个人都曾是他的最爱,反过来却又都背叛了他自己。侄子与婶婶的爱情迁怒了表面善良温和却内心执着的尚博,也许是他想证明这世上没有永恒,所以,给他们两个戴上了锁链。正是这条锁链锁住了他俩的爱情,也锁住了他俩的自由。结果自由没了,爱情也没了。两个人因为锁事开始争吵,开始厌烦,最后甚至指责埋怨。
尚孟向叔叔讫求不到自由,决定自己选择死亡,想让玉帕蒂和肚子里的孩子能更好的活着;可是一个女人如果失去了自已最爱的人又怎么能活得好?结果是玉帕蒂自已引弹身亡,只到玉帕蒂死后,叔叔也没有为他们解开锁链,最后尸体腐烂变质,尚孟吓破了胆,凄惨的吼叫,才引来女管家砍断了玉帕蒂尸体的一只手,尚孟才得以解脱,可这时,他已经疯了,却还低三下四的去求叔叔别抛弃他!
爱情如果不能同生,或是同死?还哪来的永恒?更体会不到幸福的味道。
即使两个人可以自由的生活在一起,爱情如果失去物质的依附,也会失去光泽。鲁迅在他的唯一部爱情小说《伤逝》里,也曾这样说: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正是缺少生活的物质基础才最终分手。
尚孟与玉帕蒂的爱情,既没有客观的物质生活基础的赖以依附,也没有伦理道德的舆论支撑。所以,悲剧是必然的结果!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说:“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其实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当然,影片《永恒》想告诉我们的,并不是这世上没有永恒。而是想让我们思考,什么是永恒。纪伯伦的《先知》里,纠缠着人的本性,理性与神性的思考,我们从电影《永恒》里,也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事实上,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三张脸:本我,自我和超我!
尚孟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缺少自我的理性,但面对玉帕蒂洗澡的诱惑,连老虎来也都不顾了,终于也下了水,可见,人的本性又是多么的难以自制啊!其实,这世界上,所有的过与错,罪与孽,仇与恨……,有多少不是源于人的本能的原始的欲望的冲动呢?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多点理性,掩饰点本性,但人的理性也不是万能的,有时本性会战胜理性,所以,才会有情不自禁。我们人就是这样,一直在本我与自我中纠缠。
记得我在一部小说里这样谈论过什么是爱情:爱情就是两个理性心灵的本能冲动!现在看来,这样的观点还有点偏颇。其实,爱情,还可以有更高的人的精神的追求。如果《永恒》里的,尚孟与玉帕蒂永远能保持着一种精神之恋,而不被人的本性的欲望淹没,永远生活在超我的境界里,那么,他们的爱情,也许真的能够永恒。
爱情永远是水中月,镜中花,也许只有在想像中,才是最美好的。可电影里,却又说,爱情不在于永恒,而在于爱的过程,爱情是在爱的过程里得到了满足。可是,这样的满足,代价却又是巨大的。玉帕蒂死了,尚孟疯了。这样的得到,还不如当初没有好!所以,电影最后,以“我”匆忙离开作结,与开头的差点陷入错位。让我们多少对爱情产生了一点敬畏之情,如果什么都没有准备好,还是远离点好!
当然,除了小说的主题之外,还有诡异的象征手法,电影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异域风情,都能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因本人才情有限,这里也就不多笔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