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精 于 勤
一句言
“业精于勤”,语出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学业得到精深的造诣在于勤奋努力。由于它道出了学业取得成就的真谛,成了许多志士用以鞭策自己进取的箴言。
勤,就是对学业始终不懈的努力。只有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日积月累,不断加深对学业的理解、掌握,才会最终拥有广博、精湛的学识。
荀子的《劝学篇》有语:“学不可以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河”;“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等。可以看出,荀子对于学习,十分强调勤奋的作用。有句俗语:熟能生巧。熟,就是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努力,也就是勤。还有现在我们常说的:勤学苦练,勤能补拙,滴水穿石,坚持不懈等等,无一不是说的持之以恒的勤奋精神的重要性。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有成就的著名人物都是“业精于勤”的极好例证。
南北朝书法家智永,当几名年轻人问他书法的诀窍时,他指着屋后十大瓮磨光的毛笔头说:“这就是诀窍。”东汉张芝池边练字,东晋王羲之把墨汁当蒜泥的故事就更人人皆知了。
唐朝诗人李绅,作诗字斟句酌,勤于修改。花了数天工夫、修改了十几遍写出的《悯农》,脍炙人口。人们称赞他“谁知李绅诗,字字皆辛苦”。
汉司马迁耗费十几年心血完成了史家绝唱《史记》;晋朝左思十年艰辛写成的《三都赋》令洛阳纸贵;明李时珍勤奋四十年著成《本草纲目》;其他如晋代映雪读书的孙康,西汉凿壁偷光的匡衡,还有悬梁刺骨的苏秦,以及司马光的警枕,无一不是孜孜勤奋的典范。
许多有成就的人物,他们的天赋条件并不优越,就是靠勤奋走进成功大门的。爱因斯坦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毕业后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地学习、工作,终利用业余时间勾画出相对论的理论基础。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因成绩差,被人称作“白痴”,但他勤奋自学,每天学习工作十几个小时,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谁能忘记他“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至理名言呢。
相反的,一个人即使天赋条件再好,如果不勤奋努力,也将一事无成。
南北朝时江淹,早年出身微贱,勤奋学习,写出了《恨赋》、《别赋》等许多优秀诗文。但随着官职的提升,到了晚年,过着荣华富贵、纸醉金迷的生活,写出的诗文语言平淡、内容空洞。“江郎为何才尽”?关键在于失去了勤奋。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天资聪明,却成绩平平,是失之于勤奋;为什么不少的大中专毕业生却没有什么事业成就?就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以后舍弃了专业学习和原来勤奋的精神,使学业荒废,工作上无所建树,才成了新一代的方仲永。
市场竞争学业精深的知识人才才能取胜,我们如何才能掌握精深的业务技术?让我把李欣《老生常谈·业精于勤》的一句话摘录下来共勉:“‘业精于勤’……一个勤字,道破了多少精通业务技术的奥秘。”
199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