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长兴岛号远洋打捞救生船
861长兴岛号,曾用弦号J121、北救121,2003年改为861号。为925型(大江级)远洋打捞救生船第3艘,现服役北海舰队。J121于1978年11月开工,1979年3月20日上船台,同年8月27日下水。1981年10月进行航行试验,经过52天的航行,情况基本良好,但主柴油发电机故障多,可靠性差。1982年5月交船后,考虑到执行远洋任务的需要,更换发电机组。1983年10月,打捞救生船J121进工厂更换了发电机组,确保该船无隐患交付部队使用。
1984年J121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完成南极长城站的建筑任务。
排水量:1.023万吨(正常),排水量1.305万吨(最大)
主尺寸:长156.2米,设计水线长140米,型宽(最大)20.6米,型深11.50米,设计吃水6.8米
主 机:6615千瓦(9000马力)低速柴油机2台,63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5台
航 速:巡航速度18节,最大航速20节
续航力:18000海里
自持力:90昼夜
编 制:298人
直升机:2架直-8直升机或超黄蜂大型直升机
862 崇明岛号远洋打捞救生船
862崇明岛号,曾用弦号J302、东救302,2003年改为862号。为925型(大江级)远洋打捞救生船,现服役东海舰队,曾为东海舰队旗舰。
1971年,江南造船厂接受参加中国远洋打捞救生船的设计,并承接建造,1975年1月,正式开始施工设计,5月间工厂进行船体放样,9月施工设计基本结束。首制船J302在1976年3月31日下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进度缓慢,配套产品制造质量无法得到保证。1976年9月,进行航行试验,因主机质量问题,航行试验被迫终止。1977年5月,该船又进行2次航行试验,都因主机质量问题未能交船。
1978年5月,决定更换主机,江南造船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专门研究拟定了施工工艺,以尽量减少机舱内设备的拆卸工作量,缩短主机、轴系、发电机组安装周期。主要更换项目有:将大连船厂制造的9ESDE58/100型柴油机2台,更换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生产的MANK9Z60/105H型柴油机2台,将主发电机组由6250GZC型柴油机发电机组,改换为从日本进口的整套“大发”8SPHT6-26D型柴油发电机组。1979年8月又进行航行试验,获得成功,完工交船。
船上除设有一般常规设备和工作舱室外,还设有;大型舰载直升机系统(可满足2架“超黄蜂”型直升机长期在海上使用的要求),深潜救生艇系统(可满足2艘艇同时在船上以及吊放回的要求),减压舱系统(设有2个大型救生用加压舱和1个医疗舱),定位锚系统(配有电动锚绞缆车),深水锚系统,水声分系统,完整的医疗系统,潜水救生钟系统,6个潜水作业部位和常规潜水系统。
排水量:1.023万吨(正常),排水量1.305万吨(最大)
主尺寸:长156.2米,设计水线长140米,型宽(最大)20.6米,型深11.50米,设计吃水6.8米
主 机:6615千瓦(9000马力)低速柴油机2台,63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5台
航 速:巡航速度18节,最大航速20节
续航力:18000海里
自持力:90昼夜
编 制:298人
直升机:2架直-8直升机或超黄蜂大型直升机
863永兴岛号远洋打捞救生船
863永兴岛号,曾用弦号J506、南救506,2003年改为863号。为925型(大江级)远洋打捞救生船第2艘,现服役南海舰队。
1978年11月J506开工建造,翌年2月上船台,同年7月下水,9月至10月完成码头系泊试验,11月试航。该船的舱室房间230个,安装有各种常规和特种科研机电设备,整个工作量相当于3艘万吨级散装货船。工厂运用第1艘船的建造经验,科学管理生产,统筹安排计划。总工艺师卢在组织一批熟悉产品情况,富有组织生产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J506产品进度网络表册》,在实施过程中,使调度人员明了各工艺阶段的衔接要求,统筹安排劳动力,以减少生产中的盲目和混乱。
该船在下水前,绝大部分封舱件已吊装上船,各工艺阶段基本上做到了工程网络图册所规定的下水、安装调试、主辅机动车、系泊试验、出海试航和交船进度,从而确保J506打捞救生船在15个月内完成建造任务,1980年1月完工交船。
排水量:1.023万吨(正常),排水量1.305万吨(最大)
主尺寸:长156.2米,设计水线长140米,型宽(最大)20.6米,型深11.50米,设计吃水6.8米
主 机:6615千瓦(9000马力)低速柴油机2台,63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5台
航 速:巡航速度18节,最大航速20节
续航力:18000海里
自持力:90昼夜
编 制:298人
直升机:2架直-8直升机或超黄蜂大型直升机
“大江”级潜艇救援舰,这是我国海军排水量最大、设备最齐备的潜艇救援舰艇。首舰一九七六年服役,共有3艘在役。其主要使命包括:救援失事潜艇与遇难的水面舰艇、深水救生和科研保障,配备有两部高频声纳、救生潜艇、潜水救生钟、减压舱、压缩空气系统和氦氮氧系统。该级舰也配备有长距离通讯设备和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作为科学考察船使用。在执行潜艇援救任务方面,对于在一定水深下由于故障而失去动力的潜艇,该舰可以以深潜救援艇、救生钟营救失事潜艇人员;可向失事潜艇提供高压空气,以排出潜艇的压载水使其上浮;必要时,还能打捞失事潜艇。自服役以来,该级舰多次参加了包括南极科学考察、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在内的重大科研、军事和救助行动。
“大江”级还首次配备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国产新型深潜救生艇,该艇于1986年进行首次海试。这型深潜救生艇长15米,排水量35吨,最大下潜深度600米,可容纳4名艇员。每次对口救生人数为22人;在水下220米内可以开舱湿救6名人员。因艇上新设备了电视声成像声纳、定位声纳以及机械手等设备,所以它还能兼顾海洋调查和海底勘探等任务。该艇还装有水下摄像机、高频主动声纳和一个机械手。目前我国正在研制更为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以应用于最新国产深潜救生艇,它可以通过动力装置保持多个方向的定位,在海深流急、海水混浊、艇位不正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与目标对接,也就是说,在失事潜艇呈较大倾斜角度的情况下,也能迅速与其对接实施救援。
中国2艘万吨级潜艇救援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