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如果说坍缩就是指从量子态转变为经典概率的话,那应该是观测的结果啊。观察一次,系统才会从量子态坍缩成经典状态,那么不测量的话,他就不会坍缩,你怎么能说只要测量的时间比较短,电子坍缩的概率就相当的小呢?”
贫僧答曰:Jake大人又来明知故问了。
量子系统坍缩(退相干)可以有很多原因,测量只是其中的一种,否则的话,一个灯泡亮着,只要不去看它就可以万年不坏,这不就是掩耳盗铃吗?
Zeno效应本身并不复杂,它甚至不是量子的现象,而是一个经典的现象。(量子只是一个实验平台,保证没有无关因素来干扰,让你找不到借口)但是它却把经典概率论用实用主义(能算出来就行)掩盖的那些哲学问题又挖出来了,逼你一定要严格定义什么是概率,什么是时间,什么又是“现实”。比如说最简单的无记忆指数衰减,我上次就感到极其费解,如果一个东西没有记忆,那就是说变了等于没有变,既然没有变化,那么指数曲线从哪里来的?时间又是谁在记录的?显然只能是观察者。在经典世界中这个问题是一样存在的,但经典世界中间找不到绝对没有变的东西,所以大家可以自己骗自己,糊里糊涂混过去,现在量子Zeno效应出来,就混不过去了,但是学术界好像是采取了一种集体无视的做法,就是当这个现象不存在,大家都不去讨论它。
上次Zeno现象出现于18世纪,伯克莱主教说牛顿用的无穷小是“数的鬼魂”,逼迫我们把微分和积分定义清楚,我认为这次也可以用类似的办法。
其实真正的疑问还没有提出来,就是Zeno的时间变慢和相对论的时间变慢,可不可以是同样的原理?就像加速度和引力的等效性一样,观察者当然也会导致时空的某种扭曲变形。又Zeno效应是不是因为系统里面出现了某种自指的结果?这些才是真正深刻的问题,它牵涉到计算主义的一个十分严肃的应用,Jake大人你多年前就提出过,不知如今想到什么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