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猎犬
培育用途 护卫、猎犬中 文 名 川东猎犬
别 名 川东犬、重庆犬
英 文 名 Chinese Chongqing dog
原 产 地 中国
繁殖方式 胎生。
历史起源该犬种原产于重庆市及周边地区的广安邻水、合川、大足(竹)、武胜、岳池、俗称“邻水狗”,主要用于狩猎。90年代初,该犬种玩赏家周光、李昌利、姜生明等到原产地作了大量的考证,确认了这一犬种,只是其体型大小、毛色因地理差异而略显不同。该犬种当时没有一个规范的称谓,就连本地人也不知是什么犬种。为了开发我国犬种资源,周光先生科学而简明地根据产地和主要功能起名为川东猎犬。并于1994年在《中国养犬》杂志第二期中推荐川东猎犬。重庆直辖后“川东”这个地名词较 为广义,而该犬种具有狩猎、斗犬、观赏、看家护院四大功能,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古老而珍贵的犬种,2000年4月经重庆市宠物协会研究决定更名为“重庆犬”。
习 性 该犬性格外向,勇敢有攻击性,对主人极度忠诚。60年代数量不断减少,直至70年代才被加以保护,并成功地繁殖起来。
体 形 身高:约25—50cm ,体重:约10—25kg。属中型型犬种,身形方正、肌肉发达、爆发力强、嗅觉灵敏。后肢略高于前肢,后腿弯曲成弓,躯干微向前倾钭,步态敏捷轻盈。
头 部 正面观头脸呈倒梯形(即“头似邦”),五官紧骤,面部多皱。额皱呈“川”字或复“川”字。
耳 朵 耳薄直立,其廓呈三角形。
眼 睛 上眼睑肥厚附眉痣,眼眶突出、眼神阴森,面带煞气。
鼻 子 细砂纹鼻头乌黑光亮。
下 巴嘴形呈竹筒状(俗称“竹筒嘴”),唇黑。牙齿洁白锋利,正常咬合或下颚前出式咬合(地包天),舌头有点状或斑状黑纹(即“口含花”)。
四 肢前胸开阔犹如“怀中抱月”,部分猎犬见少量白色胸毛(俗称“胸花”)。前腿骨量大。正面观,肩胛自下双腿呈倒花瓶状。后肢:后腿略长于前腿。腿骨与胫骨成适当角度,跗关节至足跟与地面垂直且左右平行。后腿整体弯曲,犹如弯弓(即“脚似弯弓”)。
足 掌 掌趾结实紧收,趾前沿呈半圆形,踏地有力,附飞趾,前后趾均为黑色指甲。后脚趾紧收,掌长略大于前掌,无飞趾。
尾 巴 后面观,其臀部较开阔,肛门大而突出,尾部浑圆急速收小,其尾形婉如春笋(俗称“笋子尾”),左右摆动有力。
披 毛 被毛单片毛、毛质粗短硬朗。
毛 色 毛色以铁锈红、深棕为常见,黑色更加稀有珍贵。我个人认为:川东猎犬不单单是他的习性和外观博众,最值得人们尊重和喜爱的是它那值得我们中国爷们儿学习的倔强不屈、勇往直前的血性,以及凶神恶煞冷酷犀利的表情,它热情奔放,聪慧机警,是我们中华大地的神物,我们中国人的自豪。川东其古老的种源有记载可以赘述到公元前,据考古学家考证,该犬服务于人类至少有2000年历史。多年来,在重庆地区发掘的汉代墓群中,发现大量形似该犬的陶俑,墓门中的守护神也有该犬的图形模样。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川东的面貌形似我国神话传说中鬼神,黑色的特像钟馗,具有镇宅辟邪的作用。1987年7月在重庆永川市临江区普安乡骑龙村团结水库东汉岩墓群的编号M58墓中,出土了一只陶犬,其形态非常接近今天的川东猎犬。
2000年2月,在永川市冰槽村进行的东汉岩墓群抢救性清理发掘工作中,编号M10墓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随葬品,其中有两件酷似今天川东地区特有的“猎犬”的陶犬制品。
2000年4月20日在重庆江北区发掘的西汉墓群中又发现了大量该犬种的陶俑,墓门中的守护神也是该犬种的图形。
后经考古学者永川市文物管理所王昌文研究考证,1700年前的陶犬其原始特征与今天的川东猎犬的主要特征基本相符。由此可见,在2000多年前川东猎犬已深受人们的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