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董探店,虽然已经过去一周时间了,但对大董精致的菜品,极致的美味难以忘怀,特别是对大董关于创新菜的见解和实践,更有着知遇般的认同。不过,其中也有一道菜我觉得并不像我想象得那么完美,那就是过桥东星斑,东星斑鱼片吃起来发柴而不够嫩滑,特别是与所配浓汤的浓香滑爽相对比,更显得黯然失色。虽然我只是个家庭主妇级别的“厨师”,但几十年的烹饪经验告诉我,这鱼片“老”了。
凡一提“过桥”,肯定会想到云南名吃“过桥米线”,也就是将食料放入滚汤中做熟的烹制方法,既保持了温度有保证了食料的鲜嫩程度。经过上百年的变迁,过桥米线的内容越来越多,烫食料的汤也越吊越复杂,如今餐饮业竞争激烈,“过桥”的这种烹制方法也被厨师们用做创新菜的常用手法之一,只不过食料和汤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所以,顾名思义,我们就不难猜出,“过桥东星斑”是放在特制的汤料里涮熟的,只是这汤不是农妇简单地抱只老肥母鸡炖出的鸡汤,而是厨师经过不知多少时辰、多么复杂的配比吊出来的浓汤,
但我觉得有可能就是这个“浓”破坏了主料的口感,农妇的肥母鸡靠的是表面上的浮油保温,而浓汤的用意也是保温,大董的用意一定与创新红花翅的想法类似,不要靠鸡油吊出汤漂亮的黄色,所以也不要靠鸡油来保温,浓汤的保温效果一定不亚于鸡油,但我感觉保温的程度有些过,使得食料过“老”,影响了口感;第二点,东星斑是石斑鱼的一种,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称石斑鱼为鸡鱼,说得是鱼肉本身鲜美无比似鸡的鲜味,而浓汤的浓香喧宾夺主,使得食者只知浓汤香不识石斑味。在大董吃过桥东星斑时,那东星斑端上来造型真是漂亮极了,可是吃的时的口感差真让人感到遗憾。
相比之下,我曾在七彩云南吃过过桥东星斑,云南店做“过桥”应该是看家本领了吧?在七彩云南做过桥东星伴的汤料里不仅是清汤,还有菌类和能起到解腻作用的潮州咸菜,
所以烹制好后的鱼片,汤清香不腻,突出了鱼片的嫩滑;加上鱼片放在玫瑰花瓣中创意,
使整个菜包括制作过程都很完美。
本周探店是大宅门的南洋海鲜花园,也有类似的“堂灼东星斑”,我没有亲口品尝,所以没有发言权,但从沈老师的照片来看,比这两个店又逊色了许多。个人以为,创新菜不能光追求时尚步别人后尘,如果能根据本店特点发挥本店所长开发出的新菜品,才更容易得心应手,获得好的效果。
一个妈妈级主妇的班门弄斧,只是肤浅的感官认知,由衷地希望能得到大董先生的指教,是不是有点过分?呵呵!
附一:过桥米线的传说
传说当年云南蒙自一位秀才为了应考,把自己关在南湖中的小岛上日夜攻读。妻子每天给他送饭,因路远饭菜常常凉了,秀才便不爱吃。怎么办呢?一天妻子炖了一只肥母鸡,她用土罐盛了鸡汤,带上秀才爱吃的米线和佐料,用竹篮装了送去,当她端汤罐时,手被烫得缩了回来。原来,鸡汤上飘浮着一层厚厚的鸡油,保持了温度。于是,她把佐料放入汤内涮烫,再放入米线。秀才吃得热乎乎的,味 道也觉着格外鲜美。大加赞杨,因为妻子送饭必须经过一桥.秀才便笑着对妻于说:“就把你今儿做的美餐叫做过桥米线吧。”从此,过桥米线便在民间传开了。
附二:东星斑
特点:石斑的种类繁多,东星斑是粤菜中常见的海鲜品种。东星斑的色泽在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斑鱼瘦长,头部细小。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有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称为“东星”,至于“东”字,是因为它产自中国东部的东沙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