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谚语故事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翻译

有趣的谚语故事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翻译
这个谚语来源于宋朝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原文是“巧妇安能做无面汤饼”,后来慢慢演变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常常用来形容做一件事假如连最基本的条件都不具备,即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枉然。宋朝时候有一个叫晏景初的朝中大员,经常出游。有一次,他带着很多侍从到郊外去玩,大家热热闹闹玩了一天,都很疲乏,就想在附近的庙里休息一个晚上。那庙里的方丈是一位正直之人,不想阿谀奉迎,就婉言谢绝道:“您知道,我们的庙很小,不比富裕的大庙,房子也不宽裕。您是贵客,我们这里实在容不下。”晏景初道:“你是个很有办法的人, 肯定能想出一个让我们住下的好法子。”方丈无奈地说:“巧妇安能做无面汤饼乎?”最终还是没有答应。晏景初只好带着侍从灰溜溜赶黑路回去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8998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佛教经典故事之——薄荷猪的故事 佛教经典故事

原文地址:佛教经典故事之——薄荷猪的故事作者:青麦泽翁活佛在印光大师修订的《清凉山志》里,有这样一个关于菩萨化身为猪的公案。说的是在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山,时值仲夏,便于清凉寺内寄驻,随五台山僧众结

《有趣的对联》 有趣的对联故事

“悠然见南山”在《银海拾贝》开了个《征对联》的帖子,我比较喜欢,也试着对了几个下联,把它保存在此:南山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雨荷下联:地为宣纸河为墨,哪个敢画?南山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雨荷下联:禾火为秋,禾日晒成香。扑扑上联:

有趣的标点符号故事 标点符号的微课

1.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名作。你想过没有?仅凭标点,就可以让它变化文体。且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声明:《有趣的谚语故事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翻译》为网友铵恠誐憱吣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