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数载,既在日本人当中生活,免不了观察和体验日本人的生活,深感日本人的生活特别讲究自然。这里只讲三点:泡的自然,住的自然,吃的自然。 ------林少华(村上春树的译者)
在日本人的美学中,最能代表自然之美的词为“侘·寂”。日本人对万物的尊敬,对自然事物的善感,往往从生活细微之处透着文化,这从很多日本电影就可以看出来。远的有《黄昏清兵卫》、《东京物语》等,近的有《情书》、《草莓蛋糕》等,都是理解日本人生活的最佳影片。
“侘”(Wabi)在日本是常用于表现茶道之美,包含虽然外表一般但追求质感,追求美感的意愿的这层意思。及大正昭和时期,随着茶具作为美术作品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侘”作为表达这种造形美的词汇得以普及。柳宗悦以实用之美的概念所制作的餐具或家具和收藏用的古董之间有一条明确的界线,可以如鱼得水地融入现代生活空间,作为代表日本的美学意识概念的地位得以确立。
![日本人的“侘寂”美学 日本侘寂美学](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71325t012a2ad75d413c5629.jpg)
而“寂”(sabi)最初是指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劣化的意思,也好比汉字中的“寂”,表示没有人声,非常安静的状态,是一种欣赏或怀念旧物之美的态度。到了室町时代,这个概念在俳句中得到了相当的重视,还被纳入了能乐等艺术形式中,并开始理论化。俳句中的“寂”尤其指旧物,或者老人等所共同持有的特征,用寺田寅彦的话来讲,像是从旧物的内在渗出来一样,与外表没有什么关系的美感。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比如生了苔的石头。谁也无法推动的石头在风土当中表面开始生苔变成绿色,但日本人却将此看作是从石头内部散发出来的东西,尤为注目。
在日本生活中,“侘·寂”经常是连在一起来表达自然的一种残缺之美,它既包括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不恒久的,同时也暗含着朴素、寂静、谦逊、自然,如同佛教中的智慧一样,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这个词有很广的包容性。日本旅游景点常会介绍一些日本庭园,它是一种将人引导入精神世界的建筑设施,每个细节的设计都只是用来观赏的。这些以石头和沙子构成的假山枯水似乎充满了神秘的氛围,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年轻人最常挂在嘴边的日本品牌MUJI,无印良品出现在物质开始泛滥的80年代初期,通过直接使用纸箱及铝、塑料等朴素的材质,让日本人逐渐失去的“侘·寂”美学在现代复活。利用便宜杂货的生活形态,持续地提供物质贫乏、精神上却非常丰饶的日本独特美学。
(注:部分资料来源于坂井直树的《设计的图谋-改变世界的80个日常创意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