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一诺』瓦妮达的胜利之天时、地利、人和,代驳某些人的论调 一诺倾情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瓦妮达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融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要素滴。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这些要素,顺便反驳一些原本不值得一驳的论调。

天时

首先得感谢尊贵的王后殿下,要不是她费心要帮琵莎麦挑选那个劳什子的良辰吉日,耽搁了他们结婚的时间。巴贾要真的娶了这个伪淑女,我们也就没有这么精采的电视剧可看了。

廖实施这个计划的时间点掐得真准,两兄弟都还没有结婚,弟弟逃跑了,还有一个更优秀的哥哥顶上。廖在得知巴壮逃跑之后对诺夫人说:“巴壮还有个哥哥,巴贾玛哈莎少校, 他还是单身……”

叫嚣瓦妮达是第三者、小三上位的人听清楚了,单身!这是瘳实施他的计划的前提,也是能够成功的关键。廖没有逼巴贾和妻子离婚,娶自己的女儿,如果那样做的话,也不可能成功,因为巴贾不可能同意,这违反常理。

只要他还是单身,别人就还有竞争的机会。别怪巴贾有人惦记,象他这样英俊而优秀的黄金单身汉,哪个有待嫁女儿的父亲不想拉回自己家去做女婿?廖只是刚好有了这个机会,并且利用了这个机会而己。

只能怪琵莎麦自己不懂得珍惜。她原本有机会阻止这一计划的。这时的巴贾对琵莎麦还是十分爱重的,如果她坚决反对的话,巴贾也不可能同意。诺夫人再怎么贪恋富贵,恐怕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是结婚而不是别的什么事儿,总不能把新郎绑着去参加婚礼吧?

可是,诺夫人太了解自己挑选的媳妇人选了,一句“你愿意一辈子跟着一个一无所有的男人”就让她噤声了。她和诺夫人一样贪恋富贵,她们每个人都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谋划方式。

如果我能嫁给这么一个大帅哥的话,就算一辈子住茅草屋,吃糠咽菜也乐意。巴贾本身就是无价之宝,就算失去了富贵,失去了玛哈莎家族的荣耀,他也远远不是‘一无所有’。可琵莎麦偏偏是:帅哥、豪宅,虚名,一个都不能少。

太贪心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琵莎麦第一步就走错了,所以满盘皆输。

虽然第一步走错了,琵莎麦其实还是有翻盘的机会的。廖的计划虽然周详,也只是为自己的女儿赢得了和琵莎麦平等竞争的机会。不管是巴贾对琵莎麦的承诺也好,还是他和廖签订的协议书(只是名义上的婚姻,债还清之后就离婚)也好,其实都是对琵莎麦有利的,更别说她还拥有巴贾的感情和未来婆婆的绝对支持。

这样大好的局面为什么被琵莎麦下的一手手臭棋给葬送了呢?请看下一篇——

地利

这可都是拜琵莎麦和诺夫人所赐。本来瓦妮达和巴贾虽然比邻而居,但住在那样的豪宅里,心理上的距离是比较远的。巴贾因为瓦妮达悉心照顾生病的彤姨而认识到了她的善良和大度,但对她还是客气而疏远的,连她为彤姨看病所花的钱都一定要还给她,所:“我不想欠你的钱”(也许还有作为债务人特别敏感的心理因素在作怪?)

可是琵莎麦和诺夫人偏偏要把瓦妮达赶到军中小屋去住。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正是这座简陋的军中小屋,让瓦妮达的性格大放异彩。首先是坚强乐观、能吃苦耐劳,不怨天尤人。看到肮脏的小屋,淳的反应正是我们一般人的反应,而瓦妮达的表现值得所有人学习:面对挫折和困难,不气馁,不抱怨,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一切。

本来巴贾把她们三个女人扔在这座荒芜破败,一到晚上还有点鬼气森森的小屋就有点不仗义(看她们三个被盟迪吓成那样,连盟迪都理直气壮地提出要多来陪陪她们),再加上琵莎麦强行入住瓦妮达住过的房间,连她的行李都没有容身之地,更让巴贾对瓦妮达心存愧疚。所以在‘岳父’的一番点拨之下,巴贾顺理成章地搬去和瓦妮达一起住。

这下可好,一起住在这座原本破败不堪,现在却变得温馨雅雅致的小屋里,抬头不见低头见,让巴贾有机会了解瓦妮达更多的优点。不仅仅是厨艺、缝纫、园艺、音乐……样样精通,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善良、体贴的心,热爱生活,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

同住小屋拉近了两个人的心理距离,瓦妮达的善良体贴让巴贾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样的地利因素使他们的感情在朝夕相处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当巴贾看着瓦妮达和盟迪亲切地聊天,装作不在意却难掩一身的落寞;当瓦妮达望着巴贾和琵莎麦的背影怅然若失,可能他们谁也没有意识到,爱情己经在彼此的心目中悄悄地萌芽了。

不过我认为,决定琵莎麦失败的最重要因素是——

人和

先来看看琵莎麦阵营的人物吧。满打满算也只有四个,诺夫人,琵莎麦、斑倪,勉强还可以算上那个势利的聪,还有以聪为代表的趋炎附势的仆人(在这里忽略不计)。

有人为了把瓦妮达侮蔑成“小三上位”,不惜也贬低他所喜欢的琵莎麦,说诺夫人、琵莎麦和斑倪三个人的智商加起来可能不到100。

其实她们三个最欠缺的不是智商,而是廉耻。

斑倪为了荣华富贵背叛了巴壮,也抛弃了她们之间的同盟,嫁给了那个有钱的老公爵。在自己丈夫去世之后,又迫不及待地想和巴壮重修旧好,新寡期间就喜上眉梢。而诺夫人也‘不计前嫌’,立刻重新接纳了斑倪,视她为巴壮媳妇的唯一人选,企图用斑倪丈夫的遗产来对付廖和瓦妮达。

也许泰国和中国不一样,没有从一而终的说法,寡妇改嫁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可是总要经过一段‘相当时期’,以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吧?

『倾情一诺』瓦妮达的胜利之天时、地利、人和,代驳某些人的论调 一诺倾情

这三个人似乎都没有什么廉耻的观念。她们可以任意挥霍斑倪丈夫的遗产而不对尸骨未寒的他有任何的哀悼或内疚。

正因为这样,她们做任何坏事,撒谎、挑拨、搬弄事非……都脸不红心不跳。

她们会失败,因为面对的是正直、善良而又精明,有立场,不听信挑唆的巴贾。这其实与智商高低没有太大关系。

她们并不团结,彼此之间缺乏真诚。她们最关心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谋算。

诺夫人对琵莎麦和斑倪或许还有几分真心的喜爱,谁会挑选自己不喜欢的人来做儿媳呢?可是,琵莎麦和斑倪呢,如果她们对诺夫人有一丝真情和对长辈的尊重,就不会在自己的希望落空之后立刻抛弃了己经众叛亲离的诺夫人,并且把所有的错误和责任都推给诺夫人,以此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毒。

她们所做的很多坏事并非都是出自诺夫人的授意,如果说诺夫人把她们当成两颗棋子的话,她们又何尝不是利用诺夫人来达到嫁入玛哈莎家的目的?

她们之间说到底只是利益的关系。(最后斑倪收留了无家可归的琵莎麦,似乎还挺仗义的,可是,她说那句:“不如我给你介绍吧!”时的表情怎么那么象拉皮条的呀)

那个聪就更不用说了,她并不是真心地喜爱琵莎麦,只是趋炎附势地巴结诺夫人,才会站在她这一边。所以她才会说出“看来大少爷真的很在乎那个女人”“说真的,瓦妮达比琵莎麦小姐和斑倪小姐还要漂亮”这样的公道话。

无廉耻,无真情又不团结。在“人和”这方面,琵莎麦阵营己然输了。

再来看看瓦妮达阵营,那可是人才济济啊。除了瓦妮达这个美丽、善良、智慧,光芒四射的核心人物之外,还有最关键的人物,老谋深算、运筹帷幄的廖,忠心耿耿的仆人三人组, 开朗幽默的盟迪,正直善良的安潘,可爱率真的安白,甘当绿叶的苏玛莉和甘拉雅,对瓦妮达赞不绝口的老师……也许还应该算上德高望重的将军和将军夫人等等。

最重要的是,他们全都是真心地喜爱瓦妮达,希望她能幸福的。就连一直暗恋着瓦妮达的盟迪和安潘,在知道瓦妮达和巴贾相爱之后都选择了慷慨退出,默默祝福。

诺夫人有意刁难瓦妮达,让她在三天之内筹办一场盛大的晚会。明显难以办到的事。可是瓦妮达办到了,而且办得很精采。这是为什么呢?

团结就是力量啊。这一次,瓦妮达阵营的重要人物几乎倾巢出动了,仆人三人组,安潘、安白兄妹,盟迪, 还有双方争夺的焦点人物——巴贾,都争相恐后地来给瓦妮达帮忙,当然也不能忘了在背后默默支持女儿,并且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为女儿解围的廖。

独木难成林。单凭个人的力量真的很难办成什么大事。要想获得成功和幸福,一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人缘很重要。

俗话说‘聪明女生缘不生貌’,人缘好比拥有美貌更重要。

为什么瓦妮达的人缘这么好呢?除了无敌魅力之外,应该就是这四个字了—与人为善

卡耐基说,人最重要的是与人交朋友的能力,归根结底是发现别人优点的能力。瓦妮达就很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比如在安白和盟迪还水火不容的时候就对安白说:“盟迪先生个性开朗又幽默……”

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再加上一颗善良的心,性格温婉而又活泼,使人一见如沐春风,乐于帮助别人,为别人着想。这样的女孩儿人缘不好才怪。

反观琵莎麦:斑倪是她最好的朋友,她对斑倪也不见得多么真诚,自己利益受损的时候也会连她一起抱怨。对诺夫人就不用说了。她对盟迪、对安潘、安白兄妹的态度都是趾高气扬的。对赖这样的仆人更是呼呼喝喝,非打即骂,这样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真心的帮助呢?

可以说,人缘差也是琵莎麦输掉巴贾的感情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后,给巴贾和瓦妮达“挑挑刺儿”,反驳一下某些论调。

听到吧里有些不同的声音,我也在反省我们是不是被巴贾和瓦妮达的英俊、美丽迷晕了头,从而忽略了他们的过错。

虽然我也被TIK的俊颜迷得颠三倒四,但还不至于失去理智。客观地说,巴贾的确是有错滴——

他最大的错误不在于缺乏眼光,选择了琵莎麦这个伪淑女做他的伴侣。

琵莎麦在哭诉自己的身世的时候说:“……一直遵循王后的规定生活,我的人生是多么的单调乏味。”

不仅琵莎麦如此,象巴贾这样的贵族青年其实也是一样。剧中有一段讽刺上流社会的虚伪客套的情节,就是安白脸上堆着僵硬的笑容,点头哈腰,假装对这个说你好,对那个说你好。这正是遵循繁文缛节的上流社会的真实写照。

巴贾和琵莎麦的相识、相恋也是这样,表面上看来彬彬有礼,温情脉脉,其实却缺少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所以他们的约会方式除了参拜寺庙就是喂鱼)。

不知道他们之间的相遇是不是诺夫人刻意安排的,琵莎麦生长王宫,熟知宫廷礼节,也不会缺少对男人柔媚逢迎的本事。再加上美丽的外表,“高贵贤淑、温婉得体”的举止,巴贾会“爱”上她,或者自以为爱上她,也是很自然的事。

琵莎麦真的是很能装的。最后巴壮回来的时候,因为巴贾早己看清了她的真面目,她也不再在他面前假扮淑女,什么生拉硬拽、死缠烂打的事儿都做过了,可是巴壮不知道真相,所以她一看到巴壮,立刻又是一副高贵贤淑的模样。还说:“我真的等了好久,以为等不到了(说这话的时候顺便横了巴贾一眼表示谴责)”,要让巴壮感觉到她是在忍辱负重,没有名份,还要照顾未来的婆婆。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她虽然没有名份,却堂而皇之地住在巴贾对面,还能以未来少奶奶的身份发号施令。瓦妮达是巴贾的合法妻子,却只能住在仆人的房间里,和仆人一起吃饭,种花种草。到底是谁在忍辱负重?

巴贾最大的错误在于:一方面同意缔结名义上的婚姻,另一方面又对琵莎麦许下承诺。

他这么做,对两个女人都不负责。

虽然他很“君子”地把自己‘结婚’的真正目的提前告诉了廖,并且签订了婚前协议,以求得自己问心无愧。(即使不说,当债务还清之后,如果他坚持离婚,谁也拦不住,不是吗?)

以一段暂时的,名义上的婚姻来抵债,婚姻的神圣性和意义何在?那个满心期待成为他的‘妻子’的女子又情何以堪?

(所以他后来教训瓦妮达,‘做事不能冲动’的时候,伶牙俐齿的瓦妮达立刻反唇相讥,你不是也一样,做事不经过考虑,弄得我如此难堪?)

廖不是傻子,他的目的又岂是让自己的女儿到玛哈莎府走个过场,临时用用“玛哈莎“这个高贵的姓氏,最后成为失婚妇人,名声受损?(如果不是对女儿的魅力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他怎会安排这场婚姻?)。巴贾这么做其实有点天真。

廖以退为进,假装同意这些荒唐的条款,诱使他签下白纸黑字的协议。

廖问如果巴壮一直不回来怎么办,巴贾说那我就和你女儿过完这一辈子。

他这么说,是在安抚廖,告诉他还有和他女儿白头偕老的可能性,其实他对自己的弟弟还是有信心的,认为他虽然冲动幼稚,却不是一个完全不负责任的人,不会一直让自己替他背负债务。

可是那笔债务要多久才能还清,他自己心里也没有把握。女人的青春易逝,他又何必许下那个‘耽误’别人‘未来’的承诺?

他这么做,虽然情有可原。(因为两个人原来己处在谈婚论嫁的阶段,突然提出分手,双方感情上都接受不了),但却于理不合。而且势必会至少伤害到两个女人中的一个。不管是以离婚收场的瓦妮达,还是等待成空的琵莎麦,巴贾都是应该心存愧疚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巴贾的确有对不起琵莎麦的地方。(话又说回来,一个巴掌拍不响,琵莎麦有提出分手、放弃等待的自由,巴贾是不会束缚她的。可是她并没有这么做,反而越来越死缠烂打,用承诺苦苦相逼,也就不能全怪巴贾了)

可是,就算再怎么客观地看,瓦妮达也是无辜的。

她有什么错呢?遵从父母之命,嫁了个自称喜欢自己、自己也有好感的男人。 婚后备受冷落,等弄清这场婚姻的真相,第一时间要求离婚,不惜用自己的钱来替巴贾还债。为了顾全巴贾的尊严(对于巴贾这样的军人,可是把尊严看得比性命还要重要的,他决不可能接受瓦妮达的钱),也为了替姑婆找回清白,才勉强留在玛哈莎家。

她究竟做错了什么,要被说成是小三上位?是她不该在巴贾的房间漏雨的时候收留他在自己的房间打地铺,不该给巴贾做早饭,不该给她缝床单,还是不该在他被树枝砸晕的时候找到他,照顾他,而应该让他自生自灭?

瓦妮达什么时候勾引过巴贾,什么时候在他的酒里下药了?这么无耻的事只有琵莎麦才干过吧?

巴贾和瓦妮达之间,有着纯天然的强烈吸引力,电闪雷鸣,火花四溅。但他们始终都能自我克制,以礼相待。如果瓦妮达的脸皮有琵莎麦的一半那么厚的话,恐怕就象琵莎麦自己说的那样,‘巴贾哥早就成为别人的爸爸了’吧?

谴责巴贾的人会说即使没有琵莎麦那些恶行,巴贾也会变心,而琵莎麦的不可理喻只是他为自己的变心找到的借口。

巴贾与瓦妮达之间的吸引力的确比他与琵莎麦之间的要强烈得多。可是,巴贾在提出分手的时候不是把所有的错误都归于自己吗?他并没有指琵莎麦半句啊。

如果琵莎麦能一直“高贵贤淑“下去,巴贾即使己经被瓦妮达所吸引,也会“发乎情,止乎礼”,遵守与琵莎麦之间的承诺的。

他对瓦妮达说:“不管时间过去多久,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不是己经做好了“相见不如怀念”的心理准备了吗?

巴贾在最后琵莎麦企图色诱他的时候说,如果“你从一开始就顾虑别人的感受,而不是只顾及自己的面子,我们也不会这样。”指的是他们最后分手的结局。

当自己曾经爱过的那个人被证明不过是个幻象,当感情己和真相一样千孔百疮、支离破碎,还要为了一个承诺付出自己的一生吗?

指责巴贾是负心男。瓦妮达是第三者的人,说是不是第三者也不是只看结婚证,总有个先来后到。

早就猜到有人会拿“先来后到”说事儿。如果瓦妮达不是尊重琵莎麦对巴贾所拥有的优先权尊重巴贾曾经对她许下的承诺的话,又怎会在己经深深爱上巴贾的情况下,在债务还清之后忍痛在第一时间就搬离玛哈莎家?

琵莎麦的优先权己经被她自己滥用了。当感情己经被挥霍一空,死死抓拄这个“优先权”又有何意义?

‘是不是第三者也不是只看结婚证’,对不起,法律只保障婚姻。

认为恋爱关系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能竞争,不可变心,行,那证明您具有高于常人的道德水准。

可是,对于琵莎麦那些有悖于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却认为是“再正常不过”,都是“可以理解的”,还为她喝采,认为很解气。您的道德水准又滑落到了低得不可思议的地步。

认为一旦恋爱就不可变心,哪怕在深入接触的过程中对方己经原形毕露,丑态百出。否则你就是负心男(女)。而失恋的人无论做出什么疯狂的举动,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这是多么可怕的逻辑。在那桩花季少女毁容案中,那个陶汝坤不就是因为失恋而做出疯狂的举动,将对方毁容的吗?

拿明宪宗和万贵妃说事儿,认为男人爱女人就该无条件包容她的一切,包括恶行。请问,那个明宪宗是个头脑正常的男人吗?他还没有过心理断乳期,对那个万贵妃也不是单纯的男女之爱,而是有点变态的“恋母情节”吧?

用《妻子的诱惑》来举例,说明本来人品很好的女人也会因为受到伤害而变得疯狂。

不知道是不是这些狗血的电视剧造成了如此扭曲的价值观。那个品如是因为被好朋友抢走了丈夫,而且被合谋推下大海,才会疯狂报复的。琵莎麦有受过如此待遇吗?她在开始践踏别人的花园的时候,不是还将自己“正牌女友”的位置坐得牢牢的吗?

说瓦妮达当面总是毫不示弱和琵莎麦对打,背后却总是替她辩护,“总觉得很假,也太能装了吧?”

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的“投射效应”,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证(如个性、好恶,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小偷看人,个个都是贼。心理阴暗的人,看别人也会很阴暗。

说瓦妮达其实是很能打的,却总让巴贾看到她受欺负的一面。瓦妮达什么时候在巴贾面前故作柔弱了?巴贾一向都认为她是一匹需要驯服的野马,她有必要故作柔弱吗?

瓦妮达请求巴贾带她一起去邦巴英的时候,表示自己不会惹麻烦,巴贾说:“我了解你的性格,你做不到”,说明巴贾也清楚瓦妮达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受气包。

曾经在巴贾面前故作柔弱的好象也只有琵莎麦吧?

问题是,琵莎麦每次都是跑到瓦妮达的地盘上撒野,不是她欺负瓦妮达,难道是她送上门来让瓦妮达欺负?凭什么瓦妮达就该打不还手?

瓦妮达总是在背后替琵莎麦辩护,我的理解是基于如下原因:

第一.同为女人,瓦妮达理解琵莎麦唯恐失去爱人的心情。但这并不代表赞同她的行为。(她说:“如果我的爱人突然跟别人结了婚,我也会不开心,也会想不开的。”并没有说“我也会这么做的。”),更不代表会坐以代毙。难道听任她践踏自己辛辛苦苦培植的花园,毁坏凝聚着自己和朋友的心血的裁缝店?

第二.是尊重巴贾的选择,体谅他的处境。爱人如此无礼,巴贾也会跟着难堪,也要负连带责任。巴贾的处境己经够尴尬了,他说自己生来就是替人道歉的,这话听了让人觉得辛酸。他要背负的东西太多了,不但要替弟弟收拾烂摊子,还要替母亲道歉,替爱人道歉。那边琵莎麦己经在煽风点火了,如果这边瓦妮达再噼里啪啦地数落琵莎麦一番的话,巴贾活得该有多累多难受?就象被放在火上烤一样吧?难得 他能够公平地对待自己,不偏袒母亲和爱人。善良的瓦妮达还再会给他添堵吗?

说瓦妮达是在装善良,她用得着装吗?如果她不是真的善良的话,就不会在最后巴贾己经表明心迹,琵莎麦以死相逼的情况下,忍痛放弃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把巴贾托付给琵莎麦了。

真正的善良、大度是能装得出来的吗?剧中只有一个人装过善良,那就是琵莎麦,她装着向瓦妮达道歉,和她和好。可是装也装得不象,不是在向对方示好,而是处处喧宾夺主,宣示自己对巴贾的所有权。恐怕巴贾内心深处也不相信她是真心想和瓦妮达和好。

为什么有的人在评价瓦妮达和琵莎麦的时候,道德水准的波动如此之大,有天壤之别呢?

以前在人鱼小姐吧的时候,我也曾因为这个问题而困惑过。

雅俐瑛和瓦妮达不同,她的复仇行为更具有争议性。作为喜爱雅俐瑛的观众,我们也并不认为她做得全对。为了报复自己的父亲和第三者,蓄意抢走异母妹妹的未婚夫。这么做当然于理不合。只是因为同情她凄凉的童年,贫困潦倒而又倔强不屈的成长经历,她做好了下地狱的准备,也要为自己死去的弟弟和瞎眼的妈妈讨回公道的悲壮心情,觉得其情可悯。对她的坚韧顽强,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还能成长得如此优秀,表示敬佩。同时觉得我们这些温室里长大的,没有经历过她那样的家庭剧变的孩子不能理解她的辛酸,也就没有资格对她的行为说三道四。

有人狠狠谴责雅俐瑛的复仇行为,我表示理解。道德水准高的人是无法接受这个的。

可是谴责雅俐瑛的人总该更严厉的谴责殷振燮和沈秀贞吧? 因为论因果关系,那是他们种下的恶因,这是收获的恶果,论严重程度,沈秀贞可是抢走了别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雅俐瑛只是抢走了别人的未婚夫。前者是触犯法律的。

所以无论如何也该先谴责沈秀贞和殷振燮。可是他们对殷沈却十分宽容,认为他们是出于真爱,情有可原。

如果打着真爱的旗号就可以随意践踏别人的花园,那就别怪有雅俐瑛这样被抛弃、被损害的孩子高高举起复仇之剑了。

以前对他们的道德水准忽高忽低表示困惑。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道德水准的波动,要看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

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沈秀贞、琵莎麦很相似,都是自私自利的,是完全单边主义的。所以有很强的代入感。他们在看到沈秀贞被抢走了准女婿,琵莎麦被抢走了爱人的时候,感同身受,义愤填赝。高举起道德的大棒来讨伐。

他们的逻辑是,是我的爱人就不能靠近,不能变心,否则,你就是第三者,你就是负心男(女)。

我们已经平静生活了二十年,前妻的女儿为什么还要出现,为什么要破坏我的幸福?!

如果我失恋了,那么我做出任何疯狂的举动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再正常不过的。

如果我爱上了某个人,哪怕他己经是别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也非要抢走,因为我是出于真爱,无可厚非。

在他们的字典里,‘我’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高于一切道德标准。

这样完全利己、单边主义的思维方式才是真正危险的,可怕的。

话说某些人的思维方式真的与诺夫人和琵莎麦很象。 诺夫人完全是利己主义,实用主义的,只要能拿来为我所用,哪里管它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所以,同样是她自己一手炮制的蒙塔夫人偷珠宝事件,她既可以用来侮蔑蒙塔夫人卑鄙无耻,也可以用来指责玛哈莎候爵冷酷无情。

某人也是这样。看那篇“小三成功上位记”的时候,就觉得作者是完全站在琵莎麦的立场上来侮蔑瓦妮达的。可是作者为了撇清自己,作出貌似公允的样子,顺便也讽刺了一下琵莎麦,说她和诺夫人、斑倪的智商加起来还不到一百。而且否认琵莎麦是自己的菜。

可是在另一篇贴子里,他又露出了喜欢和力挺琵莎麦的真面目。甚至还说琵莎麦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的。

那位演员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的。可是将这句话用在对本剧的琵莎麦身上,实在是对说句话的人的一种侮辱。(对不起,我不记得是哪位名人了)。

这句话的本意是让人注重内在美,认为比外在美更重要。可是剧中的琵莎麦外在尚可,内在却是一塌糊涂。如果说“可爱”就等同于幼稚、冲动的话,琵莎麦还真是够“可爱”的。

还有,剧中的琵莎麦出了问题只会抱怨别人,胸中象藏着一只火药筒。抱怨瓦妮达:“你的出现摧毁了我的梦想”;抱怨巴壮,“都是因为你,她才有机会!”;抱怨巴贾:“巴贾哥对我己经没有感情了!”诺夫人,“您让我失去了名誉,失去了地位,我现在一无所有了!”

这种论调,不是恰与吧里某篇有很多惊叹号的贴子的作者的风格很相似吗?

琵莎麦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唯独没有反省过自己,反思自己为人处事的方式是不是有问题。所以,虽然她最后傍着有钱有势的“斑倪夫人”,大有希望能将自己嫁给有钱的男人,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如果她不改变自己的思维和处事方式的话,很难获得真正的好男人的青睐,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是我在百度的“一诺倾情”吧发的贴子,因为贴吧不能修改,所以把整理、修改后的贴子发在这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89581.html

更多阅读

『时畔听暖』听陈瑞的歌:鱼和水的故事_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我不是鱼,你也不是水。你能看见我寂寞的眼泪吗?----鱼水情深:《鱼和水的故事》我喜欢在博客经常变换着听歌,在我的收藏夹里收藏着很多好听的歌曲

『伊朗』街道上漂亮的新潮女孩 来自伊朗叫月亮的女孩

孙涛『伊朗』街道上漂亮的新潮女孩   (2012-02-02 21:35:52)我们很少有人知道伊朗是一个美丽的国度。伊朗人以好客和美丽的清真寺而闻名世界。让我们一起探索伊朗,来了它解丰富的文化和传统。街道上漂亮的新潮女孩伊朗人。你尽管用

声明:《『倾情一诺』瓦妮达的胜利之天时、地利、人和,代驳某些人的论调 一诺倾情》为网友看清我再爱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