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交响曲》中的杂音 列宁格勒交响曲下载

《列宁格勒交响曲》中的杂音

王童

1941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困,因为没有像《莫斯科保卫战》与《决战斯大林格勒》及《兵临城下》这样的战争巨片来反映,人们的记忆也许有些淡漠了。但实际上,展现列宁格勒保卫战的战争片,前苏联也拍过两部,由于艺术效果平平,人们能在记忆深处奏响的还是那首著名的《列宁格勒交响曲》。

《列宁格勒交响曲》也称为《第七交响曲》。是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遭围困的艰难时刻创作的。

在列宁格勒战役开始之前,希特勒曾有过这样的狂言:必须把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夷为平地,使之变成无居民城市。就是投降也不接受。

《列宁格勒交响曲》中的杂音 列宁格勒交响曲下载

于是,德军的钳型攻势就将列宁格勒团团围困了起来。1941年7月,德第一军完好无损地攻占了楚多沃的铁路和公路桥。八天之后,列宁格勒最后一条铁路被切断了。德第16集团军开始从东面夹击列宁格勒。又于8月25日夺取了柳班,8月29日占领了托斯诺,8月30日抵达涅瓦河,9月1日,苏军退至凯克斯霍尔姆维堡以东30—40公里一线。9月8日,德军经过激战冲过姆加车站,进抵拉多加湖南岸,夺得什利谢尔堡,从陆上钳制住了列宁格勒。自此,列宁格勒陷入德军的三面夹击,由于德军的空袭炸毁了市内唯一的食品仓库与供暖设施,使得列宁格勒的居民处在了饥寒交迫的境地,每天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这时,守卫列宁格勒的西北方面军司令员伏罗希洛夫与军事委员会委日丹诺夫慌了神。他们在喊出:在列宁格勒大门口,用我们的胸膛阻挡敌人前进的道路的同时,准备炸毁城市基础设施,与敌同归于尽。在接任的朱可夫力挽狂澜后,局面才有所改观,并最终打破了封锁。

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列宁格勒交响曲》,正是在这国步艰难时刻创作出来的。这首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形象地勾画出了战争的音乐形态:第一乐章,中庸的稍快板-C大调-4/4拍。首先呈示出“人(梦)的主题”(C大调-G大调,配器较少),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第二乐章,稍快的中板与小快板-b角调式-4/4拍,三段体诙谐曲乐章。作曲家曾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第三乐章,慢板至最缓板-D大调-3/4拍。体现了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挚爱。”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转中板。紧张的节奏随之而来。几次艰苦的斗争(机枪扫射、冲出氯气范围、骏马奔腾)后,出现了缓慢的主题,表示为躲避德军进攻而匍匐前进。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终乐章在于表现“报仇血痕、为胜利而英勇拼搏”。在缓慢的铺陈叙述后,乐队逐渐增大音量。最后,第一乐章“人(梦)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C大调),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可以说,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梦的主题,正是从这一刻美梦成真的。

当时,这首乐曲创作完,好不容拼凑起了一支七零八落的交响乐团进行了演奏,并通过无线电向全世界进行了转播。由此,这乐曲成了鼓舞世界反法西阵线的最强音符。据说,当时被饥饿折磨的交响乐团团员们,有的在演奏完当场就晕了过。但这首乐曲却随着电波传遍二战战场内外。肖斯塔科维奇的名字也随着音符,响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列宁格勒交响乐》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对苏联军民士气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斯大林将它宣传为反法西斯的颂歌,并得到了盟国的好评。1942年7月19日,数百万美国人在电台里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激昂的音乐,。特别是美国《时代》杂志将作曲家身着消防制服、头戴消防帽的照片登上了封面——在他留守列宁格勒的日子里,他还是一个称职的民兵更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战时英雄。《列宁格勒交响乐》同列宁格勒这座英雄的城市一样,成了战时不屈的象征。

然而,在斯大林去世的若干年后,肖斯塔科维奇在口述的《回忆录》里却令人匪夷所思地说,这首著名的交响乐不是写反抗希特勒法西斯军队的,而是隐含反斯大林政治迫害及大清洗现状的。这就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肖斯塔科维奇何以要这么说呢?他的这本《回忆录》是他的学生所罗门.伏尔科夫1976年带到西方发表的。众所周知,那一年,苏联早已解冻日久,对斯大林罪行的批判也拨云见日、斗转星移多年。而且,谁都知道肖斯塔科维奇在斯大林时代被称为御用作曲家之一,他在那时期创作的众多作品,一半都是为政治服务的,熟悉苏联音乐的人也许还能记起《攻克柏林》《牛牝》《伟大的公民》《马克辛三部曲》《丹娘》《青年近卫军》这些影片的配乐及插曲。客观地说,有时为政治服务的乐曲并非就那么不堪入耳。如中国大跃进中产生的小提协奏曲《粱祝》及后来的舞剧《红色娘子军》就是个例子,而肖斯塔科维《第五交响曲》中《革命》一阙乐章今天我们听上去仍然热血沸腾。因为音乐毕竟是一种特殊沟通人类心灵深处的语言,同时它还蕴涵着激情与浪漫。革命年代恰好不缺乏这些,这也就自然给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换句话来说,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也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启迪。虽然拿破仑从理想中消失了,但英雄的旋律却永存!

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当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结束时,英国议会曾在白金汉宫,在外交大臣指挥下,全场起立高唱《国际歌》,与此同时还升起一面硕大的苏联国旗,以示庆祝与景仰。这也就印证了丘吉尔合纵联横,同仇敌忾的信念。他们通常视为布尔什维克敌人的《国际歌》此刻已成了人类正义共通的语言

不可否认,在肖斯塔科维奇的朋友图哈切夫与梅耶霍德被镇压处决后,他本人不可避免地也受到一定的创伤,其作品反映出悲观伤感的情绪在所难免。“等待枪决是一个折磨了我一辈子的主题。”晚年的肖斯塔科维奇曾这样表述自已的心迹。1934年,肖斯塔科维奇29岁,已经发表了一系列重要作品,是苏联音乐界的重量极作曲家。这一年,他的歌剧《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在列宁格勒举行首演,好评如潮,不久开始在欧美各国公演。这种殊荣是绝无仅有的,他显然已成了苏联音乐界首屈一指的人物。

但这部红极一时的歌剧,却惹恼了斯大林,他观看了该剧在莫斯科的首演,第一幕还没结束便愤然离场。1月28日,一篇题为《不是音乐是混乱》的文章出现在《真理报》上,对这部歌剧及其作者进行了劈头盖脸的抨击,所有人都知道这篇未署名文章的授意者是谁。风潇雨晦,社会的风向标来了个180度的转测。各大报纸和那些本就有嫉妒心的乐评人,纷纷开始口诛笔伐起来,而且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对音乐内容本就一知半解的各省的工人与农民,竟会聚集在广场上同声抗议,肖斯塔科维奇一夜之间也变成了“人民的敌人”。

肖斯塔科维奇是在外省巡回表演的路上读到这篇文章的,他处在了包羞忍耻的境地。不久他更创巨痛深地发现,昨日还对他笑脸相迎,赞不绝口的朋友们,却翻云覆雨地要把他投入到狂风暴雨中,雷鸣闪电里他对友人格里克曼说:“如果有一天,我的双手被砍断,我还可以用牙齿咬住笔继续谱写音乐。”

而恰在这一年,苏联的大清洗进入高潮,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被处决或莫名其妙地失踪,国旗上的镰刀斧头,成了死神的蓑衣。他意识到自己在劫难逃,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收拾起一只手提箱,静静的呆在家中,等着某个夜晚克格勃将他带走。他后来描述当时的心情:“我怀着一种有罪的感觉坐着,而事实上我没有犯任何罪。”这是当年苏联受迫害知识界普遍的一个现实写照,天才的戏剧家梅耶霍德便是如此消失的。

但肖斯塔科维奇最终幸免于难,斯大林没有将他投入监狱,这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对他的统治是种有益的装饰。斯大林喜欢把一个人与死神面对面地放到一起,然后让这个人按着自己的旋律跳舞。就如同战时他把莫洛托夫的妻子抓起来,让莫洛托夫继续当外交部长一样。肖斯塔科维奇最终他选择了屈服,公开做了检讨。一年后,作为赎罪,他完成了《第五交响乐》,将它献给斯大林。这部作品为他赢回了一度失去的声誉,令他正式成为苏联音乐界的第一人。

可以说,肖斯塔科维奇从此一路平步青云,他除担任了苏联作曲家协会主席,乐曲创作上也颇丰,他一生共作了交响乐15部、弦乐四重奏15部、协奏曲6部、钢琴曲48首、室内乐5曲、歌剧2部以及众多的电影配乐。可以说,他的创作数量是惊人的,其质量也完全可同历朝历代的作曲家相媲美。尽管肖斯塔科维奇说:“我的交响乐多数是墓碑……。”但人们仍从他的乐曲中听出了欢欣与光明的颂诗。其实,肖斯塔科维奇大可不必把“阳光照耀祖国”一类的音乐统统视为言不由衷的违心之作。因任何一个不公正年代都有会有一两首伟大的颂歌。更何况像苏联这样保卫了莫斯科攻克了柏林、让加加林飞上宇宙的强国。由此,我们相信,肖斯塔科维奇言《列宁格勒交响曲》是控诉斯大林政治迫害的时代,纯粹是为自已开脱。因他同马雅可夫斯基一度被西方媒体称为斯大林最大的两个御用文人。肖斯塔科维奇为了洗刷这一辱名,便将那些命题之作一古脑的都变成了“控诉”---从棺材里逃出去”的计划逐渐形成,他决定秘密口述一部回忆录,将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历史告诉大众,从而纠正那个“令人心碎的奴颜卑膝的形象”。在伏尔科夫完成写作后,他通读了全书,并逐章签名确认,同意在他死后将书稿送西方出版。这一举动,似乎也是故作悲情的做秀。因那时苏联的高压政策己消失若干岁月,就是在国内出版也犯不上什么大忌。《回忆录》中又没批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这些执政者,有什么非要煞费苦心、移船就岸呢?我承认,肖斯塔科维奇像历来那些在逆乱错位政治运动中,矛盾重重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一样,有些迷茫。他的创作也不会不反映出这一点。有歌颂也有反抗和控诉。何况音乐不像政治报告,人人都能听出弦外之音。肖斯塔科维对《列宁格勒交响曲》的解释,常使我想起意大利著名作家莫拉维亚,有幸的是20多年前笔者竟阴错阳差地采访过他。当时,这个曾任国际笔会主席的作家,因有人指责他在二战时同莫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过从甚密,诺贝尔文学奖便未能授与他。在我采访时提出他小说中常有“人生如梦”的感觉为何?他不加思索地就答说是法西主义造成的。这种看似毫不搭界的解释,也不难看出他欲要摘开同莫索里尼的联系,名在批法西斯,实在为自已开脱。只是他讲给我们这些大多都不谙此道的隔代中国人也是有些不知所以然。

肖斯塔科维奇对《列宁格勒交响曲》事后诸葛亮式的分析,也表露出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二战中苏联政府动员艺术界“为祖国而战”,由此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品,包括《神圣的战争》等。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部交响曲就是在这种背景产生的。他曾表示:“此曲是战斗的诗篇,是坚强的民族精神之赞歌。”应是没错的。试想,在德军兵临城下时,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时,作曲家还隐晦想到的是斯大林政治迫害,岂不是也有点天悬地隔、不着边际了。乐曲中两个声部鲜明的主题不停地交互出现,已把战争的轮廓勾画得很明确。代表“俄罗斯良心”的肖斯塔科维奇时过境迁是不是又陷入另一个自我忏悔的误区---必要把一切都戴上政治迫害的帽子。只是他忘了《列宁格勒交响曲》不是属于斯大林的,而是属于全人类反抗侵略、爱好和平的人们了。

原文发表于《都市》收入2011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89345.html

更多阅读

缥缈孤鸿影痴情小儿郎——评《火帅》中的潘少春上 潘少春

缥缈孤鸿影 痴情小儿郎——评《火帅》中的潘少春(上)(一)一直到第九集,少春的出场都很少,令我可以放心地在二倍快进状态下研读字幕,看一出哑剧。记得有冰迷曾经说过实在受不了《火帅》中七大姑八大婆的聒噪,恨不能冲进电视里给她们每个人的

《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真的是贾宝玉吗? 贾宝玉 神瑛侍者

《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真的是贾宝玉吗?多年以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前世一直是团大疑云,一直未能取得确切的看法,神瑛侍者?顽石?还是都是?他们又是什么关系?其实主要原因是未能破解《红楼梦》的大谜底,这当然是因为曹公手法的高超所致

声明:《《列宁格勒交响曲》中的杂音 列宁格勒交响曲下载》为网友孤浊一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