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闺怨诗宫怨诗鉴赏学案 高考真题闺怨诗鉴赏

原文地址:闺怨诗宫怨诗鉴赏学案作者:2175011953

闺怨诗宫怨诗鉴赏学案

学习目标:⒈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

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

⒊试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分析形象、把握情感

课前预习

【概念解说】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主要类别】

1、闺怨诗。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另外,则写那些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宝奁暗暗消退。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宫怨诗。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4、商妇怨诗。“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金钗”本是女子妆扮首饰,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神卜卦的金钱一般来抛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5、少女闺怨诗。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风格特色】浓重的感伤情调、细腻的心理描写、言浅意深的艺术风格

(一)浓重的感伤色调。唐代的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这由古代女性在封建宗法制度下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所决定,也为两类诗的主题(即“怨”)所决定,周汉魏晋南北朝以来民歌中的宫怨诗和闺怨诗已然构成一种感伤的传统色调;文人所作,则无论是宫怨诗的悲叹“君恩无常”和“妾身薄命”,还是闺怨诗的抱憾色衰爱弛或夫妻分离,其感伤色调亦极为明显。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诗经·氓》),比喻爱情的兴衰;

“家寄征河岸,征人几岁游。不如潮水信,日日到沙头”(张仲素《春江曲二首》其一),与李益《江南曲》一样以潮水有信反衬人归无期;

“春来却羡庭花落,得逐晴风出禁墙”(郑谷《长门怨二首》其一),以庭花可出禁墙反衬宫女身遭幽闭。

还有一种比兴,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之日“托志帷房”。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所以这种手法为“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而这些作品较一般宫怨诗和闺怨诗显然又多一层曲折。如白居易元和初年在皇帝身边作了几年谏官,由于犯颜直谏,被皇帝逐渐疏远,于是作《太行路)),诗中以“妾颜未改君心改”自比,痛陈“人生莫做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四)在上述特点的基础上,又构成了两类诗“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浅”是指它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说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例如沈德潜评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又譬如,两类诗一般不重使用典故,即或使用,亦皆避生就熟,无非阿娇、班姬、昭君、卓文君、望夫石、牛郎织女之类,一看便知;然又往往能化熟为生:或者“夺胎换骨”,或者做“翻案文章”,意境便觉深婉。

【题材分类】:

在传统的思妇闺情题材中,又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抒发别离苦情的。五代词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堪为这方面的代表: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开篇“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所用的名词及术语,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菡萏”就是“荷花”,也称“莲花”,后两个称呼浅近通俗,而“菡萏”则有一种庄严之感。“翠叶”也即“荷叶”,而“翠叶”之“翠”字,则既有翠色之意,又可使人联想到翡翠及翠玉等珍贵之名物,也同样传达出了一种珍美之感。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消”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以“残”字,词人对如此珍贵芬芳之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尽在不言中了。若改为“荷叶香销荷叶残”,虽意义相近,音律尽合,但感受却已全非了。

过片两句,写得尤为哀切动人。“细雨梦回鸡塞远”指思妇在梦中梦见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则远在鸡塞之外。至于梦中之相见,是梦中之思妇远到鸡塞去晤见征人,还是鸡塞之征人返回家中来晤见思妇,则梦境迷茫,不可确指,也不必确指的。“细雨”二字,雨声既足以惊梦,梦回独处时,雨声更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其下句以“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寞之中,所以必将上下两句合看,方能体会此“细雨梦回”、“玉笙吹彻”之苦想与深情。这二句情意虽极悲苦,其渲染的意境、其文字与形象却极为优美。

第二是描写美人迟暮的,其对人物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感受捕捉相当细腻,文字往往也极为精美。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很有代表性: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的上片写闺中女子春眠懒起,意绪慵迟的情景。起句将眉喻为山,初见文心。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次句写懒起女子的睡态,从行云流动设喻,生动地传写出鬓发轻笼拂扬之状。一个“度”字使鬓发有了飞动感受;一个“欲”字又赋人的鬓发以人的情感;而“香腮雪”三字,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整句活画出一幅女子未醒的娇慵神态。三四两句写她梳妆打扮的情景。这女子懒懒地起床,姿态娇慵,无精打采。然后慢吞吞地洗梳、画眉、弄妆。这里“懒”、“弄”、“迟”三字,富有表现力地描摹了她的情态,不言自喻地刻画了她的心情。

下片描写女主人公梳洗后照镜、着衣的情景。前两句写她梳洗打扮后,再用前后镜仔细照容,人脸与插戴的鲜花交相辉映,脸如花,花映脸,花容月貌,相互辉映。结拍两句,写女子穿上成双成对的金鹧鸪的罗襦。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行文至此,温庭筠以自己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第三是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李商隐在《嫦娥》中这样写道: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偷悔灵药式”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人生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世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承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蓄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闺怨诗的内容】

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从其内容上讲,主要包括下面几类。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以前,一心要丈夫早点博取功名,一个人在深闺还感觉不到丈夫不在身边的愁闷。可现在登上楼头不经意地看到,路边的杨柳树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自然田野里也少不了成双成对的踏青人,而自己身边却无人陪伴。这就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李商隐的《为有》一诗:“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首句先说人和环境均佳,人为无限娇女,环境有云屏相围,可以说青春美貌富贵荣华均已具备。次句又继之说居地和气候皆好,即身在京都,且适逢冬寒去尽。照理说在这样十全十美的条件下,这对夫妇应能尽情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然而却不能,却要“怕春宵”。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后两句以“无端”这种带嗔怨、不满口吻的词语为导语,引出了原因。原来是因为丈夫须早起上朝,这样作妻子的就不能同丈夫同拥香衾,共享好梦,这岂不要恼杀人也么?丈夫一去,这金碧辉煌的屏风摆在那里还有什么意思?住在繁华的京城里又怎么样?春暖花开的美景带给人的恐怕更多的是烦闷,丈夫纵然能佩得金龟袋,地位显赫一时,可现在人去楼空,让妻子独居于此又有什么意思?所以有了第四句“辜负香衾”四字,前三句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均形同虚设一般,真的要让这女子气不打一处来,所以要概叹这种事太“无端”,太没来由,太让人提不起精神来了。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生动地写出了一位妙龄少妇的思夫心情。黄莺在古诗中是可爱之物,声音清脆动听。可这位女子却听得心烦火起,竟要将它赶走,岂不令人奇怪?原来是因为这只黄莺鸟光顾自己没完没了地鸣唱,只懂得卖弄自己清脆的喉咙,而全不理会屋里的女子正在午睡之中,并且还正做着好梦,梦中她来到辽西,正同远征中的丈夫相会呢!这只黄莺鸟真是太不知趣了竟然吵醒了女主人公,惊破了她日夜以求的美梦,将她从与丈夫相聚的甜蜜的美梦中拉回到孤身独处的严酷现实里,岂不要恼杀了她吗?所以,她要“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诗一开头,首联叙事,交代地点、背景与事件,揭示造成家庭悲剧的原因是连年的边塞战争。指出了少妇闺怨的原因,也寓有讽刺的深意,因为使少妇和征夫远隔两地,只能望月相思,就是由于“频年不解兵”,战事未能早日结束的缘故。所以接着的三四两句,以无限哀怨的声调,通过月光的流照,抒发了两地的相思的苦情:“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这里,照在闺中的应是团圆之月,于今照在边地军营之中,倒成了离别的象征。正因为这样,五六两句才着重写了两地相思之情:“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这两句是互文见义的,意思是说,少妇在闺中年年盼啊,夜夜想;良人在边地也是夜夜想啊,年年盼。虽然关山远隔,但彼此思念的情意是一样的。然而,要到什么时候,这两地相思才能变为一处欢聚呢?边将无能,恐怕这相思是无望的吧。“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是丈夫同时也是妻子的渴望。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儿行千里母担忧”。丈夫在外,在家的妻子何尝不担忧、牵挂呢?唐代王驾之妻陈玉兰的《寄夫》:“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写的是一位女子不顾西风吹在自己身上的寒冷,却对丈夫体贴入微,问寒问暖,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少妇的焦虑。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战争频繁而残酷,驻守边地的成千上万的将士在沙场英勇牺牲,使得他们的妻子独守空闺,寂寞终身。陈陶《陇西行》用沉痛的笔墨描绘了这一情形:“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闺中妻子不知征人已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还在梦境中盼他早日回来团聚。元代姚遂的《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问,妾身千万难。”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转载]闺怨诗宫怨诗鉴赏学案 高考真题闺怨诗鉴赏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的为最突出。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和役使的需要,把大批的民间美貌女子掳人宫中。这些宫女在深宫里被高墙深院锁着,一待就是一辈子;除非特殊的原因可以被放出宫,不然就只能老死于这寂寞冷清的皇宫里。一部分宫女进宫后,连皇上的面也没见过。她们的痛苦、怨言可以想见。杜荀鹤在他的《春宫怨》里就描写了这样的一位宫女:“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诗的首联,寥寥十个字,生动地表现了宫女希望恃貌取宠而结果却幽闭深宫的怨愤情绪。她正在后悔不迭啊,原以为自己长得漂亮,进宫可以获宠的,哪晓得于今竟过着这样清冷寂寞的生活,真是误人青春啊。所以对着镜子,也无心去梳妆打扮了。是真的怨恨自己长得漂亮吗?不是,而是怨恨那有眼无珠,不识美丑的皇帝,这一句真是石破天惊之语!第二联说:既然不能以容貌取悦于君王,哪还要去修饰什么仪容呢?而第三联,则对春天悦耳的鸟鸣、浓密的花影进行描绘,既起到了春怨的点题作用,更重要的,是把宫女的幽怨和这美好的春光进行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宫女的寂寞和凄凉。鸟儿是这样的欢欣,花儿是这样的盛开,而宫中美女呢,竟是如此的哀怨和忧伤,这该是怎样的不幸和不平啊!尾联,以过去对比现在,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愁苦。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几个玄宗天宝年间进宫的老宫人,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她们被禁锢在古行宫中,红颜憔悴,成日价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学习过程

归纳闺怨宫怨诗表现的思想感情

⒈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⒍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高考试题】

(20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②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③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实战演练】

⒈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苏扬州中学2012高三模拟考试)

西宫春怨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昭阳,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⑴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么作用?(4分)

⑵请结合全诗,评析诗中的人物形象。(4分)

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苏州市第三中学2011第一学期测试卷)

点绛唇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4分)

(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箇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4分)

⒊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盐城市2012届高三六所名校联考)

宫词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⑴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⑵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闺思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施肩吾

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

(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通州区2011届高三查漏补缺专项检测)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⑴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⑵“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2分)

⑶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⒍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12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十)

寄夫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1)全诗四句的写法有一个共同之处:每句都包含两层相对或相关的意思。请具体分析诗的第二句。(4分)

(2)这首诗是如何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表现主题的?请具体分析。(4分)

⒎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⒏(蚌埠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2)“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

⒐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怨歌行明•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长”和“寒”加以分析。(4分)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的不同。(4分)

【实战演练】参考答案

⒈⑴点明时间和地点,写宁静的春宫夜深,花香袭人,本为乐景,在此以反衬宫中人的怨情。

⑵诗中写的是一位幽闭深宫的少女,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她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在宫中花香月色无边的春夜,她百无聊赖地卷珠帘斜抱琴瑟,凝望昭阳宫,写出了幽闭深宫的深深怨情。

⒉(1)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

(2)情的角度: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思念之情),故情胜。

词的角度:示例1——上片写春去花落,下片言人去不归,中间以一“雨”字联结,“愁”字贯穿其中,结构严谨;示例2——“一寸愁千缕”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遍”“断”两个字极尽炼字的巧妙,表现了重压在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答出任一点,得2分。也可选取其他字词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⒊。⑴“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⑵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⒋。(1)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对具体内容的阐释各得1分,“感情”分析2分)

(2)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2分)以对卖卜人的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之切。(2分)

⒌⑴伤春暮、怀人。(2分)“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2分)

⑵主要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一寸”和“千万”对比,“一寸”和“千万”同时又是夸张。(2分)

⑶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的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3分)而“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1分)(如答“不同意”也要扣住“内容”“情感”“手法”三个方面分析)

⒍(1)“西风吹妾――妾忧夫”,秋风吹到少妇身上,照理说应该引起她自己的寒冷的感觉,但诗句写完“西风吹妾”一层意思后,接下去不写少妇自己的寒冷感觉,而是直接写心理活动“妾忧夫”。前后两层意思中有一个小小的跳跃或转折,恰如其分表现出少妇对丈夫体贴入微的心情,十分逼真。

(2)通过主人公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心理独白,从念夫到忧夫,到寄衣后的悬念,生动地表现了她的内心世界。

⒎(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1分),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2)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1分)。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2分)

⒏(1)照应诗题;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2)①承前启后。(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

②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年女子”)。

③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⒐(1)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长夜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报冷。“长”字既表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的寒意。(答对“氛围”得2分,“长”和“寒”分析各占1分)

(2)谢诗中的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是朝秦暮楚、薄情寡义、用情不专的象征;吕词中的明月“只有相随无别离”,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照着相思的人,永远陪伴着她,永远不分开。(两点各2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89294.html

更多阅读

高中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点击答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默写三首诗,积累文言知识2.鉴赏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关于《秋兴》组诗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

转载 实例分析天人合一:闽南建筑风水学

原文地址:实例分析天人合一:闽南建筑风水学作者:风水学院实例分析天人合一:闽南建筑风水学闽南古厝的照壁古民居的窗古大厝的排水设计传统古厝大门古厝天井的作用,在于采光和通风。

转载 采莲诗赠友看朱成碧——南华帝子 采莲诗

原文地址:采莲诗赠友看朱成碧——南华帝子作者:梁冬余虽生北地,却最喜莲花,于古诗中尤爱西洲,莫愁诸曲,后于偶然间见碰壁先生采莲诗于网上,读之口齿噙香,遂爱不释手,时有兴会,便提笔续貂,然诗乃不可有二之物,纵有同感,亦是效颦,若再发出,痕近于窃。

声明:《转载 闺怨诗宫怨诗鉴赏学案 高考真题闺怨诗鉴赏》为网友森里伊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