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正红门,只见两侧古松下,一条南北向笔直的石铺甬道,正中与“神门”相连的甬道叫“神道”。
神道两侧由南向北依次伫立着两排“石像生”。在石象生两端分别还伫立有四座华表。这是西南端的华表。
这是东南端的华表。石望柱上各坐石吼一只。相传吼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让其守灵。
这是西北端的华表。正红门里的石望柱与外面的两个石望柱相比差别很大。陵园里的四个石望柱,均为通体精致浮雕。
这是东北端的华表。可见四个华表中,其中三个底座的神兽被破坏了。
华表也叫“擎天柱”、“望柱”,建于顺治七年(1650),其底座为三层莲花座,柱体为八角形,通体为浮雕云纹龙蟠柱,顶部横插云板,上面刻有“日”、“月”,顶部称为“天盘”,有坐吼一只,形状似犬非犬,身有鳞甲,长尾与鬓发相连。此兽凶猛异常,所以刻在石柱上让它守陵。华表,明代开始被用在陵寝,清代尤为盛行。
神道两侧的石像生坐狮。陵墓前设石像生是盛行于汉代,以后历代都有,是陵墓的装饰性建筑,以显示陵墓的威严,是墓主身份、地位、权势的象征。这些勇猛彪悍的石兽及驯服地守护在陵墓,无疑会增强陵墓的威严和神秘之感。
石狮子爪下两只可爱的小小狮子被雕刻的惟妙惟肖。
石像生卧骆驼。这些护卫者皇陵的“石像生”,分别伫立在神道的东西两侧。依次是卧骆驼、立马、坐虎、坐狮、。石像生均为大理石须弥式基座,座上雕有花纹,上面雕有“锦袱”,四角各坠古钱一枚。
石像生立马。据说石马是仿当年努尔哈赤乘坐的蒙古马形象雕成的。石像生设置于顺治七年(1650年),清代对石像生的设置有明确严格的规定。二、三品官员准立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四、五品官员准立石马、石虎各一对。六品官员以下者则一律禁立石兽,违者定依法处。
这只石像生坐虎,貌似像个孤独的大猫,对望着对边伫立的母虎石像生。设置石兽目地是除邪恶,驱鬼怪。《封氏闻见记》记载:“墓上树柏、路头狮虎、魍象俱之”。故墓前立狮虎,陵区种松柏。
石像生母虎。
忽然发现,母虎爪间只剩下一对可怜的小爪子。小老虎不翼而飞了。
“神道”和“神门”一样,有极其严格的使用规定,除抬祭品的官员可以通过外,其他人一律严禁行走,违者受法律惩处。特别是靠近碑亭附近的神道,有“横走罚、竖走杀,马过砍蹄”的规矩。中间的“神道”,南起正红门,北至隆恩殿后,全长556米。
据资料说福陵有下马碑六座,正红门前2个,东、西红门外各一个,正红门前东、西两侧的石造牌楼,也具有下马碑的作用。我在东陵公园拍摄到了两个石牌坊,下马碑只拍到陵园外东门对面一个下马碑和正红门里面东侧的下马碑。至于正红门外的下马碑没有找到。下次去再仔细找找。
有博友问道,清福陵为什么没有石人石像生,也许是那个时候清初陵寝规制还不完善。关外三陵:清福陵、清昭陵、清永陵都没有石人石像生。
还有这些石像生的石材,主要产地在辽阳、铁岭和北京。
在此感谢博友“关外三陵”提供的很多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