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名人录15汪氏宗亲网 _汪明铭 汪氏宗亲网

陇右义武汪氏传记:汪良臣陇右义武汪氏传记:汪良臣

良臣,年十六七即从兄德臣出征,每战辄当前锋,以功擢裨帅,兼便宜都府参
议。癸丑岁,以德臣荐,为巩昌帅,领所部兵屯田白水,蜀边寨不敢复出钞略。宪
宗亲征,军至六盘,良臣还巩昌,供亿所须,事集而民不扰,诏权便宜总帅府事。
良臣奏:“愿与兄德臣效力定四川。”帝曰:“行军馈饷,所系不轻,汝任其责,
自可立功。”良臣既奉命,治桥梁,平道路,营舟车,水陆无壅,储积充牣。有旨
赐黄金、弓矢,旌其能。

世祖即位,阿蓝台兒、浑都海逆命,劫六盘府库,西垂骚动,诏良臣讨之。兵
至山丹,置营,按兵不战者凡二月。俄大举至耀碑谷,两军相当,良臣慷慨誓诸将
曰:“今日之事,系国安危,胜则富贵可保,败则身戮家亡。苟能用命,纵死行间,
不失忠孝之名。”众闻,踊跃而前。会大风扬沙,昼晦,良臣手刃数十人,贼势沮,
众军乘胜捣之,贼大溃,获阿蓝台兒、浑都海,杀之,西鄙辑宁。捷闻,赐金虎符,
权便宜都总帅。

中统二年,火里叛,复讨平之。入觐,赐燕,屡称其功,良臣拜谢曰:“臣奉
诸王成算,何功之有!”世祖嘉其能让,复赐金鞍、甲胄、弓矢,转同佥巩昌路便
宜都总帅。宋将昝万寿帅战船二百,溯江而上,欲掩青居。良臣伏甲数十艘其后,
身先逆战,万寿败走,伏发,几获之。三年,授阆蓬广安顺庆等路征南 都元帅。良
臣以钓鱼山险绝,不可攻,奏请就近地筑城曰武胜,以扼其往来。四年春,良臣攻
重庆,命元帅康土秃先驱,与宋将硃礻异孙兵交,良臣塞其归路,引兵横击之,断
敌兵为二,敌败走趋城,不得入,尽杀之。

至元六年,授东川副统军。八年,兄子惟正请于朝,谓良臣久劳戎行,乞身代
之。九年,复授良臣昭勇大将军、巩昌等二十四处便宜都总帅,兼本路诸军奥鲁总
管。明年,召入,帝曰:“成都被兵久,须卿安集之。”授镇国上将军、枢密副使、
西川行枢密院事,蜀人安之。十一年,进攻嘉定,昝万寿坚守不出,良臣度有伏兵,
大搜山谷,果得而杀之,进垒薄城。万寿悉军出战,大破之,伏尸蔽江。万寿乞降,
良臣奏免其死,居民按堵。良臣统兵顺流而下,紫云、泸、叙相继款附。还围重庆。

十三年,宋涪州安抚杨立帅兵救重庆者再,良臣皆败走之。宋安抚张珏遣将乘
虚袭据泸州,良臣还军平之,复攻重庆。十五年春,张珏悉众鏖战,良臣奋击,大
破之,身中四矢。明日,督战益急。珏所部赵安开门纳降,珏潜遁。良臣禁俘琼,
发粟赈饥,民大悦。四川悉平。捷闻,世祖喜甚,召良臣入觐,授资善大夫、中书
左丞、行四川中书省事,赐白貂裘。良臣陈治蜀十五事,世祖喜纳。良臣至成都,
以蜀疮痍之余,极意循抚。行省罢,改授安西王相,不赴。十八年夏,疾卒,年五
十一。赠仪同三司,谥忠惠。加赠推诚保德宣力功臣、仪同三司、陕西等处行中书
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梁国公。子七人:惟勤,云南诸路行省平章政事;惟简,
保宁万户;惟某,同知屯田总管府事;惟永,征西都元帅;惟恭,阶州同知;惟仁,
人匠总管达鲁花赤;惟新,汉军千户。
# posted by清风斋主人@2004-11-12 11:20评论(0)

 2004年11月12日 星期五(Friday) 阴
 
陇右义武汪氏传记:汪世显陇右义武汪氏传记:汪世显

汪世显,字仲明,巩昌盐川人。系出旺古族。仕金,屡立战功,官至镇远军节
度使,巩昌便宜总帅。金平,郡县望风款附,世显独城守,及皇子阔端驻兵城下,
始率众降。皇子曰:吾征四方,所至皆下,汝独固守,何也?”对曰:“臣不敢背
主失节耳。”又问曰:“金亡已久,汝不降,果谁为耶?”对曰:“大军迭至,莫
知适从,惟殿下仁武不杀,窃意必能保全阖城军民,是以降也。”皇子大悦,承制
锡世显章服,官从其旧。即从南征,断嘉陵,捣大安。田、杨诸蛮结阵迎敌,世显
以轻骑驰挠之。宋曹将军潜兵相为掎角,世显单骑突之,杀数十人。黎明,大军四
合,杀其主将,入武信,遂进逼资、普。军葭萌,宋将依山为栅,世显以数骑往夺
之,乘胜定资州,略嘉定、峨眉。进次开州。时方泥潦,由间道攀缘以达。宋军屯
万 州南岸,世显即水北造船以疑之,夜从上游鼓革舟袭破之,宋师大扰。追奔至夔
峡,过巫山,与宋援军遇,斩首三千余级。明年,师还攻重庆,会大暑,乃罢归。
觐太宗,锡金符,易其名曰中山,且历数其功,世显拜谢曰:“此皆圣明福德所致,
臣何预焉!”

辛丑,蜀帅陈隆之贻书请战,声言有众百万,皇子集诸将议之,咸谓隆之可生
擒也。世显曰:”顾临敌何如,无庸夸辞为!”军薄成都,隆之战屡却,坚壁不出。
其部曲田显约夜降,隆之觉之,世显曰:“事急矣!”亟梯城入救显,得与从者七
十余人出。获隆之,斩之。世显复简精锐五百人捣汉州,州兵三千出战,城闭,尽
没。三日,大军薄其城,又三日,克之。癸卯春,皇子第功,承制拜便宜总帅,秦、
巩等二十余州事皆听裁决,赐虎符、锦衣、玉带。世显先已遘疾,至是加剧,皇子
遣疗,络绎往医,竟不起,年四十九。中统三年,论功追封陇西公,谥义武。延祐
七年,加封陇右王。子七人:忠臣,巩昌便宜副总帅;次德臣;次直臣,巩昌中路
都总领,殁于王事;次良臣;次翰臣,奥鲁兵马都元帅;佐臣,巩昌左翼都总领,
殁于王事;清臣,四川行枢密院副使。
# postedby清风斋主人@2004-11-12 11:19评论(0)

 2004年11月12日 星期五(Friday) 晴
 
陇右义武汪氏传记:汪德臣陇右义武汪氏传记:汪德臣


德臣,赐名田哥,字舜辅。年十四,侍太子游猎,矢无虚发。袭爵巩昌等二十
四路便宜都总帅,从征蜀,将前军出忠、涪,所向克获。进攻运山,率麾下先。所
乘马中飞石死,步战,拔外城。宋将余玠攻汉中,德臣驰赴之,玠闻,遁去。宪宗
素闻其名,及入觐,所陈悉嘉纳,赐印符,命城沔州。沔据嘉陵要路,德臣缮治室
庐,部署官属,数日而集。进攻嘉定,敌潜军夜出,德臣迎战,杀百人。还至左绵
云顶,宋军乘夜斫营,觉之,杀千人,生擒百人。进次隆庆,宋军仍夜出,与力战,
尽杀之。及马漕沟,遇伏兵,与战,获其统制罗廷鹗。又诏德臣城益昌,诸戍皆听
节制。世祖以皇弟有事西南,德臣入见,乞免益昌赋税及徭役,漕粮、屯田为长久
计,并从之。即命置行部于巩,立漕司于沔,通贩鬻,给馈饷。奏乞以兄忠臣摄府
事,使己得专事益昌。益昌为蜀喉襟,蜀人惮其威名,诸郡环视,莫敢出斗。

甲寅春,旱,嘉陵漕舟水涩,议者欲弃去,德臣曰:“国家以蜀事托我,有死
而已,奈何弃之!”尽杀所乘马飨士。袭嘉川,得粮二千余石。云顶吕达将兵五千
邀战,即阵擒之,复得粮五千石。既而鱼关、金牛水陆运偕至,屯田麦亦登,食用
遂给。夏,获宋提辖崔忠、郑再立,纵令持檄谕苦竹,守将南清以城降,所俘城中
民,悉归之。东南戍卒数百有去志,德臣揣知之,给券纵去,皆泣谢。未几,山寨
相继输款。宋将余晦遣都统甘闰,以兵数万城紫金山,德臣即选精卒,衔枚夜进,
大破之,闰仅以身免。南清北觐,其下杀清妻子以叛,蜀将焦远领兵饷之,德臣击
败远,尽获所饷资粮。冬,蜀兵二万复至,又败之,获粮百余艘。鱼关至沔水,迂
回为渡百有八,至是,悉为桥梁。

戊午岁,帝亲征,次汉中,德臣朝行在所。初,诸路军成都,猝为宋人所围,
德臣遣将赴之,约曰:“先破敌者,奏领此城。”围遂解。诏候江南事定,如约以
城与之。帝幸益昌,驻北山,谓德臣曰:“来者言汝立利州之功,今见汝身甚小,
而胆甚大,不知敌曾薄汝城否?”德臣对曰:“赖陛下洪福,未尝一来。”帝曰:
“彼惮卿威名耳。”赐金带,且俾立石纪功。嘉陵、白水交会,势汹急,帝问:
“船几何可济?”德臣曰:“大军百万,非可淹延,当别为方略。”即命系舟为梁,
一夕而成,如履坦途。帝顾谓诸王曰:“汪德臣言不虚发。”赐白金三十斤,仍命
刻石纪功。苦竹既逆命,至是攻之,岩壁峭绝,或请建天桥,帝以问德臣,曰:
“臣知先登陷阵而已,建桥非所知也。”既而桥果无功。乃率将士鱼贯而进,帝望
见,叹曰:“人言其胆勇,岂虚誉邪!”宋将赵仲武纳款,而杨礼犹拒战,奋击,
尽杀之。德臣微疾,帝劳之曰:“汝疾皆为我家。”饮以葡萄酒,解玉带赐之,曰:
“饮我酒,服我带,疾其有瘳乎!”德臣泣谢。宋龙州守将王德新,遣所亲愿效顺,
以郡民为祈,奏如其请。进攻长宁,拔之,斩守将王佐。帝东下,德臣为先锋,抵
大获山。夺水门。宋将杨大渊遣子乞活 数万人命,引至帝前为请,旦日,大渊率众
降。已而运山、青居、大梁皆降。攻钓鱼山,守臣王坚负险,五月不下,德臣单骑
至城下,大呼曰:“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语未既,几为飞石所中,
遂感疾。帝遣使问劳,俾还益昌,奏曰:“陛下尊为天子,犹冒寒暑,服劳于外,
臣待罪行伍,死其分也。”又遣丞相兀真赐汤济,卒不起,年三十有六。中统三年,
追封陇西公,谥忠烈。子六人:长惟正;次惟贤,大司徒;惟和,昭文馆大学士;
惟明,以质子为元帅;惟能,征西都元帅;惟纯,权便宜都总帅。
# postedby清风斋主人@2004-11-12 10:58评论(0)

 2004年11月11日 星期四(Thursday) 晴
 
明清著名藏书家——汪啔淑  明清著名藏书家——汪啔淑
  
  清乾隆间诏修《四库全书》,徵采天下遗书,时全国藏书家中献书最多的四家中,浙江独占其三,而其中的鲍廷博和汪啓淑,又都是安徽歙县籍而侨居於杭州的藏书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了。为此他们除了得到御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外,在所发还的书中,还有乾隆的亲笔题诗,这在当时实在是件很荣幸的事情。
  汪啓淑(1728--1799)字慎仪,号秀峰,又号訒庵,原籍安徽歙县,侨居杭州,官工部都水司郎中,家有厅事名鸿堂,时人称飞鸿堂汪氏。汪氏嗜古有奇癖,藏有古印数万钮,其《飞鸿堂印谱》为冶金石者所共知,又有藏书百橱,凡数千种,藏书楼名开万堂。汪启淑曾在其《水曹清暇录》中自夸说:"江浙藏书家,向推项子京白雪堂、常熟之绛云楼……近时则赵谷林小山堂、马秋玉玲珑山馆、吴尺凫瓶花斋及予家开万楼。"
  汪啓淑好书,又好诗,曾与杭世骏、厉鹗等结为"南屏诗社"。汪啓淑访书归来,厉鹗曾有"雪压扁舟浪有棱,载来书重恐难胜"句相赠,可知汪啓淑一次购书之多。但汪啓淑藏书颇为自秘,甚至连同乡鲍廷博前来借阅都遭到拒绝。鲍廷博跋《庶斋老学丛谈》说:"吾友郁君潜亭所贻也,间有误书,思之不适,闻某公有善本,欣然偕潜亭往借,秘不肯宣,是为乾隆甲午。迨嘉庆甲子,始据钱功父本一扫乌焉之讹。"往读某公所著《清暇录》,历数近来藏书家,而自述其储蓄之富。曾几何时,已散为云烟矣。"颇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以至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为汪氏抱不平:"訒庵敝帚自珍,诚为可鄙。然渌饮於身后作快心之论,亦非长者之言也。"其实也难怪鲍廷博,因为鲍氏藏书从不自秘,只要有人假借,总是尽量满足别人的需求,而他不过想借汪氏之书一校已藏,不意竟被拒绝,岂能不耿耿於怀乃至於怨恨。
  汪啓淑殁后不久,其间万楼藏书藏书便散於坊肆间,至嘉庆十三年,尽为杭州城隍山集古斋书铺购去,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续录》:"己巳春,余为武林之游,上城隍山索观古书於集古斋、盖其主杭城书中为巨擘,而去岁新收开万卷楼书也。"后来瞿氏铁琴铜剑和陆氏百宋楼亦曾收有开万楼旧藏。《杭州府志·艺文》著录有"《开万卷楼藏书目》,钱塘汪庚撰。"今未见流传。
  
# postedby清风斋主人@2004-11-11 19:50评论(0)

 2004年11月11日 星期四(Thursday) 晴
 
汪伯奇与汪仲韦:商业化报纸经营之推动者  汪伯奇与汪仲韦:商业化报纸经营之推动者
  
  
    1924年,汪汉溪去世,其子汪伯奇与汪仲卫分别担任《新闻报》总经理和协理。此前他们已协助汪经营管理《新闻报》多年,深受父亲"在商言商"的办报理念和"无党无偏、完全中立、经济自主"的办报方针的影响。他们子承父业,坚持父亲的办报方针不变,一心在扩大销路、招徕广告下功夫,终于开创了《新闻报》的第二个辉煌的十年。
  
    他们兄弟分工合作,汪伯奇专管编辑、印刷两项事宜,汪仲韦负责经营部业务兼与外界交涉。他们接办《新闻报》后,秉承父训,继续发展业务,1926年4月增加《本埠增刊》,辟有《茶话》栏,所登文字图画多为本埠各户所喜阅,本埠随报赠送。汪伯奇对编辑部采取了大众化和商业化的编辑方针,多登社会新闻,吸引了广大市民阶层的读者,报纸销量大幅攀升。1926年该报日销10万份,1927年购进新型高速轮转机两部,每部每小时可印四张大报36000份。1928年四层新办公楼建成,国内首家报纸套色,平均日出四张半,假日可多达七八张,1929年日销达15万份,达到顶点。汪仲韦还注重提高报纸员工的福利水平,实行劳资两利的经营方针,改善职工宿舍,提供伙食津贴。这些在当时的上海新闻界,乃至全国都实属首例。
  
    1927年,《新闻报》总董福开森年迈思乡,秘密将报纸出让后回国。史量才遂以二十万元的高价收购福开森持有股票成为《新闻报》的大老板,方才向汪氏兄弟说明。史量才派人把《新闻报》的财权、人事权与经营权从汪氏兄弟手里夺走,令他们很不满。报馆同仁也震怒异常,决意在报纸上发表宣言"反对报业托拉斯"。蒋介石不希望沪上舆论被史量才一人垄断,令陈立夫出面干涉施压,让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写文章抵制收购。面对政府施压和汪氏兄弟及报社员工的反对,史量才只好与汪氏兄弟达成协议,维持报馆各项制度不变,仍由汪氏兄弟负责,保持《新闻报》的独立地位。
  
# postedby清风斋主人@2004-11-11 19:47评论(0)

 2004年11月11日 星期四(Thursday) 小雨
 
汪康年与汪诒年:报业经营管理之先驱  汪康年与汪诒年:报业经营管理之先驱
  
  
    汪康年是维新时期著名的改良派报刊活动家,一生创办近10种报纸。他对中国早期报纸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改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一代报王"。汪康年的办报活动正好处于中国报业开始脱离外报,开始在理论、业务和经营管理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的时期。他在办报活动中,借用和发扬了一种新的办报理念,并引导其弟汪诒年投身新闻事业。
  
    1895年甲午战争后,汪康年受维新思想影响创立爱国组织中国公会,后应康有为之邀赴上海加入上海强学会,同年在上海创蒙学会,发刊《蒙学报》。
  
    1896年,清政府下令封禁强学会,他利用所余款项与黄遵宪等人创办《时务报》,自任经理,聘梁启超担任主笔。汪康年掌管财政、人事、间或也执笔论著。在他的经营管理和梁启超的主编下,《时务报》成为维新时期影响最为深远的报纸,也是当时维新派所创办报刊中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时务报》作为维新派重要的文化阵地,它的创办及运作,离不开汪康年经营管理和全盘调度。
  
    汪康年1897年帮助罗振玉在上海设立了务农会,并发行了《农学报》。1898年5月汪康年和普广铨、汪大钧等集资创办了《时务日报》,作为《时务报》的姊妹报,社务由其一人主持。汪氏创刊《时务日报》后,即锐意革新,充实新闻材料,改变当时各报普遍通行的四字标题,代之于分类标题,将每版分为上下四栏,又将新闻分为电报、各国、外埠、本埠四类,再按地域分别排列;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并句读加点;力求版面现代化,以与《申报》竞争。
  
    1907年他在北京一度创办了《京报》,因报道了"杨翠喜案",当年8月被停刊。1909年与清政府驻比利时官员创办了"远东通讯社",这是我国最早的对外发稿的通讯社。
  
    汪康年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报刊活动家,使当时的报纸内容向现代化革新并树立了现代报业的观念。当时中国报业刚刚起步,缺乏经营管理经验,而汪康年"殚精竭虑",在经营报馆时很注重报纸的成本、利润及广告发行等问题,开创了中国报馆商业化经营的新时代。
  
    汪诒年,汪康年的胞弟。他主要协助经营管理汪康年所创办《时务报》、《昌言报》和《中外日报》等的中国早期近代化报纸。汪诒年在这些报纸的职位相当于后来报馆的协理一职,主要从事报纸的筹资创办、广告发行、财务开支和产业运作等具体工作,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际工作,是其兄制定的各项报纸经营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实际执行人。汪氏兄弟秉承江浙人士行事低调和办事严谨踏实的遗风,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为中国早期报业近代化和本土化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时中国报界有"杭州二汪"之誉,对其兄弟在报纸经营的开拓性贡献颇有称赞。汪诒年还著有《汪穰卿先生传记》,详细记载了汪康年一生办报活动,为新闻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 postedby清风斋主人@2004-11-11 19:46评论(0)

 2004年11月11日 星期四(Thursday) 小雨
 
汪氏历史名人(总目)(一)  汪氏历史名人(总目)(一)
  
  
  清代最负盛誉的,则有对於古今沿革民生利病皆有深切研究,谈经必宗汉儒,言文必尚汉魏,曾经奉令在浙江文澜校勘「四库全书」,所著「述学」内外篇为后世所推崇的江都(今扬州)人汪中;有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汪中,早年因曾经助书商贩书,所以遍读经史百家和天文历算,所作《哀盐船文》被杭世骏所叹赏,从此文名大显。他尤其致力于西洋数学,曾经自制仪器多种,测绘黄河新旧海口地势。他还曾为墨子荀子翻案被统治者视为"明教之罪人"。
    博览群书,於天文、舆地、阵法、术教、乐律无不通晓。著有「易经尚书诗经四书诠义」等不朽之作的江西婺源人汪绂;
    学本六经,力追唐宋,一矮明季肤浅轻佻之弊,於三经、易、诗、书均有所发明。擅长於叙事文,所著「诗文类稿」迄今仍为中国文学研究之重要参考书的长洲(江苏)人汪琬;
    博通经史百家,而对西方的算术深有研究。著有「衡斋算学」、「参两算经」,以及「十三经注疏正误」等的歙县人汪莱;
    汪士宏:是康熙年间的状元,不但诗词和古文辞的造诣极高,而且写得一手好书法,跟姜宸英齐名;
    汪端:则是历史上著名女诗人之一,她是浙江钱塘人,七岁便会作诗,声名远播,被一般人呼为「小韫」而不名,可见当世对她的推重,后来,她曾选编「明诗初二集」,被誉为有论世知人之明。
    雍正年间的工部尚书汪由敦,更加的大名鼎鼎了,他不但在仕途上飞扬显达,而且曾经谕编纂「明史」,可见清廷对他的器重。他去世后,清廷并曾命辅臣排次他的墨迹,勒刻义石碑之上,就是著名的「时晴斋法贴」。
    唐代有泾县人汪伦,大诗人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他热情招侍,李白因赋《赠汪伦》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
    南宋有文学家汪藻,诗人汪元量,宰相汪伯彦。
    元代有航海家汪大渊,曾经两下东西洋,游踪广远。
    元末清初有散曲家汪元亨。
    明代有戏曲家汪道昆、汪延讷。
    清代有医学家汪昂,著有《医方集解》、《汤头歌诀》等,非常实用,流传很广,对普及医学有所贡献;
    有散文家汪琬;
    有书画家汪士慎,善于写诗,精通篆刻和隶书,工画花卉,尤其擅于画梅,笔墨清劲,对后世影响较大,是"扬州八怪"之一;
    还有太平天国将领汪海洋,
    京剧演员、剧作家汪笑侬。
汪氏名人录15(汪氏宗亲网)_汪明铭 汪氏宗亲网
    近现代有曾在1940年任伪国民政府主席的大汉奸汪精卫,还有早期话剧活动家、演员、剧作家汪优游;
    著名诗人汪国真。
    明代休宁人汪应诰;出身于盐商世家,诗书五经却无不精。汪氏宗谱记载他曾经商于闽粤一带,称其为“好读书其天性,雅善诗史”。对《通鉴纲目》等诸典籍研究很深。传说他商务得闲时,常读书到了如痴似狂的地步,有时甚至能在书房中整整坐上一日,专心致志地阅读。每当有人临科考试茫然不知论题的出处,偶尔来求教时,他即能告之此题出于何处,求者回去翻书,竟不差分厘。
    江苏江宁的汪士铎,所撰《乙丙日记》,述太平天国典制,颇具史料价值;并补赵一清、戴震注《水经注》,释以当时地名。湖北汉川的京剧演员汪桂芬,与谭鑫培、孙菊仙并称老生“新三杰”。
    近现代有曾在1940年任伪国民政府主席的大汉奸汪精卫,还有早期话剧活动家、演员、剧作家汪优游;著名诗人汪国真。
    汪踦生卒年不詳,春秋時代魯國的兒童。哀公十一年齊國伐魯,汪踦挺身保衛國家而戰死,所以魯人特別破例,以成人之禮來埋葬他。或作「汪錡」。
    汪元量生卒年不詳,字大有,號水雲子,宋末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以善琴供奉內庭,宋亡,跟從被俘的后妃前往燕京,時慰文天祥於囚所,天祥死,元量去為道士,放浪江湖以終。著有水雲詞、湖山類稿等。  
    城市大學一直很有系統地舉辦文化藝術活動,請來的講者都有份量。本月21日,我聽了當代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汪世瑜的演講,汪氏乃中國第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清初廣東畫壇人物,首推汪後來(1678-1747後)。他文武雙全,早年任武職,剿賊平寇;亦曾倡辦汾江詩社,遠近名士紛至沓來。晚年後閉門讀書、縱遊山水。汪氏的出處進退,正體現出時代與文人心態的改變。汪後來寫成這幅《秋山圖》的時候,為乾隆五年(1740),已步入盛清之世。汪氏清簡淡遠的筆墨和畫中石岩高聳的山峰,隱隱有新安畫派漸江(1610-1664)的影子。汪氏祖籍安徽歙縣,正是與漸江同鄉;與安徽有深厚地緣關係。且他更曾因「欲攬武夷之勝」而入福建。漸江亦曾於福建待過一段時間,當留下不少畫跡,種種因緣均說明汪氏師法漸江的可能性。本來漸江以倪瓚(1301-1374)的筆意寄託遺民之思,然於汪氏而言,他師法新安派,上溯倪雲林,卻是出於個人經歷、對筆墨道統的承傳和審美意趣的追求。
    汪氏小苑,她是目前保存得最完好得清末明初的盐商住宅,主人汪竹铭,祖籍安徽旌德。
    汪文桂初名文桢,字周士,号鸥亭,清桐乡人。由府学贡生考授内阁中书,与弟晋贤森季青文柏并负时名,世称汪氏三子。自幼嗜学,与两弟昕夕勖励。弱冠失怙後,以养母不就铨选。家故有华及堂,在桐邑城中,复筑裘杼楼,聚书万卷,校勘不辍。桐乡县志十五  汪如藻 字念孙,孟鋗子。乾隆乙未进士。先世裘杼楼藏书甚富,四库馆开,献家藏书百三十七种。嘉兴府志
    汪孟鋗(1721——1770)字康古,号厚石,弟仲鈖,字丰玉,号桐石;晋贤之孙。乾隆庚午同举于乡。家故饶,至此中落,又不事生产,遂贫。而先世裘杼楼万卷藏书故在,搜讨其间,锐意攻诗词。桐乡县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88574.html

更多阅读

项城名人 项城市名人录

项城第一名人:刘钦,曾任项城第一县令,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之父。  项城第二名人:应诏,应谏兄弟,东汉末年建安七子。  项城第三名人:南北朝《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 

《新旧唐书》百名董氏名人录 新旧唐书区别

《新旧唐书》百名董氏名人录广西贺州董全吉 编者按:依据广西贺州董全吉的研究(散见于多篇文章论述):董姓部落是最早的部落,董也,正也,督也。监督、管理、深藏、统率、督导、主持、督察、古老、正也是“董”。董姓部落是最早专门从事取火

盂县古今名人录 - 新阳泉论坛 阳泉北站为什么在盂县

盂县古今名人录—王每王每(1670—1742),字石承,又字韫辉,号石和,清代盂县芝角人。王每一生在情操、教育等方面有许多独特见解,在古文研究及古文创作上成就突出。王每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籍太原,明初从并迁盂,至他历经十二世。二百余年中,王氏宗族

无锡名人墓15——荣宗敬墓 无锡历史名人

荣宗敬墓,今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马山镇湖山社区,环太湖公路北侧,东湾山东南麓,十八湾张山咀,2013年2月14日上午寻访,门票免费,停车免费。荣宗敬,荣熙泰之子、荣宗铨胞兄,荣毅仁伯父。这是继2012年5月1日的荣毅仁墓、荣德生墓之后,寻访的第

声明:《汪氏名人录15汪氏宗亲网 _汪明铭 汪氏宗亲网》为网友寂寞点着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