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与陈余
一、张、陈是出名最早的将相
谈秦汉之际的历史,不能不谈张耳与陈余。
《史记》将他俩列在秦末汉初的人物传记之首,并列一传为《张耳陈余列传》。《汉书》的排序是《陈胜项籍传第一》,《张耳陈余传第二》,足见两人地位的重要。
实际上,他们两人的恩恩怨怨亦左右了历史的进程。
张耳,魏都大梁人,与刘邦是同乡。在他举事的三十多年前,曾在信陵君无忌下当过门客,还当过外黄县的县令。外黄即今之河南民权县,古时属魏国。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说:“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这是说,刘邦年轻时交游豪杰,数次到张耳处去,一住就是数月。
刘邦举事时47岁,张耳这时应六十上下了,他比刘邦大十多岁,是刘邦的“业师”。那时没有书籍,商鞅、魏文侯、吴起、信陵君、张仪、范睢、尉缭等魏国人的故事,刘邦小儿时有可能是听他和父亲讲的,故他对刘邦影响很大,甚至他可能是刘邦反秦的领路人。
张耳有个忘年之交叫陈余,“好儒术”,“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国历史上有“管鲍之交”,而“刎颈之交”和“生死之交”这两个成语,就是指张耳和陈余这两个人结下的至交。在这之前是没有这个词汇和例子的。
他俩是魏国的名士。秦灭魏后,恐其作乱,分别以千金、五百金购俩人之头,于是他俩变更名姓,匿于陈县,当“监里”为生。“监里”是“里”的守门人,每里25户。
陈胜前209年7月起事后,驻在陈县。他俩同时去投陈胜。陈胜久闻两人大名,“见即大喜”。刘邦9月才举事,因此他俩比刘邦要早“革命”2个月。
两人劝陈胜立楚之后裔为王,以号令天下。陈不听,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两人又劝陈王先略赵地。陈王听之,却让故旧武臣为将军,让他俩作左右校尉,予兵三千人,去赵国开拓地盘。
由于武臣采用了大说士蒯通—即后来劝韩信反刘邦之人—之策,不战而取三十余城,势力顿时扩张。
张耳和陈余可能见陈胜难成大事,于是劝武臣自立为赵王。
武臣称王后,封张耳为右丞相,陈余为大将军。这是8月份的事,刘、项尚未举事。
陈王闻讯大怒,欲尽诛武臣家室。经下属劝谏,反而贺之。
为拉拢张耳,陈王口惠而实不至地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
这“成都”不是蜀郡的“成都”,而在今山东境内。古人将那些富庶之地、民乐而居之者,以“一年成市,三年成都”为由,故命名为“成都”者多而有之。
赵王武臣手下有个将军叫李良,曾私受章邯的招降书。他率兵回邯郸时,见宫中车马甚众而来,以为是赵王武臣,伏谒道旁。原来是赵王武臣的姐姐出饮,醉,未理睬而失礼。经李良部下挑唆,大怒,追杀王姊。又入邯郸,杀赵王武臣后,投奔章邯。
于是张耳与陈余乃立原赵国后裔赵歇为赵王,张耳和陈余仍是赵国的相和将,此谓“士无定主”。他们“进步”真快,比刘邦和项羽出名要早,这时刘、项还未举事哩。
二、“生死之交”变成了“生死之仇”
章邯的大军首击“元凶”陈胜,次击项梁,皆得手,于是率军夷平赵都邯郸城廓。赵王歇与张耳逃至巨鹿,章邯派王离围巨鹿。巨鹿城中,食尽兵少。
赵歇、张耳派人四出求援。陈余有五万人,驻在巨鹿城南,张耳数派使者召之。陈余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
张耳派张魇、陈泽为使,责备陈余。陈余认为是“以肉委饿虎”,只交五千人马交两使者一试,果被王离杀得一个不剩,连报信的都没留。
项羽解了巨鹿之围后,张耳斥责陈余见死不救,甚至认为没有派五千人马之事而杀了使者。陈余大怒,解印而去,带数百友善者去过渔猎生活。这是一场误会,从此两人有隙。
由于张耳随项羽入了咸阳,项羽裂土封王时,从赵国地中割出一块,封张耳为“常山王”,徙赵歇为 “代王”。
在戏下分封时,是刘邦提议陈余与张耳“一体有功于赵”,建议不要忘了陈余,他可能想籍此化解张、陈的误会。
项羽以陈余未从入关,并无灭秦之功,不同意封王。但碍于刘邦的面子,经大家讨论后,于是将南皮附近的三县封之,仅为一个“侯”,这是戏下分封中唯一的“侯”。
据《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载:“张耳之国,陈馀愈益怒,曰:‘张耳与馀功等也,今张耳王,馀独侯,此项羽不平。’”
陈余虽然感德于刘邦,但功利之心太强,尤其不满张耳冤枉了他,他的不满当然找张耳发泄。
原齐王田荣因没听项梁之请而出兵————,项羽认为项梁之死应由田荣负责,加之田荣未去咸阳,故未得封。陈余与田荣两个“不满分子”于是联合起来,袭常山王张耳。张耳败走,无可归者。
张耳认为:“汉王与我有旧故,而项羽又彊,立我,我欲之楚。”张耳本欲投项羽的。但甘公观天象,认为楚虽强,但天下最终必归汉,故张耳投奔了刘邦。
由于“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之故,所以刘邦厚遇之,一心要立他为王。张耳投汉王时,刘邦还定三秦,正在围攻章邯,从此张耳就在汉军中了。
陈余借齐国之力败张耳,复收赵地,迎赵歇为赵王。
赵歇感德陈余,立陈余为代王。陈余认为赵歇孱弱,未就代国为王,全力辅赵王歇。
半年余,约公元前205年3月许,刘邦发动楚汉战争攻项羽,请赵出兵相助,陈余曰:“汉杀张耳乃从!”两个刎颈之交,终成生死之仇!据说刘邦献了个貌似的人头,陈余乃助汉。
后来,陈余觉察张耳未死,于是背汉向楚。此乃所谓“邦无定交”。
既然陈余联楚欲攻汉,于是汉三年—公元前204年10月,刘邦遣张耳与韩信击赵。韩信只有两万人,赵有20万。韩信首次将兵,于井陉“背水一战”,名扬天下。
陈余死于公元前204年10月许,在历史舞台上只存在了4年又10个月。
张耳、韩信杀赵歇、斩陈余后,刘邦念布衣时的交情,立张耳为赵王,韩信为赵相国。前203年,刘邦当皇帝之前半年,年已六十以上的张耳死,其子张敖继为赵王。
估计张敖一表人才,性格温和,刘邦于是将女儿鲁元公主许配给张敖,立为赵王后。鲁元公主乃吕后所生。
张耳与陈余这两个人都与刘邦熟识,结识也最早,他们最早觊觎天下。刘邦应属他俩的弟子,虽然陈余的年纪比刘邦小。
刘邦做人受魏公子信陵君的影响最深,而反秦受张耳的影响最大。
张耳与陈余先后为王,“太史公曰:张耳、陈馀,世传所称贤者;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以上引文俱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他们的举止牵动了时局。尤其“生死之交”因误会而变成“生死之仇”,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