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之路
高 鸿
尊敬的陕西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谈论文学,这对我们是一个温暖的话题。今天我们说说文学的魅力。相信大家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吧?
说到文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只要是识字的人,肯定都跟文学打过交道,有所不同的是有些人写的文章多,有的写得少。所谓文学,其实就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它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最早可能就是一些简单的表述,把一些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就是文学的一种表现。只不过那些东西没有用文字记录下来。我们日常生活中聊天,比如说晴空万里,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等,都是一种文学的体现,所以说文学并不是许多人想象的那样神秘,它不是阳春白雪,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我今天要说的话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我是怎样走上文学之路的?第二是文学对我们的影响,也就是文学的魅力。
我的文学之路其实跟自己的人生一样,比较坎坷。我出生在陕北富县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缺衣缺食,生活很艰苦。(那时候的农村都很艰苦,一年之中很少有吃饱饭的日子,每年的时候只有过年那几天才能吃到白馍。人们生活艰难,思想却很单纯,所以就不觉的有多么痛苦。现在的农村好多了,我们那里有很多农民都盖起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这在三十年前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我的小说在网上连载的时候,很多80、90后的孩子看了感慨万千,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那样的年代。是的,和我们那一代人相比较,现在的孩子可真是很幸福了,所以大家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那时候,家里冬天生不起火,我画画的时候趴在炕上,一晚上下来脸都肿了,手脚也冻烂了。记得那时的冬天特别冷,用来淘笔的水一会就结冰了。为了不受人干扰,我让母亲把我锁在一间小房子里,然后一画就是几天。一张画画好了,浑身感觉像散了架,可是却兴奋得睡不着觉。后来我的书画作品在县城展出,轰动了全县,这些作品很多是在放羊的时候画的。村里人都说,我的绘画天赋继承了我爷爷,我爷爷是晚清时期的秀才,一生苦心经营,留下一个五尺大柜的古字画、书籍(听说有些画是用几十亩良田换来的,有唐伯虎、文征明、祝允明等人的作品,如果流传下来,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可惜这些东西在文革时期成了牛鬼蛇神的证据,被红卫兵抬到广场上付之一炬,大伯、父亲还受到了的批判,被村人所唾弃。我从小看惯了那些鄙夷的眼神,因此有很强的自卑感。那时候上学需要生产队推荐,我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差点上不成初中。后来我考上了高中,村里的人都议论纷纷,说家里那么穷还上学,穷折腾啊!幸亏我的父母并没有听他们的话,说只要我愿意就去。我走学校的时候铺盖都是从后院扔出去的,像做贼一样,不敢让村里人看见。
那时候,大家上学的目的都不明确,没有人告诉你必须学习,学完后可以干什么,大家都是凭自己的兴趣在学,我因此严重偏科(小学时候我的数学一直不错,四年级的时候来了一位老师叫杨柳青,爱好是打学生。别的老师打学生可能有原因,这个不是,他是好的差的都打,打上了瘾。每天上课的时候班长喊起立,杨老师便拿着木尺挨着打,一个也不放过。到后来一叫起立,教室里看不见一个学生,原来大家就都钻到桌子底下去了!)到了初中,我的语文很突出,数学书几乎不看。这样的严重后果在后来的高考中得到报应,我的数学成绩非常差,尽管文科成绩很优秀,最后还是以0、5分的成绩落榜。落榜后我回到了家里,每天去地里干活,一度心灰意冷。但我不想就这样在农村生活一辈子,重复父辈艰苦的日子,于是就暗下决心,无论如何要跳出农门!
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要跳出农门谈何容易?别说是找正式工作,就是干个临时工也非常难,没有过硬的人事关系是不行的。这段历史我在《沉重的房子》里面有详尽的描写,相信看过小说的同学们都清楚。我先是在县文化馆干临时工(我画画都是自学,后来被文化馆的老师知道了,在县城给我办了一个个人画展,在全县引起很大的轰动。后来文化馆就让我免费在培训班学习素描、色彩等美术专业知识,我每周去一趟,走三十多里的山路。有一次大雪迷了路,差点冻死在山沟里。这个故事我写成了《雪地上的灵魂》,网上发表后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许多人看了都落泪了,说我的文字太沉重,揪得人心疼。也许是小时候所受的苦难太多,我的文章很多文章都有这个特点,《女人》、《卞姨》、《父亲的寿辰》、《那年的月亮》等)。其实苦难是一笔财富,经历的时候可能会很痛苦,每当回首,却为自己能够坚持下来而自豪。更为重要的是,艰苦的生活给我提供了很多生动的文学素材,对我后来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文化馆干了一段时间后,来由于没有关系,被人家顶了回来,然后走街窜巷做油漆活,心中积攒着奔出去的能量。这段时间,家里人忙着给我订婚,可是没有一家人敢把姑娘嫁给我,因为我们家实在是太穷了啊!(那种穷,同学们看看《沉重的房子》就知道了。)后来,一家陶瓷厂招聘美工,我去应聘了,结果被雇为临时工,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现实,高兴了很长时间才平静下来。
那家陶瓷厂是个国营企业,每年都需要大量的临时工。这些临时工是没有编制的,人家正式工就象现在的公务员,而临时工是纸饭碗,随时都有可能泡汤。我的兴奋在别人看来是那么的不值,他们劝我不要高兴得过早,干一段时间就灰心丧气了,因为有的临时工干了十多年还没有转正。我知道这些现实,也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实话,但是我想自己既然来了,就不能再回去了,这个工作哪怕是一根稻草,我也要让它变成金条——我想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
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我得到了厂长的信赖,后来由于工作成绩非常突出,我又得到了市长的赏识,市委领导来到陶瓷厂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如何解决我的户口工作问题。后来的情况就比较一帆风顺,我被送到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回来后就成了技术厂长。
我上中学的时候作文就一直很优秀,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各年级班级进行讲读,因此成了学校的名人。那时候家里比较穷,我从初中到高中一直穿着一件黑色的衣服,冬天填进棉花,夏天再取出来。当各年级的同学蜂拥到我们教室见到我的时候,都不敢相信眼前的现实——这么不起眼的一个人,能写出那么精彩的文章来么?看着他们难以置信的目光,我觉得自己很骄傲:破衣裳怎么了?你们穿得好又怎么了?我的中学时光因此很快乐,这一段经历因此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华丽的乐章,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我中学时的梦想曾经是当一名画家,可惜画家没当成,却成了一名工艺美术大师。今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上大学中文系,没有系统地学习文学理论知识。在进入陶瓷厂的初期,我便开始写作,陆续发表在当地的报刊杂志上,受到当地文坛的肯定,当地报纸甚至给我开了一个专栏,我的文学梦从那时起便开始腾飞。可惜后来由于工作繁忙,我停止了写作(1993年,我从北京上学回来,被任命为技术厂长),这一停就是十年。这期间,我把陶瓷当作了自己的事业,开发了很多新产品,为那个企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后来由于体制问题,我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单位,只身来到西安,(这期间还有一些故事:来西安的最初时期,我曾经在一个同学办的学校——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同学与黄腾共同筹办的,待了一年多时间,做董事长助理,后来学校被收购了,我们有一起办了广告公司,去了深圳,风风火火一段时间。广告公司以后,我又与朋友们跑到威海办厂,一家人举家东迁,在那里奋斗了一年多的时间。后来由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场子办不下去了,带去的钱也花完了,我又回到了西安。威海一年虽然损失惨重,一家人都不适应那里的气候,小孩生病,我的脚跟起骨刺,但海边的一年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我永远不会后悔。)
回到西安后,我在一家大型企业做内刊主编,整天与文字打交道。编辑部的几位同事都是学中文的,这样的气氛重新燃起了我对文学的热爱,于是从2003年开始,我又拿起笔开始写作(其实我的写作才正式开始,到现在不过几年的时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文学新人。这次陕西省青年创作会议把我列为重点作家进行点评,我一方面觉得幸运,一方面又觉得非常惭愧,因为跟我年龄差不多的很做作家早已成全国著名作家了。说实话,这次会议之后,我暗暗鼓了一口气,相信只要自己不断地努力,几年之后,我一定会有好的作品问世的,希望同学们给我鼓劲!)
在这里,我想说说沉重的房子的写作过程,相信对喜欢文学的同学们会有所帮助。
这部小说开始以一篇散文随笔,叫《我的住房经历》,发表在一个网站上。记得当时是周末,也没在意,周一上班后打开一看,我吃了一惊:这篇文章被编辑推荐在首页,点击十多万,评论200余篇,许多读者看完后感动的人类盈眶。因为文章写得是我十多年来租房、买房的苦难 历程,可能有很多人跟我有相似的经历,因此引起了他们的共鸣。我一时很振奋,觉得有很多话要说,于是就边写便在网上连载,开始准备写十几万字,后来写了十多万字后,发现故事才刚开了头,于是就接着往下写。因为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写起来很快,将近六十余万字我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这期间还一直要上班,忙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写作是业余时间完成的。小说在网上连载后引起巨大反响,天涯网站精品推荐后有作为评论作品隆重推荐,一时各大网站正想转载,搜狐、新浪、网易、腾讯等都在首页醒目的位置进行推荐,小说被新浪网评为“2006年十大重磅经典作品”,好评如潮。许多读者是含着热泪读完这部作品的,仅红袖的评论就有两千多条,写得都很感人。小说出版后很快就在地摊上发现了盗版,出版社当年又推出了新的版本,印量三万册,这在纯文学市场低迷的现在,是一个很高的印数(现在有很多人的作品都是自费出版的)。这部小说给了我极大的鼓励,接下来我又写了《农民父亲》、《厚土》等农村题材的作品,都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农民父亲》被选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新闻出版署献礼作品”,受到很多专家的高度肯定。
小说出版后,我受到质疑最多的(包括这次青创会)就是写作时间太短的问题。其实这部作品看起来用了半年的时间,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故事在我的心中形成了,我只不过是等到果实快要成熟了采取采摘,这个采摘的过程比较短而已。我的文学之路受路遥的影响很大。路遥的小说《人生》是1982年发表的,当时就有人给我推荐,说很感人,值得一看。因为在小县城,没有找到发表小说的杂志,所以直到后来这部小说拍成电影,我才有幸目睹。看完《人生》后我并没有像很多人一样感到震撼,或者泪流满面,因为我觉得它跟自己的经历很相似,是真实生活的一种写照。《人生》反映的那个时代我是亲历过的,高加林与我的人生经历几乎一样:出身农门、不安于现状、高考不第、干工作被辞,等等,更为相似的是我们都和一个“刘巧珍”式的女孩真心相爱,最终却都失去了。我惊诧于生活是那样的相似,每个人按自己的轨迹运行着,却走出了完全相同的路线——也许这就是小说能够引起巨大的社会共鸣的直接原因吧。其实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就是人生的一个缩影,这个缩影浓缩了很多人的人生经历,甚至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再现,比如《三国演义》,比如《红楼梦》,比如《百年孤独》和《白鹿原》,等等。《三国演义》是魏、蜀、吴历史的再现,《红楼梦》是大清王朝没落的见证,《百年孤独》是整个南美洲一百多年历史的缩影,《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全书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作者在卷首引用了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小说所跨越的那一段历史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人物的命运及民族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成为那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我跟陈忠实老师比较熟悉,最近我一直在重读这部作品,想结合陈老师的人生经历,研究《白鹿原》的成因及作品内涵。)
下面我们说说文学的魅力这个话题。文学为什么有巨大的魅力,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文学写尽世间万态,让足不出户的我们都可以见识很多东西;
二,文学曲尽人情世故,让我们对人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文学充满了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
四,文学是语言艺术,本身就是我们的生活。
其实我能走上学问之路,便是文学的巨大魅力诱惑了我,要不我可能现在还在做陶艺,或者其他的工作。当然,我现在也不是什么专业的作家,文学仅仅是我的爱好,但今生可能再也分不开了,我与文学的姻缘也许会白头偕老的,同学们祝福我吧。
文学是神秘的,具有特殊的魅力。就像我们喜欢的歌曲,一听就迷上了。四大名著之所以影像那么大,就是因为他们代表了中国文学经典,是精华中的精华。一部《红楼梦》,数百年来多少人还在研究。小说被多次搬上银屏和话剧,说起贾宝玉和林黛玉,中国人几乎无人不晓,宝黛的爱情也曾令多少人跟着流眼泪啊。许多红学家对这部著作进行了研究,除了文学方面的高深造诣以外,《红楼梦》在建筑、饮食、中医、服饰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很多地方根据书中描写修建了大观园,大观园成了丰富多彩的象征。
在民间影响最大的是《西游记》,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是到孙悟空、猪八戒和唐僧,唐僧历史真有其人,然而如果没有这部书,他的名气顶多和鉴真等和尚一样,不会成了这么大的明星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是凭空塑造的几个人物,但由于太生动,一致大家都觉得他们就曾经存在过。这部小说被改变成电影电视剧,大家百看不厌,特别是小孩子,天天看都不厌烦。由此衍生的文化产品也很多,猪八戒、孙悟空在我们的文具、玩具、装饰里随处可见,跟美国的米老鼠、唐老鸭一样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因为文化的差异,四大名著翻译成英语后就变了味,外国人几乎看不懂。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是外国人对西游记的总结:一个和尚带着宠物猴子、猪出国游玩,一路上遇到很多好笑的事情。看看,这就是文化的差异。当然,中文翻译成英文后有一定的难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曾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题目叫《四海之内皆兄弟》,结果国外人不能理解。《红楼梦》在中国及世界华人领域影响巨大,但是在西方国家却远远不如《战争与和平》等世界文学名著,甚至没有鲁迅的《阿Q正传》影响大。基于这种差异,我们的很多优秀文学作品不能在世界上普及,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一百年来,中国作家一直没有获此殊荣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什么呢?我觉得一方面是文化差异,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没有翻译好,希望我们学校的学生以后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把我们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介绍到国外去。
文学的魅力是无穷的,使其爱好者如痴如醉,不懈追求,就像仙女的歌声,听了,就迷上了,摆脱不得,“衣带渐宽而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学创作的人,能成为作家者寥寥无几。但是,喜欢文学的人,则不限于作家;文学亲近每一个爱好者,震撼你的灵魂,给你心灵的抚慰,给你美的享受,丰富你多彩的人生。
优秀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往往比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更具有魅力。我们说人性格鲁莽,首先会想起张飞和鲁智深,虽然这两个人物历史上真有其人,但是都是经过文学艺术的加工后完善的;我们说谁只用多谋,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诸葛亮;说人有勇无谋,会想到马谡,阴险狡诈会想到曹操,多愁善感会想到待遇;心狠手辣会想到王熙凤,淫荡会想到潘金莲、西门庆,憨态可掬会想到猪八戒,憨厚老实会想到沙和尚,自欺欺人想到阿Q,这个人似乎已经成了我们中国人的符号,他的身上有太多和我们相似的共性——不管你愿不愿意接受。这些人物就像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一样闪耀,并一直流传下去。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朝代,为什么三国时期有那么多的英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因为有《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学过历史的同学都知道,三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战乱的朝代,不能和秦汉、唐宋相提并论,但我们却记住了很多人物。
在日本大阪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市长从城市的全面规划考虑要拓宽街道,这本是一件无可非议的事,却引起了全体市民的反对,原因是拓宽街道就要砍掉两旁的樱花树,当时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市民不忍心看到樱花树被砍,就请来一位文人以全体市民的名义向市长上书:“让樱花艳此最后一春!”市长终于被感动了,樱花树最终没有砍掉。这种感动就是文学的感动。
在法国巴黎的街头有一位瞎子在那里乞讨,但过往的行人从他面前走过时显得无动于衷,有一次巴尔扎克经过那里,看到此情此景,心生怜悯,就给那位瞎子写了一块牌子放在他的面前,牌子上写道:“春天来了,可我却看不见。”过往行人被牌子上的那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他们在瞎子面前停下了脚步,从口袋里掏出钱放在瞎子面前。
有一家饭店为了招徕顾客,想出了一个绝招:把饭店改成唐诗饭店,每一道菜都用唐诗命名,一下吸引了许多客人,有一位客人点了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结果,菜上来了,第一道菜是两个蛋黄一根芹菜,这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道菜是蛋青,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道菜是一盘豆腐,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道菜是一碗水里漂着两个蛋壳,门泊东吴万里船。客人大呼上当,但并没有状告店家。而是把这个笑话讲给了他周围的朋友。这家饭店的客人反而越来越多。大家明明知道上当为什么还要来?能够让人们心甘情愿上当的是文学。因为人们到这家饭店吃得是一份浪漫,一份心情。
刘心武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一次他的一位朋友乘船游览长江山峡,游客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一对英国夫妇也在那里,忽然一对蝴蝶飞到甲板上方,落在那位英国夫人的肩膀上,但那位丈夫并没有去捉,任由蝴蝶飞走,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把蝴蝶捉住?他说你们不是把它们叫梁山泊与祝英台吗?
文学是无国界的。
一部古希腊神话曾经感动了全人类,雅典娜已经成为智慧的代名词,阿波罗是人们精神天空的太阳,美国的一艘宇宙飞船就是以阿波罗命名,普罗密修斯点燃了整个人类文明的火炬!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了几代人,保尔的形象已经定格在人们的头脑中,成为全世界青年的楷模。还有高尔基的《人间》三部曲、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带给我们精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一部红楼梦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红学热”。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是文学的火炬照亮的。在世界文学的宝库中,中国的四大名著被列为榜首。正象余秋雨先生说的,一个国家的尊严最终应该由文化来给予。人们要通过歌德来了解德国人,通过雨果来了解法国人,通过泰戈尔来了解印度人,通过海明威来了解美国人。一个没有文学的国度连他的历史也是苍白的。
中国文学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脚步从远古走到今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最早的诗歌韵律起于有节奏的劳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有许多是在氏族社会产生的。因为当时人类的生产力很低下,知识也很少,而周围自然界的现象变幻莫测,还有社会现象,如部族之间的战争,他们要求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样神话和传说就产生了。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皇帝战蚩尤”等等。
鲁迅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因为在当时白话文和文言文尖锐的对垒中,鲁迅是第一个以白话文写小说的人。那篇著名的“狂人日记”就是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在这篇作品里他透彻地剖析了病态的社会现象和心理,无情地鞭挞了吃人旧礼教,旧思想和一切反动的社会势力。
鲁迅的杂文像匕首和投枪一样刺向敌人。即便今天读来,仍然让我们怒发冲冠,热血喷涨。文学的声音从来没有如此强大过,强大到让敌人胆战心惊。还有郭沫若的“女神”也喊出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从鲁迅和郭沫若的身上我们又一次感受到文学的分量。
文学的声音有时愤怒,有时温柔,有时忧伤,愤怒有愤怒的力量,温柔有温柔的魅力,忧伤有忧伤的情调。
如果没有安徒生的童话,我们童年的天空还会那样绚烂吗?如果没有李白的那首“窗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那些旅居海外的游子还能想起自己的祖先吗?如果没有普希金,我们那颗受伤的心靠什么去抚平?如果没有莎士比亚,我们还能看到从悲剧中折射出的光芒吗?如果没有那首“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还能坦然面对失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
如果没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如果没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如果没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那些中外游客还会飘洋过海千里迢迢来到我们这里去看关帝庙、莺莺塔、鹳雀楼吗?
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文学虽然不能把小麦直接磨成面粉,但却能把面包烘出一份香喷喷的心情;文学虽然不能把葡萄变成美酒,却能让友情的浓度一再加深,文学虽然不能把白发变成红颜,却能让你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文学虽然不是汽车洋房,但一束玫瑰就可以让爱情升温。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泊与祝英台已成为经典爱情的代名词。因为有了贾宝玉,男人的多情才不会被讨厌,因为有了林戴玉,女人的哭泣才那样楚楚动人。
我曾经把文学比作大众情人,我们都是她的追星族,她身上那魅力四射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内心幽暗的世界,无论你遭受过多少次挫折、失败,只要文学与你相伴,你精神的天空就不再灰暗;如果你感到苦闷、彷徨,那么请你打开书本,从文学中汲取力量!
人生因文学而美丽,文学因人生而富有。我们需要文学,就像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
文学对于我们来说,它能帮助我们寻找、建设一个精神的家园,它能把很多人的秘密告诉你,它把很多深层次的精神上的喜怒哀乐或者一种很难表达的东西表达给你,它使你增进了你对周围的人的了解。
文学提供给我们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态度。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态度,是人类文明所不能缺少的一种方式和一种财富。
有人说中国人的身体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没有人想到我们的精神同样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的身体可以用牛奶、脑白金、21金味他来补养,那么我们用什么来滋养我们精神?在这个喧器的世界上,大自然这座人类花园已经遭到破坏,那么我们的内自然、内空间是否也遭到破坏?如果我们头顶的天空一片灰暗,那么就让我们心灵天空呈现出一片蔚蓝;如果大地上的树木越来越少,那么就让我们的心灵长出一片丛林。——爱文学吧,让她成为我们精神的花园!
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