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不喜欢南方周末的论调,但是我总喜欢看南方周末,因为从这里起码可以获得一些别的地方没有的真实。一份报纸所报道的事实,和这份报纸如何去看待这种事实,实际上是两码事。作为网络时代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不同媒体、各国媒体的对比思考来确定事实,进而进行思考,看待事实。
就拿这次南周开天窗的事情来说,南周人有人传出:当初专访奥巴马的提出问题和刊载内容受到审查,有部分配合稿件也未允许刊出,因此开天窗以示抗议。从美国媒体刊登的专访内容和南周刊登的专访内容对照看,审查或许或者肯定有之,但是删减并不属实。开天窗的原因,我觉得,大概是因为部分配合稿件没有被允许刊出,时间又来不及刊登其他稿件,南周因此开个天窗,一方面无可奈何没有办法要听从指挥,一方面还要表现出自己的愤怒,最美妙的是通过这次事情本身还给自己打打广告,正可谓一举三得。就算有人为难,南周也可以说:“看,这怎么能说是天窗呢,明明有字的嘛,这是广告!”哈哈,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个毛病,我总会有种把问题简单化的冲动,化十为一,然后指着这“一”说:看!就这么简单!我们应该如何如何应对这个“一”,最后就陷入了自己给自己编制的空前的虚荣之中,洋洋得意。但是这 次看待南周开天窗,我却试图冷静了下来,试图全面的看待南周。

那些力挺南周的人说的对,南周的历史和现状确实表明它称的上是一份“最有良心的报纸”,这是在褒奖它的敢于说真话,敢于报道事实,我赞同并欣赏;司马南先生不断批评这份报纸,提出它是美国意识形态在中国的代表,甚至提高到中美意识形态的高度,这是从价值的角度去看待,意在批评这份报纸看待事实的角度。我也不喜欢南周的美国腔,司马南先生的评价有他的合理之处;实际上,南周还有它作为市场中经济产品的一面、有它作为一份“党报”的一面。我们最好全面的去看待它,用党国的话来说就是“实事求是,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这句套话也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如果开天窗本意在维护言论自由,意在表达不能公平公正报道事实的愤怒,那我双手赞成;但如果说扯上了奥巴马,拉大旗作虎皮,要挺美国版的所谓“普世价值”,自然值得我们提高警惕。事实真相如何,我想我们还是可以在以后的时间中再观察再思考。
但就目前来说,为了事实真相,为了言论自由,天窗就开着吧,让我们透透气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