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被两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像极了一张单薄的纸:心灵之扁平状态而满脸写的只不过一种表情——失我之郁闷。人们郁闷于这个时代,可又不得不郁闷地适应本时代的五花八门的规则。
——粱晓声
最近看了梁晓声《郁闷的中国人》一书,才解了我困惑已久的问题,因为这种郁闷也一直困扰我心。即:中国人在长时期内怎么普遍都有一种郁闷心情?去年在看了他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感受颇深,此后我还写了一篇读后感。但《分析》一书基本上是反映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现象,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中国人的心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重新透视当今的中国社会又会有许多新的发现。该书从中国人的表情说起,以其丰富的社会情绪样本,探究“中国人郁闷”成因,揭示集体--心理裂变的现状,逐步探讨为什么中国人普遍郁闷的根源。
梁晓声说:“这本书不是为发牢骚而写,也不是像养生节目那样教你如何摆脱郁闷、修身养性,而是希望各阶层通过努力找到突围之路。”他认为:中国人的郁闷是客观存在的。作者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分析到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国人郁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也是由来已久的。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关注的是中国人普遍的郁闷,而不是个人的郁闷,作者曾这样说到:“:“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现在的个人郁闷少了很多。谈个人郁闷没意思,我更关注超越个体的普遍郁闷。我所写的郁闷不是失恋了,而是收入问题、贫富差距。房地产开发商是亿万富翁,可那些盖楼的人得到了多少呢?……”所以我很钦佩作者是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郁闷,在郁闷着生活着,在郁闷中适应着:
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过上了新的生活,大有一种扬眉吐气之感,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例如在五十年代搞的人们公社化,犯了主观主义、激进主义的大错误,农民饿肚子了,所以郁闷了;又如:“文革”时期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了;再如: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我们不会忘记在工业体制改革、优化组合“甩包袱”、“结束大锅饭”、“砸掉铁饭碗”、工人“下岗内退”,于是使千千万万的“领导阶级”体味到一种空前的郁闷;当面临房改时,很多城里人、特别的青年人因为凑不足钱买房,所以郁闷了;教改了——择校要交赞助费,家长们郁闷了;学校毕业不再包分配,而且现在找到一份工作也颇不容易,学子们大为郁闷了;
人们在现实中处处都在“关系网”的困扰之中:
入学脱关系;住院托关系;找工作托关系;中国人办很多事都需要托关系。于是“关系学”成了大多数人的生存之道,有关系的人就解危救难,没有关系的人寸步难行。关系是交情更是人情,而且性价比是越来越高,大部分的中国人不得不花大量时间、精力甚至经济去经营各种各样的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在这种穷于经营和应付中,中国人也郁闷了……
是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带花黄瓜、爆炸西瓜、地沟油、染色花椒、墨汁石蜡红薯粉、瘦肉精、假牛肉(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河南南阳毒韭菜、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宜昌毒生姜、合肥染色蛋糕、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含荧光增白剂、海南的毒缸豆、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广东中山查获1325公斤“墨汁粉条”、重庆一公司购26吨三聚氰胺奶粉生产雪糕、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台湾塑化剂有毒食品,到期面包回炉再造热卖、漂白大米、面粉增白剂、下水道小龙虾、双氧水凤爪、避孕药养黄鳝、激素染色草莓、大肠杆菌超标青团、农药残留含敌敌畏、麻辣海带丝用苯甲酸防腐、毒竹笋焦亚硫酸钠超标至少144倍,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人们最为担忧,却又最无可奈何的事情。天哪,我们竟然还活着,这让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简直没法逃避郁闷了……
还有大人与孩子间的非正常关系、中国档案制度存在的弊端、很多人对“平凡人生深怀的恐惧”的现象、甚至想做一个“站着的人”都不那么容易,这些因素都是造成“郁闷”的原因。当“一个随时准备弯下腰的中国人,依然肯定地比一个随时准备‘站直了’的中国人获益多多”时,“郁闷”的存在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郁闷的原因多种多样,作者在本书中不但深刻分析了中国人郁闷的种种表现,而且更深层次地剖析了产生郁闷的历史原因、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在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用他那坦率的笔调、睿智的语言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状况与生活现状,而且作者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不再以愤懑为情绪主线,而是通过广袤的社会风景、丰富的社会情绪样本,从历史的深度和广度,探究“郁闷”的成因与现状,这是《郁闷的中国人》与作者以往作品的“年代断想”和“岁月巡礼”有着明显的区别。
最后作者在本书的结尾,也就是后记——“未来30年,我用第三只眼看中国”中,作者充满了对未来30的美好展望:
“我坚信,在未来的30年,“国富民强”这一非常“中国特色”的理念,将会被“民富国强”这一更基准的理念所取代。
我坚信,在未来30年,会有更多的中国人意识到——要让事实证明中国不仅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那么除了经济,还有许多的实事要做。
我坚信,在未来30年,各级政府替人民管理社会的权力,将越来越与人民监督它们的权力渐趋平衡……”
作者对中国未来30年的展望,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希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但愿这一展望早日得以实现,从此中国人不再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