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姑娘思念远方的父亲,说:“谁能把父亲找来,就嫁给他。”没想到她的话音刚落,家中的白马脱缰而出,蹬蹬蹬,把她父亲找了回来。父亲回来后,家里人好生地款待了白马。可白马一个劲地嘶鸣,想的是要姑娘兑现自已的诺言——嫁给它。
人怎能嫁给蓄生?父亲一剑把白马杀死。
白马死后上天,成了仙,把姑娘也接了去,在天上成了亲,让姑娘在天上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亲后的他们重回人间,化成了蚕身,从此的人间就有了丝绸,随着丝绸的广泛流传,人们把他们当菩萨供起来,曰:马鸣王菩萨。
马鸣菩萨化蚕身,马鸣王是丝绸之神,地处“海上丝路”要冲的舟山有马鸣王庙吗?有。在沈家门的原普陀区政府后山挖出过刻有“马鸣王”石碑。有人曾考证其是一块墓碑,碑文的全部应是“马鸣王公之墓”,后三个字因断裂在另一块断碑里。其实它就是一块马鸣王庙残存碑。定海区政府后面有桑园弄,桑园弄里有瞭望楼,瞭望楼里曾供奉“马王”菩萨。记录的人把“鸣”省去了。这是马鸣王庙。桑园弄,说明此处曾大量地种桑养蚕。
定海、沈家门闹市中有马鸣王庙,舟山其它地方有吗?舟山有诸多含“马”地名,马岙镇、马关镇、马峙村、马足村、马目山、走马塘、大马柱、小马柱、石马岙等。那里有吗?似乎很难回答了。我们很难记起舟山有过种桑、养蚕、供奉马鸣王的历史了。二十年前,有人在东极庙子湖发现过百岁桑树王,说明百年前的庙子湖岛已经种桑养蚕了。庙子湖的“庙”应是供奉马鸣王的吧?黄兴岛上有古桑树群落,说明岛上人的确向过路丝商供应过蚕丝。
当太湖流域的丝绸产业升起后,一匹匹丝绸,一筐筐蚕丝,源源不断地从舟山海道运往海外,舟山也开始种桑、养蚕、供奉马鸣王菩萨了。普陀诸岛古名安期乡,岱山诸岛古名蓬莱乡,历史一直可追溯到遥远的秦代。而朱家尖岛古名马秦山、马秦岙、马秦坊,从字面上去理解,在秦代就供奉马鸣王了。当棉纺、化纤产业后来居上,从舟山经过的丝绸越来越少,直到用轮船替代帆船,即使有丝绸经过,也不会停靠,从此的舟山桑树不是用来养蚕了,从此的舟山剿丝业没有了,从此的舟山马鸣王被别的菩萨代替了。
观世音上广寒宫,马鸣王菩萨化蚕身,当“海上丝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际视野,丝绸之神的马鸣王该不该在现代“众神”中享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