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发红萼
今晚比较烦。关了灯,独自在阳台上坐一会儿。月光如水,凉风送爽。心情好了些。遂想起去年某晚在学校值班的情景……
当晚突然停电。校长决定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室里一片欢呼声。老师们刚煮开一壶水,舍不得不泡茶,于是泡上功夫茶。聊天。月光入室,眼前熟悉的一切变得更加柔和亲切。我说,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们是在培养人才吧,可是你听刚刚的欢呼声。我们分明过分压抑他们……有的老师表示赞同,也有的反对。聊着聊着,我们发现老师们自己也是很留恋无电的夜晚的,只是缺了欢呼的激情而已。人,有人性的人,是喜欢停一停脚步,倾听一下静寂夜晚的声音的。
十几年前在农村中学的夜晚更值得怀念。那时,交通不便。路是土路,交通工具是自行车。虽说离城只有十几公里,很多老师还是懒得每天都回家。又大都是未婚的老师,留下来住校,大家有更多的快乐——只是心照不宣罢了。条件艰苦点没关系,吃的不好没关系,洗澡不方便也没关系,经常停电更是好事情。停电了,大家不用备课了,不用改作业了,椅子桌子搬到宿舍外,乘凉,喝茶,聊天。学校里树多,我们似乎处于月光下的树林中。月影斑驳,桉树伟岸而清白。这种气氛我想不到一个比“暧昧”更好的词来形容。“暧昧”两字,观其造字,应当与光线有密切关系的。“暧昧”一词应当是褒义词。后来,住校的老师们结成了十几对伉俪。停电真的是好事情。再后来很多老师调动了工作,离开了农村中学。学校里又分配来一批老师,他们可就没有这种福气了。其时,交通通讯大大方便,极少有住校的老师。女教师的眼界高了,就有了宣称“唯教师不嫁”的。想起来,该为早些年嫁给教师的女教师们树碑立传。只是,男教师们现在还出不起这钱,因为绩效工资落实不了。这事从长计议吧。总之,我们忘不了属于我们的“无电时代”。
要真正倾听静寂夜晚的声音还得回到真正的无电时代。我家在三十几年前下乡到一个偏僻的山村,那时,完全无电。晚上,点着油灯,唯一的活动就是看着灯光闪烁,听着邻村传来的收音机的音乐。这音乐不知是《红灯记》还是《沙家浜》,在寂寥而空旷的山村的夜里,显得苍凉之极,再没有文化的人听着也会有欲哭的感受。不过也怪,这是一种既难受又好受的心头痒痒的感觉,在那样精神享受极端贫乏的时代,大家是那么喜欢!这种音乐今天的人们是无福享受了。最近有一个藏族歌手唱红了世界,据说好处就在于原生态,我听着大概还不如小时候在静夜里听到的京剧。现代人,耳朵吃下太多的音乐,撑得太饱。
在家里呆不住的村民,在漆黑的夜里出去串门连手电筒都没有。那是稀罕的物品,不是随便哪家人都有的,即使有也舍不得用。走夜路,就点一支香。一支香当然照不亮夜路,但是另有作用。这情景,我曾写一首诗描述过:
无电时代,寂静的夜晚
村民点一支香走在山村小路上
一丁点红光让对面走来的
一样熟悉村路的大踏步前行的
村民与村民,不至于撞在一起
红光与红光打招呼:
谁呢?
我呢。
你妈的!
你妈的!
这一段浓情蜜意的日子
在有电时代再也找不回
关于无电时代的静寂夜晚的回忆,如遥远山中的自开自落的野花,它的美令我心驰神往。
200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