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梅庵忆语》译文 影梅庵忆语txt下载

《影梅庵忆语》译文 影梅庵忆语txt下载
译《影梅庵忆语》

近日读得明末清初文人冒辟疆忆名妓后为其妾董小宛之文——《影梅庵忆语》,一是因为前段时间看了小说《白门柳》,当中记叙的有这段故事,颇为熟悉,二是因为此文情真意切娓娓道来感人肺腑,甚是流连。但读的时候理解并不通畅,于是在网上找翻译,可惜一直没有找到译文。自己便一点点读,遇到典故一点点查,也算理出头目。遂生妄想,作此译文,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故事,让更多的人体悟这段感情,对冒襄与小宛也算是件善事——不知他们灵下有知感念否?只是译得未必尽意,恐贻笑大方,译的时候我不懂的查资料,态度谨慎,尽量遵从原文,但为了读来顺口有序,也有自以为是之处,还望谅解。另外,此文甚长,四千字,非一朝一夕之功,我译一点传一点,喜欢的人可以持续关注。其实此事非我所能,只是太感动太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才敢劫此巨功,未尽人意处大家体谅体谅!

第一卷

原文:爱生于昵,昵则无所不饰。缘饰著爱,天下鲜有真可爱者矣。矧内屋深屏,贮光阒彩,止凭雕心镂质之文人描摹想像,麻姑幻谱,神女浪传。近好事家复假篆声诗,侈谈奇合,遂使西施、夷光、文君、洪度,人人阁中有之,此亦闺秀之奇冤,而啖名之恶习已。

译文:爱生于亲昵,因为亲昵便有所修饰,源于这种夸饰来写的可爱之人,天下少有真的可爱者。况且内宅屏光彩映流光溢彩,凭着文人的描摹想象,仙女的故事就幻化而出。更有好事者借诗律妄谈神奇离合,使西施、夷光、文君、洪度人人阁中皆有(此为美女才女四人,只是夷光就是西施,未解!)这是闺秀中的奇冤,贪求虚名者的恶习。­——子风

原文: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籍秦淮,徙吴门。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倾盖矢从余,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其佐余著书肥遁,佐余妇精女红,亲操井臼,以及蒙难遘疾,莫不履险如夷,茹苦若饴,合为一人。今忽死,余不知姬死而余死也!但见余妇茕茕粥粥,视左右手罔措也。上下内外大小之人,咸悲酸痛楚,以为不可复得也。传其慧心隐行,闻者叹者,莫不谓文人义士难与争俦也。

译文: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又字青莲。祖籍秦淮,迁徙吴门。在风尘中虽然有其艳名,但非其本色。首次相交便矢意从我(倾盖如故,白发如新,故倾盖作初相识讲),进入我家,智慧才识都显露出来。这九年内,上下内外大小,没有忤离。辅佐我著书退隐,辅佐我妻女工(小宛是妾),亲操淘米家务,以至到了全家逃难期间,再大的艰险于她也如平地,再大的苦难于她也如甘糖,与当初一样。今忽然死去,我不知是她死还是我死了!只见到我妻茕茕孑立,手足无措。上下内外大小之人,都悲痛不已,认为这样的女子不可再得了。她的聪慧和淡泊之心,听者无不感叹,都说文人义士难与她同列。——子风

余业为哀辞数千言哭之,格于声韵不尽悉,复约略纪其概。每冥痛沉思姬之一生,与偕姬九年光景,一齐涌心塞眼,虽有吞鸟梦花之心手,莫能追述。区区泪笔,枯涩黯削,不能自传其爱,何有干饰?矧姬之事余,始终本来,不缘狎昵。余年已四十,须眉如戟。十五年前,眉公先生谓余视锦半臂碧纱笼,一笑瞠若,岂至今复效轻薄于漫谱情艳,以欺地下?倘信余之深者,因余以知姬之果异,赐之鸿文丽藻,余得燕手报姬,姬死无恨,余生无恨。

译文:我专门写了许多哀辞来痛哭,但声韵格律不尽悉,于是简略叙述其梗概。每次想起小宛的一生,还有与她共度的九年光景,那些情景一齐涌进我的心田,洒满我的泪眼,我即使有吞鸟梦花的文笔(吞鸟梦花是典故,喻文才出众),也不能追述。这区区的之泪笔,笔枯涩黯淡,根本就不能真实地表达出她之可爱,又怎么能有所夸饰呢?况且小宛侍我,始终以其自然之态,没有狎昵故作之姿。我年已四十了,胡须眉毛像刀戟杂乱。十五年前,眉公先生说我:于锦半臂碧纱笼一笑视之(此处有些疑问,半臂是一种衣服,可以代指女人?碧纱笼是个典故,是说把题诗用碧纱笼起来,比喻文采声名鹊起。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就是说他过去对于女人和名声都不看重?但他对女人一直很看中呀!也许没理解对。但只有这样解释后面才说得通,姑且如此,望高者赐教!)现在怎么可能效仿那些轻薄之人铺写艳情之诗以欺哄地下已去的灵魂呀!如果知道我的情之深者,懂我是多么了解小宛的与众不同,上天赐我以鸿文丽藻,我得以此报答小宛,小宛当死而无憾,我当生而无憾。——子风

己卯初夏,应试白门,晤密之,云:“秦淮佳丽。近有双成,年甚绮,才色为一时之冠。”余访之,则以厌薄纷华,挈家去金阊矣。嗣下第,浪游吴门,屡访之半塘”时逗留洞庭不返。名与姬颉颃者,有沙九畹、杨漪照。予日游两生间,独咫尺不见姬。将归棹,重往冀一见。姬母秀且贤,劳余日:“君数来矣,予女幸在舍,薄醉未醒。”然稍停,复他出,从花径扶姬于曲栏.与余晤。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五色,神韵天然,懒慢不交一语。余惊爱之,惜其倦,遂别归,此良晤之始也。时姬年十六。

译文:乙卯年初夏,我去南京应试,与密之会晤。他说:“秦淮河的佳丽中,有一美女(双成:西王母侍女,引申美女),年正芳华,才色为一时之冠。”我专程去访,她却因厌恶纷华,挈家去了金阊。我科举落弟后,去吴门浪游,又屡次访她于半塘,她却一直逗留在洞庭不返,当时与她齐名的有沙九畹、杨漪照。我日日游于二者之间,就是没见到小宛。将要回去的时候,我又去了一次希望得到一见。她母秀惠贤达,对我说:“你已多次来访,幸好她在,只是小醉未醒。”等了一会,她终于出来了,只见她款款移步于花径曲栏,与我见面。此时的她面含春色,目流绮彩,香姿五色,神韵天然,因为薄醉她一语未发。我惊爱之,但怜她醉,只得忍恨别离,这是我第一次见她,那时她十六岁。——子风

庚辰夏,留滞影园,欲过访姬。客从吴门来,知姬去西子湖,兼往游黄山白岳,遂不果行。辛巳早春,余省觐去衡岳,由浙路往,过半塘讯姬,则仍滞黄山。许忠节公赴粤任,与余联舟行。偶一日,赴饮归,谓余曰:“此中有陈姬某,擅梨园之胜,不可不见。”余佐忠节公治舟数往返,始得之。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是日演弋腔《红梅》以燕俗之剧,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身回,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漏下四鼓,风而忽作,必欲驾小舟去。余牵衣订再晤,答云:“光福梅花如冷云万顷,子越旦偕我游否?则有半月淹也。”余迫省觐,告以不敢迟留故,复云:“南岳归棹,当迟子于虎疁丛桂间。盖计其期,八月返也。”余别去,恰以观涛日奉母回。至西湖,因家君调已破之襄阳,心绪如焚,便讯陈姬,则已为窦霍豪家掠去,闻之惨然。及抵阊门,水涩舟胶,去游关十五里,皆充斥不可行。偶晤一友,语次有“佳人难再得”之叹。友云:“子误矣!前以势劫会者,赝某也。某之匿处,去此甚迩,与子偕往。”至果得见,又如芳兰之在幽谷也。相视而笑回:“子至矣,子非雨夜舟中订芳约者耶?感子殷勤,以凌遽不获订再晤。今几入虎口,得脱,重赠子,真天幸也。我居甚僻,复长斋,茗简炉香,留子倾倒于明月桂影之下,且有所商。”余以老母在舟,统江楚多梗,率健儿百余护行,皆住河干,矍矍欲返。甫黄昏而炮械震耳,击炮声如在余舟旁,亟星驰回,则中贵争持河道,与我兵斗。解之始去。自此余不复登岸。越旦,则姬淡妆至,求谒吾母太恭人,见后仍坚订过其家。乃是晚,舟仍中梗,乘月一往,相见,卒然回:“余此身脱樊笼,欲择人事之。终身可托者,无出君有。适见太恭人,如覆春云,如饮甘露.真得所天。子毋辞!”余笑回:“天下无此易易事。且严亲在兵火,我归,当弃妻子以殉。两过子,皆路梗中无聊闲步耳。于言突至,余甚讶。即果尔,亦塞耳坚谢,无徒误子。”复宛转云:“君倘不终弃,誓待昆堂上画锦旋。”余答曰:“若尔,当与子约。”惊喜申嘱,语絮絮不悉记,即席作八绝句付之。

译文:庚辰夏天,我在影园停留,想去访问小宛。有客人从吴门过来,说她已往西子湖去了,还要游黄山白岳,于是我没有去成。辛巳早春,我探望父母去衡岳,由浙路过,又想过半塘访她,她则还在黄山。许宗节到广州赴任,与我驾舟同行。有一天,他赴宴归来,对我说:“那儿有陈姓美女(陈圆圆),戏曲歌舞堪称一绝,你不可不见。”于是我与宗节数次访问,才终于得见一面。此人淡雅而极有韵味,华美秀婉,着丝质香衣,一袭丝质长裙曳地,宛如一只凤凰在霞烟中婷婷玉立。那天她以戈腔唱京剧《红梅》,咿呀啁哳的曲调随她嗓声而出,好像云出山岫那飘然,又好像珠玉滚动那样晶莹,令人欲死欲仙。四更时分突然风雨起,我们必须驾舟回去,我跟她约再见面的时间,她说:“光辐的梅花如冷云万顷,明天你带我游好吗?大约需要半月时间。”我时间紧迫要去探望双亲,对她说不能在这儿久留。又说:“我从南岳归来,虎疁桂丛花期已过(虎疁是地名),算日子应该是八月返回。”我别后,恰于观涛日奉母之命归还,到西湖,听说家父已调离襄阳,心急如焚,当时联系陈圆圆,听说她已被窦霍豪家掠去,听后内心惨然郁郁寡欢。到达阊门这个地方,有十五里水浅船不得行,停滞于此偶然会得一友,我凄然叹:“佳人再也见不到了!”他却答我:“你错了!当时救下陈圆圆的是赝某,他处离此甚近,我与你同去。”到了果得一见,还似旧貌如深谷幽兰。见面相视一笑,她说:“你来了!你不是在雨夜的船上与我盟定芳约了么?深感你的殷勤,却时时恐惧不得与你再见。我几遇虎口,死里逃生,今能与你重逢,真是万幸。我选择僻远处而居,长斋茗香,希望与君相遇到明月桂树之下,与君商议”当时我母亲在船上,我怕江水有阻梗,便派了百名家丁护行于河岸,急急然想返回。黄昏时有炮械之声,声响震耳,仿佛在就我们的船边,我急待返回,又与宦官争夺河道,发生争斗,解决后我急急脱身,再没返岸。第二天,陈圆圆淡妆而至,要求谒见我的母亲,见后她更坚定要嫁于我家。那天晚上,船仍不得行,我乘月色又去见她,时间仓促,她对我说:“我欲离开这樊笼,想找个人从良。可以托付终身者,只有你呀!适才见了你母亲,她的温和慈祥如春云拂面,如甘露普降,正是我的命运所归,你不要推辞了我呀!”我笑着说:“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呀!况且父母正在战乱中,我当弃妻、子与父母共赴难。两次路过这里,都是船不得行与你相会闲步于此。你这样的话突然说来,我甚惊讶。你真要这样,我也当没听见坚决不能同意,不要因此祸患于你。”她又说:“你如果不嫌弃于我,我将在这里等你高中而返。”我说:“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与你约定,等我秋试后来接你。”当时的惊喜与反复叮嘱定盟,语言繁多,不能一一累述,当时便作八绝句以记。——子风

归历秋冬,奔驰万状,至壬午仲春,都门政府言路诸公,恤劳人之劳,怜独子之苦,驰量移之耗,先报余。时正在毗陵,闻音,如石去心,因便过吴门谢陈姬。盖残冬屡趋余,皆未及答。至则十日前复为窦霍门下客以势逼去。先,吴门有昵之者,集千人哗动劫之。势家复为大言挟诈,又不惜数千金为贿。地方恐贻伊戚,劫出复纳入。余至,怅惘无极,然以急严亲患难,负一女子无憾也。是晚壹郁,因与觅舟去虎缪(田旁)夜游。明日,遣人至襄阳,便解维归里。

译文:秋冬历经劫难,万方奔驰,到壬午仲春,我四处奔告求人,体恤我奔劳之苦,可怜我独子之悲,终于听到父亲调离前线的消息,当时我正在毗陵,此消息像石头投进我的心里。(冒襄的父亲冒起宗当时在左良玉营中做监军,左骄横跋扈,前线又吃紧,冒父有性命之虞,当时冒襄四处奔走想把他父亲调离前线。当时口碑不甚好,他内心也颇动摇痛苦,国难当头却要回调毕竟有贪生怕死之嫌,但于他来说又是在尽孝道,他当时是独子,忠孝不能两全吧,反正当时是全力在营救父亲。)接父亲时刚好路过吴门便想向陈圆圆至歉。从去年冬天她就不停催促我,我都没来得及答复。到来后才知十日前她又被窦霍门下客掠去。开始,吴门有喜爱她的人,集合了千余人起事救出,窦霍气势熏天又用大言要挟恐吓,又不惜以千金贿赂。地方恐造成忧患,放纵窦霍,她又被掠夺而去。我到后,怅惘无极,然后又想为了父亲的患难而辜负了一位女子也没有什么可悔可恨的了。那天晚上心情极度抑郁,于是划船去虎疁夜游。明天遣人至襄阳,便放开船索回归故里。——子风

舟一过桥,见小楼立水边。偶询游人:“此何处?何人之居?”友以双成馆对。余三年积念,不禁狂喜,即停舟相访。友阻云:“彼前亦为势家所惊,危病十有八日,母死,鐍户不见客。”余强之上,叩门至再三,始启户,灯火阒如。宛转登楼,则药饵满几榻。姬沉吟询何来,余告以昔年曲栏醉晤人。姬忆,泪下曰:“曩君屡过余,虽仅一见,余母恒背称君奇秀,为余惜不共君盘桓。今三年矣,余母新死、见君忆母,言犹在耳。今从何处来?”便强起,揭帷帐审视余,且移灯留坐榻上。谈有顷,余怜姬病,愿辞去。牵留之日:“我十有八日寝食俱废,沉沉若梦,惊魂不安。今一见君,便觉神怡气工。”旋命其家具酒食,饮榻前。姬辄进酒,屡别屡留,不使去。余告之日:“明朝遣人去襄阳,告家君量移喜耗。若宿卿处,诘旦不能报平安。俟发使行,宁少停半刻也。”姬日:“子诚殊异,不敢留。”送别。

译文:舟行至一桥边,见有小楼耸立。我问游人:“这是何处?何人居住?”友说是小宛居处。与她已有三年不见,一直悬想着她,听此一说不禁狂喜,立即停舟相访。友劝阻我说:“她前段时间为权势家所惊(当时权贵以选秀为名,到处掠夺有名声的女子。)病危十八天了。母亲已死,关门不再见客。”我意切执意去访,叩门再三门才开启,室内一片黯淡。曲折登楼而上,见各种药铺满几案卧榻。小宛病中娇喘息息问我何来,我告之她往年她薄醉与我花径曲栏相见。小宛一忆,泪潸然而下,说:“你屡次来访,虽然只得一见,我母却经常在背后说你骨岸清奇,为我惋惜不能与你久久相对。今已是三年,母亲刚逝,见君又不由得忆起她来,她的话犹在耳畔。你今从何来?”于是撑着病榻强坐起,掀开帷账注视着我,并将灯移到跟前。谈了一会,我怜她有病,便请辞去。她强留我,并对我说:“我十有八天汤水未进,每天昏昏然若梦一般,灵魂一直不得安宁。今天一见到你,便觉得神怡气爽。”马上命令家仆摆上酒食,在榻前共饮。她总是敬我酒,我多次要走她多次挽留,不让我离去。我对她说:“我明天要派人去襄阳,告诉家里父亲调迁的喜讯,如果留在你处,明早上不能报平安了。我要马上回去,一刻也不能停留。”她说:“你的确有事,不敢留你了。”于是分别。——子风

越旦,楚使行,余亟欲还,友人及仆从咸云:“姬,昨仅一倾盖,拳切不叮负。”仍往言别,至则姬已妆成,凭楼凝睇,见余舟傍岸,便疾趋登舟。余具述即欲行,姬曰:“我装已成,随路相送。’余却不得却,阻不忍阻。由浒关至梁溪、毗陵、阳羡、澄江,抵北固,越二十七日,凡二十七辞,姬惟坚以身从。登金山,誓江流日:“委此身如江水东下,断不复返吴门!’余变色拒绝,告以期迫科试,年来以大人滞危疆,家事委弃,老母定省俱违,今始归,经理一切。且姬吴门责逋甚众,金陵落籍,亦费商量,仍归吴门,俟季夏应试,相约同赴金陵。秋试毕,第与否,始暇及此,此时缠绵,两妨无益、姬仍踌躇不肯行。时五木在几,一友戏云:“卿果终如愿,当一掷得巧。”姬,肃拜于船窗,祝毕,一掷得“全六”,时同舟称异。余谓果属天成,仓卒不臧,反偾债乃事,不如暂去,徐图之。不得已,始掩面痛哭,失声而别。余虽怜姬,然得轻身归,如释重负。

译文:第二天,整装待发,我急欲回去,友人及仆从对我说:“小宛与你昨晚仅相识不久,便露拳拳深情,你切不可负了她。”我乃去与她告别,去则见她梳妆已成,正凭栏远眺,见我的船靠岸,便急急然跑来登上船只。我别离的话说完后将要走,她说:“我已准备好了,想随路送你。”我推却不得,又不忍心阻止。于是一路由浒关至梁溪、毗陵、阳羡、澄江,抵北固,有二十七日,这二十七日我天天催她下船,她却坚持相送。路过金山,我们携而登山,她指着东逝之江水发誓说:“我这一趟如江水东下,断然不会再回吴门!”我脸色变了当场拒绝,并对她说我科考迫近,这几年来因为父亲在疆场上时时危难,家事无有照应,也很少探望母亲,今天才得以归还,料理一切。而且你在吴门的债务又多,要脱籍落籍都是非常困难的事(当时的烟花女子入了乐籍要从良要大笔钱为自己的赎身)。你现在暂时回吴门,等我夏季应考时,携你去南京赴考。秋试完后——不管考中还是未中,我才有时间顾及到你,那时缠绵就没什么妨碍了。”她仍踌躇不肯离开。当时桌上有块骰子(五木我估计是骰子或者类似这个),一友开玩笑对她说:“你真的想如愿,就掷它试试运气吧!”她于是整衣肃拜于船窗,礼毕,紧张而慎重地掷下去,全是六点,所有人都叫奇。我说这或许是天意,但是事太仓卒,反而成其不了好事,不如暂时归去,慢慢解决。实在不得已,她掩面痛哭才与我别。我虽然怜惜她,但总得轻身而归,如释重负。——子风

八月五号译

才抵海陵,旋就试、至六月抵家。荆人对余曰:“姬令其父力已过江来,姬返吴门,茹素不出,惟翘首听金陵偕行之约。闻言心异,以十金遣其父去曰:“我已怜其意而许之、但令静俟毕场事后,无不可耳。”余感荆人相成相许之雅,遂不践走使迎姬之约.竞赴金陵、俟场后报姬。金桂月三下之辰,余方出闱,姬猝到叶寓馆。盖望余耗不至,孤身挈一妪,买舟自吴门江行。遇盗,舟匿芦苇中,舵损不可行,炊烟遂断三日。初入抵三山门,只恐扰余首场文思,复迟二日始入。姬见余虽甚喜,细述别后百日茹素杜门与江行风波盗贼惊魂状,则声色俱凄,求归愈固,是魏塘、去间、闽、豫诸同社,无不高姬之识,悯姬之诚,咸为赋诗作画以坚之。

译文:抵达海陵马上参加乡试,六月回家。妻子对我说:“小宛让她父亲来了,她从返吴门后,素面不出,只在家翘首以待你金陵赴考偕她同行之约。”听后我倍感不安,送十金让她父亲回去,并对他说:“我已经知道她的情意且许诺于她,只要她静静等候,等金陵考试过后,什么都可以了。”我感谢妻子成全许可的大度,于是没有践行当时迎小宛共赴金陵的约定,独自去了金陵赴考,想考后再告诉她。八月初三的早上,我刚考试出来,小宛她忽然到了叶寓馆。她久候我的消息不至,于是只身带了一老妇人,买船从吴门到了这里。途中遇劫匪,船藏在芦苇中,舵又坏了船不能行,三日没的饮食。刚到达三山门时,害怕打扰我考试,就在外面候着,两天后才进来。她初见着我虽然很高兴,然而叙述起分别后她素面不出闭门以盼的百日之苦,叙述起这一路的风涛浪险盗贼惊扰犹惊恐万状声色凄然,想与我同回家的心愈加坚固。同行的各方科举士子,无不佩服她的胆识感慨她的深情,都为她赋诗作画。-——子风

场事既毕,余妄意必第,自谓此后当料理姬事,以报其志。讵十七日,忽传家君舟抵江干,盖不赴宝庆之调自楚休致矣。时足二载违养,冒兵火生还,喜出望外,遂不及为姬谋去留,竟从龙潭尾家君舟抵銮江。家君问余文。谓余必第,复留之銮江候榜。姬从桃叶寓馆仍发舟追余、燕子矾阻风,几复罹不测,重盘桓銮江舟中。七日,乃榜发,余中副车,穷日夜力归里门,而姬痛哭相随,不肯返,且细悉姬吴门诸事。非一手足力所能了。责逋者见其远来,益多奢望,众口狺狺。且严亲速归,余复下第意阻,万难即诣。舟抵郭外朴巢,遂冷面铁心,与姬决别,仍令姬返吴门,以厌责逋者之意,而后事可为也。

译文:考试完后,我以为一定会中,开始考虑料理小宛的事,帮她完成志愿。不料十七日,忽然听说父亲的船到了江岸,他没有赴宝庆之调从楚地到了这里。有两年没有孝敬老人,他从战火纷纭中回来,真的让我喜出望外,于是来不及为她谋去留的事,自己从龙潭跟随父亲的船到了銮江。父亲问我考试的文章,我答后父亲也说必中,于是我就留在銮江等候出榜。小宛又从桃叶寓馆坐船来追我,在燕子矾遇到风浪,几次差点遇难,在銮江盘恒等候我。七日后发榜,我只中了预备生,我日夜兼程回家,小宛则痛哭想随,不肯回去,我知道她在吴门里的一切事务(脱乐籍的钱、债务)非我所能。那些要债的人见我远到而来,反而增加其债,越索越高,气势汹汹。父亲又要速回去,我考试又不中意,这么多困难积在一起实在难以处理她的事。船到了家乡朴巢(冒襄为自己在树上建的类似于鸟窝的屋),我便冷起脸面,让她走,与她诀别,让她先回吴门去责说那些索债的人,后事才可以处理。——子风

阴月,过润州,谒房师郑公,时闽中刘大行自都门来,陈大将军及同盟刘刺史饮舟中。适奴子自姬处来。云:姬归不脱去时衣,此时尚方空在体。谓余不速往图之,彼甘冻死。刘大行指余田:“辟疆夙称风义。固如负一女子耶?”余云:“黄衫押衙.非君平、仙客所能自力。”刺史举杯奋袂回;“若以千金恣我出入.即于今日往!陈大将军立贷数百金,大行以参数斤佐之。讵谓刺史至吴门,不善调停,众哗决裂,逸去吴江。余复还里。不及讯。

译文:阴月(算时间应该是九月)过润州去拜访老师郑公,当时闽中的刘大行从都门来,还有陈大将军和刘刺史我们一起在舟中饮酒。有奴仆从小宛处来说,她回去后一直不脱当时穿的衣服,现在天冷犹如没有穿衣服,我如是不去的话,她甘愿被冻死。刘大行指着我说:“你冒辟疆一直以风度义气相称,怎么可以辜负一位女子呢?”我说:“那些权贵官吏,不是我所能应付的呀!”刘刺史当时举杯扬袖说:“若给我千金让我出面调停,我今日就去!”陈大将军马上给了百金,刘大行又给了无数人参帮衬添数。哪里晓得刘刺史去了吴门并不善于调停,与那些索债者吵架决裂,没脸见我去了吴江。我又回到家乡,没再有音讯。——子风

姬孤身维谷,难以收拾。虞山宗伯闻之,亲至半塘,纳姬舟中。上至荐绅,下及市井,纤悉大小,三日为之区画立尽,索券盈尺。楼船张宴,与姬饯于虎¥,旋买舟送至吾皋。至至月之望,薄暮侍家君饮于拙存堂,忽传姬抵河干。接宗伯书,娓娓洒洒,始悉其状,且驰书贵门生张祠部立为落籍。吴门后有细琐,则周仪部终之,而南中则李宗宪旧为祠垣者与力焉。越十月,愿始毕,然后往返葛藤,则万斛心血所灌注而成也。

译文:至此,小宛在吴门进退无门,不知道怎么办。虞山宗伯(钱谦益)听说后,亲自去了半塘,把她接到舟中。把那些索债者聚来,上至荐绅下到市井,所有债务尽悉,三日内厘清了所有债务。然后在船上为小宛饯行,又买船把她送往我家乡。到下月十五,傍晚我与父亲在拙存堂饮茶,忽听说小宛已经到了河岸。我接到宗伯书信,才详细知道这件事,并且他已修书给门生张祠部处理落籍之事。吴门那边还有些没有厘清的事,由周仪部处理完成,南中李宗宪也出了力。到了十月,事情终于处理完毕,来回纠缠,此事真是万斛心血才得以办成。

壬午清和晦日,姬送余至北固山下,坚欲从渡江归里。余辞之,益哀切,不肯行。舟泊江边,时西先生毕今梁寄余夏西洋布一端,薄如蝉纱,洁比雪艳。以退红为里,为姬制轻衫,不减张丽华桂宫霓裳也。偕登金山,时四五龙舟冲波激荡而上,山中游人数千,尾余二人,指为神仙。绕山而行,凡我两人所止则龙舟争赴,回环数匝不去。呼询之,则驾舟者皆余去浙回官舫长年也。劳以鹅酒,竟日返舟,舟中人宣瓷大白盂,盛樱珠数厅,共啖之,不辨其为樱为唇也。江山物之盛,照映一时。至谈者侈美。

译文:壬午年四月最后一天(此处应是在回忆),小宛送我到北固山下,坚持要随我渡江回乡。我推辞,她越哀切,不肯离去。船停至江边,当时西洋人毕今梁送我西洋布一卷,薄如蝉纱,洁比雪艳。当时用退红做里子,给她做了一件轻衫,其美不减张丽华桂宫的霓裳。她与我登山,当时有四五条龙舟冲波激荡跟随我们而上,还有游人数千人跟随我们二人,以我们为神仙。我们绕山而行,凡是我俩站立龙舟都争着近泊,在水里盘恒许久不去。我问,则驾船工是我去年从浙江回时的船工,我赏他们酒。第二日返回,舟中友人用瓷大白盂盛满樱桃,一起食用,友人以樱桃喻唇,我不能辨别樱桃与小宛唇。江山景美物产丰富,照映一时之盛。谈者更渲染其美。——子风

评述:

第一卷至此终。第一卷主要写冒襄与小宛初相识和小宛终于嫁到如皋冒家为妾的曲折过程。在古代作女人大约有三类。

一类是大家闺秀,都出自官宦富豪人家,从小也习字读书,学的都是比较正统的诗书礼仪、儒家经典,所以性情敦厚豁达隐忍,懂得自己的的本分——相夫教子克已复礼。这类女人后来都嫁于有名望的家族作了正妻,婚后操持家务辅佐丈夫,但这类女人太刻板太拘谨太中庸,并不能讨得丈夫的欢心。所以古代男子一般都不钟情于正夫人,窜于花街柳巷迎娶三妻四妾。而这类女人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这是男人的世界,女人要忠贞于男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但男人却不必忠贞于女人,他们可以找很多女人,就像冒襄的妻子,对小宛欣然接受还豁达关照有加——不像现在,女人为此闹得翻江倒海晕开黑地。

二类是秦淮河的女子。有需要必有市场,在古代绝对的男权化,男人的需要就是社会问题,而正夫人的品味并不满足男人的需要,所以妓女是必然存在的群体。而能狎妓的多半是望族官宦,这些人都通笔墨有文化情趣,所以他们的对女人的需求其心理愉悦大于感官生理需求(从这个角度说那时的男人比现在男人档次要高些,现在玩妓女的纯粹就是动物性嘛!)这种需要促使鸨行业的人培养才艺绝佳的妓女,于是选姿色秀丽者从小教之。这些女人也受教育,不过和第一类女子所受教育不同,第一类女子从小学的是道德文章,第二类女子受的是艺术教育。她们弹 琴、跳舞、作诗、学画,所读的文章不是经国论事之道德文章,而是风花雪月感性审美之文艺作品。于是乎这类女人所养成的性格并不同于第一类,艺术的熏陶让她们的人格个性更加突出,对于“我”更加关注,她们更能体现一个个体之美,而不是像第一类女子那样是一个群体的概念,所以我们可以说:第一类女人都相似,第二类女人则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这类女人以董小宛为代表,有自己的的理想,不满现实的生活,有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三类女人是奴仆类。这类女子从小就受尽穷困,不得已卖到富家为奴,她们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教育,她们的自我意识很糊涂甚至没有,更没有为自己的生活而抗争的意识了。在冒襄一家逃难的过程中,当满人追来要几个女人便可让他一家免灾时,他们送了几个相貌丑些的女仆给满人,一伙男人亲眼目睹那伙鞑子把女人掠夺而去当场凌辱。——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文化,女人本来应该受到男人的保护,可在中国古代男人们总用女人作礼来免祸,庶民如此甚至皇帝也如此,那些和亲的女子就是皇帝免祸的礼。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很挺佩服吴三桂,人家还“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题外话不扯远了。

话题回到董小宛,她是第二类女人的代表。于是我们在第一卷里看到的她死活要跟着冒襄就不足为怪了,以现在的目光来看,这女人好像有些犯贱,人家那样拒绝她,她还要死要活跟着缠着,要是现在的女人早就把他丢到黄河里去了,以为他是谁?——我们先来看看他是谁:首先他是美男子,长得甚是英俊,相当于现在的明星男吧,小宛之母赞他奇秀,金山之游路人皆以为神仙,可见的确是长得很好看的;其实他是才子,他是当时复社著名四公子之一,文章满天下,名声很大,书法甚妙;最后他是富豪,他是如皋首富,家系贵族,父亲官至副使。就这样一个人:美男子、才子、富豪,怎么会不成为钻石男呢?难怪当时的名妓陈圆圆李十娘都欲投之。所以董小宛追求这样一个人追求得值,这是其一。

其二,据董小宛的传记说,她生于烟花柳巷从小却爱读道德文章,最大的理想是做贤妻良母,在秦淮河她是最不媚态的,高傲冷艳素雅,可是正因为这样她才与秦淮河其她女人不同,反而促其名声,使她更声名远播,许多风流雅士为了博得一见不惜千金。可是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要为自己的的理想而奋斗,而冒襄的出现正是她的理想。而读过书的女人自我意识张扬,有自我追求奋斗改变自己生活的强烈愿望,当冒襄这个人物出现的时候,她怎么能不紧紧抓住惟其错失呢?所以对于她的一路跟进,一直追着不放,我们要站在这样一个女人的角度来理解——她是一个为了理想而追求不止的女人。不要以为她的理想不崇高,不事关国事家事,一个社会低下的女人她的理想就是抛弃让她厌恶的生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生活。而这个理想如此卑微实现起来却那样艰难,经过多少周折呀!我们可能要鄙视冒襄,在整个过程中,他对小宛做的事很被动很不积极,以他当时的财力势力如果尽心尽力是可以办到的,可是他推诿拖延,不是那么多朋友的帮忙小宛至死也不能实现其心愿了!

唉,悲!悲!悲!期待第二卷————

夜已深,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87256.html

更多阅读

《生命如一泓清水》读后感 生命如一泓清水txt

正是多雨时节.我看看窗外.雨水打在屋檐上.又落在地面上,溅起一滩水花。我心很静,随手取过一本书,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俞敏洪的《生命如一泓清水》,很快地被它吸引。这些用心凝结起来的文字.让我的心也变成了一股细细的泉水,跟着它流淌。读俞敏洪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txt

(2009-12-25 14:25:50)《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王小波的一篇杂文,看了后,总是感觉要写一个读后感,于是,找了空闲时间,写了我的感想。王小波的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个天才+全能,一万只猪中才能产生一个天才,而一百个天

如何评价电视剧《大宋提刑官》? 大宋提刑官电视剧下载

【抽雪茄的鱼的回答(962票)】:谢邀 @Heisenberg说到《大宋提刑官》,就要先说到男主角:何冰中戏87级表演班是中戏和北京人艺联合办班,表演功底非常扎实,当年的班长是胡军,团支书就是何冰,何冰是很典型的北京爷们儿,为人爽快,能说会侃,他很多耳

声明:《《影梅庵忆语》译文 影梅庵忆语txt下载》为网友不哭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