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回忆录》台版四部曲“我们书房”先睹为快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台湾尔雅出版社2009年3月初版
王鼎钧,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他一生流亡,阅历丰富,经历过学潮,当过国民党宪兵,做过解放军俘虏,到台湾后曾任台湾广播公司节目组组长,《中国时报》主笔。1992年到2009年,王鼎钧陆续发表回忆录四部曲《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震动了整个海外华文世界。
先在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摘录,
“人生如戏,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一句:“台上演戏的人不能保守秘密,他最后什么都会说出来。”人有泄漏机密的天性,人到中年,会说出自己中年的“龌龊”,人到老年,会说出自己中年的“龌龊”,因缘无常,效忠的手下随时可能脱离掌握,抖出内幕,死党很难到死,除非你有本事杀他灭口。龌龊的脑子、龌龊的手,都会有一天会曝光。岁月无情,江山易改,最后“万岁”已成木乃伊,江山风化为散沙,这些曾经是特务的朋友、或是曾经是朋友的特务,一个一个也退休了,老了,移民出国了,他出于成就感,或是幽默感, 或是罪恶感,让我知道当年他手中怎样握住我的命运而没有伤害我。”
后看到这样的采访,《王鼎钧:我不是写自己,是反映一代众生的存在》 (2013.2.3 《南方都市报》)
王鼎钧说,"我说《巨流河》欲说还休,〈文学江湖》欲休还说;《巨流河》是无意中让听听见了,《文学江湖》是故意让人听见;《巨流河》如此精致,如此雅正,如此高贵,《文学江湖》如此周密,如此老辣,如此江湖;《巨流河》材料集中,时序清晰,因果明显,是线形结构,《文学江湖》步步向四周扩充,放出去又收回来,收回来又放出去,是袋形结构。我志在反映现在,齐教授不然,齐教授沉浸英诗,她的散文非常“清华”,我的烟火气太重。“
黄仁宇教授的《黄河青山》似乎没有文学抱负,齐邦媛教授的《巨流河》似乎没有史学抱负。
一般而言,史学家对史料有兴趣,文学家对铺张场景、喧染气氛有兴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爱好文学的人读不下去,太史公写的鸿门宴,史学家认为不足取法。
《关山夺路》写我当年初读左翼文学名著的感受。
文学作品由技术和思想合成,而以生活为表象,通常作家精于艺事,对政治却是外行,纪德、贝多芬都犯过错误,文学作品的技街垂范后世,其中的思想,尤其是政治思想,往往经不起时间淘洗。前人高举“鲁郭茅巴”,太强调不足以继承的部分,太忽略能够继承的部分,到今天,反而妨害了文坛大师的形象。我知道这么一句话,“大人物的缺点是时代造成的,他的优点是他自己的。”前贤都有高度,也有限度。身为一个后进作家,要尊重他们,但是也要绕过他们。文学发展的规律是后出转精,前贤对后之来者的期许也应该如此。”
感谢书友。这样全套的王鼎钧四部曲据说还不太好找呢。嗯,有书缘自会到齐。
先请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