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垂直》评课 平行与垂直说课稿

《平行与垂直》评课

夏丽娟

《平行与垂直》评课 平行与垂直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受学校委托,在这里就我们学校在《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中所展示的一节课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此时此刻我的心里忐忑不安,因为在坐的有我市教育界的专家和中心学校的领导,但是学校这样安排了,那我就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和学生发展的角度说几句,算是抛 砖引玉吧,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专家和领导指正。

今天听了李老师执教的《垂直与平行》一课,让我受益匪浅。这是一堂空间与图形的概念课,李老师充分认识到了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两种不同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课本情境图呈现的是单杠、双杠等画面蕴藏着“垂直”与“平行”的生活原型。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李老师通过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读透教材编写的意图,所以才造就了如此平实、朴实、扎实有效的课堂。下面就择其课堂教学的几个亮点简单地谈谈自己的感受:  

亮点一:开课新颖。课开始时,老师让学生进行两次想象:一是通过闭眼“摸一摸”课桌的这个有限的面,这一活动是静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心情很快平静下来,使学生在静态的心境下感受这节课的学习与“面”有关,另一方面在“有限的面上”感受“无限大的面”的乐趣。

第二次想象是在学生体验了“无限大的平面”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在这个无限的面上如果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会是什么样子呢? 这一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让学生体验“无限”的魅力。 

  亮点二:本课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知识的自动生成,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性。  

本节课以分类为主线,让学生先把想象的两条直线画在纸上,然后进行第一个层次的分类:你们能给这些直线进行分类吗?学生通过两条直线表面有无交叉分成两类;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根据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特征进一步分类,发现那些看似无交点两条直线通过延长也可以相交,而有一些是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这样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类,此时老师顺势引出“平行”这一概念,紧接着又进行第三次分类,给那些相交的直线分类,设问:这些直线还可以分类吗?学生再次通过议一议、量一量发现两条直线相交的角可以分为成直角和不是直角的两类。从引出“互相垂直”的的概念,这种“剥笋式”分类研究,学生不但理清垂直与平行,更让学生懂得了用“分类”这种数学思想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课堂是学生发展场。  

亮点三:注重反思性学习,提高思辩能力。数学不再只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为深化对平行内涵的理解,教师在不同的面分别画两条直线,问: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生说不会,那它们是互相平行吗?学生的发现是有趣的、深刻的:因为它们不在一起,不相交也不能说平行,这样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研究平行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亮点四:本节课突出了实践性和生活性。让数学回归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无论是探讨垂直还是平行,始终通过学生用直尺画一画、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等方法去进行发现验证,让学生体验到实践出真知的真正含义。在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引出后,让学生在身边找平行和垂直的例子,课接近尾声时,老师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感受垂直与平行给生活带来的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既具有严肃性又不失活泼,让垂直与平行在学生的学习中流光异彩,使课堂成为学生的生命性课堂。  

当然,尽管李老师在精心设计教学,彰显自己教学个性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地方:  

1、重心下移还不完全到位。整节课老师说得多,学生活动少,很多问题提出后,老师担心学生回答不够全面,替代学生回答,给学生思考、表达、操作的时间不够充足。

2、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没能很好捕捉。如,学生画想象中的两条直线的时候,老师没有走到学生中去收集生成性的资源,而是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卡片贴在黑板上,这样学生画直线这一活动就没有意义。如果老师在学生画直线的时候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画的各种情况,哪怕是最后展示的还是自己画的,只要你告诉学生:刚才我在巡视时发现有这几种情况,我把它们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就会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画得哪一类。还有对于学生语言的捕捉,学生语言规范时要及时肯定,不规范或错误时,要及时引导直至规范。

3、激励和评价的语言还不够及时。整节课老师的激励和表扬的语言都比较少。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时,尽管学生归纳得不够完整,老师应该给学生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这样有助于学生找到学习的信心,让赏识和激励成为学生学习的添加剂,成为学生学习的助力器。  

4、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但也需要有激情和幽默,以此来弥补数学语言的枯燥。

5、课题尽量不要在课前出现在大屏幕上,过早出现课题,这节课就没有神秘感,也不利于概念的形成。这节课学生在概念没形成之前的“先知”,就与课题过早出现有关。

这是我对这节课的几点看法,不到之处,请各位专家、领导指正。谢谢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87086.html

更多阅读

《站立式起跑》评课稿 站立式起跑动作要领

新罗区城区片小学体育暨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评课记录《站立式起跑》评课——龙岩市东新小学授课教师:肖桂英时间:2013、12、13评课:肖老师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了站立式起跑,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同时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学性说明文,文章的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是紧跟时代步伐,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之强大。纵观赵君华老师的整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

《母鸡叫咯咯》评课稿 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评课稿——鳌江十二小林园园音乐源于于生活,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音乐、发现音乐并创造音乐,从而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美。陈老师就是紧抓这点,在上《母鸡叫咯咯》一课时,让学生从音乐中找到母鸡

《大自然的文字》评课稿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评课稿晋华小学 焦春秀《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由于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所以浅显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明白。但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

《扁鹊治病》评课稿 扁鹊治病

《扁鹊治病》评课稿黄玲玲老师执教的《扁鹊治病》,是一节颇具创造性,特色性的一堂课。整堂课下来亮点多多,如:1.难点突出,思路清晰,环节相扣。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黄老师在第二个教学环节时,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她通过题目扩展法

声明:《《平行与垂直》评课 平行与垂直说课稿》为网友人生有酒多忘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