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600518:高手论道---转自雪球
尽管最近e药谷甚嚣尘上,皆云“堪比上海钢铁侠”(钢联),引来万众欢呼;尽管康美从政府拿到了一纸文书,可在中医院进行信息化试点,引来申万研究员雀跃,无限遐想到了康美要“大干快上”互联网医院;尽管因为康美相对板块低估进行估值修复,大涨一倍追上了大盘,引来一众小生开始在云端发梦,作为长线投资人,我们还是冷静下来,拨开云雾,看看康美还有哪些大事,需要踏踏实实在地落实吧。
中药城。康美中药城业务包括8个项目:投资规模为4亿的吉林人参中心,26.68亿的亳州中药城,10.7亿的安国中药城,10.18亿的普宁中药城,11亿的甘肃定西中药城,8.5亿的西宁中药城,30亿的玉林香料中心,和15亿的本溪北方药材中心。拟投资总额为123.5亿,占2013年末净资产(120.3亿)的102.6%。已投资40亿左右,占净资产的30%。缺口80多亿。
这是一个庞大的业务系统工程。按照“全产业链”的“布局”提法,要把这个局做完,可能要耗费管理层几年的全部心血和汗水。看过亳州中药城I期的投资人,很难不把中药城建设定义为“造城”。剩余的五大药城,是否按原设计继续造城,还是复制吉林人参中心的物流生产功能,是康美的下一个十字路口。这是一个需要管理层明确的意思表示,涉及到战略和投资两个方向的走向。
新玉林10亿项目,看起来似乎是此前的玉林30亿造城项目的升级版,但由于康美没有明确二者的关系,以至于产生了不同解读甚至误读。10亿和30亿,不仅是数目问题,更是投资方向问题。近期康美通过优先股和债融,拿到64亿,加上账面白银,一边是百亿可投资资金,另一边是80亿投资缺口。这是康美最需要踏踏实实明确界定之处。“康美谎言”事件源于斯,过去三年康美的失落起于斯。事看起来不小,责任更加重大呀。
此外,安国药城是亳州、普宁药城的上佳之选,自2010年9月以后迄无下文,估计是不了了之了。亳州I期投资了10多个亿进行商铺开发,2013年就已经完成销售,至今投入产出没有在账面上体现出来。如此大的投资权重,康美是时候该给出一个清晰、明确的商业模式和财务模型了。这是投资者十分关心,康美的股东责任和社会责任体现之处。
2月2日,媒体文章《招商引资法宝税收和土地优惠将被终结》首次让康美的商铺开发“被披露”了一次。长线投资人是不大希望媒体口水,再一次践踏康美自“谎言事件”后好不容易修复的好名声。e药谷风吹的再猛,业务互联网化再热门,形成了疯炒的概念,就变成了康美的负资产。作为优质股的康美,吸取2013迭放概念的教训,纠正投资方向上的错误,才是未来在电商拉动下,阔步成长的硬通货。
全产业链”一直说布局,听起来总像是“做局”。向互联网转型倒是说得通了,这是康美较为重大的战略转型了。转型的基础是百亿的账面现金。转型的关键点是投资方向。转型后的业务架构是O2O:饮片/药材衍生消费品线上电商和第三方平台,线下药店;药材线上e药谷,线下中药城;这两块在3-5年重点发展。只可惜物流没跟上。因此中药城转为区域物流中心就很必要了。——这是$康美药业(SH600518)$战略转型下的投资转型。医疗服务的O2O,线上还欠缺,线下更不成熟,放在5-10年的发展重点比较好。相关阅读http://xueqiu.com/7137840000/32621006//@沁峰:回复@snake_1982_0:@沁峰:康美几个最主要的业务板块,都在向互联网转型,向服务转型,转型已起步,并有坚实的基础和优势,向互联网转型,就会提高估值!业绩也会遂着逐步提升!估值提升到多少,看转型的步子多大,成功率多大,还看市场对互联网的热度,估值30-50皆有可能
从普宁康美中医院的设计、建设和经营管理的水平来看,康美如果大规模地介入互联网医院,是2011年头脑发热以后的又一个“头脑发热。现阶段的互联网医院,是要切“实体医院”的蛋糕。康美介入互联网医院,如果也是要用互联网分蛋糕,显然是站在很长的战线上,优势不明显,重点不突出,避重就轻,最终捞不到多少好处。
实体医院具有沉重资产,沉重医疗技术,沉重人才和沉重管理等特性。投资、经营和管理实体医院所需要的专业水平及经验积累,要比中药城复杂99.99倍。网络医院与e药谷和消费品电商也大不相同。消费品电商能飞速发展,是因为实体店及其产品都很简单。电商通过互联网,能迅速提取实体店的核心要素(价格和购买体验),单刀直入并迅速高潮。
网络医院所对应的是中国最复杂、最饱受诟病的利益体——医院。它在提取实体医院中较轻的部分时,如挂号,付费等,能够用到电商在标准品上面的凌波微步;一撞到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则是钢铁长城。显然大块的蛋糕是很难分到的。但也有例外,就是药房。它既能用到电商对标准品的轻灵,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也不会深触医疗服务的肌理。这是康美用互联网介入更多医院的独门之处,尤其是中医院药房。
而互联网医院的其他方面,在目前康美是毫无长处的。所谓的康美介入互联医院,用“互联药房”来代替是比较准确的。康美要试点的中医院“虚拟药房”,是其饮片/药材(2B)核心业务的延伸。如果试点成功,再稳步推进到医院的后勤管理,对康美会有莫大的好处。这是它的价值,虽然时间可能会很慢,但它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理解,也有可能实现的。
“全产业链”的小资发散思维,在康美互联网医院上,又跳了一次艳舞。康美的一纸官文,被无限放大到康美要进入网络医院,也只有券商的研究员能够大言不惭、堂而皇之地演绎出来。网络医院之说,和前两年的指数概念,人保合作概念,直销概念,医院收购概念,药房托管概念,乃至最高大上的概念——回购概念一样,不是长线股东之福。也不是公司基本面之福。它不会增加康美的内在价值,相反会减弱之。
一言以蔽之,互联网医院是个漫漫征途。好的医院什么都不缺,你怎么去分它的蛋糕?烂的医院最缺病人,你能给它吗?看目前互联网医院的大干快上劲头,搞不好徒然给病患增加了一层烦恼。最近有过网上订酒店的,可能会有体会:很多酒店已经不太给携程、艺龙和去哪儿面子了。——垂直电商(互联网医院也该算)的热潮就要慢慢退出。O2O才是前景。互联网医院更需要O2O。
而康美的线下医院还处在长路漫漫中。
对长线而言,投资康美的思维逻辑,依次应该是:大消费-垂直电商-绩优-行业板块低估-龙头。这些或可成为长线持有的概念。其他的都是为游资准备的佐料。长线要拿的长,必须看得远。狩猎一只有价值的股票,需要8-10年。因此,思维必须连贯,逻辑一定要清晰。与苏宁云商比较,康美的战略设计欠佳,但任何企业都需要精良的战略顶层设计,个人的长线投资,也是如此。
(1)大消费作为康美药业长线持有的首选考虑因素,是因为它的价格并不符合价值投资的核心要求,因此持有它的目的就要靠更高的增长性。康美的利润基数已经很高了,一般来说,高基数必然伴随低增长。康美要打破常规拿回高增长,必须把自己放在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大消费是它唯一的选项。
为什么大消费,而不是医药行业,作为康美药业的发展空间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医药行业的增长空间有限;二是管理层的自然禀赋。中国医药的发展空间,用简单算术就可知。医药的顾客群已经高达13亿了,不可能再放大了。中国医药市场,人均用药量远远超过科学需要。随着国人用药素质的提高,减量是必然的。剩下的机会只剩下提高药价和创新药。政府对药价是整体打压的;中药价格严重扭曲,西药总体来讲,质量和价格不对称,进口药价格加倍扭曲。而在创新方面,西药在全球角度创新进入投入产出的天花板。中国生物药领域的创新,快餐思想严重(与股市有的一拼),国内不尊重病人权则严重阻碍着生物药的创新。因此,医药行业整体并不乐观,但局部会有突破,如肾病、癌症、糖尿病治疗领域。
康美药业的现有管理层,其禀赋是营销型。这种禀赋让康美取得了非凡的成功。看康美二十年的成长史,可知研发不是管理层的长项。2001年康美药业上市后,曾经有过转型为生物药、医疗器械研发企业,并与暨南大学在生物药研发上有过千万级投入,最后不了了之,最终在2002年确定重点发展饮片的战略方向。在中药领域,2006年康美委托北京的两家研发企业开发景天苷、毒热平注射液,总投资4500万元,迄今无果。可见管理层的禀赋并不在于此。
作为长线投资,如果设定康美会把医药领域作为发展空间,在投资逻辑上就出了问题。因此,康美的未来,不是医药企业,而是健康品消费型企业。在国际上,饮片和药材本身是作为食品或者营养增补剂来看待的。如果用国际眼光,康美从2002年就是一个消费型企业了。长线要拿的长,必须看得远。
(2)到底大消费能远到哪里?很多人被互联网金融迷住了眼睛,其实大消费才是根。互联网金融是大消费的肢体之一,是大消费的衍生品。没有中国大消费的崛起,互联网金融不过是挖银行“墙角”的蛀虫而已。作为长线,且是以投资人面目出现的你,看清大气候,才能拿的长,拿的久。很多人希望向巴菲特那样,能拿的久:现实常常让他们失望。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判断好大气候——方向错了,自然会南辕北辙。假如你能认清“棱镜门”在中国信息业大气候下的意义,你一定不会错过2013年用友软件这个价值股票。同样,在中国未来10-20年大消费的气候下,你也不应该错过苏宁云商和张裕A这些价值股票,和康美这样的优质股票。
认识大消费,可能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理解。宏观是大方向,决定着股市的基本面和主流资金流向,尤其是今后5-10年的方向,这是大趋势。顺势而谋则利,逆势而动则损。作为长线投资者更加如此。巴菲特在对BerkshireHathway苦撑了十多年、即将关闭的纺织品业务做深入检讨和总结时,曾经说过:宁可用合理的价格去购买朝阳业务(如当时的传媒业CapitalCities/ABC)的股票,也不要再去折价购买夕阳业务(即纺织业务)。这是巴菲特对他的恩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的重要突破之一:价值投资,价格非常重要,但相比而言,大趋势是决策的前提。
能耐得住康美的,都是深入了解它的。除了2012年12月谎言事件到去年3月这段非正常区间,康美始终都是在按照它自己的逻辑来演绎股票。类似e药谷这种概念对它没有任何意义。券商疯狂,对它没有任何影响。大盘调整,对它没有任何威胁。至于说它融资盘偏大,更是一厢情愿的吓唬自己,或者吓唬别人。康美只是在清理18左右的浮筹。这些浮筹是那段非正常期间“概念迭起”的副产品。假如康美还有一个东西称作概念的话,那就是康美电商,以及为电商铺路的并购。电商是康美全线转型的代表,符合管理层“三个马坚强”(业务简单,重商和管理层专心)的特性,能利用和调动康美几乎所有的资源。政策支持,大国消费支持。就是“处方药网售”暂不支持。如果医药板块有东风的话,处方药放开网售就该是东风了。康美现在手握百余亿现金。有了巨额现金,没有电商拉动下的战略转型,它基本就是个垃圾了。事实刚好相反。转型就是考验投资者耐心。用友软件是这样。苏宁云商是这样。康美也会是这样。因为他们曾经都有一个共同的大牛股经历和持续盈利的过往记录。所不同的是,前二者都正在或曾经价值严重低估,后者仍有高估。假如你不能忍受转型的煎熬,就去看看张裕A和新华保险。因为他们是另一类优秀股票,而且价值仍有低估。
虽然觉悟晚了点,也还算一个积极信号。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成本更高、难度更大。香雪在饮片行业低潮期,并购沪谯饮片,就做的异常漂亮。
在饮片行业进行扩张,同时需要在中药城、医院上予以收缩。或者能够有所成效。否则,1001手观音,温柔的笑变成獠牙了。
此算被动出击。全产业链害人不浅。尤其害了2013进入的长线股东。15元左右徘徊,应该是对2013长线股东的补偿,同时修正2012年末的严重股东策略错误。
重新引用1月2日帖《2014年,康美业绩是最后一根稻草》尾文:
“康美,回头吧!休养生息吧。
耐心的等待医药行业的安全风暴走过吧。解掉你那全产业链的沉重吧。恢复饮片的金字招牌吧。停下你那大兴土木的念头吧。找回那些丢到的价值股东吧。在15块左右久久徘徊,恢复它的内在价值美吧。”
十多年来(2011年以前),康美一贯是个三好生,温良恭俭让,在民企中公募融资能力仅次于复星。这种现象,在2012年出现转折。2013年演变为焦虑,并导致不聪明事件接二连三。撮其大者有二,其一是2012年底的“康美谎言”事件的处理手法,其二是2013年底的“回购受挫”。昨天,急不可耐的60亿优先股发行,又让人重温了康美的“焦虑2013”。
(一)减少负债规模
广汇能源之资金紧张,是众所周知的。康美呢?2011-2013年底,账面现金分别为63亿,61亿,85亿。在此期间,康美完成股本融资34亿,债券融资55亿,合计89亿。无论我们如何聪明或者笨蛋,都看不出资金紧张来。这是静态。动态也煞是好看。2012、2013年度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0.08亿、16.74亿。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7.35亿、-13.81亿。即便在夹缝里,看到的都是两个字——“有钱”。
2013年11月,康美股价在每股20元左右徘徊的时候,认为被低估,拟从公司账上拿出6亿回购股票。市场哗然——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今天的康美股价只有每股不到16元了。那时候,大家只是感觉到康美有的是钱。除了全能的链子,剩下的就是钱了。
在3月26日发布的2013年报里,在“关于未来发展的讨论和分析”一节,管理层也信心满满地说:“为实现2014年度公司经营计划和工作任务,……预计全年资金需求较大。经公司初步测算,公司财务结构稳健,自有资金存量能够基本满足生产经营和部分项目的投资需求。”
言外之意,除了投资需求以外,完全不存在流动资金需求问题。——这可是董事会(包括世界上最聪明的马总)的一致意见。何以两个月之后,产生了60亿的资金需求呢?而这个需求确是流动资金需求,即:(1)偿还银行贷款,(2)补充流动资金。真是“三月不见,住了医院”——原来是得了心梗,前言不搭后语了。
公告自身也是如此症状。看公告第10页。前边说“公司预期优先股发行时的股息率略高于短期融资券和银行贷款的利率”,紧接着又说,“通过偿还20亿的短期融资券和20亿的银行贷款,每年可以为公司节省利息费用约2.41亿”。60亿融资的大事件,这样搞笑,是有点过份了。
书归正传。按康美的话说,发行优先股的目的之一是“减少负债规模”。经前后考量,觉得这个措辞改成“减少负债规模令人不解之处”似更恰当。这是因为,一方面账上堆满了现金,一方面不断大举负债(这里还不包括大股东质押90%的股份所产生的负债),十分令人不解。
另外,2013年底新增债券融资10亿,利息6.7%。其结果,就是账上现金由75亿增加到85亿——“肌肉更丰满”。这可以理解。然而,同期公司拟6亿回购股票,遭到了债权人的无情否决,令人十分不解。现实毕竟“很骨感”。
(二)提升盈利能力
发行优先股的目的之二是“提升盈利水平”。康美的盈利水平倒是可歌可泣。要理解这一点不容易,需要先做个算术(手术)。
第一步,假如2010年不再追加任何资本,把康美自然增长的净利润与实际情况做个对比。2010年康美的净资产为49.25亿元,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15.58%。假如资产收益率保持不变,康美的净资产和自然增长产生的利润如下:
查看原图我们相信,以康美的能力是能够达到这些数字的。这是康美全能的“产业链子战略”赖以对酒当歌之处。现在来看看第二步:实际利润和自然增长的利润的差额。
查看原图这些差额是那里来的呢?是追加资本,包括两个途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如上文所述,2011-2013年间,康美累计融资89.36亿元。我们把自然增长产生的利润与实际利润的差额(称谓“差额利润”),与年度追加资本对照来看一下:
查看原图为了客观一点,我们假定当年追加资本,次年产生效益。哎呀呀,原来康美最近三年融资了89.36亿产生的收益,勉强敌得过康美债利息(康美CP002债年利率为6.7%)。原来康美辛辛苦苦,40%的净利润增长率,都是在为康美债打工。可泣!可泣!难怪网传有人在股东大会上发问现金与负债之事,某高管答曰“为维持银行关系”。信以为实了。
(三)股东利益最大化
康美要发行优先股的终极目的(按康美的说法)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近三年的融资历史表明,89.36亿的融资似乎利益最大化了银行。那么,假如优先股股息高于债息呢?有一位雪球上的“化为”君讲得好:
“40亿的借款,1年利息2.42亿,借款利率2.42/40=6.05%。本次优先股的股息率不得高于发行前本公司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年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据了解,康美药业2012年、201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55%和17.30%。康美打算给多少的优先股利息呢?超过6.05%的话,没必要提前还40亿贷款;低于6.05%的话,谁来认购优先股呢?”
当股价在每股20元的时候,康美说股价低估,为了股东利益要回购股票;如今股价是每股16元了,似乎60亿优先股融资,用来回购更有利于在册股东利益。这一股东最大化的方案,康美似乎已经忘了。而康美最近的确是健忘了,它经常忘记详细解释一下利润来源,经常忘记说明亳州中药城到底怎么赚钱的,也经常忘记在建项目的建设期限,所以投资8亿的康美医院6年才完成土建,成都、北京、亳州饮片工程多是如此。
健忘似乎是痴呆的前奏。康美的健忘,并不代表投资人痴呆。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聪明的投资人,如康美债的债权人,是有的;当然了,脑残的投资人自然也有。这就要看康美优先股的发行结果了。发行成功了,市场上增加了200个脑残投资人;发行不成功,康美迎来了第三个不聪明事件。(谎言事件第一,回购事件第二)。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在优先股推出之前,我们还是不甚了了康美在2013年为何那般急着推出N个概念,包括大热门直销、医院、电商、回购、药房托管概念,也不甚解为何年底总有海量的现金堆在账面上。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
―――――――――――――――――
康美高管增持,负面效应加剧股神巴菲特在1982年的股东信中曾经指出:(在股东策略上出现错误后),管理层所作出的保证,在股市上,更会被看作是一家餐馆向顾客解释“沙拉里出现的一条虫”。尽管有一个新的侍应生在旁,这种解释并不能消除顾客对沙拉的疑虑——无论是从那位受伤害的顾客,还是待点单的邻座。股东也是一样。
2013年初的“康美谎言”事件,对康美而言,就是典型的“沙拉里的一条虫”。尽管康美在三个月后公告了土地证复印件,并由广发作为“侍应生”旁证“复印件与原件一致”,但其负面影响并不能短期消除;处置不当,可能会长期存在。
到目前为止,康美的处置是失当的。谎言事发当日,管理层采取了与郭广昌在“限制离境事件”截然不同的“右倾投降”态度,成就了马总在资本市场上的“滑铁卢”。事后的6个交易日,有几万价值股东离康美而去。这些机构和散户,多有跟随康美七八年的。更有甚者,其后的160个交易日,成千上万的短线客,一举将股价拉升了92.6%,无疑是在价值股东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这种错误的股东策略,直接导致辛苦经营七八年的价值股东基础瓦解,短线客云集。同时,正如“沙拉里的一条虫”影响了待点的邻客一样,这几万“刀口舔血、伤口撒盐”的曾经的价值股东,也会按照“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的人性逻辑,影响波及到股市几十万机构和散户。而短线客的“借利好出货”的狼性,更破坏了康美曾经拥有的良好前景预期,加剧了价值股东基础的进一步瓦解。这种破坏和加剧,在近期尤其明显。
事实上,管理层正如“虫餐馆”的老板一样,在整个2013年度都在尝试作出各种努力,去修补这条“沙拉虫”的破坏性。在经营上,推进人保合作概念,开启电商概念,虫草试点、人参涨价、亳州开业、北京投产,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在维护股价方面,推出6亿回购。但是,这些事件的积极性,都被“沙拉虫”破坏殆尽。比如,人保合作概念,在谎言事件前5个月首次推出,股价应声涨了40%。而在谎言事件后,人保合作完成注册、获得直销牌照两个重大进展,市场的反应十分清冷。而一句“康美药业获直销牌照目前仅一款产品试水”,竟至应声大跌3.25%。
医院收购概念,借着国家政策的东风,在2013年10月份着实火的很猛。复星因此大涨了90%,而投资8.55个亿的康美大医院隆重开业,团购梅河口三家医院的重大利好,不但没有火上加油,相反,短线客借利好出货的迹象明显。市场是如此的脆弱,以至于6亿回购这个天大的利好,也没有得到多少掌声。收获的是“康美药业高价回购有因疑为抵押股权托市“这样的一地鸡毛,和债权人连会议都不参加的无声否决。
如果说郭广昌的果断处置是谎言事件的上策,康美失掉了这样一个“呵护股东“的大好机会,那么,3个月以后,公告土地证复印件后,让股价随着大市,在15块左右的这样一个合理或者说低估的价位上徘徊,找回那些价值股东,就是中策。这种中策,对康美所以有特别的意义,是因为康美在过去5年成功融资了83.31亿元,是靠这些价值股东支撑的。
坚决、果断地实施中策,那些在谎言事件中仓皇离开康美的价值股东,必将在管理层的诚意悔过之下,在事件大白之后,会原谅管理层因为”事发突然处置不当“的错误,回到康美,则康美用了七八年构筑起来的价值股东基础就不会坍塌,康美还会坐在顺风顺水的如意船上。
遗憾的是,康美最终采取了“刀口放血、伤口撒盐”的下下策。除非它要毁掉自己,成为一个爆炒的工具,否则,康美股价的长期低迷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种由市场伸出来的“看不见的手”,会促使管理层检讨公司错误的“全产业链”战略和更加错误的股东策略。尤其是在医药股整体高估,药材价格畸高,政府对药材整肃加剧这样的大环境下,康美的检讨,更是十分必要。
康美已经经历了16个年头的快速增长期。其资产规模、行业地位都客观要求它审慎的看待自己的一言一行。呵护股东责任更是首当其冲。仓促推出6亿回购、高管增持,彰显管理层方寸有乱。其效果多半会适得其反。纵观康美的现状,2013年度业绩是最后的一根稻草。但是千万小心,要慎用这根稻草。用的不当,就是浪费了弹药。
是沉下心来、休养生息、卧薪尝胆、砺兵秣马的时候了。处置“沙拉里的一条虫”是十分困难的,需要这种策略、时间和耐心。尽管这种补缴学费的代价是高昂的,但对于康美所要开创的大业,却是值得的。
附注:巴菲特原文Those assurances are treated by the market muchasone-bug-in-a-salad explanations are treated at restaurants.Suchexplanations, even when accompanied by a new waiter, do noteliminate a drop inthe demand (and hence market value) for salads,both on the part of theoffended customer and his neighborspondering what to order.
马蹄声声,战鼓隆隆。康美,你为何这般火急?
大盘从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到昨天的2027点,5年累计涨幅21.8%。而你同期却增长了479.6%。过去5年,当举国上下都在为IPO发愁,而你却轻松地融到了88.23个亿。你是22亿的大盘股,超过18倍的市盈率,持股基金数虽然腰斩,犹有56家之多;散民力量虽小,犹有八万五千之众。康美,你急什么呢?
在东北种人参,在西南种三七,在西北收虫草,在全国卖菊皇茶。饮片全国第一,药材贸易全国第一,亳州中药城世界第一,从药店到医院,从实体到网络,全产业链唱着动听的歌,到处都是新鲜的种子,到处绽放着嫩绿的芽。康美,你急什么呢?
账面上囤着68亿的现金,仓库里堆着38亿的存货。广东普宁、安徽亳州、中国北京、吉林吉安、甘肃定西、青海西宁、河北安国,四川成都、广西玉林,到处都有咱的饮片基地,到处都是咱的药材批发中心。康美,你急什么呢?
当三七涨价时,咱们做三七。当人参涨价,咱们做人参。当直销被人们看好,咱们拿到了执照;当虫草前景不佳,咱们拿到了试点;当电商火热时,咱们开通了网络商城,开办了药材指数。康美,你急什么呢?
饮片小包装是咱们创办的,饮片GMP是咱们领先的。困扰了整整五年的产能不足,就在前几天,新增了6000吨。毒性饮片是咱的瓶颈,就在上个月,阆中I期开业。康美,你急什么呢?
你是在为“6亿回购被否决”着急吗?那可没办法,谁让咱有68亿的现金,非要再发20个亿的债券呢?还是在为“康美药业获直销牌照目前仅一款产品试水”着急呢?那也不过是一点点实情而已。
在这个风向总不大对头的时刻里,亲爱的,请告诉我,你到底在急什么呢?
―――――――――2013年,是康美资本运作史上最难忘的一年。“康美谎言”余音袅袅;全产业链,步履蹒跚。“概念与回购齐飞,债主否决清一色。”让我们用真诚的掌声,感谢管理层们,为股价重生,兢兢业业、鞠躬尽瘁。让我们用惊奇的目光,回顾2013年不俗的春夏秋冬。
寒冷的春。本来是耕种的季节,却背上了“康美谎言”的十字架。中能慷慨激昂,康美温柔以对。事发三个月后,康美深情款款,公告复印了土地证复印件,并由广发背书,“复印件与原件一致”。数万价值股东,在哀嚎、慨叹、犹疑、失望中,离康美而去。辛苦经营七八载的融资根基,瞬间瓦解。
炎热的夏。在全产业链的歌舞升平中,康美迎来了前有未有的“概念热”。缘由马总大搞PE的头脑发热,康美的热浪更是惊人。人保合作,直销牌照,虫草试点,电商指数,医院收购,东盟概念,一个更比一个奇,一个更比一个热。就连远在亳州的药材商,也在炎热的中午,拉起条幅,在政府大门前沐浴着康美带来的租金风波。
清冷的秋。在概念炎炎的背后,丝丝寒意袭来。推迟15个月,超预算40%的吉林人参中心迎来了它的盛大开业。推迟26个月超支12%的亳州药材城,姗姗来迟。推迟30个月,超预算1.14倍的康美医院,象超生的婴儿,终于落草了。天凉好个秋。
悲凉的冬。6亿回购在万民瞩目中,拉开序幕,缓缓推出。听!大股东在呼唤,“股价近期表现偏弱,……实现公司价值的合理回归,……传达成长信心”。看!媒体在呐喊,“康美药业高价回购有因,疑为大股东抵押股权托市”。长线哀歌,短线雀跃。12月10日,一纸公告,让6亿回购灰飞烟灭。债权人无言的否决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忆往事,看今朝。展望2014年,康美仍然要继续承担着“全产业链”的战略性错误带来的负面效果。失去了饮片的金字招牌,康美破解不了定位不清的难题。药材贸易在周期下行和安全风暴中,风雨飘摇。亳州中药城具不可复制性,全国布局离成功太遥远。医院是个庞然大物,望梅岂能止渴。不用心去做,菊皇茶也会变成桔黄茶。仅仅靠人参撑起的业绩,无疑是最后的一根稻草。
康美,回头吧!休养生息吧。
耐心的等待医药行业的安全风暴走过吧。解掉你那全产业链的沉重吧。恢复饮片的金字招牌吧。停下你那大兴土木的念头吧。找回那些丢到的价值股东吧。在15块左右久久徘徊,恢复它的内在价值美吧。
这才是正确的抉择。
――――康美的中药1类红景天注射液,一份遥远的思念
背景:近日,广东省经信委公示了第三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银企合作专项资金拟扶持项目名单。康美药业“中药1类新药红景天注射液临床前研究”项目入围。
评论:
2006年9月,康美以1300万自中医药大学手中收购的临床前项目。2008年进行临床申报。至今未获得进入临床研究批件。
康美虽然在成都饮片基地、北京饮片基地、康美中医院建设上,工期都比计划拖延3年以上,记录不佳。唯独拖延8年还没有进入临床的红景天注射液,情有可原。自从2008年药监局郑筱萸被判死刑后,国家对新药审批从严到基本停滞状态。这是客观原因。
主观上,2006年是康美的战略转型前期,当时发展方向不确定。中成药是当时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2007年正式确定了以饮片为主体,大力发展药材贸易的战略。此后,中成药产品开发基本不作为重点了。
目前任何一个新药从拿到临床批号到完成临床,至少6-8年的时间。康美的红景天注射液是一份遥远的思念,离我们太远。
同类药“大株红景天注射液”2007年已投放市场。未见较大市场反响。―――――――――――――康美谎言 周年公祭一年前的今天,一个叫中能兴业的家伙,走到康美跟前,说:“你造假,你说谎。——你的土地证是假的,资产是假的……甚至收入和利润都是假的。”
康美一贯是个好同志,温良恭俭让。听了这话,想了两天两夜,说:“我没说谎,我没造假。”——然后,迅速的后撤一大步(跌停),又接连撤了几步。一下撞到了若干家人,数个帮手。
见对方像个小媳妇,不争辩,不打不骂不矫情,像是有什么隐情,那个家伙又来了。这一次,捏着一张国土局的复印件,指着康美的鼻子说,“你就是造假。国土局都开了证明,说土地证是假的。而且,你说的土地,尺寸都不够。”
沉默了几天,康美说:“我没造假。有些证没有,是因为换了地块。尺寸都是足码的。”还邀请了一个叫申万的帮手,写了几十页的秀才文章,引古论今,旁证中外,话里话外,都说土地证是真实的。
又过了一个月,那家伙又来了。这次,拿了张捉奸在床的照片,说:“我把你造假的证据告了证监会的官了。”康美打了个冷颤(跌4%),说不出话来。
三个月过去了。京城的官衙传话给地方,“着康美自查”。地方官指派广发证券纠察。康美于是公开发了土地证复印件。广发证券写了几个大字予以证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
从此,那家伙再没出现过。奇怪的是,康美却得了一种病。病症的表现为行动癫狂迟缓和癔语。前者,花了五六十个亿,走马灯似的在北京、成都、吉林、定西、阆中、普宁、西宁大兴土木,时有烂尾。后者,一会儿说“饮片产能不足了“,一会儿又说,“直销了,医院了,人保合作了,人参涨价了,电商了,东盟药材中心了”。
症状都是从没有过的,而且日渐严重。看起来不似肾虚(资金匮乏)产生的腰膝酸软,倒像是腿脚麻木的心脏病前兆(股价不振、业绩下滑、质疑不断等等)。眼瞅着病怏怏的,一日不如一日。大东家急得团团转。
一个江湖郎中路过。看了看脸色,也不把脉,给了一个药方,就一味药,“高价回购”。说也灵验,康美立时红光满面,春情荡漾,还引来了无数短线风骚客捧场。
两个月后,传来消息,大当家同意回购,二当家的(债权人)不同意。一场风花雪月,草草收场。
谨以此纪念一年前被大当家摔倒的自家人(价值股东)。献祭文三篇,回忆录三篇。
祭文(一)悼康美回购
康美为什么回购?
1.当股价在12元左右的时候,没有“康美谎言”,“康美造假”,没有50多亿新的投资项目,没有大股东股权质押面临压力这样的负面、花边新闻,公司的资本回报率远远高于目前,公司的股价相对低估,是最佳的回购机会,大股东应该站出来,安排公司回购呀?
事实是,许总之高堂许燕君,在如此低价的情况下,甩卖套现;相信这一定不是她老人家亲力亲为。
2.当股价在19块以上,50多亿新投资推出的时候,公司基本面没有任何变换,唯一增加了一大堆新概念:电商概念,直销概念,人参概念,医院概念。公司强力推出回购!大家想想为什么?大家想想过去的康美,股价扶摇直上,何时有过这多的故事啊!
事实是,债权人根本不同意!一出闹剧而已。
沉痛悼念回购破产!
祭文(二)复星错了,康美对了
“郭广昌限制离境”事件
2013年11月21日晚,坊间传言郭广昌被限制离境。次日上午10点左右,复星系股票突然趋近跌停。对手:阴藏不露。处置措施:中午,复星集团发言否认,郭广昌公开出面澄清。
郭广昌表示: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复星将采取一切法律手段,坚决一查到底,不让作恶者得逞,这关系到复星及复星投资者的利益。我们不能让造谣者赚到钱,不能让造谣者得逞,这不仅是为复星澄清,更要让投资者利益得到保证。
媒体质疑:昨晚谣言流传,为什么中午才澄清时。郭广昌表示:我们中午澄清也并不迟,这个时候澄清就是为了让造谣者割肉,赔钱。复星将会动用公安的力量来查。
结果:当日下午开盘,复星系股票瞬间拉升。复星医药股价从跌停(-10),直线拉升近十个点,至-0.11。全天跌4%左右。成交额21亿。
评价:预计“离境事件”不会对投资者投资信念产生动摇。
“康美谎言”事件
2012年12月14日,周五,马兴田遭遇“康美谎言”伏击。对手:中能兴业。处置措施:经过周六、周日两天的谨慎思考、周密准备,周一发布澄清公告。主力开盘压到跌停出货,次日在接近第二个跌停位置拿回筹码,当日成交24亿。
除康美公告外,马总及公司未作任何其他表态。对土地证造假这样的关键环节,未能发布所有权证复印件,成为“康美谎言第二季”的攻击目标。一直到2013年3月4日,再次发布澄清公告,附权证复印件。土地证造假事件平息。从事发到公布权证复印件,中间间隔80天:个中原因,结合国情,意味深长。
结果:康美痛失“黄金股东”形象。至少十分之一的长期股东在迷茫、慌乱中扔掉筹码,血流成河。自此,对康美的质疑不断,疑云至今笼罩在所有关注、经历“康美谎言”投资者中间。
评论:马总在对手弱小、公开的情况下,对“康美谎言”未发表任何公开、重大回击言论;未利用法律予以有利还击。对事实真相和维护股东利益,马总似乎对不起“1214事件”牺牲的长期股东。从而成就了马总在资本市场上的“滑铁卢”。要在口碑上扭转乾坤,需要时日。
复星郭广昌 vs 康美马兴田
1) 起家。郭广昌从一个低技术含量的生物试剂盒起家;马兴田从一个低技术含量的仿制西药起家;
2) 初始学历。郭广昌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马兴田大专毕业,具体不详;
3) 融资郭广昌的复星系,作为民营资本,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额排名第一;马兴田的康美药业,排名第二;
4) 战略风格郭广昌长袖善舞、大气磅礴,擅长多元化,抓产业链条的核心环节;马兴田专心、精致(截至2010年),擅长搞“全产业链”;
5) 利润郭广昌擅长利用多个上市公司,以持续收购利润支撑股票;马兴田擅长做一个上市公司,以收入、利润“完美”增长支撑股票;
6) 合伙人郭广昌有3个创业合伙人,团结至今;马兴田有许总,康美之恋;
祭文(三)马总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之殇
康美创造的近百亿融资奇迹,有三大支撑点:1)利润。马总重商的风格,简单的业务(从仿制药到饮片),专心的管理层,使利润保持十年的持续增长,无懈可击;2)出色的股票走势顶层设计(后文另述);3)价值股东群。以嘉实为首,康美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价值股东群体。在这里,嘉实基金充当了基石投资人的角色,功不可没。
遥想当年,康美有大把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机散”股东。这些价值股东,让马总稳如泰山,得风得水,是马总的成功之作、成名之作。彼时,带着重商、亲股东、务实的风格,马总赚钱给大家,大家缴资给马总。无论增发,配股,发债,多少不计,两小无猜,康美之恋。
2011年初,梦寐已久的34个亿配股资金到手后,康美之恋发展成了婚姻。继之,“康美谎言”,“康美造假”这些小三消息,犹如“一个幽灵,在马总和价值股东之间徘徊”。2012年12月14日,一个月黑风高杀人之夜,东窗事发了(康美谎言第二季)。
在这个“誓死捍卫价值股东利益”的关键时刻,马总呢?马总丝毫不做顽强抵挡,腿软脚软,全身而缩。主力呢?直接把自己的筹码挂在跌停板上,保存实力,落荒而逃。至少十分之一的价值股东,在极度迷茫、十分恐慌之际,扔掉了筹码。刀光剑影,血肉横飞。马总的右倾投降主义,一战成名。
如今,残余的价值股东,能撤的都撤了。嘉实基金今犹在,因为走了明星经理邹唯,在“1214反康美事件”爆发前后,几度进出,摇摆不定,已经不再是康美坚定的基石投资人,“廉颇老矣”。来了个华夏。华夏是什么人?走了王亚伟,华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基”,更像西部短线快刀客。康美变成了短线客的大本营!
过去顺风顺水、一往直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康美融资,如今是“淝水之战”,草木皆兵。无论马总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利润增长,人参概念,直销概念,电 商概念,医院概念,回购概念,东盟概念”,七大姑八大姨,都难以撼动短线之心。2013年9月,持股基金由120个腰斩到57个。康美概念,“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幸运的是,那些在“1214反康美事件”牺牲的价值股东们,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还念点旧情,间或来看一看康美,凭吊一下康美过去的好时光;但是,只有概念,没有大跌,他们是不会再掏腰包的。“看看而已!”他们如是说。间或也有一般的散户,看见康美的诸多概念,动了动心;再看一看22亿股的大盘子,往往摇摇头说,“没得炒头!”。股东人数,由6月份的61479,暴涨到9月30日的85008。唱空者众,来的都是短线客。“借利出逃”,康美股票的代名词。
“1214反康美事件”成就了马总的“滑铁卢”。
回忆录(一)讲故事,忆康美
故事开始:从前,有个康美——
1. 菊皇茶做了6年,花了3个多亿的广告,到现在年收入勉强一个多亿。(够低能的吧)。
2.2009年,康美与海王药店、深圳一致药店合作,搞康美人生“店中店”。海王有6000多家连锁店,2亿多客户。而康美的“店中店”至今无疾而终。(与人保的合作也会无疾而终)。
3.康美从一个饮片榜样企业,沦落到一个卖药材的,近两年的药材收入暴涨,跟控股亳州、普宁药材市场在时间上相当吻合,到底是自己做出来的销售额,还是靠给药材市场开发票鼓出来的?(存疑);
4. 康美药材的利润极低;饮片的利润已经不敢给人看了(这是肯定的)。
5.康美从一个价值企业,降格到讲概念了。药材指数概念,电商概念,医院概念,回购概念,直销概念......康美谎言概念,资金饥渴概念,药材行业整顿概念,利润预期下滑概念......
6. 产品做不好,合作无进展,主业前景不佳,N年内不看好。
故事情节是这样展开的:
2008年,4亿 收购和投资新开河人参,6年后利润0.13亿元;2009年,3.5亿收购和投资北京隆盛唐中药饮片,5年后,厂房处在烂尾在建状态;2010年,15亿收购和投资亳州药材中心,4年后利润累计不足亿元;10亿收购和投资安国药材中心,至今杳无音信;10亿收购和投资普宁药材中心,4年后利润累计不足亿元;
2011年,0.1亿收购吉林大地参业,3年后不见踪影;0.5亿元收购上海托德厂房一处,3年后莫名所终;0.5亿元收购上海美峰金象食品,3年后利润40万元;
2013年,1亿元收购中绿食品地皮一块;10亿追加投资亳州中药城;30亿投资玉林中药城。
故事高潮:
2007年,8亿元投资康美医院,烂尾6年后于2013年竣工;现严重亏损。2013年,6亿高价回购,被债权人否决;回购破产。
回忆录(二)康美到底是谁
康美到底是谁?让我们用最简单、最直观的办法实证一下。我们都知道,康美的全产业链名闻天下,市值也做到医药行业前三名了;我们不妨到大街上随便找个人来问一下。碰上不知道的,让过去找下一位。知道的,答案也非常“全产业链”:
路人甲:“好像是拍音乐电视的”,那个《康美之恋》好美呀,真向往那里的山,水,人物,还有甜蜜的爱情故事。“我好想去看看哟……”(长达三年在央视的康美广告影响的)
路人乙:“好像是倒药材的,炒三七,电视上看的,被发改委查了。就是那些缺德倒药材的,弄得百姓连副药都抓不起,应该抓几个坐监牢。”(倒药材的名声不佳)
路人丙:“好像是卖茶的吧,菊皇茶语,李冰冰,郭富城,都喝,可是没见到是啥样的。”(不如“妈妈我要喝”来的直接)
康美曾经有非常专心的管理层。1998-2001年期间专心做仿制药,2002-2006年专心做饮片。康美的“饮片小包装”,和四川新荷花的首家饮片GMP一起,曾经引起了饮片业的革命。那是管理层一心一意的精品。因为做出了精品,所以康美强大。
从饮片转向“药材-药材中心”,并不是一个错误。错误在于管理层的专心出了问题。马总头脑发热,好大喜空;许总太累,以至于根本做不出精品,倒是在土地证上被人搞了一下子,康美被“精品”了。“康美谎言”,“康美造假”也一度名闻天下。
做药材中心是正大光明的战略,如今越来越像“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游戏”。汇润地产,是许总的心血,绝对控制的企业,本意是低调地为马总大兴土木省点油钱,不小心“被披露”了,见诸大字标题“地产生意左右互博,许冬瑾疑利益输送”,正大光明变成“偷偷摸摸”了。
我们再来看“遮遮掩掩”。亳州中心得到2个多亿的政府补贴,投资了15个亿,做好了吗?不知道。普宁投资了10个亿,做好了吗?不知道。安国拟投资10个亿,做好了吗?不知道。定西中心投资10个亿,做好了吗?不知道。西宁中心投资8.5个亿,做好了吗?不知道。追加10个亿投资亳州,做好了吗?不知道。30个亿投资玉林,会做好吗?不知道。
2007年12月,3个亿投资普宁康美医院,工期2年,2013年6月建成,难产5年,追加投资3个亿,累计6个亿。2009年9月,4个亿投资吉林药材(人参)中心,计划工期2年,2012年11月建成,难产一年,追加投资0.8亿;2007年12月,3个亿投资成都饮片中心,烂尾5年;2009年9月,3个亿投资北京饮片中心,至今烂尾。饿殍满地,哀鸿遍野。
10亿!15亿!30亿!主席批评林彪,“大树特树,名为树我,不知树何人”。康美如今也是如此,投资,投资,再投资,名为投资产业链,不知为谁?
回忆录(三)马总的压力。
2011年配股筹到34亿现金,好是好,但其中10个亿也是马总自己的,是从当铺(信托)当出来的,一年也得上亿的利息,有压力啊。马总体系内的主体——普宁康美实业,公开的数字显示,2007年净利润4990万,主要是持有康美药业权益所代表的利润。2010年把上市公司报表进行合并,二者的收入利润几乎一样。因而康美实业没有什么额外的进项,不足以支撑利息。体外的小额贷款公司,几个药店什么的,也看不出有非同寻常的收入。
“怎么办呢?”马总当时想。据猜想,是有个在G证券公司做投行的算命先生,看马总额头有光,脸有淡忧,掐指一算,明白是钱的事,就出了个主意。“如今PE天天赚大钱,请马总考虑合作吧:由我们拉皮条、锁定PE公司目标,提供上市算命服务,马总跟着玩玩上市前投资,玩玩增发内什么的。”又说,“你看那家搞园林种草的,大把的银子;那做设备的,钱赚海了;上市绝对没问题,我们算的命,我们说了算。”马总应了。
过了一段时日,算命先生又来了,说:“马总您看那个古井贡,股价天天涨,酒价天天飞,咱接点增发单子,大把的钱赚。况且,那是亳州附近的企业,将来有机会咱们控股它,配合药材市场,利用它的产能、渠道,搞点药酒什么,扩大咱的产业链啊。这是多好的事,过几天没机会了。”马总一想,又产业链又有面子,也应了。
几个大亿就这样跟着算命先生应承下来了。可是,钱呢?钱从哪来?当铺当出来的10个多个亿放上市公司里了,咱不能乱动啊?这、这、这怎么办呢?究竟马总怎么解决的这个难题,谁都猜不出来。但确实是解决了,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
但另外有一点也是肯定了,解决难题的时候,算命先生也没掐太准,破坏了一点风水,于是麻烦出现了。主要是“康美谎言”,“康美造假”什么的,还有被古井贡套了个正着。
---------
康美谎言 周年公祭一年前的今天,一个叫中能兴业的家伙,走到康美跟前,说:“你造假,你说谎。——你的土地证是假的,资产是假的……甚至收入和利润都是假的。”
康美一贯是个好同志,温良恭俭让。听了这话,想了两天两夜,说:“我没说谎,我没造假。”——然后,迅速的后撤一大步(跌停),又接连撤了几步。一下撞到了若干家人,数个帮手。
见对方像个小媳妇,不争辩,不打不骂不矫情,像是有什么隐情,那个家伙又来了。这一次,捏着一张国土局的复印件,指着康美的鼻子说,“你就是造假。国土局都开了证明,说土地证是假的。而且,你说的土地,尺寸都不够。”
沉默了几天,康美说:“我没造假。有些证没有,是因为换了地块。尺寸都是足码的。”还邀请了一个叫申万的帮手,写了几十页的秀才文章,引古论今,旁证中外,话里话外,都说土地证是真实的。
又过了一个月,那家伙又来了。这次,拿了张捉奸在床的照片,说:“我把你造假的证据告了证监会的官了。”康美打了个冷颤(跌4%),说不出话来。
三个月过去了。京城的官衙传话给地方,“着康美自查”。地方官指派广发证券纠察。康美于是公开发了土地证复印件。广发证券写了几个大字予以证明:“复印件与原件一致”。
从此,那家伙再没出现过。奇怪的是,康美却得了一种病。病症的表现为行动癫狂迟缓和癔语。前者,花了五六十个亿,走马灯似的在北京、成都、吉林、定西、阆中、普宁、西宁大兴土木,时有烂尾。后者,一会儿说“饮片产能不足了“,一会儿又说,“直销了,医院了,人保合作了,人参涨价了,电商了,东盟药材中心了”。
症状都是从没有过的,而且日渐严重。看起来不似肾虚(资金匮乏)产生的腰膝酸软,倒像是腿脚麻木的心脏病前兆(股价不振、业绩下滑、质疑不断等等)。眼瞅着病怏怏的,一日不如一日。大东家急得团团转。
一个江湖郎中路过。看了看脸色,也不把脉,给了一个药方,就一味药,“高价回购”。说也灵验,康美立时红光满面,春情荡漾,还引来了无数短线风骚客捧场。
两个月后,传来消息,大当家同意回购,二当家的(债权人)不同意。一场风花雪月,草草收场。
谨以此纪念一年前被大当家摔倒的自家人(价值股东)。献祭文三篇,回忆录三篇。
祭文(一)悼康美回购
康美为什么回购?
1.当股价在12元左右的时候,没有“康美谎言”,“康美造假”,没有50多亿新的投资项目,没有大股东股权质押面临压力这样的负面、花边新闻,公司的资本回报率远远高于目前,公司的股价相对低估,是最佳的回购机会,大股东应该站出来,安排公司回购呀?
事实是,许总之高堂许燕君,在如此低价的情况下,甩卖套现;相信这一定不是她老人家亲力亲为。
2.当股价在19块以上,50多亿新投资推出的时候,公司基本面没有任何变换,唯一增加了一大堆新概念:电商概念,直销概念,人参概念,医院概念。公司强力推出回购!大家想想为什么?大家想想过去的康美,股价扶摇直上,何时有过这多的故事啊!
事实是,债权人根本不同意!一出闹剧而已。
沉痛悼念回购破产!
祭文(二)复星错了,康美对了
“郭广昌限制离境”事件
2013年11月21日晚,坊间传言郭广昌被限制离境。次日上午10点左右,复星系股票突然趋近跌停。对手:阴藏不露。处置措施:中午,复星集团发言否认,郭广昌公开出面澄清。
郭广昌表示: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复星将采取一切法律手段,坚决一查到底,不让作恶者得逞,这关系到复星及复星投资者的利益。我们不能让造谣者赚到钱,不能让造谣者得逞,这不仅是为复星澄清,更要让投资者利益得到保证。
媒体质疑:昨晚谣言流传,为什么中午才澄清时。郭广昌表示:我们中午澄清也并不迟,这个时候澄清就是为了让造谣者割肉,赔钱。复星将会动用公安的力量来查。
结果:当日下午开盘,复星系股票瞬间拉升。复星医药股价从跌停(-10),直线拉升近十个点,至-0.11。全天跌4%左右。成交额21亿。
评价:预计“离境事件”不会对投资者投资信念产生动摇。
“康美谎言”事件
2012年12月14日,周五,马兴田遭遇“康美谎言”伏击。对手:中能兴业。处置措施:经过周六、周日两天的谨慎思考、周密准备,周一发布澄清公告。主力开盘压到跌停出货,次日在接近第二个跌停位置拿回筹码,当日成交24亿。
除康美公告外,马总及公司未作任何其他表态。对土地证造假这样的关键环节,未能发布所有权证复印件,成为“康美谎言第二季”的攻击目标。一直到2013年3月4日,再次发布澄清公告,附权证复印件。土地证造假事件平息。从事发到公布权证复印件,中间间隔80天:个中原因,结合国情,意味深长。
结果:康美痛失“黄金股东”形象。至少十分之一的长期股东在迷茫、慌乱中扔掉筹码,血流成河。自此,对康美的质疑不断,疑云至今笼罩在所有关注、经历“康美谎言”投资者中间。
评论:马总在对手弱小、公开的情况下,对“康美谎言”未发表任何公开、重大回击言论;未利用法律予以有利还击。对事实真相和维护股东利益,马总似乎对不起“1214事件”牺牲的长期股东。从而成就了马总在资本市场上的“滑铁卢”。要在口碑上扭转乾坤,需要时日。
复星郭广昌 vs 康美马兴田
1) 起家。郭广昌从一个低技术含量的生物试剂盒起家;马兴田从一个低技术含量的仿制西药起家;
2) 初始学历。郭广昌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马兴田大专毕业,具体不详;
3) 融资郭广昌的复星系,作为民营资本,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额排名第一;马兴田的康美药业,排名第二;
4) 战略风格郭广昌长袖善舞、大气磅礴,擅长多元化,抓产业链条的核心环节;马兴田专心、精致(截至2010年),擅长搞“全产业链”;
5) 利润郭广昌擅长利用多个上市公司,以持续收购利润支撑股票;马兴田擅长做一个上市公司,以收入、利润“完美”增长支撑股票;
6) 合伙人郭广昌有3个创业合伙人,团结至今;马兴田有许总,康美之恋;
祭文(三)马总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之殇
康美创造的近百亿融资奇迹,有三大支撑点:1)利润。马总重商的风格,简单的业务(从仿制药到饮片),专心的管理层,使利润保持十年的持续增长,无懈可击;2)出色的股票走势顶层设计(后文另述);3)价值股东群。以嘉实为首,康美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价值股东群体。在这里,嘉实基金充当了基石投资人的角色,功不可没。
遥想当年,康美有大把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机散”股东。这些价值股东,让马总稳如泰山,得风得水,是马总的成功之作、成名之作。彼时,带着重商、亲股东、务实的风格,马总赚钱给大家,大家缴资给马总。无论增发,配股,发债,多少不计,两小无猜,康美之恋。
2011年初,梦寐已久的34个亿配股资金到手后,康美之恋发展成了婚姻。继之,“康美谎言”,“康美造假”这些小三消息,犹如“一个幽灵,在马总和价值股东之间徘徊”。2012年12月14日,一个月黑风高杀人之夜,东窗事发了(康美谎言第二季)。
在这个“誓死捍卫价值股东利益”的关键时刻,马总呢?马总丝毫不做顽强抵挡,腿软脚软,全身而缩。主力呢?直接把自己的筹码挂在跌停板上,保存实力,落荒而逃。至少十分之一的价值股东,在极度迷茫、十分恐慌之际,扔掉了筹码。刀光剑影,血肉横飞。马总的右倾投降主义,一战成名。
如今,残余的价值股东,能撤的都撤了。嘉实基金今犹在,因为走了明星经理邹唯,在“1214反康美事件”爆发前后,几度进出,摇摆不定,已经不再是康美坚定的基石投资人,“廉颇老矣”。来了个华夏。华夏是什么人?走了王亚伟,华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基”,更像西部短线快刀客。康美变成了短线客的大本营!
过去顺风顺水、一往直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康美融资,如今是“淝水之战”,草木皆兵。无论马总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利润增长,人参概念,直销概念,电商概念,医院概念,回购概念,东盟概念”,七大姑八大姨,都难以撼动短线之心。2013年9月,持股基金由120个腰斩到57个。康美概念,“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幸运的是,那些在“1214反康美事件”牺牲的价值股东们,无论是机构,还是散户,还念点旧情,间或来看一看康美,凭吊一下康美过去的好时光;但是,只有概念,没有大跌,他们是不会再掏腰包的。“看看而已!”他们如是说。间或也有一般的散户,看见康美的诸多概念,动了动心;再看一看22亿股的大盘子,往往摇摇头说,“没得炒头!”。股东人数,由6月份的61479,暴涨到9月30日的85008。唱空者众,来的都是短线客。“借利出逃”,康美股票的代名词。
“1214反康美事件”成就了马总的“滑铁卢”。
回忆录(一)讲故事,忆康美
故事开始:从前,有个康美——
1. 菊皇茶做了6年,花了3个多亿的广告,到现在年收入勉强一个多亿。(够低能的吧)。
2.2009年,康美与海王药店、深圳一致药店合作,搞康美人生“店中店”。海王有6000多家连锁店,2亿多客户。而康美的“店中店”至今无疾而终。(与人保的合作也会无疾而终)。
3.康美从一个饮片榜样企业,沦落到一个卖药材的,近两年的药材收入暴涨,跟控股亳州、普宁药材市场在时间上相当吻合,到底是自己做出来的销售额,还是靠给药材市场开发票鼓出来的?(存疑);
4. 康美药材的利润极低;饮片的利润已经不敢给人看了(这是肯定的)。
5.康美从一个价值企业,降格到讲概念了。药材指数概念,电商概念,医院概念,回购概念,直销概念......康美谎言概念,资金饥渴概念,药材行业整顿概念,利润预期下滑概念......
6. 产品做不好,合作无进展,主业前景不佳,N年内不看好。
故事情节是这样展开的:
2008年,4亿 收购和投资新开河人参,6年后利润0.13亿元;2009年,3.5亿收购和投资北京隆盛唐中药饮片,5年后,厂房处在烂尾在建状态;2010年,15亿收购和投资亳州药材中心,4年后利润累计不足亿元;10亿收购和投资安国药材中心,至今杳无音信;10亿收购和投资普宁药材中心,4年后利润累计不足亿元;
2011年,0.1亿收购吉林大地参业,3年后不见踪影;0.5亿元收购上海托德厂房一处,3年后莫名所终;0.5亿元收购上海美峰金象食品,3年后利润40万元;
2013年,1亿元收购中绿食品地皮一块;10亿追加投资亳州中药城;30亿投资玉林中药城。
故事高潮:
2007年,8亿元投资康美医院,烂尾6年后于2013年竣工;现严重亏损。2013年,6亿高价回购,被债权人否决;回购破产。
回忆录(二)康美到底是谁
康美到底是谁?让我们用最简单、最直观的办法实证一下。我们都知道,康美的全产业链名闻天下,市值也做到医药行业前三名了;我们不妨到大街上随便找个人来问一下。碰上不知道的,让过去找下一位。知道的,答案也非常“全产业链”:
路人甲:“好像是拍音乐电视的”,那个《康美之恋》好美呀,真向往那里的山,水,人物,还有甜蜜的爱情故事。“我好想去看看哟……”(长达三年在央视的康美广告影响的)
路人乙:“好像是倒药材的,炒三七,电视上看的,被发改委查了。就是那些缺德倒药材的,弄得百姓连副药都抓不起,应该抓几个坐监牢。”(倒药材的名声不佳)
路人丙:“好像是卖茶的吧,菊皇茶语,李冰冰,郭富城,都喝,可是没见到是啥样的。”(不如“妈妈我要喝”来的直接)
康美曾经有非常专心的管理层。1998-2001年期间专心做仿制药,2002-2006年专心做饮片。康美的“饮片小包装”,和四川新荷花的首家饮片GMP一起,曾经引起了饮片业的革命。那是管理层一心一意的精品。因为做出了精品,所以康美强大。
从饮片转向“药材-药材中心”,并不是一个错误。错误在于管理层的专心出了问题。马总头脑发热,好大喜空;许总太累,以至于根本做不出精品,倒是在土地证上被人搞了一下子,康美被“精品”了。“康美谎言”,“康美造假”也一度名闻天下。
做药材中心是正大光明的战略,如今越来越像“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游戏”。汇润地产,是许总的心血,绝对控制的企业,本意是低调地为马总大兴土木省点油钱,不小心“被披露”了,见诸大字标题“地产生意左右互博,许冬瑾疑利益输送”,正大光明变成“偷偷摸摸”了。
我们再来看“遮遮掩掩”。亳州中心得到2个多亿的政府补贴,投资了15个亿,做好了吗?不知道。普宁投资了10个亿,做好了吗?不知道。安国拟投资10个亿,做好了吗?不知道。定西中心投资10个亿,做好了吗?不知道。西宁中心投资8.5个亿,做好了吗?不知道。追加10个亿投资亳州,做好了吗?不知道。30个亿投资玉林,会做好吗?不知道。
2007年12月,3个亿投资普宁康美医院,工期2年,2013年6月建成,难产5年,追加投资3个亿,累计6个亿。2009年9月,4个亿投资吉林药材(人参)中心,计划工期2年,2012年11月建成,难产一年,追加投资0.8亿;2007年12月,3个亿投资成都饮片中心,烂尾5年;2009年9月,3个亿投资北京饮片中心,至今烂尾。饿殍满地,哀鸿遍野。
10亿!15亿!30亿!主席批评林彪,“大树特树,名为树我,不知树何人”。康美如今也是如此,投资,投资,再投资,名为投资产业链,不知为谁?
回忆录(三)马总的压力。
2011年配股筹到34亿现金,好是好,但其中10个亿也是马总自己的,是从当铺(信托)当出来的,一年也得上亿的利息,有压力啊。马总体系内的主体——普宁康美实业,公开的数字显示,2007年净利润4990万,主要是持有康美药业权益所代表的利润。2010年把上市公司报表进行合并,二者的收入利润几乎一样。因而康美实业没有什么额外的进项,不足以支撑利息。体外的小额贷款公司,几个药店什么的,也看不出有非同寻常的收入。
“怎么办呢?”马总当时想。据猜想,是有个在G证券公司做投行的算命先生,看马总额头有光,脸有淡忧,掐指一算,明白是钱的事,就出了个主意。“如今PE天天赚大钱,请马总考虑合作吧:由我们拉皮条、锁定PE公司目标,提供上市算命服务,马总跟着玩玩上市前投资,玩玩增发内什么的。”又说,“你看那家搞园林种草的,大把的银子;那做设备的,钱赚海了;上市绝对没问题,我们算的命,我们说了算。”马总应了。
过了一段时日,算命先生又来了,说:“马总您看那个古井贡,股价天天涨,酒价天天飞,咱接点增发单子,大把的钱赚。况且,那是亳州附近的企业,将来有机会咱们控股它,配合药材市场,利用它的产能、渠道,搞点药酒什么,扩大咱的产业链啊。这是多好的事,过几天没机会了。”马总一想,又产业链又有面子,也应了。
几个大亿就这样跟着算命先生应承下来了。可是,钱呢?钱从哪来?当铺当出来的10个多个亿放上市公司里了,咱不能乱动啊?这、这、这怎么办呢?究竟马总怎么解决的这个难题,谁都猜不出来。但确实是解决了,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
但另外有一点也是肯定了,解决难题的时候,算命先生也没掐太准,破坏了一点风水,于是麻烦出现了。主要是“康美谎言”,“康美造假”什么的,还有被古井贡套了个正着。
---------我们从几个角度讨论一下康美回购破产的原因。其一,该不该回购。其二,回购对股东的好处。其三,回购对债权人的好处。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股神巴菲特的观点。结论似乎都指向一点,即康美的回购是一个江湖郎中的馊主意。对小股东和债权人来说,更象是一场风花雪月的闹剧。
先说该不该回购。能为股东带来实实在在价值的回购,至少需要三个条件:(1)股价严重低估;(2)财务状况良好;(3)有充足的现金。现在我们细细地来逐个看康美在这三方面的状况。
一、股价是否低估
考虑股价是否低估,要先看一看行业周期和同类股票的总体表现,再去细看康美股价估值情况。本部分内容包括:
(一)康美是什么行业的;(二)药材行业周期接近最高点;(三)畸高的药材价格之负面影响;(四)中药(材)行业vs 酒行业;(五)中药(材)上市公司的整体高估;(六)康美股价是否被低估;(七)小结:康美回购的动因是值得推敲的。
(一)康美是什么行业的
细究一下这个问题,很多人就会糊涂了。三年来,康美一直把自己说成是搞全产业链的。这是一种有意无意模糊概念的做法,更是一种严重的战略方向错误。这种错误直接导致(a)战略定位扭曲。(b)商业模式缺失。那么,到底康美由一间定位清晰的优质饮片公司(2010年前),实际上演变成了什么样的公司呢?
答案是:一间低门栏的药材商。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容易。有人辩解说,饮片呢?年报给出了答案:饮片消失了。2011年开始,年报把饮片的收入与药材贸易合并。为什么会这样?答案也不复杂,要么是饮片数字非常不好看,要么是饮片的发展无足轻重了。这就是全产业链带来的后遗症之一:战略定位扭曲。
人们又说,康美有近百亿的药材贸易规模,很难做到的。这就要看资本的力量了。2011年初,康美完成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配股,融资34个亿,全部用来开展药材贸易。作为大宗商品,而且价格处在上行阶段,用34个亿的本钱,做到百亿似乎不是难事。何况,还守着普宁、亳州两大药材批发市场。
那么,请问:亳州、普宁、吉林、定西、玉林、西宁六大药材中心,又算是什么呢?康美自己的说法,是“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仅此而已。更多人则质疑康美在搞商业地产。光大证券专文分析了亳州中药城。分析来、分析去,连他们自己也没有弄不明白,康美到底是怎么赚钱的?尤其是考虑到十五个亿的投资!后续还要再追加十个亿。倒是另有一段文字很有意思:
“康美在亳州建造的中药材大市场,主题市场经过几次验收不合格,现在带伤开业。下雨漏水,刮风下雪都无法保证正常的交易。药材经营者意见很大,主体设施设计不合理。进入市场就像进入大迷宫,三楼交易大厅就像是原始的大棚结构,没有挡风板也没有任何遮挡物,要上到三楼顶上敞篷下交易,这个冬天(康美的人)让人心寒。”内容未经证实,意思倒是比光大证券表达的清楚、实在。
由此导出了全产业链的第二个后遗症——商业模式缺失。
人们(尤其是研究机构)又说了,康美从饮片加工,逐渐渗透到了种植、贸易、批发中心、零售、快销、电商,直销,乃至到了药材指数。这都是秀才做文章。如果时光倒流,让马总在2009年看到这些名字,他一定会笑掉大牙。
要真实的了解康美是什么行当的,看一看数字就知道了。近年的年报显示,其他所谓的种植、批发中心、零售、快销、电商、直销,其销售收入、利润贡献,都是忽略不计的。可见“全产业链”的提法,是“驴粪蛋儿上抹了霜”。
注意下述两个事实中提到的数字:
事实之一:存货。年报显示,近两年,收入由60.8个亿,增长到111.6个亿。主要是药材贸易的增长。相应的,存货也大幅增加,由10多个亿,猛增到38个亿,这其中也主要是药材。药材存货占到净资产的接近四成,药材收入占到70%以上,可见是一家大药材商无疑了。在药材价格畸高的今天,药材存货占到净资产的四成,可不是什么好的信号。
事实之二,投资。在近年康美155.8亿的已投和拟投项目中,与药材贸易相关的投资占80%,达125亿元;而饮片投资占11%,为仅17亿元。康美近年大规模的投资药材相关资产,包括35个亿的药材贸易流动资金(主要转化为存货),80多个亿药材中心和物流设施建设,都为康美的药材商头衔做了注脚。
顺便说一下康美引以为自豪的利润和现金。2012年度,康美有14个亿的利润,单独看还是漂漂亮亮的。与如此巨额的投资相比,无论如何都说不上很鲜亮了。康美的68亿存款,单独看还是满展示肌肉的,与65.93个亿的投资缺口,和70个亿的硬性负债比较,则是缺斤少两了、风雨飘摇了。(相关内容见后文)。
(二)药材行业周期接近最高点
综上所述,康美是个药材商。其所在的药材行业,虽然与“大健康概念”贴边,但在3-5年内,是肯定不被看好的。药材是大宗产品,虽然比农产品略特殊一点,但周期性非常明显。
举个典型例子,北沙参。北沙参的市价自中药材市场开放以来经历了4个大起大落的周期。第一个周期,1986年低价2.5元,1988年高价24元;第二个周期,1989年落到3.5元,1992年涨到13元;第三个周期1993--1994年最低谷2.5元,1998年高峰价24元;第四个周期,2002年最低价4.5元,2003年发烧价45元。如今价格为18元左右。
大部分药材都具有同样的周期属性。康美坐拥38亿的存货,即便如大家自我想象、自我安慰的那样,说康美在存货管理上有信息优势,也阻挡不了一旦价格下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畸高的药材价格。
这是最要命的。说明药材行业的周期已经走到了最高点,在未来几年,不管快慢,周期性下行都是必然的。所以这个行业目前不应该被看好。
有两个加速度,尤其要引起注意。
一个是大量农民加入盲目种植行列,这种状况,在媒体中多作为正面报道,因为过去几年农民多有种田改种药的,而且赚了钱。地方政府看到了好处——农民增收了,还带动了饮片加工、小型药材市场建设的投资,因此多以补贴、技术支持、农贷支持,甚至直接奖励,鼓励更多的农民加入进来。这是第一个加速度。供应快速增加,价格就可能出现断崖式下降。太子参和三七就是例子。一年前,大家还在爆炒三七、太子参,没有人会认为价格在今年跌得这么厉害。
另一个是药材关系民生。药材价格上涨,几乎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触及到基层社会的稳定,触及到了政府民生政策的敏感点。政府随时可能通过有形和无形之手进行打压。尤其是最近,食品、药品安全作为民生的重中之重,而药材和饮片的安全问题,又因为涉毒,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了。这是第二个加速度。(至于投机商释放存货,可以忽略不计)。
药材价格趋向下行,而且有1+1>(大于)2的加速度,康美的毛利率就随时可能会出现相应的下跌,利润则会出现下降或者负增长(三季报毛利下降了一点点儿,股价秒杀了20%)。再加上另外一个硬伤,就是38亿的存货。目前这笔巨额存货,持续两年都没有计提适当的跌价准备。一旦药材价格下行成为趋势,计提折价准备,将大幅伤害到利润。
有人问,为什么现在政府的打压动作不大呢?原因很简单。打击面太大,关系到13亿人的民生。因此,整顿将是有系统地、渐进的。目前系统的打击已经开始了。看事实:
7月份,药材领域“双打双建”;8月份,明确不再批建新中药材市场;10月份,对现有市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掺杂掺假、染色增重予以严厉打击;11月份,含毒性中药饮片、中成药品种说明书加标毒性警示语。12月份,建议公众用药“能肌注不输液”。尤其是后两条,是在运行国际惯例了,打击的力度超乎寻常。
可以预见,药材行业将是继牛奶行业后,政府整治最严厉、关注最多的行业。康美的药材行业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四)中药(材)行业vs 酒行业。
把这两个行业进行比较,是非常有趣的。大家都知道,酒行业因为近年价格大幅上涨,到了畸高的地步。因为关系民生,适逢反腐,在政府“刻意”的打压下,出现了断崖式的回调。酒价大幅下跌,需求萎缩;酒上市公司股价多有腰斩,泡沫飞溅,一地鸡毛了。
说起来很是戏剧性。酒行业大跌的导火索是塑化剂。酒的塑化剂是什么概念呢?用一个一般质量的塑料食品袋,包一块猪肉放在冰箱里,一天以后,猪肉上的塑化剂比一吨酒鬼酒的塑化剂都高。
但是,因为关系到了民生和反腐,这样一个小小的塑化剂,让成百上千亿销售额在几个月内,泡汤了;上市公司市值也蒸发了五千个亿。假如有1000万散户持有酒股,相当于每个人蒸发了五万,不小的数字。这是政府“刻意”打压的结果。
中药(材)行业比酒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有多少酒民?5个亿。有多少人使用中药(材)?13个亿。高端酒反腐,贵细药材也反腐。比如虫草就是腐败的温床。从价格上看,药材的涨幅,至少不输于酒价的涨幅,甚至还有过之。
塑化剂的毒性,比起药材、饮片的硫磺熏蒸,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中药(材)行业价格畸高、股价畸高,涉毒、涉反腐(贵细药材),都与酒行业环环相扣。中药(材)既然是政府大力鼓励发展的,其安全问题则必然是政府严厉整治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酒行业经过整顿,无论酒价,还是股价都进入了良性的轨道。中药(材)也会一样。
历史总是会重演的。
注:硫磺熏蒸的毒性:多次熏蒸后,硫黄中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会形成三氧化砷,后者则是砒霜的主要成分。摄入过量严重损害人体脏器。
(五)中药(材)上市公司的整体高估
作为一个整体,中药(材)行业的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上表现为价值高估或者充分估值的状况。这一点,无需去用详尽的数字论证,通过观察即可得出结论。
看一看各个中药(材)上市公司的图形。2008年触及1664的低点至今,大市涨幅为32%左右,而医药行业平均涨幅在2倍以上,涨幅超过6倍的家数,中药行业应该算最多的。
能够与中药(材)行业媲美的,只有“塑化剂”爆发前的酒行业了。
(六)康美股价是否被低估
康美的股票,从大市1664之日算起至今,复权价已经涨到5倍以上。康美的利润同期也增长了近4倍。利润和股价增长的倍数是1:1.3。即利润增长1倍,股价增长1.3倍。从这点看,以22股的大盘,康美股价并没有被低估,至少应该是合理的。
有两个比较项,说明康美的股价是被高度认可了的。其一,大市在同期仅增长了30%左右,康美增长了5.25倍。相较大市,康美的股价没有出现任何折扣。其二,与其他大盘股相比,尤其是与同样每股收益年复合增长30%的大盘股相比,康美则有数倍的溢价,相对来说,是高估了。
有人喜欢把康美和云南白药、同仁堂做比较。后两间公司都是制造业,有产品,有知识产权,有百年历史。康美只有饮片拿出来一比了。但饮片的技术含量低,最重要的是康美的饮片业务已经不得见人了,所以无法做可比性。如果一定要比,让时间倒流到2010年以前,那时的康美,应该是大大胜出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三点:
第一,如果把康美近两年的新增资本因素考虑进去,康美的利润并没有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2009年末,康美近50个亿的净资产,产生7个亿的净利润。2011-2012年,增加了34个亿的权益资本,45个亿的借贷资本,公司增加的净利润为7个亿,剔除自然增长,80个亿的追加资本,产生的收益是非常低的;与2010年以前相比,则是负增长。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康美之“大兴土木”饱受诟病的原因。
第二,考虑到康美22个亿的大盘股,4倍利润的增长,5倍的股价增长,在大市正常的情况下(平或小牛市),估值应该是合理的。但如果考虑到大市处于大熊阶段(2009-2012),市场上大盘股,无论利润增长如何,都接近2008年最低水平,康美显然是被高估了。如果再考虑80亿新增资本的回报率负增长,康美则是被严重高估了。
第三,2012年康美谎言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一点,用“寡妇门前是非多”来比喻,再贴切不过了。有了这个“负乘数”,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放大。比如三季报毛利率略下滑,股价应声下跌20%。这一点,在云南白药和同仁堂都不会出现。又比如,本次高价回购破产,诸多散户立即就把康美谎言联系到一起了。
如果说利润与股价增长比是合理的,与熊市之下的大盘股比较还看得过去,加上上述三点,康美的估值应该会大打折扣。这种折扣是否会继续放大,完全取决于中药(材)大环境,尤其是药材降价带来的利润下滑产生的直接影响。这一点,如上文所述,并不乐观。
健康元的基本面不输于康美。2011年也曾经历了“地沟油”的负面效应,估值由此回落70%。在这一点上,健康元的管理层和大股东是比较明智的。以此类推,云南白药、同仁堂在涉毒屡见曝光的情况下,估值也应该大幅回落。
(七)小结:康美回购的动因是值得推敲的
康美自己辩称,回购的主要动因,是“股票低估”。如上文所述,这种前提本身理由不充足。因此,它的动因,是值得推敲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再举一个有趣的例证,也让“股价低估”不打自招。媒体戏称康美“御用”研究机构的申万,近期把康美2013年的每股收益,由年初的0.95元,调低到0.90元。切记,康美年初的股价,平均不到16块,对应的收益是0.95元/股。
如今,股票回购的顶限是23块,意思是23块是合理估值,其对应的每股盈利却是0.90元。不是特也奇怪了吗?说不打自招是恰当其实的。
康美回购,一个江湖郎中的馊主意。
二、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财务状况这一点,是康美的死穴,也是投资者最郁闷的地方。康美历来以信息不够透明著称。表面上看,康美的财务状况非常好。尤其是最近两个会计年度,销售额翻倍,利润持续增长。年底账面上屯了大量的现金(68个亿)。但这仅仅是康美自说自话。不够透明的财务信息,让它的投资者,无法作出正确、深入地判断。
但是,一些蛛丝马迹,倒似乎对判断康美的财务状况给出了一点线索。
首先,存货。由2010年的11个亿,猛增到2012年的37个亿。有理由猜测,存货的增长部分主要是药材。在药材价格畸高的环境下,占净资产接近一半的存货,无疑是利润下降的“塑化剂”。由于目前鲜有计提任何折价准备,在可能发生的药材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38亿的存货将会对财务状况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现金流。这一点,请见(http://xueqiu.com/1874225445/23792895)上的一篇专文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不做评价。仅是反证一下康美的财务状况。
第三,巨额存款。2011年初,康美取得34亿配股资金后,账面银行存款余额为60多个亿。不可思议的是,同年又发行了25个亿的债券,每年付息1.5个亿。今年的存款余额都是在68个亿左右,却做了两次合计20亿的债券短融,每年付息1.22亿。两项合计3.7个亿利润消失了。尤其匪夷所思,年报看不到与巨额存款对应的利息收入(请恕眼拙)。但68亿巨额存款的数目字,确是大字号标出的。这有点象小孩子的把戏,“你看我多有钱,信了吧?”
第四,饮片。饮片反映的财务状况用“蹊跷”来形容并不过分。饮片在康美的发展史上有头一功。所倡导的饮片小包装,与新荷花的首家饮片GMP,可称作饮片业的革命。奇怪的是,自2011年年报开始,作为重中之重的饮片,其营业数据突然与药材收入做了合并。这让人感觉似乎是故意不给人看的。相反,无足轻重的食品收入(占1%),倒是单列一栏,似乎是特意放给人看的。隐藏饮片收入,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收入增速放缓,利润下滑。没有了饮片数据,康美的财务状况,要合理判定是有难度的。以至于对康美的商业模式也产生了忧虑。
一方面公司重要的饮片业务数字被隐藏,另一方面,公司在不同场合,都称“饮片产能不足”。这个借口是不大聪明的。成都饮片基地总投资2个亿,五年后才姗姗建成。这在中国高速建筑的大环境下,是非常少见的。理由很简单,暂时不需要,缓交工。北京饮片基地,投资3亿,建设五年至今未交工。理由相同。至于亳州饮片基地、阆中饮片基地、定西饮片基地缓缓开工,理由也是一样。
小结:财务状况目前是无法作出正确判断。对于一个有责任的上市公司来说,这个要首先解决了,才能再谈回购给股东的价值。
三、有否充足的现金
账面上有68亿的存款,看起来现金充足了。如果再看看经营现金流净额,这个数字就略差强人意了一点。如果把未来的投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算进来,做简单加减法,这个数字几乎就变成了“负数”——尤其是把30亿的玉林药材中心项目考虑进去。
简单罗列一下康美的投资缺口资金,事情就会看得更清楚一些:
甘肃定西物流(需资金10.02亿);亳州饮片(需资金7.43亿);普宁中药材市场(需资金2.51亿);四川阆中(需资金3.95亿);亳州中药城(需资金10.00亿);西宁中药城(需资金8.5亿);吉林梅河口三家医院(需资金5.00亿);广西玉林香料市场(需资金30.00亿);――――――――――――――――――――合计:77.43亿元
这些投资项目,除了时而引起负面口水新闻外,还反应了资金缺口。如果不进一步融资,恐怕经营现金流净额,能支付银行贷款和债券利息就不错了。不要忘了,康美有70亿的负债。
虽然年末用68亿存款展示了一下肌肉,很明显,康美其实是非常缺钱的。从这一点看,现有的股价估值需要再打一个折扣。由此,康美“高价”回购的动机,在这里,应该略更清楚了一些。
四、回购对股东的好处。
简单的讲,6个亿回购,相当于6个亿资金托市。这是每个人都清楚的,也是近期短线客产生预期的根源。一般来说,这样的回购,对股东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如果有突发事件,结果则刚好相反。债权人否决,就是简单的突发事件。这是表层,此处毋庸赘言。
深层次的,如康美所言,“价值低估”。这个低估,被药材行业的价格下行前景,畸低的资本回报率,无法正确判断的财务状况,康美谎言的负面效应,以及资金不足,画了大大的问号。假如真是高估了呢?其回购的动机就再一次值得推敲了。媒体上说,“康美药业高价回购有因,疑为抵押股权托市”,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事实情况是,不论与否高估了股价,康美的管理层明显高估了自己,同时低估了债权人的智商。投机的短线客们,因此而站在了山岗上,不知滋味几许?
回购对债权人的好处。
股价高低跟债权人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如上文分析,康美大兴土木有65个亿的资金缺口,而68个亿的银行存款,同时还对应着70个亿的硬性负债。因此,总体上表现为现金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减少现金,就意味着增加债权人的风险。债权人不同意是自然的事情。至于持有80%权益以上的债权人,拒绝出席会议,原因似乎很简单:康美的回购是非常莫名其妙,对债权人来说,说是一场闹剧并不过分。出席这样的会议,大概有点低估债权人智商的味道。
后记:股神巴菲特对回购及相关事项的一些看法
巴菲特曾经痛批那些缺乏诚意的回购为,”Apractice that I find odious andrepugnant.”(一种令股神作呕的做法)。大家自然可以联想一下康美回购了。巴菲特之所以为神,除了赚取财富外,也在很多地方预见到,并批评了康美的做法,让我们再多看几项:
1. 有关马总心怀康美,大搞PE。
有评论说:“自从2010年34亿配股资金到手后,马总的私人事业如日中天,粗算个人PE投资有十几个亿(小贷算小生意,暂且不计)。与时俱进,在举国房价大涨之时,马总也摇身变成地产商了(汇润)——服务康美,“左右互博”。这些资本型私人事业,对资金的需求甚殷。于是马总把90%的股票质押出去,风险是显而易见的。见诸于各大媒体的标题新闻,“康美药业高价回购有因,疑为抵押股权托市”。
股神评价说,“Ifyou have a harem of forty women, you don't get toknow any of them verywell."(如果你后宫里有40个夫人,你很难对任何一个了解很多)。”
2. 有关康美收购医院
就康美近年来不断进行的收购行为,尤其是普宁康美医院投资8亿,烂尾6年,又收购梅河口三家医院的壮举,股神直接评价:
“……Managements apparently were overexposed in impressionablechildhood years tothe story in which the imprisoned handsome princeis released from a toad’s bya kiss from a beautiful princess.Consequently, they are certain theirmanagerial kiss will do wondersfor the profitability of Company T(arget)……Managerial princessesremain serenely confident about the future potency oftheirkisses-even after their corporate backyards are knee-deep inunresponsivetoads.”
(译文)……管理层显然在他们多彩的童年时代,深受青蛙王子童话故事的影响:一个英俊的王子,被锁身为一个癞蛤蟆;一个美丽的公主给了一个香吻,癞蛤蟆变王子了!影响之深,使管理层非常确信他们的“管理之吻”,能给被收购公司的盈利带来奇迹。……这些管理业界的公主,自始至终,带着平静的心情,对他们的“管理之吻”能带给被收购公司的美好前景充满自信——尽管他们的公司后院堆满了齐腰深、毫无“吻”反应的癞蛤蟆。
股神真是神。
我们看看康美的后院:尽管经过了“康美之恋”,“管理之吻”两个“全产业链”,果真是堆了齐腰深、对“又恋又吻”却反应不强的癞蛤蟆:
2008年,4亿收购和投资新开河人参,6年后利润0.13亿元;2009年,3.5亿收购和投资北京隆盛唐中药饮片,5年后,厂房处在烂尾在建状态;
2010年,15亿收购和投资亳州药材中心,4年后利润累计不足亿元;10亿收购和投资安国药材中心,至今杳无音信;10亿收购和投资普宁药材中心,4年后利润累计不足亿元;
2011年,0.1亿收购吉林大地参业,3年后不见踪影;0.5亿元收购上海托德厂房一处,3年后莫名所终;0.5亿元收购上海美峰金象食品,3年后利润40万元;
3. 有关康美“2013概念之年”
2013年,康美连续推出直销概念,医院概念,人保合作概念,电商概念,药材指数概念,人参涨价概念,东盟概念,乃至高价回购概念,吸引了一大堆短线客。有评论说:“马总迭造概念的本意,当然是要融资。按照目前的项目预算,50亿重量级的融资,才够马总垫底。要这些聪明的短线客,拿出真金白银,做做价值股东,怕是比登山还难。”
股神评价:Rightbehind having financial problems yourself, the nextworst plight is to have alarge group (of shareholders) withfinancial problems… [公司本身带着一堆麻烦,更糟的是后边跟着一大群带着麻烦的股东(指短线客)]。
的确,以马总的投资“点金术”,举手投足,到处烂尾,腰缠短线客,怀揣古井贡,形势比蒋介石在南京还严峻。股神之言,神乎其神。
――――――――――――安尼语:看一只股票,需要有全观:过去,现在,未来。
更多阅读
奋达科技002681:高手论道----转自雪球
1简单说一下调研情况文字组织能力较差,各位谅解一下公司公布的调研记录想必各位都看过了,说实话,来的机构不是很多,卖方分析师为主,而且还是家电行业居多,我只能表示很无语。从现场情况看,来的分析师应该对奋达都不是太熟悉。说一下自己的
使用康美丹凤美丹 常见问题问答68 js常见面试问答
1、人流手术及分娩后多长时间可以使用康美丹?答:30天以后开始使用比较合适。子宫内会有创伤面,而康美丹的药力较强,会引起疼痛感;分娩后在哺乳期间禁用康美丹。2、绝经女人可以使用康美丹吗?Q Q:278584751798981665(8-21点在线)答:可以使用。
《康美之恋》高清MTV超好听,谭晶演唱 康美之恋 谭晶 下载
|字号订阅《康美之恋》是为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的MTV音乐电视,由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制作,在央视《著名企业音乐电视展播》中播出。《康美之恋》由影视明星李冰冰、任泉担纲主演,由著名作曲家王晓锋与著名
深谷之泉康美丹产品40-59问 绿之韵康美丹
40、患子宫内膜炎特别难受,用深谷之泉康美丹能起到什么作用?答:白带有异味,行经腰酸腹痛,颜色暗红,月经淋漓5天以上不净,易引起盆腔炎,导致不孕或流产。深谷之泉康美丹有扶正祛邪、生新化瘀的作用,使用后会排出豆腐皮样炎性内膜组织。用2盒后
转载 调侃会计~~转自马靖昊说会计 马靖昊说会计
原文地址:调侃会计~~转自马靖昊说会计作者:曼曼怎样做一个好会计?好会计是什么样子的?员工说,报销时不挑刺的就是好会计,老板说,能搞定税局的就是好会计,审计师说,提供资料快的就是好会计。政府说,能够按照准则做账的就是好会计。马靖昊说,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