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泾县去黄田的路上,路过了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中国宣纸文化园,不仅仅是为了歇脚,更为了看文化,一处不能错过的景点。它位于泾县的乌溪镇,就在路边,很方便。很遗憾的这次是无准备之行,连相机都没没带,回来后那宣纸的制作过程,全在脑中闪现,无奈只好借网上照片与文字来复习,在此申明,感谢网络。
“宣纸”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著名学者张彦远在乾符年间(公元815年---公元875年)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一书的《论画体工用榻写》一章节中的“好事者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是最直接对宣纸定名的文章.
安徽泾县是宣纸之乡,宣纸用料与普通纸不一样,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为重要配料,并配用泾县独有的山涧泉水手工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其生产的宣纸薄如蝉翼,润如青云,不仅具有质地绵韧,纯白细密,光而不滑,透而蜜光等特性,而且有不蛀不腐,润墨性强,耐老化的特点,宜书宜画,保存长久,有“纸寿千年”的美称,被誉为纸中之王。
中国宣纸集团以生产红星牌宣纸而闻名海内外。中国宣纸文化园是其下属的一个流水线,在这里展示了宣纸的生产全过程。通过参观,让我们全面而系统地感受到了它的每一个生产细节,真实而感人。
宣纸的主要原料:青檀皮、沙田稻草等,照片中的这棵树就是青檀树,做宣纸所要 的青檀皮,指的是一到两年的枝条的韧皮部。你看那讲者与听者的神态,多令人起敬,讲者专心而神秘,听者神往而入迷……
取青檀木、沙田稻草等原料,捣碎,加入草木灰等蒸煮,将蒸煮过的青檀皮等原材料放于朝阳的山坡上,日晒雨淋,使之自然炼白,据导游说要晒一年,经过四季的风吹日晒,从而让造纸的原料吸纳日月之精华。
你看这个老外对这宣纸的原料多好奇……
收集晒好的原料,要进行细致的挑拣,把那些粗糙、颜色不同的劣质料子拣出剔除掉。
所谓燎草,就是沙田稻草,造纸中燎草与青檀皮的比例不同,所造出的纸也就不同。含草量重的宜书法,含檀量重的宜画画。
将青檀皮等原料碾碎
据说每块要翻六遍,做正反锤打
把锤打成片的叠在一起,再把它们切成小斜三角形状的碎片,这种切法是有讲究的,让檀皮纤维具有了长短不一的特点,从而符合造纸的要求。
将原料装在布袋里,在清水里反复漂洗,所说要洗六七遍。
再用脚来践踏,沿缸壁,绕踏六七圈……然后再浸泡、发酵、打浆、加入树糊后调和成纸浆
手工捞纸,捞纸的水,则取自后山之山腰泉水。这道工序最让我感觉神奇,用竹篾做成的筛网,从纸浆里捞出纸来……
这捞纸是让筛网入两次水,先向一边斜捞一下,深一此,象真在纸浆里捞纸,第二次又反方向浅捞一下,目的不是捞纸,而是取少量的水从筛网上慢慢的整个筛网上淌过一遍,而为使“纸浆”厚薄均匀。这里面的技术含量很高,主捞的师傅要学五年,助手也得学上三年……
你看到了那纸浆水的深度了吧,它有一定的稠度,因为里面加了“树糊”,相当于胶水,它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来让纸浆相互粘连,二来又让成形而叠的两张纸之间互不相粘,这是因为它有为纸上光的作用……这玩意太神奇了。
将抄制好的纸贴到内有炭火石壁上烘干,那石壁控制温度在62度,四季如此,那工人是在何等的温度下工作,所以说造纸是“水深火热”的工作……
裁剪,你别看那女子做得熟练,可不是裁纸,而是真正的剪纸……一刀纸一百张,约分十来次剪,也不容易的哦……
这就是剪纸用的特制剪刀,有好几斤重
那筛网,是用苦竹懱编制而成的,据说那筛网每一只也只能用上几十天,所以造纸厂也是要不断造筛网的.
造纸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包装,你看它们多好看,可是也经过了造纸工作的艰苦劳作的哦!宣纸虽好,也费尽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