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路易十五刚刚亲政不到一年,政府最重要的两位掌舵人红衣主教杜布瓦与奥尔良亲王菲利普便相继去世,谁将替年轻的--国王执掌大权成了全国上下热议的话题。
朝廷里、宫廷里自然是暗潮汹涌,在法国的三个等级中第三等级的平民羽翼未丰,第一等级教士处于低潮期,最强盛的当属第二等级贵族阶级,而贵族之中最显赫的当属王室宗亲们。如今的波旁王室香火不盛,王室正统唯一的男丁便是13岁的国王路易十五,第一宗亲摄政王之子路易.奥尔良不过20岁。路易十四的私生子时年45岁的图卢兹伯爵路易.亚历山大.波旁(曼恩公爵的弟弟)曾被列入考虑人选,但是权贵们不希望受一个私生子指挥,而宫廷里的人们也觉得这位伯爵勇敢有余,却缺乏作为优秀大臣的城府与手段。从族谱上再往上推便是亨利四世的私生子嗣们,其中数旺多姆家族最为显赫,一代名将路易.约瑟夫.旺多姆公爵死后没有子嗣,爵位由其弟弟菲利普.旺多姆继承,这位公爵才干平平,醉心于宗教,而且此时已经67岁,难堪大任。血统上再远一点便是亨利四世堂亲的后代们,位列第一的当属孔代家族,领头人便是时年31岁的七代孔代亲王、波旁公爵路易.亨利.波旁.孔代。
孔代家族在故事里早已多次登台,孔代亲王这个尊号似乎总是与叛乱、争权夺利挂钩,连续四代孔代亲王都曾为了权力与地位公开造反。初代孔代亲王不满吉斯家族专政,高举胡格诺教派旗帜,掀起了长达30余年的法兰西宗教战争。二代孔代亲王不满摄政太后凯瑟琳.美第奇,与堂弟那瓦尔的亨利(亨利四世)对抗政府20余年。三代孔代亲王不满摄政太后玛丽.美第奇,在路易十三年幼时自立党派与中央叫板。四代孔代亲王因为辉煌的战功而被尊称为“大亲王殿下”,被全法国视为民族英雄,但是却在与红衣主教马萨林的斗争中失势,沦为了国家的叛徒。
大孔代亲王去世后孔代家族便不再成为法国历史的主角,路易十四对这个拥有辉煌造反记录的亲族忌讳三分,五代、六代孔代亲王虽然地位尊崇却不再拥有实权。但是这个孔代家族依然保留自己骄傲、勇敢的性格。七代孔代亲王因为母亲是路易十四的私生女而又一次得以进入宫廷中心,并且得到了波旁公爵的新封号。太阳王去世后波旁公爵没有支持自己的姑姑曼恩公爵夫人,而是机敏的投靠了奥尔良亲王,因此为自己在摄政委员会里得到一张席位。现在摄政王已死,波旁公爵成为了最为显眼也是呼声最高的王室宗亲。于是在一番暗箱操作后法国的大贵族们向国王举荐波旁公爵作为政府的新首相。
波旁公爵可谓光宗耀祖,因为他实现了伟大祖先们不曾实现的理想,第一次为孔代家族争得了国家的执政权。他本人得到了“大公爵殿下”的称号,开始实行一系列自己的政策。
波旁公爵
经济上,波旁公爵继续了奥尔良亲王的“改革开放”政策,但是相对比较保守,他加强了国家的管理与控制力。此时法国经济虽然大有发展却很不稳定,投机主义盛行,造成供需经常失衡,货币贬值造成物价上涨,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加大。波旁公爵严厉打击投机行为,但是也阻碍了私人投资积极性。他企图通过法律强制规定工人工资与货物基础价格,想法虽好但手段拙劣,这也说明大贵族出身的波旁公爵并不懂经济学,结果只是造成了经济阻塞。为了增加财富波旁公爵决定实行新的税制,不仅是第三等级的平民,还覆盖到了第一等级的教士,对于这个政策平民与下层贵族举双手赞成,因为教会的财富与懒惰早已激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但是教士及一些与教会有共同利益的大贵族则表示反对,新税制很快就成了法国政府的主要争议矛盾。
宗教上,波旁公爵继续了奥尔良亲王打压教会的政策,不过他没有料到,这却成为自己倒台的一大伏笔,此事后话。
外交上,波旁公爵奉行大国外交,他并不认为法国与英国能够长期合作,因而疏远了与英国的关系,在对待西班牙上则依旧维持奥尔良亲王的态度,表面强调家族共同利益,实际上暗地里加以提防与限制。
军事上,军人出身的波旁公爵加强了法国的军队建设,摄政时期因为经济萎缩,法国的陆军一度被压缩到2.5万,后来因为与西班牙爆发冲突而加强到5万。波旁公爵则将其再一次倍增,恢复到了10万的常备军,在他看来这才符合法兰西王国的地位。
对于此时的波旁公爵来说有一件事最令他操心,那就是此时的法兰西王国还没有继承人,一旦路易十五无嗣而终就将由奥尔良亲王即位,波旁公爵就可能丢掉好不容易得到的首相位子。那位与路易十五订婚的西班牙公主玛丽.安娜.维多利亚还是个孩子,要等她为法国王室生儿育女少说也要十年。并且这位未来王后的西班牙公主身份以及她与国王的堂兄妹关系都令波旁公爵感到这桩婚姻对自己对王室有太多隐忧。波旁公爵希望路易十五能够马上与一位能够生育的成年公主结婚,并且这位公主的娘家还不能太大的势力,不会影响到波旁公爵自己的地位与法兰西的外交。波旁公爵不久就真的找到了适合的人选,而且这位公主此时正在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