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源泉(1886~1960年),又名克诚,派名继绩。黄冈仓埠镇(今属武汉新洲)人,萧耀南的同乡。1910年毕业于南京陆军讲武学堂。参加过辛亥武昌首义阳夏保卫战,后曾任国民党第十军军长、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委员、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主任委员,上将参议等职,徐源泉晚年从事实业。1949初去台湾,1960年在台北逝世,年七十一岁。曾著有武学新书《曾胡治兵语系句解》、《我的回忆》等。搜集《太岳全集》,并撰序,刻版嘱子孙珍藏。
徐源泉说:“余家世代耕读”。1886年(光绪十二年)徐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父亲研习中医学,常为乡人义诊,平时对子弟皆有教育。父亲去世,徐兄弟姐妹五人年龄尚幼,养老恤孤,全仗一人母亲内外操劳。徐长成后,念及母亲当年的“苦节坚贞”,常叹息“养育之恩,未能报万一”,后来发迹,全心尽孝。
二十岁那年,徐随在武卫左军中任管带的族叔至安徽,入随营学堂学习,后保送进入两江总督端方创办的将备学堂,毕业后入南京陆军学堂任见习。次年秋,闻武昌首义,率学生300余人参加阳夏保卫战,自任战时司令部学生队队长,于大智门火车站与清军激烈交战。此为徐源泉从军上阵的开始,也是他参加国民革命的开始,是他一生功劳薄最为光辉的一页。
辛亥革命后,徐源泉返江浙寻访军校故旧,任上海光复军参谋、骑兵团团长,隶属袁世凯。其后不久,徐源泉应朋友邀,去新疆任军职一段时间。1914年入张宗昌军,1919年随张投靠张作霖,为张作霖所器重,直奉战争起,历任陆军第六混成旅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1926年被授予将军府克威将军。
1928年其部编入国民革命军战斗部队序列,历任第三集团军第六军团总指挥、第十一军军长等职。次年率第四十八师驻防湖北,参加中原大战,因功提升为第十军军长。史称,1928年7月,他放任部属孙殿英盗挖清东陵,并接受东陵大盗孙殿英的贿赂,将部分受贿所得的清东陵财宝转移,据为己有,他究竟将东陵财宝藏于何处遂成为历史之谜。
1930年8月,蒋介石在全国设立“清乡”机构,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代行总司令职权,统辖湘鄂赣3省军队,拟对共产党根据地进行“围剿”。10月23日,蒋介石从中原大战前线赶到汉口,亲自主持召开湘鄂赣3省“会剿”。其间,徐源泉列席,蒋对徐器重有加。1931年后任湖北全省“清乡”督办兼第十六路军总指挥、鄂湘边“剿共”总司令、鄂湘川“剿共”总司令、川鄂湘黔边区“绥靖”主任公署主任等职,负责“围剿”洪湖革命根据地。1930年至1931年,徐率领所属部队“围剿”湖北共产党洪湖根据地,并镇压共产党在黄安、麻城领导的农民起义(史称“黄麻起义”)。1935年4月晋升二级上将,11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徐源泉办学
从1929年起,命运的变迁,将徐源泉的军事生涯又一次地转移到家乡湖北,此后两三年内,徐源泉在老家仓埠建公馆,同时,在公馆的侧面,原仓埠巡衙署旧址上起屋办“仓溪小学”,后改为“正源中学”,即“新洲第二中学”。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徐在武昌昙华林修建西方新古典主义公馆洋楼,将家眷安顿在此。每逢战事间隙,徐便赶回武汉与家人团聚。
1931年5月,国民党第十军军长徐源泉,决定在家乡仓埠兴办学校,并自任董事长。是年底,校舍落成,取名仓溪小学,座落在仓子埠旧巡衙署。
1932年2月,仓溪小学正式招生授课。一学期后,由当时的黄冈县教育局立案,并报省教育厅备案,正式定名为培源小学。1934年3月,徐源泉又创办了培源中学,呈请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时,改名为正源中学,小学也更名为正源小学。
正源中学随着规模的扩大,学生慕名而来者颇多,除本县学生外,还有武汉、黄陂、红安、麻城等地的学生。万耀煌在《正源中学第三届同学录序》中说:“徐公,初设中学于黄冈仓子埠,而名之曰正源,其所收多乡里清寒之子。“当时从武汉来的一些学生,身穿西装,足登皮鞋,徐源泉见了,极不高兴,在一次训话中:“我这个学校只要穿草鞋的学生,不要穿皮鞋的学生,你们可要当心点!”
1936年,已当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徐源泉,还念念不忘办学。他一方面巩固正源中学,一方面积极筹办正源大学,希图使仓埠镇具有从小学到大学的一条龙教育园地仓埠的百姓闻言颇为高兴,予以积极支持。特别是曾姓族人,主动让地作正源大学的校址。徐源搞活市场为了感谢曾姓族人,特制一块“嘉惠青年”的牌匾,赠给曾家祠堂。
1937年日寇侵华,徐源泉已擢升为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即投入抗日战场,无暇顾及办学,正源大学一事搁浅,正源中学也在1938年停办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正源中学复课,而正源大学终未能办成。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何应钦等企图重立南京政府,开始暗中于权利机构内封官任职。徐源泉在“回忆录”中说:当时有人推徐执掌湖北省军政大权,他表示了坚决反对,辞曰:“此际唯一要务,在营救领袖,不应为一省谋,尤不应为一身谋也。”
西安事变平息,蒋介石返回南京,徐正巧在南京,急忙前往官邸探视慰问,惊魂初定的蒋似乎很感动,“引余于卧榻旁,畅谈达半小时,主要促余入川,略示拔擢之意,余坚辞之。(蒋)又娓娓家常话不休……”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受此亲近待遇,最感动的还是徐源泉自己。由这一段文字,也可以推测,蒋介石早已作了退入四川的准备。
1937年七七事变后,曾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参加首都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南京保卫战失败,徐率部以城外丘陵地带为掩护,得以撤离战场逃得性命,但是城内尚有中国军人十万突围不出,遭到日军残酷屠杀。武汉失守后,擅自率余部撤到平汉路西,李宗仁以其违反军令,押解西安,电请蒋介石将其撤职查办。1942年,经军法总监、湖北老乡何成浚求情,方无事释放至渝,任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这是一个闲官,可能是蒋介石对他的安抚。
徐源泉前半生的军人经历——由东北军而靠拢国民革命军,由军阀而归顺南京政府。据徐源泉的回忆:徐的军队已在南京及武汉两大战役中伤亡殆尽,心灰意冷的他,再也没有了统军作战的兴趣。当年,那一个率领三百学生军于汉口大智门首战清军的年轻军人而今安在?人生真是一场梦……
军人实业家
军事之暇,徐源泉致力于创办实业和学校。在汉口、沙市、湖南沿江一带设置码头,经营10余艘轮船;在汉口开设泰丰花号、裕泰盐号、悫意人力车公司;在汉阳创办砖厂、恒源银行;在渝开办义华化工厂。在经商活动中动用军队牟取高利。据新洲论坛仓埠网友介绍,在徐源泉的老家,至今在仓埠百姓的口中有这样的顺口溜:“嘟嘟嘟,洋船到了仓子埠”——只要听见了汽笛声,就知道徐源泉的商船来了。
1945年日本投降后,徐源泉回到武汉,彻底退出军界,从事实业,接收大冶源华煤矿公司,兼任公司理事长;在沙市修建中山公园和横贯全市的一条马路;赞助修筑仓(仓埠)水(水口)窑(窑头)公路,成立仓水窑汽车公司、仓汉轮船局,自兼理事长;在故里仓埠开办电灯厂、轧花厂、碾米厂、印刷厂、女子针织业社、春生堂药店、颐和绸缎铺以及广货、杂货、米行等。
徐源泉公馆
徐在湖北有两处公馆,一处在家乡仓埠南下街,1931年建;一处在武昌昙华林街141号院内。新洲徐源泉公馆坐落在新洲仓埠南下街,距离新洲城关10公里,距离武汉65公里。
新洲徐源泉公馆: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时任国民党中央执委、第26集团军总司令的徐源泉耗资十万大洋在仓埠镇建成占地面积4230平方米的徐公馆(含庭院),外有高墙、内有院落,上下两重,两层楼,中间建有天井,门厅有罗马浮雕立柱,室内有木质雕花转楼——融中西建筑艺术风格于一体,为当地最为富丽的一幢建筑物。
自1945年以后,徐一直住武汉市区(即武昌昙华林徐公馆),很少回新洲仓埠徐公馆多作逗留。1947年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身份参加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竞选,当选为立法委员。
据说徐当年耗资十万大洋,为他在家乡的母亲和发妻修建此居所,而徐本人平时极少来此长住。公馆之侧,即为徐当年所创办的“正源中学”(现为新洲县第二中学)。1949年后,徐公馆作为了新洲县第二中学教师宿舍,1984年,被列为武汉市及新洲政府“文物保护单位”,请来当地著名书法家罗自华在老屋子的门楼上书镌了“徐源泉公馆”五个颜体大字。
大军阀拿钉子户没办法
徐源泉公馆有着很明显的斜切,原因在于这不足一平方米的地盘当时属于邻居张姓人家,这个普通人家不同意把自己的土地卖给徐源泉。没有达成协议,徐源泉只好改变设计,把房子的直角变成了斜角,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形状,看上去多少有点缺憾。
建这幢公馆时的徐源泉正炙手可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整个鄂湘都是说话算数的人,更不要说在他老家那个小小镇子。然而,人家张姓人家不肯让出那不足一平方米的土地,可谓是不畏强权实力的“钉子户”,徐源泉竟拿他没有办法,尽管他手里有枪有炮洋,只能退而求其次,造了这么一个不规则的房子。
昙华林徐公馆:知道武昌昙华林徐公馆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当时有人评价武昌之徐公馆,在当年昙华林公馆群落中,其建筑之华丽,为周围达官富户私宅所不能相比。因为“富甲一方”,所以有人传言:1928年,徐所属部下孙殿英盗取东陵财宝,徐有分赃之嫌疑,此事一直未得确证。2003年末,有乡人在新洲县徐公馆,企图就地掘金发横财,上演了一出现代“寻宝”的闹剧。
“昙华林141号”,不是一幢房屋,而是一个数千平方米的大院落,即湖北省武警干宿舍。进院门,向右拐,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大场地,光秃秃地躺在那里,既不植树木,也不植花草,场地尽头,立着一幢与现代建筑风格全然不同的古怪的小楼房,这便是徐源泉公馆。徐公馆保护得很好,看不出有明显被损毁的痕迹。楼高两层,没有地下室,水泥凹痕涂层,左右八角型立面,直角门窗框架,六步石阶进入门厅,门厅以两根罗马立柱支撑,柱头上雕塑繁复的卷叶草花饰。楼房侧面为红砖清水外墙,有几个很小的凉台,漂亮的铁花栏杆。开一扇侧门,侧门进去,看见有楼梯通向二楼。
1949年初,徐源泉离开武汉,以去广州开会之名,临走,大抵只带了几样随身衣物,公馆内的陈设一样未动,但是,人已去了,楼已空了。
1949年徐扔下亲生儿子经香港赴台湾,曾任湖北同乡会理事长。1960年11月11日,突患脑溢血逝世于台北中心诊所,享年七十五岁。当时,去台的国民党官员多数健在,蒋介石也健在。也许是为了寄托去国离乡的哀思吧?徐的丧葬典仪办得非常热闹,“规模甚大,格局颇高”。国民党当局立即组成治丧委员会。蒋介石亲笔题写“忠勤永念”的挽匾,派蒋经国为代表到灵前致祭。参加追悼仪式的军政要员有:陈诚、张群、于右任、谢冠生、张道藩、严家淦等。湖北省旅台同乡、湖北省黄冈县旅台同乡及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旅台校友到灵堂公祭,徐源泉夫人徐韩淑贞及女儿徐明举行了家祭。送诔词的有武昌首义同乡会等九个单位,送挽联的有:陈诚、严家淦、于右任、何应钦、陈立夫、白崇禧、杨森、顾祝同、薛岳等137人。湖北同乡何成浚等为其撰写了“黄冈徐上将墓志铭”。
上世纪末,徐源泉的女儿,现居美国的徐明女士,返家乡仓埠(今武汉新洲)探亲,与分隔数十年的兄长徐钧武相见。向湖北省新洲县有关部门捐赠了其父于逝世前撰写的“回忆录”的手迹。
本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999850100mqt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