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证法师-拜佛与医学 道证法师 拜佛

拜佛与医学(视频教学)(34:21拜佛分解动作解说)

PS:建议一定要找时间看看,末学从中发现自己好多地方做的不对。真没想到啊。阿弥陀佛!

拜佛与医学(文字档)

前言

敬请特别注意的是礼佛的重点—是在对佛的礼敬,开发佛性‘礼敬’的美德,进而敬人、敬事、敬一切有情、无情,突破凡夫自私的执著。故学习礼佛,固宜动作‘合理’,但重黠并不是要把心(注意力)放在追求自我‘身体’的舒适,也不是要加强自私的‘身见’—反而加深对幻躯的执著贪恋。请特别警觉,此心之‘动机’,差之毫厘,就失之千里!

拜佛是‘第一善’的紧密实践

拜佛经验谈

两膝下跪,下跪后两膝和两手在地上成一直线 蹲下后,二手前伸触地,稍用力撑住,膝盖就往下跪,跪下后,两手和两膝在地上成一直线。我以前的拜法是两手超两膝前约十五至二十公分,跪下时是两膝在后、两手在前,用两手来支撑一部份身体的重量,因此两只手腕受力不小。刚开始,学两膝和两手成一直线往下跪时,总不对劲,总不顺畅,总觉得‘是不是把讲义看错了?’,看了好几次,没错,就坚持照讲义去拜,大约一个月就顺畅了,能很自然地做到。也体会到,这种拜法,减少了二只手腕的受力,手腕不会因拜久而不适。

礼佛方法及观想

‘舌尖’顶于上齶。‘舌根’上空,如含一团空气。[如此,唾液腺之‘开口’通畅,鼻中—咽喉气道亦通畅]。

●自己观照检查,五指并拢端正向上。(竖立,不可倾斜)(见图一)

(图一)(图二)

●手虽端正,而很松柔[勿紧张]有如左手贴右手休息,右手贴左手休息。

●收摄眼神,观两手合缝[中线]。

5、躬身[脊椎向后拱][谦退](图二)

●垂头,观照中心线,观照自己如何动作。有如要‘看自己足跟’般之动作。如仰卧起坐之用力方式,令‘心口—腹—腿—膝’一起退后,使脊椎向后拱起。[腹‘脐’可退一尺]。而手臂松、不动。

6、松肩[放下](右图)

●掌仍合好,沿中线用些‘向下伸’之拉力可把双肩拉下,拉开。

消除平日肩背紧张之障碍。[手下垂对准足跟中点,尚可作为指标来检查,身是否已充分后退]。

以下7.8.之连续动作是手触地〈跪前〉瞬间之‘过渡动作’。虽很快就过〈约三秒〉,但对保持重心不动,及开发‘足跟—丹田’之力很重要,故不可草率忽过,须明白观照。

7、曲膝—躬身而降[恭敬—柔软]

●眼神专注中线[二跟中点],‘脐’沿此中线,直下趋向‘跟中’直到手能触地。

8●手按地之恰当位置,是让膝跪下时,正好指尖齐膝。

两膝分开些[约开5公分][不必太开,以免趴下时脊椎塌下。]

●膝一到地,手即放松[柔软][不白费力僵持,始终保持单一重心—一心]

10、伸手迎佛[背尘合觉]

●坐定、重心在后跟中,身放松。

●保持垂首[勿抬头]。

●双手柔软,向‘前方中央’伸直。[方向如图]↗↖[双手指尖贴地滑行]

●手虽‘伸直’而‘松柔’,不僵硬,但有拉开二肩之拉力。

●此时是小腹向地面贴近,上身松柔。[力在丹田]

11、五体投地(深投觉地]

●坐定[跪姿][保持重心在后脚跟中]。

●两肘,向‘外’‘前’方撑开,顺便贴地,肘对齐耳孔。二肩拉开[肩背平]勿耸肩局促,腋下拉开[放大心量],[加大肺活量]指、掌、完全平贴于地[平等心]。

●撑开肘之同时,上身也趴下,—‘印堂’向‘下’方贴地。[不必太向‘前’趴,向‘下’即可,使脊椎向上拱起]。如此方可作彻底深呼吸。

12、翻掌接佛[转凡成圣]

●先轻轻半握拳[由小指带动]

●在将手掌翻转向上,如莲花开,如掏心供佛。[此表决志转变自己,向佛学]。[翻掌时,尽量‘翻平’—使掌心平面向上,[勿倾斜],但勿僵持使力,须立刻放松,使手指如莲花瓣轻柔]

●以此‘莲手’承接佛足。双手约于头前‘一拳’处,双手中指约距4寸,手指虽松,而须整齐柔软。

●翻掌接佛时,观想佛立于我莲手上接受礼拜,此时与佛会心一笑。

●佛放光照我,佛光由顶门直入,充满全身心。[此时全身放松,微笑自然彻底深呼吸]。[由外可见,全身如充气般鼓起,甚至两‘腰胁部’亦鼓起,此是肺充分膨胀之吸气]。

●接佛后亦先半握拳[以小指带动][领受佛力]

各‘分解动作’之佛法涵义及医学原理~
道证法师-拜佛与医学 道证法师 拜佛
[一]为什么要合掌?

·佛家常以无言的手势、动作,代表极深奥的道理,故虽是极常见的姿态,也不宜轻忽而过,‘合掌’亦然。两手合而为一,就代表‘神圣面’与‘不净面’合一,(代表种种‘对立’双方的融合为一,恢复本来一体的真实面目)也代表宇宙的真相道理(实相无二,亦无不二)。般若心经中的‘不垢不净’,亦如此意。

[二]为什么不宜咬牙切齿?

当舌尖顶‘上门牙后约一、二公分处’,‘舌面’和‘软齶’保持距离(部位见下面图示),而放松时,立即会觉得‘悬雍垂’(俗称喉咙钟)后方之咽喉,通风清凉,呼吸道有如‘拓宽’而出入息通畅。越放松、越能感受呼吸时顶上清凉,不昏沉。

[三]为什么站立宜‘前八后二’?
[四]为什么站立时要以足跟支力?
[五]为什么站立时(1)要收下巴(2)后颈贴衣领?

[六]为什么拜佛须俯首(柔软垂首)?

·俯首,在佛法方面的涵义是代表对佛的礼敬、尊重。也是心悦诚服的自然流露。亦即完全接受教诲的‘点头称是’。也代表返观、检视自身,由五欲六尘中一念回心,反躬自省,回首如意莫外求。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是向自心开发,故俯首返观。开发出自性一分恭敬,即现一分光明,得一分利益。开发出自性十分恭敬,即现十分光明,得十分利益。(不但对佛恭敬,是对一切人、事、物都恭敬。)

[七]为什么拜佛须躬身、观足跟中心(观心)?

练习法:

(1)立于离墙壁约一脚掌长之处,胸、腹、腿一齐退后,使‘腰背’能贴墙。(非‘臀贴、腰不贴’)。小腿向后斜。

(2)亦如躲避由前方而来的刺击之物,而以脚跟支力,躯干后退(肚脐退至对脚跟)。

[八]为什么要合掌垂手(松肩)?

·将肩自然松、落(如掉下般),又合掌下垂于中线(端正而松柔),合掌之手,沿中线,再往下伸拉一些,(上身不动,肩、肘松),可将二肩胛骨,拉得更开阔、更舒服。使平日已紧绷缩短的肌肉,韧带都拉长,拉松。

·几乎,每个人以此法拜佛一段时间,都会发现—‘手臂变长了许多’,实际上,是肩胛周围的肌肉、韧带都拉长、放松了,恢复了本来‘正常’之长度,久年的肩臂酸痛也痊愈了!

[九]为什么拜佛,手按地,下跪前,边曲膝—边鞠躬—宜保持小腿垂直?

膝、腿先退,脚跟载力,脚趾松。

曲膝如向后下方坐椅子般,(小腿如贴靠椅脚)手指松柔整齐。

只是脐沿中线直下,趋近‘足跟中点’而已,全身放松不吃力。小腿、手皆垂直。

手心转向后(方便按地)腕关节松柔。↖↗分手按地。手按地之前,重心一直在后跟,脚趾毫不载力

●小腿垂直,以足跟支力,身形如香菇,支柱在中正部位,重心稳固。依物理原则,任何重心稳固之物,皆可自然摆放得很妥当、稳固、不倾倒,也不必耗力去扶著。跪之前,任何连续动作,若保持重心稳固,则如重心稳固之物,自然放著而已,不须耗力于维持平衡。故肌肉不必紧张吃力,以免酸痛而难以持久。肌肉若吃力紧压,血管阻力就大。若动作正确,即使停住于其中某一分解动作,都可以持久不累,轻松柔软。

[十]为什么要手先按地,而后跪下?

PS:一定是双手平放在地面,而不是靠指尖支撑,这个末学以前一直做错。看了视频才发现。

[十一]为什么要屈膝跪地?

很多人因站立、走路姿势不正确,或长年负重、工作,使膝关节承受很大力,血流不畅,变形、退化。若能经常作礼佛正确之屈膝(重心在跟)—跪地之活动,则能活化、强化膝关节周围之构造,使膝关节灵活,不致僵硬老化。

注:(初学者,最好用隔湿、稍有弹性之拜垫,但依戒律,勿高过二吋。)

●有人误以为:‘屈膝跪地,会磨损膝盖’。其实不然,甚至还能强化呢!

●跪坐到底,重心在后,才能善用(膑深下囊、膑下脂肪体、膑下滑膜襞等衬垫构造。

[十二]为什么跪下之瞬间,要充分活动‘蹠趾关节’?
[十三]为什么膝一跪地,手就即刻放松?

[十四]为什么要跪坐于‘二足跟之内侧’?

注:初学者,很多人无法坐在二足跟内侧(因踝关节僵硬难开),甚至坐下时,‘臀’与‘足跟’无法贴在一起,这是腰、腿之肌肉,经年久紧张、僵硬未放松运动,已缩短。只要持续拜(方法正确),在轻松中跪坐,以体重自然压坐,不久就可恢复正常之长度,及灵活度,不要著急气馁,须以信心信佛力,信自性本具良知良能,一定可以开发。有人只拜几小时,在一天中就恢复了。年纪大者,多拜几天也能恢复,只要专注念佛身心柔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亦可配合热水泡脚,泡至足变红,且红一段时间,使僵紧筋柔软、活络)(泡脚,初以能适应之温水,渐加入热水,热至足能转红,达到活络之效。)

[十五]为什么要俯首、伸手、迎接佛?

1、俯首:如上已述。

2、坐定,‘丹田’向下使力,使上身略向前倾45°。(注意非上身载力)(上身松柔软)。

3、脊向后圆拱,尤能拉开腰荐关节。

★注意:肩、手勿僵硬紧张,手放柔软些,(力在丹田)。

[十六]为什么伏地时(1)肘宜撑开?(2)掌、指宜平贴整齐?
[十七]为什么礼佛要头面(印堂、眉心)贴地?

[十八]为什么要翻掌接佛?

心不专注,小指很难听使唤,故—由小指带动,作翻掌之柔软动作,可放松内心的紧张,也舒活大脑相应管辖部位之功能。

故初学者,若掌不能翻平,只要每拜翻掌时,‘刹那’使力翻一下,就即刻放松、深吸气,勿持续紧张用力。每拜若能‘刹那’拉开一下、又放松,不久就可恢复原来肌肉的弹性和长度,很容易将掌翻平。翻掌虽是个小动作,却和整个上臂之肌肉、血流神经有关,乃至牵涉到脊髓和脑部(锥体径路)之传导,故不宜草率

[十九]为什么接佛后,又翻掌平贴地?

1、接佛后,又轻轻‘半握拳’,代表领纳佛光,领受佛教,欢喜信受。

2、握拳又平贴于地,代表领受佛教后,以‘平等心’普遍布施。

[二十]为什么恢复跪姿时,双手宜收到膝旁?(勿离膝太远)
[二十一]为什么起身之前,须先跪‘翻脚掌’?
[二十二]为什么由‘恢复跪姿’—‘起身’,皆宜以‘头部’作引领?
[二十三]为什么要趁吸气时,起身?

[二十四]拜佛的深呼吸对身心的利益

拜佛的时候,最好能配合佛号的唱念,佛号是佛的万德洪名,融合佛修行成就的一切功德在里面。佛名的每一个字,它的音波震动都是震彻整个宇宙法界。佛名音波震动对我们都有提升开发佛性的功能,当然有治病的效果。只要您愿意实行,都可以亲自体会不可思议的效果。

要知道,我们的呼吸与整个宇宙,其实是没有隔阂的,是一气相通的。我们和佛也是一体的。吸气的时候,吸的是极乐世界的芬芳;呼气的时候,呼的是满虚空阿弥陀佛的心香。透过拜佛的时候,专注一心,及呼吸的体会,进而可以和尽虚空、遍法界的佛、菩萨合而为一,和阿弥陀佛同一鼻孔出气。

差异对照表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向心躬身—(眼观重心—足跟中点),重心保持在后跟,脐退至对齐足跟。

向前弯腰—(眼往前看),重心偏前,足趾载力,肌肉紧张。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躬身如拉弓(拉力往后,射力向前)弓(拉力→),(‘脊’如‘弓之将发射箭’)(亦如香蕉,圆弧均匀),手臂松垂柔。

背太驼,腰太直(腹未退),脊弧度不均匀,手臂太向前撑,又太僵硬。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手垂直,对准‘足跟中点’。

肩放松,如掉落,合掌之手,于中线上,向下伸一些,更把肩关节充分拉开,消除平日紧张累积之酸痛。

肩紧张,没放松。心散—手指没合好。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跪下时,膝微开(约5公分)(勿超4指宽),指尖对齐膝。

膝分得太开了。

(会使趴下时,脊塌下)

○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不合于生理、物理原则

小腹向下贴,重心在‘后’,腰背脊圆。

‘腰肌’错用力(向前),重心‘前’移,‘腰’背直硬。

疑问与探讨
后记及感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85415.html

更多阅读

人一天要喝多少水? 一天喝多少毫升水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长沙一位孕妇为了让自己变得年轻漂亮,效仿英国女记者Sarah Smith,每天喝够3000毫升水才罢休,结果只喝了4天就出现了血尿。对于Sarah Smith“每天喝3000毫升水让自己年轻10岁”的宣称,医学界并不认同。比如美国ABC New

2015年最新日本药妆排行榜! 日本药妆护肤品排行榜

日本药妆越来越深受女性喜爱,因为其将护肤品与医学相关联,让人们越来越偏向于这种让人放心的护肤产品,那你是不是对日本药妆都很熟悉呢?那让我们来看看今年的日本药妆单品排行榜吧!第一位: DHCDHC药用纯榄护唇膏  这是一款纯天然成分 D

掌握人体修复密匙 积极帮助自我修复 win10激活密匙

【九牧林医家导读】我们知道,不少动物都有修复或再生躯体器官的能力,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到底有没有这种奇妙的功能呢?答案是有的。美国健康杂志刊出《人体具有神奇的自我修复功能》文章,研究证实人体一些器官,总是持续不断地更新,美国科学

声明:《道证法师-拜佛与医学 道证法师 拜佛》为网友爺們賊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