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杨遇春 庐山

这个不是清朝的那位名将。

这个也是名将,只是大家都不知道而已。

他20多岁,担任红军某师师长,精通战术,雄视一方。

但因为“清洗”等各种原因(其孙女,曾在网上撰文,说在她爷爷为前线舍生忘死的时候,后方的杨家100余口全被清洗掉了。),自身难保,只好愤怒离开,投奔敌军。

我无法想象,一个人带着一身疲惫回家奔丧,面对血中的父母尸体及一百多具尸体,该怎样的心情。

20几岁的杨,这个黄浦毕业的青年将军,选择了叛变。

杨遇春将军,一生郁郁。

贰臣的日子都不好过,更何况,他新投的主子老jiang,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有足够宽容心的人-----我想起了刘邦,他能够重用一帮走狗狡兔,心胸的确是帝王的水平。

他的唯一一次闪光,是在庐山抗日,以区区两个团的乌合之众(警察部队之类),与日军周旋十一月,突围而出,全身而退。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将个人的荣辱、身家性命不顾,以其天才的游击战术,尽到了一名中国男人为这个民族守家护土的职责---尽管他自己的家自己的土并没有守住。

他终于找回了一点血气男人的尊严,他终于能够用血肉之躯,为保护妇孺尽一些力量。

虽然他一定会淹灭在历史的沙尘中,不会再有什么响动。但庐山岁月,会给他一些温暖的回忆。

更何况,他以80善终。

相对历史上、那个时代的许多武将的命运 来讲,算是不错的结局了。

掩卷而思,我发现,在那样的环境下,很难做得更好。

选择,有时候并不由你。

因为,他是一个普通的人,不是神仙。

写到杨遇春将军,是为了向那些已被遗忘的民族英雄致敬。

也感叹这无常命运。

我在读书期间曾看过一场电影《日瓦格医生》,里面有一位红军司令,精通军事,立下赫赫战功,但因出身白军,后仍被清洗。当时就感叹一番。

杨将军的遗言,简约无比,“不要、没有”字眼多,朴素异常。比如,不要发讣告,不要跪哭、做七、做百日、做周年。比如,无积蓄、无产业。比如,抱歉得很、对家庭未尽到责任,等等。

这样的语言,完全是乡村教书老翁的絮叨,一点也看不出当初那个锋芒四射的先锋师师长的味道。

岁月洗尽雄心,洗尽铅华。

想说的,与政治无关。

庐山杨遇春 庐山

而是两个字:命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85083.html

更多阅读

明朝、清朝皇帝列表 明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

朱元璋及手下十大将军都是回族? 姓马的都是回族吗

笔者很早就听一些回族朋友讲,《大明英列传》中的常遇春,你知道吧?知道啊,鼎鼎大名啊,朱元璋手下很勇猛的一员战将!那是我们回族的!他的爸爸就是一名阿訇!回族朋友兴奋地讲!是吗?于是笔者相信了,哪个民族还能不出几个好汉呢?那常遇春看来就是回族

明史·傅友德传 明史王阳明传

傅友德,其先宿州人,后徙砀山。元末从刘福通党李喜喜入蜀。喜喜败,从明玉珍,玉珍珍不能用。走武昌,从陈友谅,无所知名。  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帅所部降。帝与语,奇之,用为将。从常遇春援安丰,略庐州。还,从战鄱阳湖,轻舟挫友谅前锋。被数创

声明:《庐山杨遇春 庐山》为网友如叶般凋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