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一般都会喜欢点历史和传记,在时间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舞台上,找寻一丝不变,或一些未来的伏笔。
不久前在火车上,我执《在不确定的世界》,友捧《我的美国之路》,看到会心处,还不忘互相指给对方一览,现在想来,别是一种意趣。
张居正是明朝中叶的一个权臣,作者朱东润又是一位写传记的高手高手高高手,坊间又将此书归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而我又是在某破旧书回收店找到一本超值而又保存完好的精装本,怎么的也要弄个洋洋洒洒几十万字以志其趣。可惜不才脑子秀逗,只能搞块豆腐干以留念了。
朱老板在另一个版本的序言里面说到,国门大开之后,看到国外很多优秀的传记,又引用佛家用语说“阅尽他宝,终非己分”,于是立下宏志,奋发图强,终于写出《张居正传》,以及后续《陆游传》,《梅尧臣传》等,一发不可收拾,并最终也给自己和自家夫人立传。想想看,掌握发言权,是多么有用的一件事情!
那么《张居正传》究竟有何特立独行之处?窃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原有的资料,如明史,或者明朝人写的一些传,都是文言文,虽然我们在初高中甚至大学都还是学了不少之乎者也,然而要我们大家花大量的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宝贵时光去故纸堆里看一个身份显赫但终归比自家上十八代祖宗还要古老的故事,多少还是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君不见,《明朝那些事儿》,讲的还都是史书上的事情,却风靡了大江南北。发言权,都是掌握在能够让读者感觉春风拂面的人的手中的。那么,这一本《张居正传》,在20世纪40年代,也起到了一个普及历史的作用。因为朱老板不仅讲了张首辅的故事,也交代了很多前因后果,交代了当时的大环境,虽然里面还是有很多引用张居正的奏疏等还都是古文,但一个是还颇能看懂,再一个即使不看,也不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张居正所处的时代,外侮内乱,和书成之时的1940年代,多少还是有些相像。这时候,普罗大众们是多么的需要一位张居正这样的能人,打击外寇,搞定内乱,狠抓经济建设,打击贪污腐败。不管老毛后来是不是发了头昏,但在当时,确实解决了这几个大伙非常关心的问题。
第三个,明朝的政治,是相当的残酷。国人喜欢“窝里斗”,信奉“与人斗,其乐无穷”,那么在明史当中,确确实实的我们看到勾心斗角,你参我一本,我诛你一家这样的故事。你还在位子上,便有很多人想着要拉你下台,于是你便不得不也找一个团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就算是皇帝老爷,也只有利用臣子们的斗争,而不能让大家同心同德。只有在张居正的那个阶段,他一个人大权独揽,才免了很多扯皮。但他刚一下台,便被自己辅佐起来的神宗抄了家。位极人臣,也不过如此一个下场,想想那些熙熙攘攘要博上位的人,能不感到一点悲哀么。
说完了其独特之处,还要记一下印象深刻的几个地方。
一个是张居正对待北方部族的策略:“犬摇尾乞怜,因可投之以骨,如其狂噬,则大杖加焉”。看来美国“金元加大炮”的方法也是古已有之的外交策略。恩威并重,不仅适用于国与国,也适用于人与人。一味宽仁,也要铸成大错。
一个是要“耐烦”以及不要太在意“毁誉”。己所认定之事,要不屈不挠践行,不可怕麻烦而轻言放弃。
三是要注意年轻人的心理。张居正精心辅佐神宗十多年,却不知神宗也有叛逆期。这时候不能很好的处理好年轻人的情绪,就会不可收拾。但神宗这位皇帝,富有天下,听说臣子家里有宝,不顾情理还是要抄老张的家,也是太贪了。
四是名将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戚继光战绩赫赫,要不是“上面有人”,怕也早被斗争掉了。皇帝的心思,臣子名望太高,绝非好事。大家做小弟的,时刻不要忘了给“上面”一点安全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