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期:马可:无用的力量

11期:马可:无用的力量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开始急于为自我需找定义,后来又努力摆脱这种定义。现在,我满足于做一个全然接纳和享受生活给予的每一种境遇的人。这是——

“无用”的力量

文/本刊记者 陈敏 图/无用设计工作室提供



2013年春,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身着本土服装在俄罗斯雅致亮相,带动了“例外”“无用”品牌的走红,服装版块的股票大涨。一时车马鼎沸来客喧哗,设计师马可保持一惯的低调,只在“无用”官网贴出一份告示,表示“提供了部分服装服饰的设计”云云。

马可称“与彭老师相识多年”,“设计时没去考虑过如何体现第一夫人的身份,相比之下,如何呈现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内心充满柔情和力量的、成熟睿智的中国现代女性形象更值得探索。”

她的想法,通常比较“例外”。

在苏州丝绸工学院服装设计兼表演专业读书时,同学说她“极为单纯和安静”,考试总拿高分,效果图也是班上最好的,设计饰品不用常见的珠子,而是竹子和木片。

1994年毕业,她以《秦俑》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青年兄弟杯服装设计大赛金奖,次年又获中国首届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不过24岁。

1996年,马可厌倦千篇一律的流水线服装,“出于无奈和愤怒”在广州创办了“例外”设计师品牌。2006年她以个人名义从零开始在珠海创建无用设计工作室,视之为画家的油彩,雕刻家的石头,以此与世界更深地沟通。

2007、2008年马可连续两年获邀,携“无用”系列作品参加巴黎时装周,第一次在国际上展示中国设计。

“无用之土地”系列的作品,曾经被她深埋土里,挖出来时,斑驳,沉重,经历过了地下的旅行而皱褶深深。在巴黎展示时,后台的模特也说衣服忒沉了。特别是那件超码、做旧、厚重的土黄色大衣,把模特压得一矮。但当秀场的灯箱逐次打亮,它静立于上,外表龟裂,饱经沧桑,万众瞩目。

它不是适合穿着的衣服,而是精神的外化物语。有媒体称这是反时装宣言,在奢华之城难觅知音,而这正是马可在“无用”中找到的“有用”,传达对商业、奢侈的抵制,向质朴广袤的土地与自然致敬。

同时期贾樟柯以此为契机拍摄纪录片《无用》,并获得当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镜头扫过马可的工作室,是栋简朴的二层建筑,位于珠海一所民国时期的园林内。

妇人踩着古旧的足蹬织布机,吱呀作响。拜访过的人,还曾见到花三个月绣条裙子的姑娘,扫来园中樟树花粒以萃取新颜料的打板师傅。一件衣服怎么来的?棉花弹松后搓成棉条,捻绞纺成棉纱线,浆后织成布匹;再送到染坊,印花绣花,裁剪缝制……手续繁琐,耗时漫长,它终于诞生,自在垂挂在那里,却并不勾起人的占有欲,你只想驻足端详。

每件都是孤品,有女主人一针一线缝制的细致。

马可很少出镜,但不怵镜头,肤色干净,语速缓慢,乌亮的头发扎成一根独辫。她望向织布人的眼神,与她在巴黎秀场接受众人欢呼的眼神,如出一辙的柔静。她希望用手工传递一种情感,让物品循环使用,延续生命,以对抗不断消费不断淘汰的商业社会。她举例说,一个纸杯喝完就扔到了垃圾桶,而一位祖父制作的器皿,会带着制造者的手纹和故事,传承下去。

她换过几套衣服,都是T恤、工装裤,颜色黑、白、米黄。设计室出品。无需熨烫,阳光晒干,微皱亦好。马可说,“自在,无束缚,让人宁静。我关注这件衣服背后的精神感,大于它的裁剪工艺”。

服装能有什么精神?有人炫美展示,有人御寒保暖。而马可对服装价值的探求不曾停止,已成为她造访社会和世界的线索之一。

2011年,马可在深圳某美术馆推出《吾土吾民》展览,墙上每幅照片都是深山农民,地上则相应摆放着农民褪下的那套衣服。衣服下面,压着小纸条,记录马可与之相遇的地点和故事。这些年,她常去偏僻山野行走,关注被遗落的人们如何生存,承受命运。当天展出的19套衣服,是她从甘肃通渭县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几个村落搜集而来。

小褂长裤补了又补,袜子在补丁上开了洞,鞋子布满线头,外套粗糙模糊……马可只是收集呈现,不做设计。真实本身已很丰富,沾染农民汗息的衣服自会讲述。

“这些年看遍世界各大时装之都的缤纷妖娆,却没有哪一样比他们黝黑粗糙的面孔和沾满尘土的劳动服更让我感动和震撼。”

这位曾在巴黎皇宫小花园展示高级时装秀的设计师,看待这些一再缝补穿着、渗透了主人生命的衣服,已经是艺术品。她给的不是怜悯,而是尊重。梵高曾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传达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在“无用”的官方网站,素来散淡的马可给同行们提议:如果亲眼目睹过一个真实的世界,就要承担这个时代给设计师的新的责任:生态责任、道德责任、文化传承责任——“不要用个性设计来刺激消费……共生共荣的共性时代即将开始。”

至今,马可仍继续着旧生活,重拾被现代工业文明抛弃的手工制作,以创造力使其焕发新的生命,以免传统技艺只锁在博物馆里;对镁光灯闪烁的发布会并不“上瘾”,更在意舞台下的行走,常去穷僻深处,感受每一种不同的存在。

她不怕落后时代,最好被人忘记,不以世俗的“有用”和“美”来抉择前路。喧嚣处,自独行,在人迹罕至的路上,她把自己整个交付出去,并没有什么目标,只是要不断成长,“希望整个生命的历程,就是我最好的一件作品。”

不会焦虑,更多的是怜悯

记者:2006年创立“无用”,你的初衷是“挑战自己极限的个人化创作“,现在你说“无用”致力于公益;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马可:2006年创建无用的初衷的确是想做个远离商业的艺术家,当时,艺术的大门也似乎向我敞开了。巴黎发布会后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来思考未来的方向,这是我人生中面临的最重大的抉择之一,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做艺术家的想法,做艺术家是一条独善其身的路,而做公益才是兼济天下之举。

在国内外的乡村之旅中,我看到了与城市迥异的状况,还有那么多人连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都不具备,这与城市里面普遍存在的浪费和高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一直在思索怎样能使城市和农村的人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都活得更加充实而幸福。最终决定做公益。

无用是一个致力于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的公益性团体,其目标在于通过手工精心制作的出品向世人倡导:过自求简朴的生活,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由。目前在中国,公益组织主要靠政府支持或外届捐助,难以形成自己的造血能力。我希望在此方向上做出尝试,无用并不排斥销售,有盈利才能把公益持久地做下去。

记者:民间流传说,“无用”实际是高级服装定制。

马可:在无用的公益之路以外,我亦不排斥为我尊重和欣赏的艺术家做专人设计或跨界合作。我的理解,“专人设计”是在符合设计师个人审美、价值观的前提下为特定对象所提供的适合其需求的服装服饰。彭(丽媛)老师本身是一个特别有亲和力的热情开朗的人,她一直非常关注环保和公益,也身体力行地参与了很多公益活动,这与我的设计理念很接近。我也曾为现代舞创作舞台服装,我想这些经历都会帮助无用的理念的传播,毕竟我们致力于推动的“环保永续的绿色生活形态”需要更多人来参与和践行。

记者:你是热爱大自然的环保主义者,在设计中,似乎也能看到花,蛹,风,叶子……能否分享你见过的最美的和最心碎的风景。

马可:最美的风景是在人迹罕至的荒野山巅;最心碎的是游人如织的景点彻底摧毁了原本的天堂。

记者:有服装搭配师认为中国人穿得不如日本人精致,也不如韩国人时尚;而你认为,服装应该是归于平凡中再见到的非凡。平凡我们每天都见,而你怎样将平凡提炼到非凡?

马可:“平凡”是我们每天见到的事物,“非凡”是我们明白这些平凡的事物不会永远存在。

记者:你曾说将服装要回到它原本的朴素魅力中,让人们被过分刺激的感官恢复对细微末节的敏感。但今天人们依旧在追逐所谓大牌,女星在红地毯上穿得裸露、透视司空见惯。面对现状,你会焦虑吗?

马可:这个世界永远都充满着各型各色的人,我们不能强求天下的人都和自己一样,每个人能够决定的只有自己。我不会为此焦虑,更多的是怜悯:穷到只有钱了,拼到只见肉了。

以无言之诗昭示世人

记者:从大学毕业到2000年初的十年中,你觉得:世界非常缺乏真正的服装设计师。真正的奢华应该是精神,而非价格。请问为了养育自己的精神,你做过什么?

马可:感恩太阳黄昏落下第二天还会升起,秋天候鸟迁徙春天还能回来;满足于每天可以脚踏大地步行去上班,粗茶淡饭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延续生命。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好好活着最重要。

记者:你曾把服装埋进土里,“每件物品都会有自己的记忆”,以期和自然共同完成一个创作。还干过类似的事情吗?

马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所有的创作都需要依托某种物质才能得以呈现。正因为精神的注入使物质具备了某种独特的含义,就像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除了用土埋葬衣服,我还尝试过把衣服长期放在河流里冲洗或在太阳下暴晒等,衣服与自然融合的结果让我越发认识到大自然对于所有人造物质强大的瓦解能力,这对于我是一个惊人的发现,所有源于自然的物质是如此轻易地被自然吸收,大自然整个运作的过程就是孕育与回归,循环往复、永不止息。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宇宙真理,“人”与其它万物同样源于自然,无论贫困潦倒还是荣华富贵,最终也终将复归于泥土。

记者:导演贾樟柯曾说,世俗需要的成功,“例外”给了你,但是你没有满足。他认为你的身份并不局限于是一个服装设计师。七年过去,你最想要完成的身份是什么?

马可:我没想过身份这件事,事实上,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作为一个“人”更好的身份。几年前我曾写过一句话:“我曾经是一个时装设计师,后来是一个服装设计师,再后来是一个设计师,还差一点就做成了艺术家,而现在,却什么都不是了。”我想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开始急于为自我需找定义,后来又努力摆脱这种定义。现在,我满足于做一个全然接纳和享受生活给予的每一种境遇的人。

记者:在一个追逐名利的时代,你却认为名利财富都是镜花水月,请问这种自由感从何而来——天性淡泊,或者是后天熏陶?

马可:本来如此。自然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类:春耕夏长、秋收冬藏。自然之师无时不刻在以无言之诗昭示世人,人们太忙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先让他人幸福

记者:你认为做个普通人最好。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励志成功学,说说做“普通人”的好处吧。

马可:想外出时能拔脚就走,既不需为粉丝永葆青春、貌美如花,也不用化妆、戴墨镜、戴帽子,也不用为好挖人隐私的狗仔队而烦恼,更不需支付酬金雇佣高大威猛的保镖。

可随时乘坐地铁、公交、火车等大众交通工具而不需要钻进密不透风的私家车;甚至还可以当众打呵欠、擤鼻涕或者睡姿不雅,童心大发时还可以上树翻墙而不用担心被人爆料。

你想一个人呆着就能一个人呆着,不会有人来找你签名或者手机响个不停。

如果你是名人,买东西不能讲价,聚餐必然买单,谈恋爱时象地下党,已婚还非说自己独身。

因为你是普通人,所以你的父母、孩子、亲戚、同学也都是普通人,他们出去时也不会有上述的担心和烦恼……

好处太多了,干嘛不做普通人啊!

记者:采访雕塑家向京时,她说,一群人扎在一起没有意思,一个人立着才有力量。20年来,你的设计理念一以贯之, 怎么看待孤独?

马可:孤独是我的良师益友,独处的时光是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部分。孤独教我们认清自己与接收天启,群居让我们忘记自己而去关注他人。每个人都无法独立在这个世界生存,利益众生恰好也让自己最为受益。

记者:你说,30岁以前是想明白“我”到底是谁,30岁以后是如何让这个“我”消失。“我”的消失,意味着包容和更为强大,但这个过程,最难的在哪里?

马可:“我”的消失意味着执着的消失,执着的消失意味着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心量。难就难在克服惯性的束缚。

记者:你提倡简朴环保的生活,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由。请问这些年来,你最大的改变和最执着的坚持各是什么?

马可:这几年,我越发认识到天下一家、万物一体的事实,不再为自己活着了。让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就是先让他人幸福。

记者:不少青年觉得自己的青春被蚁族,被蜗居,难免戾气填胸。如果你的青春也曾迷茫,你当时如何消解负面情绪?如果一直淡定,什么是不绝的内在驱动力?

马可:看书,特别是佛法禅书,一册在手、心静如水,负面情绪一扫而空。

生命的动力只有爱,爱自然、爱众生、爱万物、爱人、爱自己,衷心期望“凡活着的,皆尽幸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84678.html

更多阅读

火爆!韩国纪录片《超级中国》第四集:大陆的力量

“华丽的中国时代正在展开。经济: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13亿人口创造出的强大力量;军事外交向世界展中国的影响力;土地蕴含的潜力与能量;软实力:飞速迈向文化大国……”这是韩国KBS电视台2015年特别推出的纪录片《超级中国》的开篇介绍。该

追逐梦想缔造奇迹《林书豪:梦想的力量》读后感

追逐梦想缔造奇迹 《林书豪:梦想的力量》读后感年龄的增长使得我对篮球的热爱随着姚明的退役而变的云淡风轻,不过如今却被一位一位名不见转的23岁的美籍华人重新点燃了我对它的激情,他仅仅用五场比赛就吸引了全世

马可和她的"例外"及"无用" 例外设计师马可

这篇文章原稿写于2006年7月, 发表在博客上. 现在因为第一夫人被传穿了定做的"例外"而大火.却有博友谜谜NINO给我爆料:"彭的服装全部是找马可订做的。例外是马和前夫毛共同创立,但马可早在06年就离开了例外,两人也分手各自重新婚了,她全

苏宁:背后的力量

苏宁:背后的力量成志明2010年是苏宁成立20周年,从20年前的200平方米小店,发展成为拥有近1400家门店,连锁网络覆盖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日本,年销售规模达到1500亿元的中国连锁百强之首,苏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标杆企业,其罕见的持

真实小故事:尊重的力量

1.真实小故事:尊重的力量 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商在散步时,遇到一个瘦弱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他缩着身子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富商怜悯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手中,头也不回地走了。没走多远,富商忽又返回,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

声明:《11期:马可:无用的力量》为网友说不出再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