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既不解饮
世事行至今年,倒落得个彻底无月了。无月可赏,只好猫在家里看看韩剧、英剧、美剧。韩剧能使国人爱,也招国人恨。其个中原由若蔽开了说无非是意见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本篇索性隐去不谈。但国人的心态却早被“万能的网络”暴露开来,也只有五个字“羡慕嫉妒恨”。与此相照应,中国古典文学中擅演绎的莫不是这两句话:脚隐稀泥中谎作白莲梦,心有小疙瘩便恨雨清霏。当然,托物织锦、行文罗藓,还是赏过的,只是谈不上喜爱了。
喜爱,总得要有心灵上的某种契合存在才称得上。但人各不同,譬如男人喜爱女人,柳烟眉、杏仁眼、鸭蛋脸、云鬒,本来各有所爱,这爱仅仅留于外表服饰就略显其原本的细密冗杂。可不知怎的,先是美人云鬒上的碧绿簪不见了,后来云鬒也没了,只剩下酥胸和肥臀,再后来就有了自嘲的那句笑话,说其实很多人书读多了之后,等到谈婚论嫁,只要对方是个不残缺的异性就行了。美,几乎人人都爱,但爱她的美并不等于喜爱她。
初中时候的美术课上,一个班的女孩子都嚷着要老师在黑板上画美人,可存心要“调皮”的老师却画了一个丑男。那步骤是不错的,按着我们的要求画的鸭蛋脸长头发,只不过那鸭蛋尖的朝上,头发从尖尖的端口五五分成,然后愤怒地往两旁绽开。美,往往因为太容易燃起人的欲望而使人得到了普遍的失落。丑,却能出人意料地压制住徐徐升起来的因失落而不满的情绪,甚至将心情调至欢乐的频道。不过,老师画的美人,后来我在他的写生本上看到了。小溪边,见他坐在大石头块上,低着头、佝偻着背,用自制的竹签笔蘸蓝墨黑墨一点一点地画着。那是春夏之交的一个下午,碧水蓝天无论横在眼前还是躺在他的本子里,都是令人喜爱的极美的事物。
喜爱英剧、美剧的理由本来不必啰嗦,英国的文学戏剧创作是世界顶尖的,哪怕是重复翻拍旧的文学著作,其构思新颖、制作精良,都可以直接用作文学艺术学院的教材。韩剧就非议颇多了,我喜爱韩剧大抵因为韩剧的剧幕里到处都是我们已经失掉的那些值得延续的传统习俗,二来喜爱它擅长学习,无论它学日本还是学西洋,都学得很好。日剧倒是很多年不沾了,以前偶尔看看宫崎骏以欧洲为底色又不失个性的表达,或者干脆看柯南。前几年因网络热传《大奥》,几集就看不下去了,不如咱们的《大宅门》,真的。不看日剧还有个理由,感觉日剧就跟股市一样,受金融业的影响,猛地跌了下去,很难爬起来了。偶尔爬将起来,也是花架子,没了底气。孩童时,听说日不落帝国,首先猜到的是日本,因为它国旗那样嘛,但答案是英国。后来想想,也对,一个国家如果把这种日不落表达在国旗上,这就中国化了,一旦中国化当帝国就成了泡影,一个想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地方,却只能永远活在大中华圈的阴影中,注定失败。失败者只好产销AV,而国人一向事佛不事忍,看日本AV不如看印度歌舞。
生活中很多谈吐都是半开玩笑的夸张手笔,举的例子不是太平庸就是太偏激。因此,喜欢独处的人,很容易让人想到是性格孤僻,而不是时间的问题。可是,如果要获取真知,非独处不能完成。没有大量的阅读,谈不上对文学艺术的鉴赏,没有对文学艺术的鉴赏,于我而言会少了很多欣喜的滋味。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阅读像托克维尔这类学者著述,而自己的头脑中竟没有相应的文学作品的渗入,所获知的往往只是经验的背书,这种看似可靠的经验极有可能让自己对某一时期的历史产生某种狂热的念想,最终却导致对历史本真的误解甚至背离。文学作品是细腻的,作者“随心所欲”地将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输入到人物的命运中,往往只过目--几件事,剧中人就已失掉了一辈子,无论结局是悲是喜,总是写作的人本身具备的一种与社会、与历史灵犀相通的洞察力,让作品既表现出现实的复杂性又具有历史的穿透力,让人感知生活支架起来的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丰厚与结实。
当然,与友朋围炉夜话,与知交促膝谈心,这原本就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现实是,南廓之所并不地冻天寒,所以无炉可围,而膝也早已无所谓依依相促,将双膝稍微弯曲歪坐床上几分钟都觉得酸痛难忍,何况促膝倾谈?故而,人常苦于坐姿不对,而不是无话可谈。有了谈话的雅兴,无人攀谈也可以有月对月,无月上网。故而,人又常苦于无话可谈,而不是无人相对。
2012/9/30 中秋
PS:远方的朋友,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