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药”还是“一服药”(修改稿)
杨新安 高玉林
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附录”有《名词、量词配合表》,对于名词“药”的“量词”,给出的有“副,服,剂,味,丸,片,粒”等多个。其中,开头的“副”和“服”,完全同义同音(都读fù),是为“异体字”或“异形词”关系,应该是现代汉语重点的规范对象。“药”的“量词”——“副”和“服”,常见诸一般出版物,例如北大语料库:
一副药13
一服药17
13︰17,比例相当接近。那么,哪一 个合理呢?
我们认为“服”字更合理。
“服”之“量词”,显然是由“动词”【服药】的“破读”(动词读“第二声”破读为“第四声”变成量词)而演变过来。
而“一副药”的“副”,作为“量词”,在字义上却看不出与“药”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如此相比较之下,作为“药”的“量词”,自然该是“服”的理由大于、强于“副”。
在现代汉语里,“副”固然也是一个“量词”,并且还是一个使用面相当宽泛的“量词”。首先它可以用于“成双作对”的东西,例如“一副手套、两副对联、三副眼镜”;其次它可以用于“成套”的东西,例如“一副牙齿、四副围棋、五副纸牌”;再者还可以用于“面部”,例如“一副笑脸、这副面孔、那副模样”。而“服”之“量词”,则是个“专用”量词,只限于“(中)药”。有鉴于此,作为使用面相当宽泛的“量词”——副,应该宽宏大量,不必跟“专用”量词——服,来争夺只用于“(中)药”的这块极为狭窄的领地吧。
再看《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服”字作为“专用”量词,诚然会有“一服(中)药”的用例;而作为“量词”的“副”,则没有配对“(中)药”的用例。由此而观,这两种词典,不支持“量词”的“副”配对名词“(中)药”,则肯定是毫无疑义的。
试比较各版《新华字典》,量词“支”和“枝”条,都有“一支笔”和“一枝铅笔”的用例,由此不难看出,《新华字典》是同时认可各种“笔”的“异体字”或“异形词”——“支”和“枝”的使用的。小学各科的课本受《新华字典》的影响比较大,于是语文和数学等课本里,也就出现了“一支笔(铅笔、钢笔、毛笔等)”和“一枝笔(铅笔、钢笔、毛笔等)”混用的情况。对此,很多师生感到困惑。我们认为这种“支”和“枝”混用的情况,对汉字的规范,是不足取的;应该像《现代汉语词典》等那样,只许可“一支笔(铅笔、钢笔、毛笔等)”。而量词“枝”,只限于“植物”,如“一枝梅花、三枝树杈”。
按:《现代汉语八百词》在量词“支”和“枝”上,本质与《新华字典》相同,除了“笔”外,“笛子、箫、箭、筷子、蜡烛、枪”等字词,也可以通用量词“支”和“枝”。
近读习近平《之江新语》,碰到“药”的“量词”是用“副”,原文如下:
总之,它是一种疑难杂症,这种病一天两天不能治愈,一副两副药也不能治愈,它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长期努力,精心调养。
——第49页《生态省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我们认为,此处的量词两个“副”,还是改作“服”,显得更稳健,至少是毫无争议。
本文结论:关于配对“(中)药”的“量词”——“副”和“服”,规范词当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