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帕格尼尼练习曲《钟》的几种演奏版本(李云迪、基辛、长富彩、
一、作者简介
李斯特·弗朗茨(Liszt.Franz,1811—1886)是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艺术史上有突出贡献,后人称之为“钢琴之王”。他首创了“交响诗”这种将语言诗歌化的音乐体裁,对音乐创作和音乐史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李斯特也成为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中重要的浪漫派音乐家。作为作曲家,李斯特极大地受到了当时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的影响,比如作家维克多·雨果、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而肖邦则唤醒了他的诗人天性,柏辽兹激发了他音乐中潜藏的糜菲斯特般的阴冷性格。1831年,李斯特也开始像帕格尼尼那样在自己的音乐中加入炫技成分,并将帕格尼尼的《钟》写成了钢琴曲。
二、创作背景
《钟》,作于1834年,钢琴独奏曲,升g小调,稍快板,6/8拍。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根据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钟》改编。这是李斯特为献给德国钢琴家克拉拉·舒曼而作的钢琴曲集《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六首中的第三首。
据记载,《钟》的创作源于一场音乐会。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曾使李斯特热 血沸腾,并满怀豪情地创作《革命交响曲》。然而七月革命没有成功,“光荣的三天”后什么也没有变化,人民比以往更加贫穷,李斯特迷茫的心又失去了寄托。就在李斯特郁闷的时候,1831年3月9日伟大的小提琴家尼科洛·帕格尼尼做客巴黎,并在大歌剧院大厅举行了独奏音乐会,这场音乐会让李斯特目瞪口呆,他被帕格尼尼那双魔手,那根魔杖般的弓子给征服了。这场音乐会就像一堆篝火,点燃了李斯特心灵之火。他日复一日地工作,苦练各种以前从未有过的技术,他要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于是他选用了《b小调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改编成钢琴曲《钟》。翌年他创作了全名为《依据帕格尼尼的“钟”而作的华丽的大幻想曲》。《钟》即以此曲为基础而写成。乐曲基本上采用三段体曲式。由于运用了多次主题变化和反复,因此也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
三、乐曲简要分析
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短的前奏,很快在高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顿音奏法形成的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
谱例1:
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接下来的主题继续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演奏时间约4分钟。在这首双主题变奏曲中,第三部分的两个变奏主题均以轮指法语汇构成,特别是第二主题复调织体的手指轮奏,使这一技巧产生新的难度。虽然全曲采用三段体的写法,由于运用了多次主题变化和重复,因此同时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征。
四、主要技术分析
该作品主要运用了变奏手法,由两个主题进行交替变奏构成。技术内容包括:远距离音程的敏捷跳跃、八度的快速重复音、单手同时旋律和颤音、快速的跑动音群等。以下笔者将结合乐谱及声音要求对该作品进行技术分析:
1.远距离音程的敏捷跳跃。主题穿织在十六分音符远距离音程的跳跃中,必须突出主题旋律,因此要求大指深而持续有表情地触键,手要靠近键盘,放松整条手臂,并使手腕柔顺地带动手指在高低音上移动,在移动手的时候要迅速调节好手指的动作。
2.快速的八度重复音。弹奏时将有关的手指、腕部或下臂撑牢为一个整体,由肘部发力,每弹一次八度,手指立即很有弹性地离键。在98—130小节中都有这种奏法,声音要求明亮,有色彩。
3.单手同时弹奏旋律和颤音。要求坚持弹出颤音规定的数目,并且要均匀,富有表情。弹长颤音时要控制好音色和力度,手指贴键演奏。旋律部分的手指要轻巧,多一些泛音感,音色要圆润。两个声部要整齐,保持住统一的律动。
谱例2:
4.快速跑动的音群集中在华彩性质的经过句和双手的交替触键技术。可采用精致的非连音触键法,指尖细致快速地触键,手指重量一般不保留到键底,指尖离键要快,音色效果轻巧、透明、清晰;双手交替弹奏半音阶时,要力求力度均匀、平稳。
谱例3:
总之,在李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中,以炫技为特点的六首帕格尼尼练习曲占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如今仍然非常流行的作品之一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末乐章回旋曲的主题改编的《钟》,已成为钢琴专业演奏技巧进入高级阶段后的必修之作。李斯特钢琴作品《钟》也是青年时代的他致力用于扩展手指技术,重视诗意形象化的钢琴技术和美妙的音响,突破当时那种虽然完美但却过于刻板的技术的不朽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已经不仅是高难技巧的炫耀或训练,而且是显示作曲家丰富想象力和表达思想感情意境的标志。他与进步的浪漫主义艺术家一道,为创造明朗的、色调鲜明的艺术共同奋斗,追求革新,努力摆脱清规戒律的精神,对当今甚至将来的音乐创作仍然影响深远。
五、呈现几位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家演奏的《钟》:
1、李云迪演奏《钟》
李云迪(YUNDI),国际著名钢琴家。2000年代表中国参加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夺冠,他的演奏震撼了古典乐界,被欧美权威媒体称作“巨星的风采”。他是首位登上美国财经权威报章《华尔街日报》及有日本“时代杂志”之称的《AERA》封面故事的中国钢琴家;他是首位被杜莎夫人蜡像馆挑选为名人蜡像的中国钢琴家;他更是首位与柏林爱乐乐团发行现场录音的中国钢琴家。中国首位波兰“荣耀艺术”勋章获得者。世界各大权威媒体如《纽约时报》等无不称赞他的演奏独树一帜,优雅高贵又极富诗意,堪称当代最浪漫最诗意的的国际钢琴大师。
2、基辛演奏《钟》
叶普盖尼·基辛(YevgenyKissin,1971-)当代著名钢琴家,1971年10月10日生于莫斯科市南,与父母住在一套三居室的房子里。十一个月大就会哼唱出大人弹给他听的巴赫赋格,两岁开始学琴,四岁可以凭记忆弹出整首协奏曲(基辛十岁在学校弹奏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十二岁在全莫斯科爱乐者面前演奏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五岁在格涅辛音乐学校师从他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老师安娜·帕弗洛芙娜·坎特尔,十岁首度在莫斯科与管弦乐团合作,1983年与莫斯科爱乐巡回演出肖邦两首钢琴协奏曲。基辛从来没有参加过大型国际钢琴比赛,但是1983年却应邀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大赛开幕音乐会中演出。1986年到日本与西欧等地演出并广受好评,1989年开始在DG等唱片公司录制专辑。基辛经常应邀在世界各地举办独奏会并与知名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曲目相当广泛,包括从海顿与肖斯塔柯维奇等人的作品。他的音乐以高超的技巧及微妙的情感变化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Aya Nagatomi(長富彩)演奏《钟》
日本最年轻的音乐会钢琴家-长富彩(AyaNagatomi)是一名日本小有成就的年轻钢琴家,2007年开始了她的音乐会钢琴家职业生涯。她不但能够把握风格地演奏拉赫玛尼诺夫、李斯特、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古典音乐家的作品,还能够演奏尼古拉•凯帕斯汀等人的现代风格曲目。1986年长富彩出生于日本的崎玉县,3岁开始学钢琴。10岁时开始登台演出,11岁时一曲“RachmaninoffPiano ConcertoNo.2”成名。从东京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又到匈牙利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学习期间,多次举办个人音乐会。2007年在她21岁时推出首张唱片,并在日本国内进行巡回演出。2008年开始在美国、欧洲等地开始专场职业演出。
4、Alice SaraOtt演奏《钟》
有着日本血统的德国钢琴家爱丽丝.纱良.奥特出生于1988年,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七岁就在德国著名的《青年音乐》比赛得到首奖。接下来,欧洲各个重要钢琴比赛的颁奖台上,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除了在钢琴比赛佳绩频传,爱丽丝.纱良.奥特也是个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年轻音乐家。当她2007年在慕尼黑演出李斯特《十二首超技练习曲》时,乐评人对于这名不满二十岁的女孩,在音乐中散发出来的不凡专业气度感到惊喜。接下来她在纽约、奥地利、瑞士巴塞尔、德国许多城市的演出都得到同样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