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大国医钱乙·罗大中》笔记 百家讲坛大国医钱乙

本节目从2012年10月8日起重播。

大国医钱乙·罗大中

大国医钱乙01·传奇身世2011.02.08

六味地黄丸是钱乙研制的,他为什么对小儿疾病格外关注呢?

古代医生不愿意给小孩子治病,稍不慎会死亡,因此古代小孩成活率低。皇室也不例外。

北宋神宗时,长公主府上发生大事,神宗们的御医们神色慌张,原来,女儿病了,泻痢,将殆。要死了。宋神宗重视,派许多御医来,效果不好,病越来越重,长公主府上乱作一团。宋神宗为什么这样重视呢?得说说北宋王朝的生育状况说起。他们生得多,存活的少。像宋神宗的儿子十四个死了六个,女儿十个死了七个。有人推荐民间医生。真有一套,长公主一听,责怪怎么不早说呀?赶快去请。这人就是钱乙。这是六味地黄丸的创立者,中医儿科创立人钱乙。约生于天圣四年。他曾有怎么样的特殊身世呢?

多年前,山东,北宋仁宗时,郓州,一个村庄里,妇女们在家做活,一男子正收拾包裹,一个三岁小男孩,这正是钱乙。这时,他不知道一个悲剧降临。父亲钱颢正收拾行囊,跟钱乙说,谁让你妈死得早呢?以后就得靠你呀。钱乙听着。父亲说,今天是我们分别的日子,以后见不着我了。父亲掏了几文钱,转身扬长而去了。这位钱颢不靠谱,没托付给任何人,他走了。“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他喜欢喝酒,喜欢游走,东游再也不回来了。这次钱乙再也没等他回来。钱乙饿晕了,人们知道出事了,通知了姑姑,才知道哥哥做了什么事。姑父是乡村医生,两人一商量,不能扔家里,干脆收为养子。钱乙在姑姑家度过了童年,少年时,姑父安排他读书,出诊时带上他。这个吕医生心细,出诊时发现钱乙不一样,每看到患者是小孩时,钱乙表情也痛苦,写在他的脸上。吕医生奇怪,难道能记住三岁前的事吗?也不记得了。看不得小孩受苦,他感同身受。一天对他说,钱乙呀,你对小孩有病特别关注呀?是不是以后立志来给小孩治病?吕医生翻出旧书,交给他,叫《颅囟经》,好好地看。现在这本书失传了。钱乙接来,为什么大家治小孩的病办法如此少呢?难治,小孩不会说,痛苦说不清。脏腑嫩,承受力小。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人。小孩病太难治了。如果真想治小孩病,好好看,从此,他立下治小儿病的志向。

钱乙读书刻苦,学习五运六气理论,这是论述宇宙天气与人疾病的关系,读书时,“夜宿东平王冢巅,至逾月不寐。”有一个坟高,汉武帝儿子的坟,据说叶子都向着西边长着的。一个月观察天象,不睡觉。二十风岁时,姑姑去世,姑父也走到了人生尽头。临死时,叫来钱乙,吩咐他,告诉你一个秘密。一定现在告诉你,你亲生父亲不是我。钱乙听完后,脑子乱了。时常做的梦竟然是真的,被抛弃的感觉原来是真的。乙号泣。哭完后,想了想,对姑父说,您把的抚养成人,我一定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对待您。家里只有姐姐和他了。他必须担当起责任,安葬了姑父,“为之收行葬服,岁时祭享,皆与亲等”。一切都跟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开始打听谁家的公子到了结婚年龄,人品也不错,安排姐姐的婚姻大事,安排了姐姐的事。在丧期是不能结婚的,但是如果父母双亡,把孩子出嫁了,反而是孝道了。出嫁时,钱乙要以家长的身份来为姐姐送嫁,邻居含着泪看。姐姐与弟弟,弟弟为姐姐送嫁,眼泪下来了。安排好了,钱乙背起行囊向东走,找父亲钱颢。

百家讲坛《大国医钱乙·罗大中》笔记 百家讲坛大国医钱乙

父亲二十多年不见踪影,去哪儿找呢?他去找,这是多艰难呀。“东游海上,不复返。”上哪儿找去呀?这正是大海捞针。他在海边建一个基地,找机会出海,找父亲。最后终于找到了消息。凡五六返,终得所在。钱颢在干什么呢?一定在海岛上艰难度日呢。听到儿子来找,肯定愣了。钱乙认出父亲,这是梦境中常常出现的。这就是当年抛弃自己的父亲呀。钱乙涩涩地喊了一句,跟我回家养老去吧?钱乙说,因为你是我爹呀。回家路不好走,走了多久呢?几年,才回到。乡里人都愣了。没成仙。乡亲们都被感动了。这才是真正的孝顺。老子抛弃儿子,儿子长大了,把父亲接回来养老了。许多人写了诗,“多赋诗咏其事。”他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后来钱乙酒量好,估计此时练了出来。

长公主的小女儿病了,有人推荐了钱乙,于是立即召来了钱乙。钱乙是糊里糊涂地被带进了。这时他刚刚喝过酒,被请进了府里,早知道绝对不敢喝酒再去。一看,酒醒了一点,但是仍然还在醉中。进了内室,看到患儿,努力镇定下来。现在舒展了眉头,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些。驸马是宁远军节度使是武将,一闻钱乙有酒味,觉得这个胆子太大了。钱乙还不知趣,这病没事,真不重。明天会出疹子,出过就好了。驸马听了,更气了。患的是痢疾,重得不行了。你来了,竟然说轻,再说要发疹子,才能好,不是胡说吗?乡村医生帮我轰出去。“怒责之”。钱乙是山东人,听完一句也不说,“不对而退”。第二天时,使女来报,她出疹子了。两人奇怪,一看,果然是出了一身疹子,精神倒足了。两人觉得怪。这医生还真知道这病的发展吗?驸马再去请钱乙。一到钱乙家,正坐着呢,说,你们来了,出疹子了吧?来了,一看,用了一些药,后来彻底好了。长公主觉得奇怪。毒邪有向外发的趁势,容易恢复。把毒邪透出来。大家一听,都觉得他高明。驸马还写了几首诗,谢。公主奏明皇帝,授予他一个虚衔。

后来宋神宗的儿子仪国公病了,患的是瘛疭(zòng)就是抽风。这种病在小儿好多病中都可能引起。我们只知道御医们一点办法没有。长公主上朝来了,对宋神宗说,我知道钱乙虽然是乡村医生,治小儿厉害,我女儿就是他治好的。说他有异能,不是一般的本事。宋神宗听过,兴奋,有这种人吗?赶快找来。钱乙又被召进了王宫。这次没醉,诊断。给皇室看病,不是一般的,心得安定。否则没法治。钱乙这人平和,根本不看重名利,只想着看好病,所以平静地诊脉。他说,这抽风是脾胃虚引起的,得用黄土汤,这是张仲景的一张方子,专门治脾阳不足引起各种出血的症状。这黄土叫灶中黄土。是炉灶锅底下的那块泥,灶心土,是一种中药。开完了,御医们面面相觑,奇怪,这不胡闹吗?调脾胃干什么呀?都想看笑话。

大国医钱乙02·望诊传奇2011.02.09

钱乙治好长公主女儿病后,他小有名气。皇子被他一个药方治好,就被封为太医院院长。

一个黄土汤的方子,所有御医都面面相觑,抽风,一般认为是肝风内动,而他却补脾胃。有些御医心里想看笑话。看你怎么出丑吧。这药服下去后,朝中上下都等着看呢。服下去就好转了。不久就好了。这病好了后,宋神宗高兴,召见,夸完后,微笑,谈谈,怎么用这药治这个病?钱乙回答说,我的思路是以土胜水……这是什么奥秘呀?借五行相生相克来比拟脏腑间的关系,肝和木一样要调达顺畅,否则四肢抽搐,筋归肝管,肝要想顺畅,体内津液足就会顺畅。但是也不能过量,要肝好,水湿也不能重,否则肝木郁陷。钱乙用的正是这个方法。体内水湿太生,被脾土,土足了,水就控制住了。抽风就停止了。这是脏腑辩证的高方法。“且诸臣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这个病不是我技术高,是前边的御医们治得要好了,我恰巧赶上了。不是我的功劳。这句话时,给那些御医们留了面子。神宗自己明白。钱乙说完后,神宗只能是想,他道德水平高。给御医们留足了面子。别回老家了,留在京城中,做太医院院丞。这是相当于院长的助手。相当于副院长的位置。赐紫衣金鱼,三品以上官员才能佩戴。就这样留在了太医院里。会不会平步青云?不会,他的环境严酷。这些御医不会高兴,此前,十三个孩子都死了,治不好,意味着当今高水平的医生都治不好孩子,而现在揭开了黑幕,前边的未必真的去死,钱乙治好了,显示了这些御医们的无能。对钱乙肯定嫉妒与反感。这位置是许多御医们想熬出来的,突然他来了,掉到了他们的头顶上,他们能舒服吗?面对这些治病对象,皇亲国戚,特点是飞扬跋扈。他们心眼中认为御医是为他们服务的,态度也就想发火就发火。钱乙的医案里有几处皇族发火的记载。他的脾气够倔的,冲突难免。迟早会爆发。他能适应这些严酷环境吗?

一天广亲宅二大王来请钱乙,七太尉病了,这相当于现在各国政府的部长。这位七太尉只有七岁。北宋有趣,皇族对子弟们加官毫不吝啬。一辈子的荣誉一串,不知道该叫什么了。七太尉得的是潮热。人的发热,像潮水一样定时来到。二大王着急,请来钱乙。钱乙一断,说这事别担心。这七太尉马上好了,不用下药就会好的。所有人都放心了。可是这时,一转头,看到八太尉,正玩呢。只一眼,钱乙就说,这位旦夕暴病惊人。病还挺吓人的。二大王不高兴了。这医生到我家非得治一个就不可?人家玩得正高兴呢?怎么胡说呢?医贪利恫人。故意吓人。你们医生都是这样的。你现在就给我治七太尉的病,别提八太尉的病的事。钱乙直,这小朋友,马上得抽搐。一抽搐得了,治疗得当过三日才会中午好。二大王更是生气。把自己当作神仙了?愤怒起来,轰走了。钱乙郁闷。第二天,七太尉果然没吃药就好了。八太尉果然抽搐了。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怎么说得这么准呀?怎么办呀?二大王说,赶快请来吧。请来了。一诊脉,快,体内有热。清热,用下去后,等呢。钱乙的话应验了。果然是三天后中午好吗?都拭目以待,果然是三天后停止了。所有人更吃惊,医生还能预言呀。大家都交头接耳,都心想,这家伙是预言家呀?

此时,二大王儿子的病好了,他也高兴也好奇。我问你,何以无疾而知?钱乙就回答,“盖预见目直视而腮赤必肝心俱热。”这孩子眼睛发直两腮发红,一定是肝心都热。这就是中医望诊的内容。有故事讲扁鹊精通齐桓侯,说,有病,在体表,不治就要深了。齐侯说,我没病。五天后,一看,又说,你有病,在血脉。齐侯又说,我没病。又过五天,说有病在肠胃。齐侯不理他了。过五天,来拜访,什么没说,转身走了。齐侯怪了。去问问。扁鹊说,在体表时可以除掉,在血脉可以针灸,在肠胃可以喝汤药,在骨髓了,就是天王老子都没办法。现在在骨髓了。我还能干什么呢?齐桓侯派人去请他,找不到了。齐侯死了。这个被看作神话来看。但是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就写:“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每次看到扁鹊望齐桓侯看得清脸色,我都感叹他的高超。他仰慕这种诊断功夫。

在中医里,诊断分为望闻问切四种。望是观察神气来收集视觉信息。闻是收集语言信息。切是切脉。《难经》里评价:“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把望闻问切来分成四种境界:一是出神入化的,二是非常高明的,三是规规矩矩的医生,四是有技巧的医生。四诊里,把望诊视为最高境界的诊断方法。有详细记载。包括脸上各种神态,这叫色诊,这个功夫是真的存在吗?色诊专家王鸿谟教授建议看看《卫气失常》,古人真实地研究过望诊的。因为太复杂了,后来会的越来越少了。清就开始这样了。

钱乙为什么这样精通?因为他治的是小儿病。他不能自己形容病情。切脉都难,“一指定三关”。小孩不配合,不断地动,切脉都难。看病一定要从语言之外找诊断信息。钱乙找的正是望诊。这些望诊的内容今天仍有价值。像如果小孩出现这些情况就有不同表现:目无睛光,畏明;白睛多黑睛少——肾虚//昏睡露睛——脾虚//眼睛发直,上视斜视——肝经心经热。白睛显现的各种颜色表现不同症状,叫目内证。脸划成不同区域,不同区域代表不同脏腑,判断虚实与寒热,叫面上证。他的书中论述详细。他精心地研究小孩的疾病,所以掌握了许多诊断技巧。一望就知道大概情况了。不需要再去切脉,即使有也只是为了配合望诊。当时其他医生根本做不到也不了解,因此他也就因此成了仙医一样。他不是先知,只是掌握了高超技巧的医生而已。他说这孩子“更坐石机子,乃欲冷,此热甚也。”当时看这孩子喜欢坐石头上,说明体内热,想凉快一样,与望诊配合才知道他肝心有热。

钱乙提前说出三天后过中午会好,这种预言就是中医治病的原则,是考虑到时间的因素。中医认为人与万物相参,世间万物随时间发生变化,人也应该顺就达种节律。早晨对应肝,属春;中午对应心,属夏;下午对应肺,属秋;晚上对应肾,属冬。一个好医生会考虑这些因素。肝有热早晨比较重。清肝清心,到时间一过,心火下去了,身体就有恢复的机会,所以判断中午会过去了。大家都赞叹他这么高明呀。不久四大王的孩子又病了。与四大王发生了冲突。

大国医钱乙03·御医生涯2011.02.10

广亲宅四大王派人来请钱乙,是五太尉病了。钱乙赶快到了,一诊,体内有热,伤热在内,一定是错误地服了温热之药。四大王吃惊,为什么呢?原来一天前,这位小朋友发了病,吐泻不止,水谷不化,指的是食物不消化就排了。这病痛苦,开始请了其他御医,一看,水谷不化,是脾肾阳虚,多数是这样的情况。于是就用了温热的药,用姜汁来服的。服下去手,更喘吐不定。这么小的孩子能受得了吗?四大王说不对呀,不是新来的一个钱乙吗?去找来。钱乙才来了,发生了这一幕。这些御医们不敢说话。要用石膏汤,三剂一次服下去。后来有许多石膏汤,不知道是哪一个了。钱乙走了,没想到的是后来发生了变化。

钱乙在时,他们不敢说话,现在走了,他们就嘀咕了,这方子真敢服呀?四大王一听,怪了。这石膏太冷了,吐了那么久,一定虚。怎么能用凉药呢?是这样的。只钱乙一个人主张用寒药,应该少数服从多数呀。那就你们来开方子,开了温热的来。开了丁香散,主要是丁香,暖中暖肾,降逆等。开完后,抓来药,药刚抓来,钱乙还是跑了回来,问抓来了吗?要看看,一看汗就下来了。我开的可是石膏汤,怎么变成了丁香散,这玩笑开不得呀。四大王不断点头,这是我们商量开的。钱乙说千万不能服,会三日外必腥满身热,水都喝不下去。四大王一听气。不爱听这话。三天后都能知道,这不是胡说吗?四大王不高兴,钱乙就跟他顶了起来。是不是一定要服这药,不要再召我。这样说话的,只有钱乙一个人,性格超倔。听完这话,四大王气愤,还真不找你了。赶快请回吧。送走了。钱乙走了,御医们立即让小孩服了下去,三天,以后这位五太尉肚子胀,身体发热,一如所言。跟钱乙说的一点不差。预言果然正确。赶快请来吧?不行,说了不找了。四大王说,我们还是请其他御医吧。这些人一看,纷纷摇头。还是另请高明吧。当时是你们要我服的,现在重了,推得一干二净。让人去请钱乙。

钱乙忙,宋神宗重视他,皇子都得照顾,他正当班呢,四大王一看没来,回头再过来。他觉得这钱乙说不用再找我了,敢不来?是不是摆架子,愤怒,来人,派多人去请,十几个去请,明显是威胁。气势汹汹地到了太医院,跟钱乙说,四大王请你,还不给面子吗?刚才真当班呢,我当完了,就会去的。来了后,诊断,这还是有热,没有改变,要用白虎汤,专门清阳明之热,主要是石膏。第一天,用白虎汤三服,二三天服两次,第四次服一次。随着热不断清掉,服药有所改变,热退而安。四大王嘴就张着呢,终于合上了,赞叹这才是真正的高明医生。他也奇怪,这病其他人都识别不出来?

钱乙说,这病因为六月天气热肾,进入体内,引起体内发热,导致上吐下泻,所以食乳不化,前边的人错误地服用了温热的药,再用丁香散,上中下都热了,所以肚子胀,邪热盘据,水就喝不进去了。四大王也赞叹他医理之深。他为什么非提出这是六月份的呢?治病一定要考虑时间因素,人活在天地间,与万物相参,随时间改变而变化,人也应该顺应节律。“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黄帝内经》)天地万物随着时间而有节律地变化,违背它就是自找倒霉。时间医学现在已相当丰富了。

年节律,冬至是一年最冷时,阴阳互生,对立面也开始发展,一阳始生,如果阳虚,就会出现各种病症。这一天适当补阳。夏至时也是阴气开始生发时,一阴始生,阴虚也会出现各种病症,可以适当养阴。这是治病与养生的年节律。再如春天,肝木开始生发,要靠津夜滋生,如果不足,会心脑血管出现问题。这是季节节律。还有日节律,像早晨对应肝,属春。前文讲过。一个好医生会考虑这些因素。像泻心火得在中午。钱乙正是精通这一理论。像夏秋吐泻,钱乙就列举了各种时间段,像六月十五日以后,“脏腑六分热,四分冷也,食前少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散”,天气慢慢凉了,小孩子的脏腑热多,但也出现了寒,吃饭前少服一点,吃过后多服一点清热的药。像七月七日以后,“三分热七分冷也,食前多服益黄散,食后少服玉露散”。这时,天气更凉,这时饭前多服温补脾胃的,饭后少用清热的药。会考虑饭前饭后,不伤害小孩的脾胃。考虑到是补是泻。他在看病时考虑得很多。能不是好医生吗?只有当作自己痛苦的医生才会考虑这么多。这些经验一直到今天还有用。

一天,十太尉病了,是疮疹,宋朝时,这病分类不细,他病得重,睦亲宫大王请来御医,问,疹未发,属何脏腑?他们论述了,有人说我认为是胃中大热,有人说不对不对,我认为是伤寒未退,有人说,都不对,我认为是在娘胎里身体里带来的毒。这位大王一听就晕了,五花八门的,我该听谁的?听说钱乙厉害来了吗?请来了。钱乙一诊,说,都来说说吧。他们怕了。因为钱乙得说服他们才能治疗。而这个过程相当激烈。像辩论一样。难道又要考他们吗?你们来说说吧。一个说,胃中大热,“若言胃热,何以乍凉乍热?”是啊。不知道。一个说,是母亲肚子里有毒传来的。钱乙说,既然有毒留在哪儿呢?“既在脾胃,何以惊悸?”他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倒了,都没话了。他就开始讲,这病是天行之病也。是传染而来的,一千年前他就认识到了。一定要解毒,要注意脏腑间不同。像打哈欠顿闷,要注意肝。如果是发惊悸,要注意心经;如果乍冷乍热,要注意脾经;如果脸红咳嗽,要注意肺经。要分开脏腑,区别对待。他用抱龙丸,好了。今天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药。

一人病了,咳嗽胸闷,气短,其他医生来,看到认为是肺经有热,得清热,用的是竹叶汤,牛黄膏,反而厉害了。最终找来了钱乙。一断,说这是肺经有寒,搞反了。钱乙说,是您开的方子?想清热。何热所作?什么病引起的呢?是肺经有热引起的。钱乙问他,这两种药是用什么经呢?是入心经的对不对?既然是肺经有热,为什么用心经的药呢?他开始讲,是肺寒肺虚,被肺散寒,用温热的药来治疗。这个医生一听,眼泪开始下来了。印象太深刻了。很快治好了。李公佩服。钱乙不但要治病分清寒热,虚实,还列出不同脏腑的不同症状。许多方子今天还在不断使用。甚至收进教材里了。他认为五脏各有虚实,只有肾虚证多实证少。他创立一个方子补肾。这是地黄丸,叫六味地黄丸。广泛利用,今天仍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中药方剂。到底奥妙在哪?看下集。

大国医钱乙04·传世奇方2011.02.11

钱乙创立了一个方子补肾,今天仍广泛应用。这是六味地黄丸。到底治什么呢?什么人可以服呢?通过一个医案来看。一天他刚下班,突然有人敲门求诊,是王先生。家在东京汴梁城,能不能回到我家看一看,孩子病重。他最怕小孩重病,就随他去了。到家一看,钱乙大吃一惊,确实重,重到睡露睛,手足瘛疭而轻冷。小孩睡觉时常常眼睛闭不上。手足抽筋,身上温度不高,有些凉。他抬着问家长,前边医生开的是什么药,边上人马上露出不自然脸色,这人就是先前治病的医生。原来是上吐下泻。这是小孩常有的病。不大也不大小。这人说是邪气,得用泻法,结果,泻下药用过,马上就虚弱,出现以上症状。钱乙听完,看着他说,这是慢惊也。小儿惊风的一种。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慢 惊风属于身体虚弱引起的。不容易好,但起病慢。大家为什么听完一脸茫然呢?先前没有这样的区分。正是他分成急惊和慢惊的。这是他的贡献。这种分类,治疗等到今天仍在应用。他是了不起的。怎么治疗呢?他开方了栝楼汤。这孩子服完后就转机,开目身温了。这时,出问题了。家长想,我这孩子这两天没大小便呀,是不是治出了问题?找周围的医生来看。请了几位,一看,说是利小便吧,开了八正散。这苦寒的药,清热利湿。小孩的身体伤了,再服就数服不利,而身复冷。这王先生觉得坏了,看来不如钱乙。还是得请来钱乙吧。钱乙一进客厅,把事情经过说了,钱乙说,不当处小便,利之必身冷。王先生听得呆了。已身冷矣。把孩子抱出来,钱乙一摸果然。钱乙说,你怎么这么着急呀,本是津夜都没了,这样更没了,哪来大小便呀?幸胎气实而难衰也。没伤着,要搁一般孩子受不了了。这时得补脾胃。开了益黄散。这个方子今天仍用,一上午服四服,用过,中午时,孩子能够饮食了。但是奇怪的是,这孩子本来说会了说话,但此时,能出声就不说话。所有人都奇怪。

一个本来会说话的突然不说话了,逗他,就是不说。所有人都茫然了。问钱乙,钱乙说,别急,前边的泻大便,导致脾虚了,利小便,导致肾虚了,现在得补肾。症状够怪了,用补肾来让孩子说话,能好吗?开出来,这叫地黄丸。开这方子时,他没想到这地黄丸是知名度高的方子了。这叫六味地黄丸。这能把这奇怪的病治好吗?得看它是什么药。六味地黄丸到底适合哪些人服呢?

一是六味地黄丸得名原因是什么?这里有三层含义。一是这方子共有六味药,熟地、茯苓、山萸肉、丹皮、山药、泽泻。二是清朝著名医生王晋三说,六味药有独特的味,“性味归经”,味在中药中重要。这六味分别占了苦、酸、甘、咸、辛、淡六种味道。所以叫六味地黄丸。三是中国古代把数看得有其他含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像天一阁,水足了就不火灾了。六是成水之数。这是补肾水,所以取六这个数。三种说法都是后世学者分析的。合理吗?可以探讨。二是这个方子怎么来的?不是钱乙自己创的。是张仲景收录的,叫金匮肾气丸。钱乙是修改而来的。

六味地黄丸到底有哪些奥秘呢?一共有八味药。除了有上文提到的六种外滋阴清热外,还有附子和桂枝后来改为肉桂。钱乙认为小孩阳气足,不缺少阳气,往往缺少的是肾阴。所以把另两种去年。剩下的就叫做六味地黄丸。到底治什么呢?古代讲君臣佐使。每味药都有分工。做丸药比例一般不变。熟地是八钱、山萸肉是四钱、山药是四钱、茯苓泽泻丹皮各三钱。这六味地黄丸的配方就可以看出治什么。熟地是鲜地黄炮制而来,古代常卖。现在少见,清热凉血滋阴。变成熟地后,药性变了,更主要是温的,滋阴养血,益精添髓。熟地像是君主,占领的阵地是肾经,把营养补足了。这是他的任务。山萸药是臣药,是山茱萸果实晒干而成的。色赤,入心,味酸入肝。作用是滋补心阴,补肝阴,收涩肾经。这药实际在民国张锡纯那儿认为是好药,碰到重病,要休克时重用这药。容易补元气。再看,山药,占领的是肺经脾经,也有肾经。色白入肺味甘入脾,被肺脾经。像小孩尿床,吃这个就好。三个补了五脏的阴。全补了。这个方子不仅仅补肾了。其他三味药呢?

先是肝经,肝经这儿有问题,有肝火,派牡丹皮,能入肝经血分,清肝火。再看脾经有水湿,派茯苓去泻水湿。肾经也有问题了。也有水湿,派泽泻去,多少水泽都可以泻掉。熟地才安全。五脏之阴都补,清朝叶天士说是阴归于肾,是全面的方子。三味补,三个是泻的。补时泻不壅滞。这就清楚六味地黄丸的作用了。可是这是给小孩治的,怎么变成了大人用的呢?

六味地黄丸是靠疗效说话的方子。之后,宋过去的金元时都给大人用了。李东垣《医学发明》中说,肾气虚,久新憔悴,寝汗发热,五脏齐损,瘦弱虚烦,骨蒸痿弱下血。这个方子专门治阴虚有热的病,大人都能用。不断试用,发现主治范围越来越,成了滋阴清热第一方的地位了。到底有什么症状才能用这个呢?主治的是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肝肾不足,津不足,腰膝总是软的;阴经无法上承,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盗汗是睡觉时出汗。这是阴虚有热。骨蒸潮热,越摸越热。这都是阴虚有热的表现。六味地黄丸正是主治的方子。要记住,六味地黄丸有明显的适应症,千万不要当成保健品。必须有适应症才能服。要找中医生来帮助判断。

什么样的人不能服呢?三类人:一是体内有实邪,像患体内湿热,滋补会越来越糟糕。二是阴虚,被肾要分肾阴阳的。阴虚用这个,阳虚得服金匮肾气丸,要分清阴阳。三是脾胃虚弱的人。这里主要的是熟地,滞腻,脾胃不好服用就没食欲。要调理脾胃才能服。

能治好王先生的孩子吗?他观察仔细,这小孩不能发声,是肾气不能上承阳气,是肾虚。得补肾,结果是,半月而能言,一月就痊愈了。看来他观察得十分仔细。看到他顺风顺水时,他做出决定,辞职离开太医院,为什么呢?

大国医钱乙05·妙手仁心2011.02.12

在大家认为钱乙工作顺风顺水时,他自己却做出决定,辞职离开太医院。我分析有三个原因:一是他与众不和,与他人一起治病时,一下能指出其他医生的错误;二是屡遭责难,这些王公贵族飞扬跋扈;三是壮志难酬。他曾问自己难道一生就是为皇子们服务吗?他回忆自己学儿科,是因为看到儿童在病痛中折磨。现在是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这些皇子怎么调理都不满足。时间耗在这些伺候皇子身上,所以,不如辞职给百姓看病去,交给宋神宗,他批准了。他就告老还乡,回到了民间。钱乙留在东京还是回到了老家呢?他回到了山东老家行医。证据有二条。

一是文献记载,一天他在家里有人来求见,来人报说是老熟人,叫董及之。下人说完这名字,他一片茫然,这名字一点印象也没有呀。于是请进来了。一看面容,也不认识,他就奇怪,这是谁呢?董及之说别急,讲一个故事看能不能想起来,家在东平,小时,董及之曾有一次患疮疹,当时其他医生不太会治,越治越重,往里面走了,这内陷是逆证,危险。重到自己说是危恶殆极,父母不忍视的地步了。于是请来了钱乙,钱乙一诊断,确实是往里走,开方子叫牛李膏,很快解下像鱼子一样的大便,不久好了。父母高兴,赞叹钱乙。但心里有担忧,我们能请到您,万一哪一天请不到你,怎么办呢?能不能抄下来。钱乙境界高,非常大度地写下来了。这个故事后,董及之问钱乙,想起来了吗?何止千万,哪能记得呀?忍不住问,找我什么事呢?董及之回答让钱乙大感惊奇。

董及之说,我被救,长大了,看到那么多人被误治,可不痛哉?应该活到一百岁,就被误治,能不痛心吗?在您的精神感召下,我也成了儿科医生。董及之说,我常年这样治下来,积累了许多经验,写成小册子,请过目。钱乙大吃一惊,写得太好了,把斑疹论述得相当清楚。“予深嘉及之少年艺术之精,而有惬素所愿以授人者。”常常赞叹,这个年青人艺术精湛,而且不保守,写出来让大家都会治,这点境界高。钱乙赞赏极了,在书后亲笔写下后序,流传了下来。后来自己出书时也附上了《董氏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这个小册子。这个方论后边仍可以看到这个后序。这个后序里找到他到老家行医的证据。“比得告归里中,广川及之出方一帙示余。”这就是回老家的证据。他用精湛医术救活的孩子也成长为一个好的医生。钱乙退休后,第二个证据,采药地点在山东。他身体不好,有风湿病。他年轻时曾去东海海边住了多年,到接回老家,前后有十年,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患上了。这个风湿病不断发作,自己给自己治,每次控制得很好。后来,病却严重了。他感到身上持续痛,四肢活动不力。他自己分析,此所谓周痹也。如果进内脏,就要死了,难道我就要结束生命吗?

仔细思考后,钱乙想到办法,吾能移之,不让他进攻内脏,移到四肢,让他在那儿停留。日夜饮之。这药效果,不久,左手左脚不能移动了。这个症状出现,钱乙乐,说明这事成了。这病移到四肢去了。这时,还没完,让亲戚上东山去采药,这找到回老家行医的第二个证据。现在还能看到这个东山。采的是茯苓。过程也有趣。先找菟丝子,茯苓在松树根部的植物。菟丝是寄生的。让亲戚点着菟丝,在哪儿灭了,果然挖出来了,拿回家后,按一定方法吃了一个月,效果出来了。虽然左手不方便,但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跟没病的人一样。用茯苓来善后调理,因为风湿是风寒湿热这些邪气,其中三种是无形的,只有湿是有形的,附着在上边不好治了,要把湿邪泻掉,无形的就无所附着。茯苓就是泻湿的,其他的就自己散了。他又开始为百姓治病了。突然来了圣旨,宣他进京。

原来,此时宋神宗驾崩,哲宗继位。宋哲宗情况特殊,是六子。神宗病危时立为太子。宋哲宗继位时,才十岁,大臣们担心。小儿病治疗不高,如果再出事,是宋朝的皇帝出事,怎么办?大臣们想只有钱乙出面来解决,召回才能保证安全。召来后,钱乙可不容易回家了。他以大局为重,这次留在太医院时间长,等到皇帝长大了,才真正告老还乡。从此再也没回来了。这时,病者日造门,抱着小孩的,背着的,从百十里外来的,一排排的站在面前。看完病后一个个给药,致谢而去。这时医术炉火纯青了。像一张家,三孩子都病了,同样的症状是出汗,部位不同,一个遍身,一个是上至顶下至胸,一个是但额有汗。奇怪。医生一看,有意思,出汗都有花样,不知道怎么治。反正开方子,治出汗吧。麦煎散,没一个有效。张先生看不好办了,来找钱乙,部位不同,立刻说,大的给香瓜丸,次者与益黄散,小者与石膏汤。就因为出汗不同分别开了方子,说明病有虚有实有寒有热,不能用同一个方子。每个是热邪侵袭了阴分,二孩子是脾胃虚弱,有积滞,虚实夹杂,调理脾胃。三小孩是气分有热,用石膏清热。治疗效果是各五日而愈。这说明他根据患者症状不同采取个体化治疗。这是医学至高境界。

钱乙想到,学问怎么传呢?交给谁呢?刘跂走进了视线,如果把学问讲,让他记,应该是好事呀,几次找刘跂谈话,刘跂没有意识到珍贵,笑谢弗能。推辞了。钱乙伤心,结果去世后,刘跂不断听说故事,越听越觉得高超,非常后悔。结合自己与钱乙的交往写出了《钱仲阳传》,记录了钱乙的生平,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钱乙仍想传学问,就去找别人了。钱乙看到了阎季忠,小时也常有病,五六岁时,患了惊风呀等许多都是钱乙治好了,所以家里非常感激,并收集了一些药方,所以,发誓要在儿科上下功夫,让老人没有哭子的悲伤。于是到处收集钱乙的药方,后来他做了官,钱乙从太医院退了下来,钱乙一看,不错呀,如果能记载下来,多好呀,就跟他说,传给你,你愿意吗?他知道学问重要,高兴。立刻表示愿意,一起来学习医术,一条条地讲,方子怎么用,阎季忠,把老年钱乙的方子收集起来,甚至在钱乙去世后收集别的方子,写成《小儿药证直诀》,这是今天能见到的钱乙的唯一一部书,是中医儿科的首部专著。如果没有它,就没了。钱乙来到了生命最后的岁月。一天早晨起来,诊自己的脉,笑了笑,告诉家人请来亲戚朋友,跟他们聊聊天,聊了一会儿,走时,钱乙特别起身一一告别,准备一件干净的衣服吧。大家都觉得奇怪。你们都去忙吧,我自己坐一会儿,静静地看小孩子们玩。他慢慢觉得自己变得年青了,恍然回到了儿童,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享年82,终于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83304.html

更多阅读

百家讲坛之《跟司马懿学管理》笔记 百家讲坛司马懿八

主讲人简介:赵玉平,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于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擅长运用管理行为学观点分析现实问题。讲授《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看水浒说管理》等课程。2004年3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比强者更强》, 2005年6

声明:《百家讲坛《大国医钱乙·罗大中》笔记 百家讲坛大国医钱乙》为网友生命要继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