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杭州骄阳似火,然而任凭如此高温酷暑也不能蒸发这城市的秀美和恬静。在35℃的一个上午,我来到了西子湖畔、宝石山下,不为别的,就为寻找那盛夏里顽强的凉意。
如果写出几个关键字:西湖、夏日、荷花。你会想到哪首诗?
没错,就是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从北山路来到断桥,开始看到有几处荷花了,不过在烈日的烘烤下,能含笑挺立的也不多。虽然如此,仍能带给你兴奋,算是这大热天的一点报酬吧。
过了断桥,就到了宝石山下,本来此行的目的是荷花,看到宝石山下有一个牌子写“大佛寺”,虽然来杭州有一段日子了,不过还真没注意宝石山上有大佛寺,于是,改爬山了。
刚沿台阶走了几分钟,发现有几个小吃店,做的也是杭州普通的几种小吃。看上去价钱还合理,当时并不太饿,也没在意,后来才知道,“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一路走来,并没有发现大佛寺。不知道是走错了路还是那寺院比较隐蔽。
不过还是看到了宝石山造像。造像大多被损坏——像很多山上的石窟一样,在一个老外的招呼下,发现了躲过劫难的一个完整造像。
“据记载,宝石山造像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原有摩崖造像20龛28尊,摩崖题刻6处,延绵50余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遭破坏,现存造像都已残缺不全,只见龛廓,仅存2尊较为完整。一尊像高0.6米,结伽跌坐于莲台之上,另一尊为僧人立像作担物状,高0.5米。”
我并不是一个爱爬山的人,因为每次爬山的时候我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前面的台阶上,而忽略了一路的风景。爬宝石山也一样,虽然她只有78米,但我还是一直爬到山顶才回头欣赏那些从视线里溜走的足迹。
保俶(chu4)塔,好多人都说成“保叔塔”了,不过大家都明白,谁会介意呢?
保俶塔下的石碑上这样介绍:原名应天塔,亦称保俶塔、保石塔。据记载,北宋赵匡胤于公元975年灭南唐后,吴越国王钱弘俶奉召进京(今开封),久留未返。他的大臣吴延爽为祝其平安,特建九层高塔于此,后崩塌。元延祐时(公元1314-1320年)至正时(公元1341年-1368年),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都曾多次重建。现塔身是1933年由民间集资修葺的,高45.3米,塔基较小,却负荷了七层塔身,再加上浮线叠檐,线条柔和挺秀,宛如少女伫立,与湖光山色构成一副秀丽恬静的画面,现被视为西湖的标志之一。
沿宝石山顶前行,道路虽然崎岖,但高度并不增加。没多远就到了新西湖十景之一的“宝石流霞”。据说每当阳光映照,满山流光纷披,尤其是朝阳或落日红光洒沐之时,分外耀目,仿佛数不清的宝石在断断生辉,宝石流霞因此得名。
从宝石山下来,没看到寺庙,却看到了道观——抱朴道院。
自从错过了那几个小吃店,整个行程中就再没发现什么可以充饥的地方,只好加快下山的脚步,从葛岭结束了宝石山之旅。葛岭出来,再经过岳庙,就到了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西湖观赏荷花最好的地方——曲苑风荷。其实到曲苑风荷之前,西湖里的荷花就渐渐多起来了,而且开得光鲜灿烂。
英文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请大家指正,呵呵
It'stheWestLakeinmidsummer,
Scenerydifferfromothersseasons',
Greenlotusleavesstretchtothehorizon,
Pinklotusblossominsunshine.
其实,净慈寺在西湖的南岸,而宝石山在北岸,如果夜景看去,保俶塔更有意境。
这些照片都是5年前还有空去闲逛时拍的,今天面对另一种场景。套用一句俏皮话:今年的杭州人和烤肉比,就差一点孜然。我办公室外墙的温度表证明还真有点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