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
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2、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一、介绍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战国四君,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手。
二、分析课文内容: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和“仁而下士”的品德。
第二部分(3~5),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动。其一为信陵君与侯赢的交往过程。其二为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程。
第三部分(6~11段),具体叙写“窃符救赵”的故事。
故事发生:秦兵围邯郸,魏王畏秦不敢求赵。赵请救于魏,公子欲助而不能。
故事发展:信陵君四见侯生
①信陵君私约车骑,欲死秦军,行过夷门,见侯生。②信陵君见侯见生无一言半辞送他,心中疑惑,退回复见侯生。③信陵君得虎符后,出发之前再见侯生。④侯生推荐朱亥随信陵君同行,信陵君再次出发,过谢侯生。
故事高潮:破秦救赵
故事结局:信陵君得胜归来,侯生北乡自刭。
故事尾声:信陵君留赵不归。
第一部分对信陵君的概括介绍突出的是他“仁而下士”的品质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具体描写他如何“仁而下士”,第三部分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
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是后面“窃符救赵”故事的铺垫。正因为信陵君“仁而下士”才得到了侯生与朱亥的帮助,使他得以却秦救赵,建功立业。
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直上载公子上坐/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2、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3、辞决而行4、北乡自刭
(二)古今异义
1、公子再拜,因问2、以公子为长者
3、胜所以自附为婚姻4、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5、公子颜色愈和6、让魏公子曰
7、愿枉车骑过之
(三)词类活用
1、仁而下士:2、留军壁邺:
3、大会宾客:4、朱亥袖四十斤铁椎:
5、不敢以其高贵骄士: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7、公子从车骑,虚左 :8、为能急人之困:
9、公子怪之:10、却秦存赵:
11、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12、侯生乃屏人间语:
13、北救赵而西却秦:14、厉兵秣马:
15、自迎夷门侯生:16、皆谦而礼交之:
17、以便国家:18、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
19、且公子纵轻胜:20、吾攻赵旦暮且下:
21、弃之降秦:22、今公子有急:
23、此五霸之伐也∶
(四)一词多义
1、故
(1)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2)复饮如故:
(3)故久立与其客语;朱亥故不复谢;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4)今公子故过之:
(5)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6)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君安与项伯有故:
(9)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2、引
(1)公子引车入市:(2)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3)复引车追问侯生:(4)为公子先引:
3、就
(1)乃谢客就车:(2)欲就公子之名:
(3)使归就戮于秦:(4)金就砺则利:
(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6)瞬息可就:
4、乃
(1)公子于是乃置酒;乃谢客就车;乃请宾客:
(2)嬴乃夷门抱关者:
5、辞
(1)辞决而行:(2)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4)近日奉辞伐罪:
(5)臣等不肖,请辞去:
6、兵
(1)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2)勒兵:(3)得选兵八万人:
7、过
(1) 愿枉车骑过之;不宜有所过; 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臣所过屠者朱亥:
(2)行过夷门,见侯生:
(3)公子过谢侯生:
(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
(5)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6)微二人,寡人几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7)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8、以
(1)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欲以观公子;臣以此知之:
(2)实持两端以观望;过客,以观公子;王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3)世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
(4)譬若以肉投馁虎:
(5)欲以客往赴秦军:
(6)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以公子贤,不敢……;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以公子之高义;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7)以为小礼无所用:
(8)以至……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9、为
(1)封公子为信陵君:(2)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3)为寿侯生前:(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5)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6)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7)赵王所为:(8)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10、让
(1)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
(2)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1、微
(1)(侯生)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2)微风鼓浪:微小;
(3)微斯人,吾谁与归: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 :
(五)重点字词
1、致食客三千人:2、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3、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4、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5、侯生摄敝衣冠:6、愿枉车骑过之:
7、微察公子:8、遍赞宾客:
9、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10、侯生乃屏人间语:11、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12、我岂有所失哉:13、然公子遇臣厚:
14、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15、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16、如姬资之三年:17、勒兵:
18、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19、且公子纵轻胜:
20、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21、将兵十万:
22、旦暮且下:23、已拔赵:
24、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25、公子勉之:
26、天下莫不闻:27、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28、顾未有路耳:29、夺晋鄙军:
30、西却秦:31、公子亲数存之:
32、公子过谢侯生:33、请数公子行日:
(六)句式
1、欲以观公子:2、遍赞宾客:
3、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4、可使击之:
5、为大梁夷门监者:6、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7、诸侯敢救者:8、公子何以知之:
9、何功之有哉:10、尚安事客:
11、请救于魏:12、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
13、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14、此五霸之伐也:
15、不能得之于王:16、如姬父为人所杀:
17、而如姬最幸:18、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19、何泣也: 20、何如哉?:
20、此人力士:2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22、此乃臣效命之秋也:2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四、课文探究
1、分析文中三个主要人物(信陵君、侯嬴、朱亥)的性格特点。
2、怎样理解侯赢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刎这一故事?
3、分析课文写作上的特点。
五、练习
1、注音释义全对的一项是:( )
A、士无贤不肖(qiào才能低的) 侯生摄敝衣冠(bì破旧的)
B、公子往,数请之(shù多次地)冠盖相属(shǔ连续)
C、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duó 揣测,估计)约车骑百余乘(shèng 量词)
D、侯生乃屏人间语(bìng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
2、通假字有误的一项是()
A、直上载公子上坐 (“坐”能“座”)B、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C、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乡”通“向”) D、公子与侯生决 (“决”通“缺” )
3、名词词性活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 B、留军壁邺(营垒──驻扎)
C、如姬资之三年(资财──出资悬赏) D、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在衣袖里)
4、名词不作状语 ()
A、北救赵而西却秦B、礼贤下士 C、皆谦而礼交之D、不耻下问
5、下列动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 B、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
C、侯生乃屏人间语(让……退避) 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愤怒)
6、形容词活用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敢以其高贵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
B、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清洁──高洁)
C、公子从车骑,虚左 (使……空着,使动用法)
D、为能急人之困(着急──能急救患,为……着急,为动用法)
7、下列句子中,“遗”的音、义与“欲厚遗之”相同的是()
A、以光先帝遗德B、使人遗赵王书
C、小学而大遗D、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
8、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的是( )
例句:何功之有哉
A、句读之不知B、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此乃臣效命之秋也D、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
9、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的“立”相同的一组是( )
例: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①臣乃敢上璧②左右欲刃相加③宁许以负秦曲④相如廷叱之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⑥毕礼而归之⑦且庸人尚羞之⑧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⑨公子从车骑,虚左
A、 ① ⑦ ⑨B、 ① ③ ⑦ C、③⑦⑨D、 ③⑥ ⑨
10、下列句子中与“独不怜公子姊邪” “独”字解释相同的一项 ()
A、独子无兄弟B、独畏廉将军哉?
C、计不独生而令赵亡D、独与老翁别E、鳏寡孤独
11、下列句子中与“不辞劳苦” “辞”字解释相同的一项 ()
A、辞决而行B、无一言半辞送我C、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D、臣等不肖,请辞去
1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何功之有哉/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B、如姬为公子泣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D、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嬴乃夷门守关者
13、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
A、以公子为长者 B、胜所以自附于婚姻
C、实持两端以观望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14、“请救于魏”句式相同的一项()
A、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B、何功之有
C、赢乃夷门抱关者也D、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5、与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之”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此五霸之伐也B、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C、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D、何功之有哉
16、与“宁许以负秦曲” “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B、实持两端以观望
C、欲以客往赴秦军 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17、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地一项:()
A、终不因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监狱门
B、侯生摄敝衣冠整理
C、公子执辔愈恭拉着缰绳
D、遍赞宾客赞扬
18、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地一项:()
A、公子闻之,往请请求
B、嬴乃夷门抱关者也抱着关门
C、公子颜色愈和色彩
D、见其客朱亥,俾倪斜着眼睛看
19、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与例句意思相同一项的是()
例句:公子引车入市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B、引赵使者蔺相如
C、相如引车避匿D、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20、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地一项:()
A、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地名
B、吾攻赵,旦暮且下早晚间
C、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曾经
D、此五霸之伐也讨伐
21、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地一项:()
A、我岂有所失哉过失、错误
B、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仇恨
C、而公子亲数存之慰问
D、矫魏王令代晋鄙假装
2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无所辞,顾未有路耳/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
C、而公子亲数存之 / 请数公子行日
D、 所以不报谢者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23、选出下列各组加横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畏廉将军哉
B、然嬴欲就公子之名/乃谢客就车
C、而公子亲数存之/遂救邯郸,存赵
D、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却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济困的性格作用,主要却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愿意为信陵君冒死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平原君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①,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而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1)”终不杀。居岁余,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2)”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3)”于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后门下乃复稍稍来。
注:躄者:破子。下句中“槃散”,同“蹒跚”,跛行貌。罢癃:残疾。
2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或词组:
(1)槃散行汲
(2)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
(3)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
(4)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
(5)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
26、在文中找出一个作意动词用法的词。
2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
(2)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
(3)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
答案
一、通假字
1、坐∶同“座”,座位 2、俾倪∶同“睥睨”,斜视的样子
3、决∶同“诀”4、乡∶通“向”
二、古今异义。
1、 古,拜两次。今,第二次拜。
2、 古,有德行的人。今,年长的人。
3、古,姻亲。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4、古,谦辞。今,因胆小害怕无法做某事
5、 古,脸色,神情。今,①有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②指脸上的表情
6、 古,责备。今,①补征;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②请③把东西给人
7、 古,拜访。今,经过或过错。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谦逊地对待2、名词作动词,驻扎
3、名词作动词,宴请4、名作动,袖里藏着
5、形作动,傲慢地对待 6、使动,使……高洁
7、使动用法,使……跟从;使……空着
8、为动用法,为……着急;或者意动用法,以……为急
9、意动用法,以……为怪10、使动,使……退却;使……存活
11、使动,使……站立着12、使动,使……退避
13、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使动用法,使……退却14、名词作动词,磨;喂
15、名词作状语,亲自16、名词作状语,以礼
17、使动用法,使……方便18、动词作名词,救兵
19、形容词作动词,轻视20、名词作动词,攻下
21、使动,使……投降22、形容词作名词,急难
23、动词作名词,功业
四、一词多义
1、故(1)缘故(2)原来(3)故意,存心(4)特意(5)所以(6)特意(7)旧的事物
(8)旧识;旧交 (9)仍,还是
2、引(1)带领 (2)延请(3)退回(4)引路
3、就(1)上,登上 (2)成就 (3)接受(4)靠近,接近(5)赴、趋(6)完成
4、乃(1)于是,就 (2)是
5、辞(1)辞别(2)言语(3)推辞(4)命令(5)辞退
6、兵(1)兵权 (2)军队 (3)士兵
7、过(1)前往拜访;探望(2)经过(3)前往(4)责备(5)超出,胜过
(6)犯错误,错误 (7)超出,胜过
8、以(1)因为(2)来 (3)认为(以……为 // 以为)(4)用 (5)和
(6)因为(7)认为(8)在;来
9、为(1)做(2)为了(3)给(4)是(5)结为(6)为了(7)作为(8)做
10、让 (1)责备(2)退让;谦让(3)谦让
11、微(1)秘密,偷偷(2)微小;轻微 (3)没有(4)没有(5)精妙
五、重点字词
1、招来2、方圆 3、做侵犯的打算4、问候;给、送5、整理;破旧的
6、希望;委屈;访问7、暗暗地8、引见、介绍9、备办;舍身投入;一起
10、使人退;偷偷地 11、竟然 12、过失、错误 13、对待14、遗憾 15、献16、蓄积17、检阅 18、驻扎19、即使 20、果真21、率领22、将要23、攻克24、都;情况
25、好好努力26、没有人 27、本来28、只是 29、军权30、打退31、亲自;多次;看问32、辞别33、计算
六、句式
1、省略2、省略 3、省略 4、省略5、判断句6、定语后置7、定语后置8、宾语前置 9、宾语前置10、宾语前置 11、状语后置12、状语后置13、状语后置
14、判断句 15、状语后置16、被动句 17、被动句 18、判断句19、宾语前置
20、宾语前置20、判断句21、判断句 22、判断句23、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课文探究部分答案:
1、
信陵君:仁而下士,有义勇精神。
侯赢:穷而志坚,有超人的才智与忠心。
朱亥:有骨气,有义勇精神。
2、关于侯赢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刎一事,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已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文中朱亥说:“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就是当时这一道德观念的反映。第二,可以看作是侯生为激励信陵君,坚定他的意志而为。因为当初侯生一讲出“夺晋鄙军”的计策,信陵君就哭了。晋鄙是为国领兵在外的大将,下决心杀了他是要有大决心支持的。侯生可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坚定信陵君的夺军信心。第三,侯生为信陵君出此计,客观上救了赵国,也保住了魏国,但毕竟是欺君之举。欺君是不忠的。为了保住声誉,只有一死。
3、分析课文写作上的特点:
①对材料的处理上,精心安排详略。
所有的材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设的。为突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详细地记叙了他礼遇侯生的种种表现,特别是自迎侯生一节,尤为详细。这里写得越详细,我们就越能理解后面侯生甘冒死罪为信陵君献上“窃符”“矫杀晋鄙”的计策。与朱亥的交往写得略,身为公子的信陵君“数清”一个屠夫,本身就是“能下士”的表现,和“自迎侯生”的表现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作略写处理,仅仅留下一个“公子怪之”的小悬念。在“窃符救赵”这一主要事件中,侯生献策是详写,因为这不仅是救赵成功的关键,而且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又能反映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而领兵进击秦军的军事行动则一笔带过,因为与主题关系不大。
②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人物的性格。
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特点时,除了直接写他的言行外,还通过其他的人物作侧面烘托。如“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市人对侯生的傲慢态度难以忍受,就从侧面烘托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真诚和难能可贵。
练习答案:
1、C2、D3、D4、B5、D6、B7、B8、A9、D10、B
11、C12、D 13、C 14、A 15、A 16、B 17、B 18、D 19、C 20、B
21、B22、B 23、D 24、B
25、行汲:外出打水临见:俯视时看见稍稍: 渐渐
所以:用来……谢: 道歉
26、“平原君怪之”中的“怪”,以……为怪
27、(1)答案:竟然想因为笑一笑的缘故就杀掉我的美人,不是太过份了吗?乃,副词,竟然。
(2)答案:我用来对待各位的办法没有敢失礼的。可是,离开的人怎么这样多啊?“何”疑问代词,怎么这样,多么。在句中作状语,修饰形容词谓语“多”,表示程度之深。
(3)答案:因为您不杀笑跛子的人,所以认为您喜欢女色,轻视士人,士人就离去了。前一个“以”是连词,解释因为;后一个“以”是动词,解释认为。“即”在这里用法精神类“则”,解释就或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