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主阅读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表现最好的你 自己
同学们好!同学们的笑容真好看!同学们真精神!同学们真阳光!
老师会一直给你们最灿烂的笑容。***
老师会一直给你们展示我最精神的风貌。***
老师会一直展示自己阳光教师的形象。****
一、谈话导入。
咱们学校的爬山虎,可是咱们纺织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你的心情如何?而在德国,每一条街道都是一幅立体的彩色画卷,不仅绿色盈盈,生机盎然,还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德国,学习国学大师季羡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指导学生读课题,强调停顿、节奏。
二、初读感悟,理出线索。
1、强调以下六个词语的读音。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
检查学生读。自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德国给作者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故地重游,万般滋味在心头,看到今天的德国,回忆四五十年前的德国,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学生读。
三、品读感悟,即抓重点字词品悟“奇丽”、“奇特”。
1、文中的哪些词语让你一下子就看到了德国街头这奇丽的景色?请你浏览课文,把它它们圈起来。
(1)带着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品读感悟。投影出示。
“花团锦簇”,花之多;“姹紫嫣红”,花之艳。哪些成语还能够表达这样的意思,请你说一说。
其实,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在写花、赞花,哪些诗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到了哪些?)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补充。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春日》(宋)朱熹“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千朵万朵压枝低”,每棵树都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微风中枝头上颤抖着说出自己的喜悦。“喷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绣游人路”,是的,是一条花巷,一条花街,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谓花天花地。
* 所有的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团,都在微风中舒展娇嫩的身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娇艳欲滴,花里带着甜味儿,成千上百的彩蝶翩翩起舞,像搭上了一座座七彩的虹。
同学们,美吗?你瞧,“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两个词,就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的美景,而这番美景,竟然是出现在德国的街头,出现在家家户户的窗子前。真是一个“奇丽”了得啊!
读吧,读出你的赞叹吧!
(2)放手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
你瞧,品词析句,竟能读出这么多,这么美的内容,竟是这般其乐无穷啊!试试好吗?
投影出示,学生画出你认为值得我们细细琢磨、品味的词语,品词析句,交流。
教师用“山阴道上”的出处,帮学生感悟这道美景。
这番景象依然出现在德国的街道上,依然出现在家家户户的窗台上。
出示文字,学生读。
难怪我们的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多么奇丽的景色!
(3)交流平台:
同学们,此时此刻,
①假如我是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
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我是到德国旅游的异国游客,看到这怒放的鲜花,
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如我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味,
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桌合作,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奇特的民族”
(1)你认为德国之所以出现这道奇丽的风景,是源于什么?
在文中找一找,画下来。同桌交流,汇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这些,概括起来就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结合德国人养花的习俗谈,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
还有说法就是: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投之以礼,报之以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2)再看人,女房东的“莞尔一笑”。
我曾这样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女主人回答得那般平常,那般理所当然。
这样养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理所当然,在作者看来就是“颇耐人寻味”。此时这还仅仅是两个人的对话吗?
——这是两个民族间的对话,更是两种文化间的碰撞。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已经成为了德国民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
读吧,读出我们内心深处真诚的赞美和感慨。
四、升华主题。
这就是1935——1945年作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感。
阔别多年,作者1980年又回到了德国,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同桌交流: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汇报。
几十年都不变的风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几十年都不变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已经成为了一个民族最深的印记,这就是文化,深深地植根于民族土壤的文化。(板书)
看到这熟悉的一切,作者怎能不感慨:“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指投影,学生读!
出示小诗,教师引读,学生补白。
五、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请同学们从学法、写法及思想内容,及心情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