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谈中国诗》教案 高中汉语必修五教案

必修五《谈中国诗》教案


教案一【教学目标】

1、理解中国诗的特征。本文主要内容是谈中国诗的特征;全篇结构表现为“总—分—总”式,主体结构则为并列式;主要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和例证法。(课文内容)

2、学会对比论证。(写作能力)

3、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应试阅读)

【教学重点】
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2.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深刻的语言内涵。
【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
【教学方法】

自读、研讨法。

【课时安排】

2课时(也可1课时)

【教学步骤】

一、导入新课:

1、读诗的感受、对诗的印象、对诗人的评价等均可作为导入的素材。2、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
二、钱钟书夫妇简介:(《优秀教案》P64—65有详细介绍)

(一)钱钟书

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著名学者、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
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
(二)杨绛
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省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著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等,翻译了《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等。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园劳动。1972年回北京。“文革”后继续研究翻译外国文学,并从事散文创作。著有论文集《春泥集》,翻译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可德》等。关于干校生活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很受推崇,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并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其他还有一些散文如《将饮茶》、《回忆两篇》、《记钱钟书与〈围城〉》等都是平常的生活琐记和关于亲人的回忆文献性质的文章。长篇小说《洗澡》(三联书店1988年初版)以客观超脱的白描手法记录了一群知识分子在1953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其间的生活遭遇,以及他们在政治运动中的不同心态和表现,出版后很受评论界的重视。

三、把握结构;

(一)疏理结构:

—(1)总:谈中国诗的方法。

二(2—7)分:中国诗的特征

(2)一般发展特点

(3—6)谈中国诗的特征

 (3)篇幅短小

 (4—5)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

 (6)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
(7)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
三(8)总:中国诗和西洋诗相通。
说明:

1、课文第37页“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前空出两格,似为单独一段,疑为排版所误,本人将此并入第7段,于是全文为8个自然段。

2、《优秀教案》对本文的结构分析,本人不同意。本人的理解与《教师教学用书》大体相同。

四、学习论证方法:

(一)对比论证:

项 目
 中 国 诗
 外 国 诗

发展特点
 没有史诗,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中国诗是早熟的。
 先有史诗,次有戏剧,最后有抒情诗。

特征
 篇幅短小。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
必修五《谈中国诗》教案 高中汉语必修五教案

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
 篇幅相对较长。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
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诗用疑问语气作结束的比西洋的任何一诗来得多。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

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 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雄厚,沉重。

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其它的内容上与西洋诗“无甚差异”。
 外国也有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

(二)例证。(征古今引中外)

钱钟书在中国近代学人中,对于中西方化了解最为透彻的一个人。有人称之为文化昆仑,恐怕原因即在于此。从此文中,我们也可一斑。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自由地驾驭着中外古今的一切文史资料。下面我们仅以引用外国的文史资料为例:

1、(第1段)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他会牢记诗人勃莱克已快语:“作概论就是傻瓜”(英一次)

2、(第2段)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法一次)

3、(第2段)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印一次)

4、(第3段)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美一次)

5、(第4段)用最精细的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法一次)

6、(第4段)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概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拉丁、英、法、德、意、俄、捷克各一次)

7、(第5段)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英一次)

8、(第5段)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的问。(英一次)

9、(第6段)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英、德、法、美各一次)

10、(第7段)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会风。(意一次)

11、(第7段)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英一次)

12、(第7段)第二首是歌德《漫游者的夜歌》。(德一次)

13、(第7段)斯屈莱欠就是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英一次)

14、(第7段)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就有了。(美一次)

15、(第8段)希腊神秘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有家居,出门,回家。(希一次)

从这些引文里我们不难了解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钱钟书了。

五、本文特色

本文特色→钱文特色→学者散文特点

学者散文一般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
a、达意形象。即用于达意,不用于表情,且化深奥为通俗,化单纯为复杂。

b、旁征博引。征古今引中外,有较强的知识性。

c、逻辑性强。靠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来达到服人、启人的目的。

d、幽默风趣。有时甚至机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甚至大笑捧腹。是知者的幽默,知者的风趣,品味比较高雅,绝无那种插科打诨的俗气,往往自称或被称为小品文。

如果我们用以上的观点来评述钱钟书的《谈中国诗》,那是最恰当不过的,可以说,钱氏散文对于以上的每一条都十分符合。对于这样的特点,我们给他概括了一个“通”字。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学理。

1、通古今。从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钱钟书的视野是十分开阔的。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中国诗人成长的特点,中国诗的本质特征,中国诗人心目中的诗是什么,中国诗人是怎样写诗的等等问题,钱钟书都明了于心,充分显示出一位大学者的文化素养。

如关于诗的历史,钱钟书的看法与其他人就不同。他认为中国没有史诗,而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对于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对中国诗相当熟稔,那是不可能的。

谈到中国诗的深厚意韵之时,钱钟书引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解识无声弦指妙”,“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语(前后引文在16条)加以证明。

而在谈到中国诗的表达方式时,钱钟书也是信手挥出,“壮士皆尽死,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象这样的例子文中还有很多。

2、通中外。

3、通学理。

所谓通学理,是指钱钟书对于所涉比较文学有着精深的学养,且他能把高深的问题通过浅豁的语言达传输给读者(听众),做到雅俗兼容,雅而不奥,俗而不庸。而他所阐述的每一个道理都是言之有据的。全文要向外国人介绍中国诗的特点,他不是生硬地提出几条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深入浅出,运用各种可能的比拟(诗与画与音乐与故事与传说与寓言等等),把读者引入他的论述之中。如开篇就合情合理地告诉读者,要评价一个诗人或评价一个国家的诗,,必须用比较、联系的观点。且要具有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的精神,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为了论述这一道理,钱钟书进行了中外古今的对比。最后得出结论:“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么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这一结论既合情合理又显得周密严谨。

六、难句解析:(顺及完成课后练习二)

1、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往往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稳定、长远的发展。

这段话的幽默,表现在用了一个《百喻经》的比喻,“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以及“流毒无穷地聪明”,是批评,却批评得令人会心一笑。

2、说明中国诗一般篇幅短小,像“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然而,“简短的诗”有“悠远的意味”。

这两句话的幽默,表现在两处:一是“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二是“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把说理形象化,使人感到有趣。

3、指点中国诗的特征是富于暗示。

这两句话的幽默,表现在后一句:“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这种说法俏皮而又意味深长。

4、指出中国诗的特征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但这是就一般诗而言,也有“厚重的诗”。

这两句话的幽默,表现在后一句:“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十分形象,使人印象深刻。

5、指出中国诗一般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而西洋诗厚重、狂放。

这几句诗的幽默,表现在两处:一是讲西洋诗人“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像“野蛮犬吠”;一是讲中国诗“是文明人话”,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真是形容得淋漓尽致,又对比鲜明,令人在微笑声中接受作者观点。

品味文章的语言,最好让学生自己找出感兴趣的句子自由发言。再如以下4句:

6、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
点拨:这句话的本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诗”,即不是指中国诗歌中的某一类作品或某位诗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国诗的发展特点。早熟,是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人”(腐化,是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而言的)。这句话,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早熟”与“早衰”),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地说明了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
7、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
点拔: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
8、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
点拔: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装懂的人。

9、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
点拔:此句意在讲对外国诗了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国诗。

七、练笔:(题见课后练习三)

教案二

一.导语:

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著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二.补充资料:

1.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评说它们在内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同: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观沧海》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异:《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但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相比而言,《致大海》篇幅较长,抒情充分。《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的特点,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的可涵咏价值大。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吞吐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如“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

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鉴赏: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大获全胜,基本上平定了中国北部。这首诗是曹操在行军途中经过碣石山时所作,写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是我国写景诗中最早的名作。开头两句,叙写游览的地点,一个“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写观海所见景物。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写诗人观海所见。一个“何”字写出了游客惊叹的神情;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掀起连天巨浪,其声势更是令人惊心动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互文见义,是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不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吗?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去的,与诗的正文没有关系,但有加强表达感情的效果。这首诗的重要特点是借写景来透露感情。全诗写景,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的,但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

《致大海》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伤!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地船只就会覆亡。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是一些威严的回忆;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鉴赏:《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1824年写于高加索,诗人第二次流放之前。普希金的激进思想和他那崭露头角的声望,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原想把他流放西伯利亚,由于他老师的说情,后让他去南方当差(其实是变相流放)。由于他性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奥德萨总督,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南高加索优美的自然景色,哥萨克的风土人情,激发起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情。尤其是那壮阔浩渺的大海,更使诗人流连忘返。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人们到处忍受着同样的命运,想起葬身于大海的英雄……怀古伤今,思绪起伏,他的心像大海一样深沉、激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篇。诗人赞叹大海的壮美:黄昏寂静时,大海温顺、宁静,闪耀着蔚蓝的波涛和“娇美的容光”,仿佛在“怨诉”着心头的哀愁;波涛汹涌时,大海喧腾、激荡、傲岸不羁,仿佛又在召唤着诗人冲破牢笼,奔向自由的远方……诗人热爱大海:大海有广阔的襟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诗人也羡慕大海: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他失去自由的懊丧,在变相的流放中,他感到像“囚徒”一样。诗人更依恋大海:大海使他缅怀起举世震惊的英雄。显赫一时的拿破仑只能在荒凉的海波上安息;普希金最钦佩的诗人拜伦,虽然天才卓绝,雄心勃勃,渡海远征,但终为他祖国所不容,客死于希腊。普希金空有抱负不得施展,拿破仑和拜伦的不幸结局自然增添了他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这正是诗人把大海说成“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是他“心灵的愿望之所在”的原因。这首诗气势豪放、意境雄浑、思想深沉,是诗人作品中广为传诵的名篇。

2.中国新诗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发展中来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就好像一道九曲黄河,永不停息地滚滚奔流着,它是既多曲又割不断的一道长流。新的地理形势促使黄河转了弯,新的历史条件推动“五四”以来诗歌的革新。如果循流溯源,那当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那当然还是断承和发展着殷周以至明清的诗歌传统。只是自此而下,黄河便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现代诗歌,已经突破“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而直接汇入“世界文学”的汪洋了。

人所共知,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从1915年一1916年就着手白话诗的试验,一开始就朝着打破旧诗词最顽固的语言形式桎梏的方向冲击。假如说,首创“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碑;那么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的作品的,则历史性地留给了稍后出现的郭沫若和他的《女神》。这就奠定了以创造为宗旨的新诗传统的基础,战斗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新诗传统的基础。中国新诗是带着两大胎记诞生的:“首先是在科学与民主以至社会主义的新思潮推动下,扫除了旧体诗词唱滥了的那套封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确立了富有现代社会色彩和生活情调的诗歌境界;其次是力图摒弃僵死的文言词语,而以口语入诗,作所谓白话诗,以利于反映现实表现真情。从而走上了“诗体大解放”的道路,其主要成就便是自由诗的诞生,在音律形式上它自然也曾对外国诗歌有所借鉴,但主要都加以溶化,在中国现代口语基础上提炼出诗的语言来,而形成为中国的自由体新诗。它是“五四”以来新诗运动对于旧传统的突破,属于创造性的新发展。放在中国诗歌流变的长河中来看,如商周四言,楚汉骚赋,汉魏乐府,晋宋五言,隋唐律绝,宋词,元明曲令,都是递嬗升降,各自打着时代烙印;那么“五四”以来便是自由诗。自由诗并不是不要韵律,而是“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堵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这是诗人戴望舒在《论诗零扎》中指出的。它如同行云流水,临风作态,随物赋形,虽然变化莫测,但并非没有理珞可寻。讥讽自由诗是“分行写的散文”,无非是僵化了的审美偏见而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81501.html

更多阅读

叶嘉莹:陈子昂跟张九龄的《感遇诗》

陈子昂《感遇诗》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张九龄《感遇诗》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隐形的翅膀》教案设计 隐形的翅膀歌词

《隐形的翅膀 》教案设计城关街道纸坊中学张璇设计理念: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如何在逆境中、挫折中锻炼成长,是很重要的事情;挫折与人生相伴,而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呢?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翅膀是坚定

《月之故乡》教案 月之故乡音乐教案

《月之故乡》教案 教学目标:1.学唱《月之故乡》,从文学角度理解《月之故乡》的内涵、并能准确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歌声中表达出思乡之情、对家的渴望。2.欣赏《快乐老家》,体会歌曲传达的对生活的乐观向上态度以及创造幸福人生的激

明日《欢乐中国行》剑川外景与观众见面1月16日CCTV-319:00

本期《欢乐中国行》陪伴您走进古老的文化名城云南大理。大理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历史悠久,这里不仅有大家熟悉的苍山、洱海、三塔、蝴蝶泉,更有驰名中外的剑川木雕。本期节目中,您既可以触摸到4000年文明给大理留下的厚重印迹

声明:《必修五《谈中国诗》教案 高中汉语必修五教案》为网友吻你一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