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方戏之耍孩儿 应县耍孩儿对联珠百度



耍孩儿
耍孩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又名”咳咳腔”,是以一支古老曲牌[耍孩儿]命名的戏曲剧种,也是大同、怀仁、山阴、应县等地区观众所喜爱的地方剧种之一。对于耍孩儿形成的具体时间,目前尚不确定,但据应县北楼口关王庙戏台题壁记载:“大清道光十三年六月二十四日有耍孩儿班到此一乐。”可以看出,耍孩儿的形成时间至少也在清代道光之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康、乾时期。早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耍孩儿剧种的演出班社已遍布四乡。光绪年间,耍孩儿的艺术已发展到鼎盛时期,此时,同地区各戏曲班社如雨后春笋般地到处兴起,每个班社互相竞争,表演艺术飞快提高,班主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互相之间经常举行比赛,俗称“唱对台”。当时,耍孩儿班社如果和其他戏曲班社“唱对台”,则往往是耍孩儿班子取胜。
山西地方戏之耍孩儿 应县耍孩儿对联珠百度
耍孩儿剧种最初只是在应县、怀仁等地活动,后来演出区域逐渐扩大,南到忻州地区,北至同绥铁路,直到黄河后套一带。耍孩儿戏的表演,首先是舞蹈性很强。耍孩儿曲调属套曲体系。耍孩儿戏伴奏曲,选用了大量的民间器乐曲.。耍孩儿唱腔是以主曲为骨架,嵌入“喜钹子”、“苦钹子”、“倒三板”、“半钹子”、“垛钹子”、“梅花钹子”和“串儿”等曲调,组成一整套唱
腔。在表达激情方面,又巧妙地吸收了梆子戏中的“介板”和“滚白”的唱法。耍孩儿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唱腔发声使用后嗓子,声音从喉咙下面发出来,演唱时,往往“咳”在词前,第一句唱词的咳腔有唤起听众兴味之感,第二句唱词前的咳腔,有承上启下作用。另外,唱词上“迭褶”较多,听起来浑厚、质朴。耍孩儿的这种特殊发声方法,使外地人乍一听起来很不习惯,认为它发声不科学,但听惯了以后,就会觉得越听越爱听;这种唱腔深受当地戏迷喜爱,好像是不用后嗓子唱就过不了“戏瘾”似的。
耍孩儿戏的表演,具有舞蹈性强,夸张幅度大,生活气息浓厚等优点。
耍孩儿曲调属套曲体系。在它大伴奏曲中,选用的是大量的民间器乐曲。耍孩儿唱腔是以主曲为骨架,嵌入“喜钹子”、“苦钹子”、“倒三板”、“半钹子”、“垛钹子”、“梅花钹子”和“串儿”等曲调,组成一整套唱腔。在表达激情方面,又巧妙地吸收了梆子戏中的“介板”和“滚白”的唱法。传统音乐分文武场。文场有第一大板胡、反弦板胡、大笛(又称曲笛,亦称苏梅);武场有大锣、小锣、鼓、钹等。它的剧目取材广泛,富有传奇性。唱腔婉转流畅,为当地人民所喜闻乐见。主要代表剧目有:《狮子洞》、《白马关》、《送京娘》、《七人贤》、《三孝牌》、《金木鱼》、《打佛堂》、《对联珠》等四十多个剧目。
耍孩儿源于雁北大同、怀仁和应县一带。据传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796—1812年),由农民农闲季节临时组织的班社曾遍布于桑干河两岸。涌现出了须生薄海鱼、席生,小旦“飞罗面”辛致极,须生兼花脸赵真,青衣“三旦娃”高宽、“水仙花”丑角玉梅、海山,老旦孟福等一批耍孩儿表演艺术家。解放以后,大同市成立了耍孩儿专业剧团,1980年,应县民营耍孩儿剧团成立。先后培养出“小飞罗面”薛治国、李永莲、李茂修、孙大军、李立芬等新一代演员,使这个稀有剧种得以传承。
2008 年,朔州市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成立,这是一个民营性质的演出团体。剧团成立以来,将应县木塔文化、梨花文化与耍孩儿艺术相结合,除演出耍孩儿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目外,还演出了现代戏《巧遇》、《禾就笑起来》、《大春满应州》、《调包计》、《致富村的笑声》等。山西省大同市耍孩儿剧团演出的《猪八戒背媳妇》又名《扇坟》,是耍孩儿优秀剧目《狮子洞》中的一折,曾在2007年参加“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稀有剧种晋京展演”。主要剧情为:唐僧师徒取经途中遇到妖怪,孙悟空与猪八戒分头寻找师父,八戒懒惰,悟空遂化作扇坟少妇,戏弄八戒,促其醒悟,不敢再有非分之念。剧情极富戏剧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81225.html

更多阅读

知之为知之与不知百度知 不知火舞三部曲百度云

前不久去听一位大学教授的讲座,是关于政府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话题。讲座结束后,教授对我说,现在的教授很难做,学生很难教。我问;为什么?教授说,过去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生不知道的事要向老师请教。现在是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教授

山西地方戏之朔州大秧歌 朔州大秧歌

朔州大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主要流行于朔州、山阴、平鲁、应县、左云等地。它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是由踢鼓秧歌和小秧歌演变而来的。朔州大秧歌是融武术、舞蹈、戏曲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流行于朔州市及周边

解读“卍”字之谜二 万字卍电影1983百度云

熟悉佛教的朋友对 “卍”字符都不会陌生。“卍”字(英文为swastika)在梵文中作Srivatsa,音译为“室利踞蹉洛刹那”,旧译为“吉祥海云相”,意为“吉祥之 所集”。北魏菩提流支在所译《十地经论》卷十二中,译为“万”字;而鸠摩罗什和玄奘都译

声明:《山西地方戏之耍孩儿 应县耍孩儿对联珠百度》为网友大橙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